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苄星青霉素、头孢三嗪治疗早期梅毒效果观察

2011-04-13

山东医药 2011年26期
关键词:苄星阳性者三嗪

王 燕

(海口市皮肤性病防治中心,海口570203)

梅毒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可对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危害[1]。对早期梅毒进行有效治疗是控制梅毒传播的重要手段。2007年6月~2009年6月,我们分别采用苄星青霉素、头孢三嗪及两药联合方法治疗早期梅毒130例,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以求得早期梅毒的最佳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30例早期梅毒患者中,男72例,女58例;年龄22~58(33.4±12.7)岁;其诊断均符合《梅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2],其中一期梅毒83例,二期梅毒47例;病程4周~2 a。按治疗药物不同将130例分为三组,A组(42例)予以苄星青霉素治疗,其中一期梅毒27例,二期梅毒15例;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阳性者40例,梅毒血清学试验(TRUST)阳性者39例,无两项均阴性者。B组39例,予以头孢三嗪治疗,其中一期梅毒25例,二期梅毒14例;TPHA阳性者36例,TRUST阳性者38例,无两项均阴性者。C组49例予以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三嗪治疗,其中一期梅毒31例,二期梅毒18例,TPHA、TRUST阳性者均为46例,无两项均阴性者。所有患者TRUST滴度均在1∶4~1∶32,均无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及其他性传播疾病。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青霉素及头孢三嗪皮试,均为阴性。A组肌注苄星青霉素240万U/次、1次/周、连续4周;B组肌注头孢三嗪0.5 g/d、连续2周;C组肌注头孢三嗪0.5 g/d、连续2周,同时肌注苄星青霉素240万U/次、1次/周、连续4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患者完成规定疗程后3、6、9、12 个月复查 TRUST。TRUST 升高 2 倍为复发。治疗后1 a根据文献[2]评定疗效,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TRUST转为阴性;有效:临床症状消失,TRUST下降2个稀释度,但仍为阳性;无效:临床症状仍然存在,TRUST下降不明显。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一期梅毒患者硬下疳及二期梅毒患者皮损均在治疗后2周内消失,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在规定时间进行复查,均无临床症状。治疗后1 a随访,A组TRUST转阴者33例,转阴时间为治疗后(122.45±62.18)d;B组分别为29例和(138.72±67.23)d;C组分别为47例和(97.58±48.64)d;C组TRUST转阴患者多于、平均转阴时间早于 A、B组(P<0.05和0.01)。A组治愈33例、有效9例,治愈率为78.6%;B组分别为29、10例和 74.4%;C组分别为 47、2例和95.9%;三组均无治疗无效者,C组治愈率与 A、B组比较,P <0.05 和0.01。

3 讨论

梅毒的传染途径主要有直接性接触、间接性接触、输血传播、胎盘传播[3]。梅毒患者应在确诊的前提下及早对症治疗,因为约有90%的早期梅毒患者在接受正规治疗后能够达到根治,且治疗越早、越及时,疗效越好。青霉素一直被认为是治疗梅毒最普遍、最有效的药物[4],尚未发现耐青霉素的梅毒螺旋体的存在。苄星青霉素属于长效青霉素,其抗菌作用与青霉素相似,被吸收后缓慢释放[5],血中有效浓度可维持长达1周,且疗效显著。凭借其廉价、方便的特点,已成为治疗早期梅毒的首选药物[6]。但应用大剂量苄星青霉素可能会导致大量梅毒螺旋体被杀死,以致释放大量的异性蛋白而发生患者体温升高、梅毒损害暂时性加重,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另外其疗程相对较长,往往需要用药3个月以上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疗效。

头孢三嗪是一种半合成的第3代广谱头孢菌素,其半衰期达8 h,对β-内酰胺酶稳定,具有较强的组织穿透能力[7],对G+菌和G-菌均有效。在体内往往只分布于细胞外,因此对细胞外的梅毒螺旋体更能发挥其作用。头孢三嗪肌注后1 h左右血浆浓度即能达到高峰,随后稳定下降,可维持血浆有效浓度达24 h,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内梅毒螺旋体具有有效、持久的杀灭作用[8,9]。

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不同药物的作用协同互补,提高疗效。本观察结果显示,C组TRUST转阴患者多于A、B组,平均转阴时间早于A、B 组(P <0.05和0.01);C 组1年治愈率最高,与A、B组比较,P 分别 <0.05和 0.01。因此我们认为,采用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三嗪治疗早期梅毒能获得较单一用药满意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并无增加。

[1]李爱馥,李亚平,王虹,等.早期梅毒670例临床分析[J].中华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19(11):682-683.

[2]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梅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1-9.

[3]陈清.早期梅毒186例临床分析[J].中华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19(10):623.

[4]黄殷.苄星青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的疗效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8,8(10):1786.

[5]潘选长.三种不同药物治疗早期梅毒的疗效观察[J].皮肤病与性病杂志,2005,27(3):45.

[6]胡蔚毅,钱伊弘,张刚,等.6种抗生素治疗早期梅毒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麻风皮肤杂志,2005,21(10):134.

[7]Yuldashev KA,Abzoirov KM.Someimmunolo-gicalin dicatorsinserore 2 sistantsy philis[J].J Eur Aead Dermatol Veneroi,2004,18(Suppl2):486.

[8]丁玉玲,杨红云.头孢三嗪治疗早期后天梅毒72例疗效观察[J].中华现代皮肤科学杂志,2004,1(2):175-176.

[9]黄忠恒,肖绍明.苄星青霉素与头孢三嗪治疗早期梅素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1999,28(6):363-364.

猜你喜欢

苄星阳性者三嗪
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三嗪治疗梅毒的疗效及安全性
两种注射苄星青霉素方法对疼痛影响的研究
三嗪—罗丹明型铁离子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能
新型三嗪类氮-硅成炭剂的合成及其热稳定性
内含双二氯均三嗪基团的真丝织物抗皱剂的合成
三嗪型二苯乙烯荧光增白剂的研究进展
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法临床应用
自愿无偿献血者采前筛查ALT和HBsAg的调查与分析
333例皮肤病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产生絮凝和疼痛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