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 521例围手术期患者抗生素预防性应用情况调查

2011-04-13李志刚李昌军

山东医药 2011年26期
关键词:不合理预防性抗菌

李志刚,庞 华,李昌军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天津300140)

手术部位感染(SSI)是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控制术后感染,外科领域中应用抗生素相当普遍,甚至达到滥用的地步。2004年8月,我国颁布并实施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下简称《指导原则》),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提出了详细、明确的要求。为了解天津市围手术期抗生素预防性应用情况,2007年7月~2008年6月,我们对天津市两家三级综合医院所有Ⅰ、Ⅱ类切口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抗生素预防性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进一步制定合理应用抗生素措施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和天津市人民医院所有Ⅰ、Ⅱ类切口手术患者4 52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 834 例(62.69%)、女1 687 例(37.31%),年龄14~83(42.9±20.7)岁。Ⅰ类切口2 237例,主要包括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修补术、骨折切开内固定术、大隐静脉剥脱术等;Ⅱ类切口2 284例,主要包括胃及十二指肠手术、单纯胆囊切除术、前列腺手术、子宫及附件手术、扁桃体切除术、鼻甲部分切除术、鼻息肉切除术等。

1.2 调查方法及观察指标 设计统一调查表,由两院感染管理科工作人员(调查人员)对以上患者严格按表格内容逐一填写。观察指标:①手术切口感染率及病原菌分布情况:按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确定感染与否。手术感染部位标本送检,了解主要病原菌分布情况。②抗生素使用情况:是否预防使用,药物种类、名称、剂量、途径、总量、手术前后用药时间及联合用药情况。根据以下标准判定是否不合理使用抗生素:a.术前用药时间不规范,正确应在术前0.5~2 h给药;b.手术时间超过3 h或术中出血>1 500 ml者未追加抗生素剂量;c.高档次用药,如使用三代头孢及以上级别抗生素者或不合理换药;d.无指指征延长抗生素的使用(术后预防用药应<48 h);e.非正常联合用药。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汇总用 Excel录入,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比较用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切口感染率 本组共发生手术切口感染54例(1.19%,54/4 521),其中Ⅰ类手术切口11例(0.49%,11/2 237),Ⅱ 类 43 例 (1.88%,43/2 284);表浅切口感染 31 例(57.40%,31/54),深部切口感染17例(31.48%,17/54),器官或腔隙感染 6 例(11.11%,6/54)。

2.2 抗生素使用情况 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抗生素预防性使用率为82.74%(1 851/2 274),在术前0.5~2 h或在麻醉诱导时用药者99.87%(2 234/2 237),术后持续用药≤48 h者89.63%(2 005/2 237);Ⅱ类切口患者围手术期均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前0.5~2 h或麻醉诱导时用药者99.78%(2 279/2 284),术后持续用药≤48 h者83.67%(1 911/2 284)。Ⅰ、Ⅱ类手术围手术期不规范使用抗生素者占15.17%(686/4 521),主要表现在无指征延长用药(13.67%,618/4 521)和高档次用药(8.72%,394/4 521)。686 例(15.17%)不合理用药中,一项用药不合理者63.27%(434/686),两项用药不合理者35.57%(244/686),三项用药不合理者0.17%(8/686)。

2.3 病原菌分布情况 本组54例发生SSI患者中,送检标本52例。分离出病原菌44株,其中G-菌26株(59.09%),前三位者分别为大肠埃希氏菌(12例)、铜绿假单胞菌(7例)、肺炎克雷伯菌(4例);G+菌16株(36.36%),前三位者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7例)、表皮葡萄球菌(4例)、肠球菌属(2例);真菌2例。

3 讨论

通过调查本市两家三级甲等医院1 a中Ⅰ、Ⅱ类切口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抗生素预防性应用情况发现,《指导原则》颁布后,围手术期预防抗生素使用逐步合理,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不规范用药仍高达15.17%,主要体现在高档次用药、术前预防用药时间不规范、无指征延长用药、不合理联用抗菌药物等。特别是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使用率为 82.74%,与国内相关报道相符[1,2]。而发达国家目前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为20%~22%,WHO要求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30%[3,4]。说明我们应进一步规范应用抗生素。

根据本研究结果,笔者将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的原因分析如下:①为了防止感染,在治疗中对抗生素过分依赖,对《指导原则》中的短程用药方案有顾虑。因此,选用抗菌药物级别高的抗生素,且用量大、时间长。大量临床资料证明[5,6],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易导致菌群失调,且延长给药时间并不能降低SSI发生率。抗菌药物联合应用要有明确的指征,但统计发现预防用药中存在二联、三联抗菌药物不合理联用情况,多种作用机制相同的药物联用或同类药物连用,不仅增加药品不良反应,还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并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②部分临床医生没有掌握《指导原则》中的用药目的,不能正确理解术前抗生素使用目的不是对组织进行杀菌,而是为了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不能充分掌握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原则,导致无指征延长用药;不能充分认识各类手术切口感染的可能病原菌,导致选用的抗生素品种不合理。③部分医生对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不明确,导致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SSI诊断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重要指标,国内大多数医院仍采用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但许多专家认为该标准已经落后,且定义笼统、可操作性差。1999年美国制定的 SSI诊断标准,相对概念清楚,可操作性强[7,8],且2008年美国医院感染监测系统通过并发表了新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希望国内早制定国家标准,以利于相关工作开展。④国家对医院感染虽然已经逐步重视并开展了相关监测,但没有进行网络直报,达到信息共享。这也影响了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1]马红秋,张磊,邵宜波,等.842例清洁手术部位感染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3):314-316.

[2]何绥平,黎沾良,颜青.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08,46(1):2-14.

[3]Vigoda MM,Lubarsky DA.The medicolegal importance of enhancing timeliness of documentation when using an anesthesia information system and the response to automated feedback in an academic practice[J].Anesth Analg,2006,10(3):131-136.

[4]O'Reilly M,Talsma A,Van Riper S,et al.An anesthesia information system designed to provide physician-specific feedback improves timely administration of prophylactic antibiotics[J].Anesth Analg,2006,13(6):908-912.

[5]Wittmann DH,Schein M.Let us shorten antibiotic prophylaxis and therapy in surgery[J].Am J Surg,1996,172(6A)26-32.

[6]Scher KS.Studies on the duration of antibiotic administration for surgical prophylaxis[J].Dep Surg,1997,63(1):59-62.

[7]Hauser CJ,Adams CA,Eachempati SR.Council of the surgical infection society guideline:prophylactic antibiotic use in open fractures:an evidence-based guideline[J].Surg Infect(Larchmt),2006,7(5):379-405.

[8]Jiranek WA,Hanssen AD,Greenwald AS.Antibiotic-loaded bone cement for infection prophylaxis in total joint replacement[J].J Bone Joint Surg Am,2006,88(13):2487-2500.

猜你喜欢

不合理预防性抗菌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微表处在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中的应用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馆藏唐卡保管与预防性保护
高等级公路机电系统预防性维护探索与实践
不合理上访与信访体制改革研究
白藜芦醇抗菌作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