APP下载

婴幼儿肛门望诊的临床意义

2011-04-13唐良卫李伶芳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1年6期
关键词:红肿肛周大肠

唐良卫,李伶芳

(广东省中山市坦洲医院儿科,广东中山528467)

肛门又称魄门,为下窍二阴之后阴。肾开窍于二阴而司二便。肛门通于大肠,而大肠与肺相表里。大肠与胃腑气相通,胃与脾相表里。肝经绕阴部。任脉、冲脉和督脉出于会阴。肺主宣发肃降,主通调水道,脾主运化,主升清。肝主疏泄,藏血。心主血脉。肾藏精,主水,主纳气。因此,肛门与肾、肺、脾、肝、大肠、胃、任脉、冲脉和督脉在生理、病理有着密切联系。婴幼儿肛周皮肤的变化更易于观察可作为儿科疾病诊察方法的补充,有利于对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1]。

肛门望诊方法为让会阴向对自然光线,充分暴露肛门及其周围皮肤,不要过分牵拉、挤压,以免其颜色或形态发生改变,注意辨别染色和其它附着物之假象,如残存便、爽身粉、药粉以及其它污物或染色物,或局部受冷热、摩擦等因素引起的局部变化。

1 肛门气色

气色是指肛周所呈现出的颜色,是局部皮肤、肌肉、气血状态的反映,主要是以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组织的气血(含量、成分和血管的舒缩等)的变化所形成的。由于肛周的血管丰富及其舒缩状态的变化,使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组织含血量和成分发生变化,如其血管中的含血量多则色红、反之则色白或淡,如静脉血多则为青色或灰色,血中含有某种重症因子则呈黑色。如肛周皮肤有光泽而温润则为有气,晦暗干瘪则为无气。有气者正气未伤,元气较足,五脏六腑功能正常,虽病亦浅;无气者邪气入内,元气已伤,病情较重。

白色:主虚、主寒、失血等。气虚则乳白,气寒为月白,雪白则为失血。

黄色:为滞、为虚、为湿等。由淡黄、土黄到褐黄,随颜色加深而所主之症加重。此症多见脾失健运,燥湿不化、气血亏损或正气受阻等病症。如肝气郁结并胆阻症,淡黄为气伤,土黄为气郁,褐黄为气结。色青、黑者为症重。

红色:为多、过、盈。主热、炎症。由淡红、大红、紫红,随颜色加深而所主之症也重。

黑色:为重、瘀、恶。主寒、主瘕、主险。由灰黑、青黑到黧黑,随颜色加深而所主之病亦重。

2 肛门形、质、色与苔附

肛门之形,是肛门及其周围组织的形态;肛门之质,是肛门及其周围皮肤脉络组织的充实状态;肛门之色,是肛门及其周围皮肤组织的颜色;肛门之苔附,是肛门及其周围皮肤上的附着物。

正常肛象:正常肛象是肛门大多处关闭状态,可见放射状纹络,松紧适中,刺激时可见肛肌阵阵收缩,肛门及其周围组织质地柔软,由肛门渐至外周皮肤可见由深至浅分布的较为均匀着色、色泽荣润温暧,表面洁净,无附着物及渗出物。由于季节气候、局部保暧和衣着透气性能等影响,正常的肛象可发生改变,如夏季肛象色泽稍红润偏温,冬季肛象稍偏白偏冷。

