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切口单侧半椎板切除入路在脊髓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11-04-13张文斗杨晋生

山东医药 2011年26期
关键词:椎板单侧椎管

张文斗,李 涛,范 波,杨晋生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洛阳471003)

由于脊髓肿瘤的手术死亡率、致残率高,且大多神经外科医生顾虑脊髓肿瘤切除会加重损伤,引起术后瘫痪、呼吸功能障碍、大小便障碍等并发症,一般多倾向于保守治疗如椎板减压术、肿瘤部分切除术、活检后放疗等[1,2]。2005 ~ 2010 年,我们对 45例脊髓肿瘤患者采用小切口单侧半椎板切除入路行脊髓肿瘤切除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90例脊髓肿瘤患者中,男55例、女35例,年龄25~65岁、平均45.8岁。均经MRI证实。根据神经功能分级[3](Ⅰ级正常,Ⅱ级远端关节能活动,Ⅲ级四肢可上举、屈伸,Ⅳ级只能在床上屈伸,Ⅴ级四肢完全不能活动):Ⅰ级10例、Ⅱ级20例、Ⅲ级30例、Ⅳ级15例、Ⅴ级15例;脊髓肿瘤位置:颈部35例、胸部29例、腰部26例。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

1.2 手术方法 两组均行CT或MRI检查,对肿瘤进行精确定位。均在全麻下手术,术中予以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监测。观察组采用小切口(2~3 cm)单侧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器械通过椎板开窗进入椎管内,切开脊髓背侧,探查病变,B超肿瘤定位后完整切除肿瘤。电凝止血。对照组给予常规大切口(5~5.5 cm)全椎板切除入路治疗[4]。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肿瘤切除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12 d后神经功能分级[3]、患者术后最早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α=0.05。

2 结果

观察组肿瘤完全切除39例、部分切除5例、未切除1例,术后神经功能分级Ⅰ级20例、Ⅱ级13例、Ⅲ级9例、Ⅳ级2例、Ⅴ级1例,发生并发症3例,术后患者平均最早下床时间为12 d、住院15 d;对照组肿瘤完全切除20例、部分切除15例、未切除5例,术后神经功能分级Ⅰ级10例、Ⅱ级10例、Ⅲ级10例、Ⅳ级10例、Ⅴ级5例,发生并发症12例,术后患者平均最早下床时间为19 d,住院26 d;以上指标两组比较,P均<0.05。术后病理检查:观察组良性肿瘤22例、恶性肿瘤22例,对照组分别为26、20例(P>0.05)。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复发1例、对照组3例(P >0.05)。

3 讨论

脊髓肿瘤包括发生于椎管内各种组织,如神经根、硬脊膜、血管、脊髓及脂肪组织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5]。脊髓肿瘤的首发症状是神经根痛,其次可出现运动、感觉障碍及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及时解除压迫后神经功能可以完全恢复[6]。从脊髓受压至发生完全性截瘫的过程越短,截瘫持续时间越短,解除压迫后脊髓功能的恢复也越快、越完全。因此,对于脊髓肿瘤,应及早予以手术治疗。

传统手术创伤大,在非显微器械操作下准确率低,肿瘤切除不彻底、易损伤周围组织。传统手术入路为后路或肿瘤至脊髓表面最薄处。近年来的研究已证实,椎体后部结构切除后将明显降低脊柱的抗压强度和稳定性,还有加重神经损伤的危险[7]。

本观察结果显示,采用小切口单侧半椎板切除入路行脊髓肿瘤切除术治疗脊髓肿瘤,肿瘤全切率高、术后神经功能分级提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术后下床早、住院时间短 (P均<0.05)。因此我们认为,对脊髓肿瘤患者宜采用小切口单侧半椎板切除入路行脊髓肿瘤切除术。该手术入路适应证:①脊髓肿瘤变并有椎管狭窄和脊髓受压症状;②脊髓肿瘤压迫椎管,CT片示椎管矢状径绝对值 <10 mm;③脊髓肿瘤部分切除,前路手术难以减压者。禁忌证:①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②肿瘤椎管内广泛转移。操作时尽量避免对脊髓施压,以免加重脊髓损伤,最好用高速磨钻直接磨去椎板,保护椎间关节。切除肿瘤时一定要从肿瘤“囊内”分块切除,切忌整块切除[8]。

根据我们的经验,经小切口单侧半椎板切除入路切除脊髓肿瘤,具有创伤小,有利于维持脊柱稳定性的优点,也有暴露受限的缺点,若技术掌握得当、病例选择合适、操作仔细,则利多弊少。

[1]厉庆德.椎管内肿瘤107例临床分析[J].陕西肿瘤医学杂志,2002,10(2):110-111.

[2]马维虎,刘观炎,徐荣明,等.椎管内原发肿瘤的手术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17(1):24-27.

[3]陈家禄,吴秀枝,黎辉,等.椎管内肿瘤150例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6,6(Suppl):41-42.

[4]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5]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6]Sridhar K,Ramamurthi R,Vasudervan MC,et al.Giant invasive spinal schwannomas:defintion and surgical management[J].J Neurosurg,2001,94(Suppl 2):210-215.

[7]林智敏,兰周华,林锦波,等.53例椎管内肿瘤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25(12):1369.

[8]杨树源,洪国良.椎管内肿瘤402例报告[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0,16(3):162-164.

猜你喜欢

椎板单侧椎管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关于单侧布顶内侧安装减速顶的日常养护及维修工作的思考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足部手术中的应用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
同期双髋,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严重髋部疾病的临床比较
椎管内原发Rosai-Dorfman病的MRI表现(附4例报告)
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技术微创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