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苯苄唑液局部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30例效果观察

2011-04-13

山东医药 2011年26期
关键词:真菌学联苯真菌性

(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天津 300450)

真菌性外耳道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之一,但以往采用抗真菌药膏局部治疗及全身应用抗真菌药治疗效果不佳,易复发。2008年5月~2009年5月,我们采用联苯苄唑液外耳道滴入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30例(37耳),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30例中,男21例,女9例;年龄19~71岁,平均39岁。病程10 d~18个月。单耳23例,双耳7例。伴有糖尿病者5例,慢性中耳炎7例,有“脚气”者11例。均表现为外耳道奇痒、潮湿,覆盖灰黑色或灰白色粉末、有绒毛状真菌生长[1],有渗液或红肿。所有患者均经真菌阳性培养和真菌镜检确诊,其中曲霉菌感染21例,念珠菌感染9例。

治疗方法:清理外耳道,取净肉眼看到的真菌团块、耵聍样物及脓性分泌物(注意避免损伤正常组织),将联苯苄唑液滴入患耳,6~10滴/次,耳浴10 min,2次/d,连续治疗5~7 d,在干耳及耳痒、耳痛明显减轻或消失后可改为1次/d,3 d后改为隔日1次或每周2~3次。治疗期间忌挖耳,勿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治疗1个月后取外耳道物予以真菌学检查。

疗效评定:痊愈:症状完全消失,真菌学检查阴性,外耳道皮肤色泽正常;显效:症状消失,真菌学检查阴性,外耳道皮肤稍有充血;有效:症状有一定程度缓解,真菌学检查阴性,外耳道皮肤有充血;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未缓解或加重,真菌学检查阳性,外耳道皮肤充血加重。

结果:本组治疗15~30 d,痊愈25例,显效5例,总有效率100%。无不良反应发生,随访6~12个月,外耳道炎无复发。

讨论:外耳道真菌病以往多采用传统的克霉唑软膏、达克宁霜等行外耳道涂擦治疗,但因应用不便(涂擦过多易造成耳道堵塞,影响听力,患者不易清理),限制了其应用。全身用药因疗效差,药物毒性作用大,目前临床均不采用该方法。联苯苄唑是咪唑类抗真菌外用药,有较强的抗真菌作用,低浓度时可抑制真菌的麦角固醇合成,使真菌细胞膜形成受阻;高浓度时与细胞膜磷脂发生特异性结合,使细胞膜结构及功能受损,最终杀灭真菌。另外,本药还对G+葡萄球菌、链球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本观察结果显示,采用联苯苄唑液外耳道滴入治疗外耳道真菌病,疗效显著,且对耳道皮肤无刺激,患者耐受性好,使用安全。因此我们认为,对外耳道真菌病患者宜首选该方法进行治疗。

[1]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6-117.

猜你喜欢

真菌学联苯真菌性
《中国真菌学杂志》稿约
新时期农林院校植物保护专业真菌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分析
2,2’,4,4’-四溴联苯醚对视黄醛受体和雌激素受体的影响
《中国真菌学杂志》第五届编委会会议纪要
新型联苯四氮唑沙坦类化合物的合成
肺部真菌性肺炎的临床治疗观察
九硝基三联苯炸药的合成及表征
RoHS测试方法又发布IEC 62321–6: 2015
护理干预对真菌性阴道炎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