病理肛象:肛门形与质的不同改变,主要反映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而肛门色与苔等异常变化主要反映病位的深浅、疾病的性质、正邪的消长和津液的盛衰。①肛门形态:a、肛门形态似常态但有肿胀。深红而干者多为大肠火,或肺热移肠;色红而湿者多为大肠湿热,或肺热移肠之湿热型,或湿热下注;色红伴有溃烂红点、甚或伴有水浸样白苔,为湿热困脾或脾虚大肠湿热;深红伴表皮溃破为肺肠火热湿毒较甚,淡红者多脾虚湿盛;苍白者多为血虚或肾虚水泛。b、肛门及其周围肿胀。深红而干者多为大肠火、热壅血瘀致血败肉腐之肛周痈肿或肿毒,淡红或白者多为气血两虚或肾虚水泛。c、肛门及其周围虽肿胀但见皱襞。呈暗黄色,或伴有结痂,为大肠火,湿热或热瘀之肿毒等渐退之象;色浅淡者,多为气血两虚或肾虚水泛之证渐康复。d、肛门周边局部肿胀。局部红肿热痛或伴有中央突起形成黄白色脓头者,为火毒炽盛致热壅血瘀、血败肉腐;肿硬而无红肿热痛者,多为气滞(肿而柔韧)、血瘀(肿硬而疼痛)、脾虚湿聚、痰结、邪毒壅踞,肺虚(多伴咳嗽咯血,骨蒸盗汗)。e、肛门周围有单个或多个瘘。多为痈肿或痔疮溃后久不敛口,外流脓水或粪水,瘘口周可见轻红肿,局部痒痛,缠绵难愈,多气血虚,挟血瘀、邪毒、痰结等。f、肛门有物突出。大便形状正常,有物脱出,大小形如梨状,呈淡红色,触之柔软,有弹性,不易出血,便时发生或加重,且可自然回复,伴肛门松弛,如反复脱出可引起脱出物红肿或糜烂出血,多为脱肛或直肠脱垂,主因气血不足、气虚下陷、固摄失司或伴热毒下注;如有单个或多个小肉团样脱出、呈鲜红色,表面光滑,大小不等,触之柔软,有弹性,可伴出血,经常有便血,称直肠息肉,是因湿热下迫大肠致肠道气机不利、经络阻滞、瘀血浊气凝聚而成;有物突出、呈蕈状、乳头状,淡红色,触之硬结,表面高低不平,无弹性,易出血,伴有大便变形,便血,排便习惯改变,消耗性体质,多为直肠肛管癌,主因气滞血瘀、湿热邪毒蕴结、乘虚下注;有物脱出、质柔软,表面色鲜红或青紫,大便时脱出或脱出明显,或伴出血,多为痔,主因肠风挟热、温热下注、气血虚等。g、肛门周边有肿物突出。位于肛门一侧,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不能还纳,部分溃烂、出血,经久不愈,伴腐臭,多因气滞血瘀、邪毒蕴结而成。h、肛门边缘有裂痕。肛管的皮肤全层裂开或并伴有感染溃疡,排便时大便表面有血迹,好发于中线前、后方,称为肛裂,多因肠燥便结引起。i、肛门松驰不闭。为中气不足,脾失统摄所致。j、肛门松驰不闭伴组织萎缩。中气不足,脾肾两虚。k、肛门周围丘疹。局部红肿,伴丘疹或渗液,多为大肠湿热、肺热移大肠或湿热下注。l、肛门周围脱屑。局部有红肿者,多为大肠湿热;局部无红肿者,多为肺脾肾虚、血瘀血虚、肌肤失养。m、肛门及其周围有乳白膜。多伴局部有红肿、渗液,多为大肠湿热(霉菌感染所致)。n、肛门周围皮肤有红紫斑似锦纹、云片。多为实热、温热邪毒,内迫营血,蕴阻肛门,经络阻隔,气血凝滞,见于肛周脓肿、肛周痈疖或危重病证。o、肛门周围皮肤有紫暗斑。多为肺脾肾虚寒,气虚血瘀,肌肤失养。p、肛门周缘溃烂。伴鲜红而干燥者,多肺阴虚肠燥、大肠火热或肺热移肠、肠热津枯;伴紫红或鲜红而湿或渗液者,多为湿热下注、肺湿热移肠、大肠湿热、外感湿热邪毒。q、肛门周围局部溃烂。多为湿热下注、肺湿热移肠、大肠湿热致湿热壅结,气血瘀滞肉腐。r、肛门周围皮肤红肿有水疱。大肠湿热、湿热下注或坐湿地外感湿热邪毒、湿毒等。②肛门之质:a、肛门周围萎软干枯。多见脾肾虚、血虚阴虚,肝肾阴虚等证。b、肛周局部硬肿。多为邪毒或热壅血瘀,或痰瘀、痰热互结,或火毒,或气滞血瘀,湿热蕴结,乘虚下注肛周。c、肛门周围蜂窝样软肿。多为气滞血瘀,湿热蕴结,乘虚下注。d、肛门周围水囊感。多为积脓或有窦道。e、肛门周围冷感。肛门及周围皮肤有湿冷感,无红肿,得热可缓解,多为脾胃虚寒、脾肾阳虚;而外感寒湿者,有冷感,得热不可缓解,透心凉或寒战。f、肛门周围热感(大龄儿)。肛门及周围皮肤红肿,有灼热胀痛感,多为大肠火热风或湿热;有灼热燥裂感,多为燥热伤津或阴虚炎旺津亏(多盛于午后)。g、肛门及周围皮肤干枯。阴虚血燥,肌肤失于滋养所致。h、肛门及周围皮肤湿润。脾虚湿泛或外感湿热或寒湿泛溢肌肤所致。③肛门之色:a、红赤。主热证,赤甚属实热,色深热毒亦甚,微赤为虚热。气血得热则行,热盛而血脉充盈。b、黄色。主虚证、湿证,乃脾虚湿蕴之征象。c、白色。虚、寒证,脱血,夺气,多因气血不荣、阳气虚衰、气血运行迟滞,或耗气失血、气血不充,或寒凝血涩、经脉收缩等。d、黑色。主肾虚,寒证,痛证,水饮和瘀血。④肛门之苔附:a、附残粪。色黄而臭秽者,多为大肠火热;色黄、粘脓伴腥臭者,多为大肠湿热、湿热下注、肺热移肠;色淡黄、或淡白伴有食物残渣或酸腐臭味者,多为伤食或食积。b、附渗黄白液。黏稠者,多为湿盛或挟热,痰浊壅滞;清稀者,多为脾虚湿困。c、附有白膜。多为肠胃湿热或湿热盛之征象。d、附有黄屑、黄痂。多为湿热或湿盛外感火热邪毒。e、附有小虫、白点。为虫积。f、附有血迹。多因火热下迫,或气滞血瘀、热壅痰结,多见于肛裂、痔疮、肛肠息肉、恶性肿瘤等。

3 辨证

外风证:恶风寒,微发热,汗出,鼻塞或喷嚏,咳嗽,咽喉痒或痛,大便可挟风泡,舌苔薄白,脉多浮缓。肛诊稍白或淡红,偏干。

风寒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喉痒,舌偏淡苔薄白。肛诊偏白或稍紧束。

风热证:发热重,恶风,有汗或无汗,头痛,鼻塞流脓涕,咳嗽,痰黄粘,咽红或肿,口干而渴,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肛诊偏红或稍肿。

暑热证:发热无汗,头痛鼻塞,身重困倦,咳嗽不剧,胸闷泛恶,食欲不振,或有呕吐腹泻,舌质红苔黄腻。肛诊偏红或稍伴湿肿,脉数。

实寒证:伤寒证表现为恶寒,无发热或虽热但感恶寒为主,无汗,鼻塞流涕,口不渴,舌苔白,脉浮紧,肛诊稍白徧紧。中寒证表现为新起畏寒,脘腹或腰背等处冷痛、喜温,或见呕吐腹泻,或见咳嗽、哮喘、咯白痰,或见肢体厥冷拘急、无汗、口不渴、肢体踡卧、小便清长、面色白或青、舌苔白、脉沉紧或沉弦沉迟有力。肛诊稍白或偏暗紫、偏紧。

暑证:恶热,汗出,口渴喜饮,气短神疲,肢体困倦,小便短黄,舌红苔黄或白,脉虚数。肛诊红肿或红干,可伴有渗液、溃烂。

食积证:脘腹痞胀疼痛,纳呆厌食,呑酸嗳腐,呕吐酸馊,大便腐臭,舌苔厚腻,脉滑有力。肛诊红肿或可伴有渗液、酸腐臭。

虫积证:轻者可无症状,或时有绕脐腹痛,饮食不振,日见消瘦,大便不调;重者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腹部疼痛,时作时止等。或面部有淡色白斑,巩膜蓝色斑点,下唇颗粒样大小白点等。肛诊肛周掻痒、湿疹、小白点或小白虫。

湿热证:发热或不发热,大便如水样,色绿或黄,或有少许黏液,日10余次,肛门灼热红肿,甚或糜烂或有渗液,舌红苔黄腻。

脾胃湿热证:食纳不思,胸闷腹胀,恶心欲吐,恶闻荤腥气味,心烦,口渴不多饮,小便黄而少,大便臭秽不爽,舌苔黄腻,脉濡数。肛诊偏红湿肿或溃烂。

脾虚湿困证:神疲,纳呆,口不渴,舌苔白腻,脉濡数。肛门湿冷,微肿。

脾气虚证:食纳减少,食后作胀,倦怠乏力,气短,吐血便血,脱肛,溏泻难止,舌淡,脉细弱。肛诊淡白而松弛,甚或肛门难于收闭或脱肛、直肠下垂。

脾肾阳虚证:形寒肢冷体瘦,萎软不长,食纳减少,倦怠乏力,气虚喘促,咳喘痰鸣,吐血便血,脱肛,溏泻难止,或尿频而清长,或尿少浮肿,舌淡,脉细弱。肛诊淡白而松弛,甚或肛门不闭或脱肛。

痰证:咳嗽痰多,恶心呕吐,腹泻,眩晕,癫狂,皮下肿块,苔白滑或厚。肛诊淡白而湿滑,或肿。

血虚证:面色苍白,唇舌爪色淡无华,头目眩晕,心悸,疲倦乏力,舌淡,脉细弱。肛诊苍白或伴干。

火热证:壮热,面红目赤,口渴心烦,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唇焦,舌红起刺,苔黄燥,脉洪数。肛诊红焮肿胀。

阴虚火旺证:潮热盗汗,午后颧红,虚烦失眠,口干咽燥,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耳鸣健忘,舌红降少津,光剥无苔,脉细数。肛诊红焮干燥,甚或干裂。

[1]朱文锋.中医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1 -15,28 -29.

猜你喜欢

红肿肛周大肠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大肠变懒了
大肠变懒 了
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对其红肿、炎性症状改善时间的影响
乳房红肿可预防
躲避蚊子有方法
大肠镜检阴性慢性腹泻与末端回肠病变的关系分析与探讨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肛周脓肿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化脓性汗腺炎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