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用S-ROM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3例效果观察

2011-04-13

山东医药 2011年26期
关键词:假体股骨置换术

(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辽宁锦州 121000)

2009年2月~2010年7月,我们采用组配式髋关节假体(S-ROM)对13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5例;年龄62~84岁,平均73.4岁。致伤原因:行走摔倒10例,车祸伤3例。按Evan's分型,Ⅱ型4例、ⅢA型3例、ⅢB型3例、Ⅳ型3例。全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均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疾病。伤前生活可以自理。

手术方法:全组均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下应用S-ROM假体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标准侧卧位,髋关节后外侧入路。显露骨折端,小转子上截骨,保留小转子及大转子附近的大骨块,注意保护肌肉及筋膜的附着处。小的碎骨块取出、修整、备用(植入假体与股骨间或骨折复位后的间隙中)。先行髋臼侧假体置换,而后用S-ROM假体专用配套工具以标准扩髓技术进行扩髓,选择合适的假体柄及袖套(注意前倾角及股骨头旋转中心),用钢丝重建股骨距及大转子。复位后冲洗,留置引流管。

术后处理: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应用抗生素7~10 d,低分子肝素10 d。术后24~48 h拔除引流管。

结果:手术顺利,手术时间为90~120 min,术中出血400~800 ml。术后第3天X线检查示假体位置满意。术后12~14 d拆线,均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评价疗效(分为优、较好、良、差)。本组优4例,较好6例,良3例,无差者。

讨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髋部骨折之一,其中35%~40%属于不稳定型骨折。目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法主要包括内固定以及全髋关节置换。不稳定型骨折由于转子部内侧股骨距、小转子部、大转子部及转子后内侧常形成3块及3块以上的骨折块,致使骨折复位及坚强内固定非常困难。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相比较内固定手术而言,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以下优点:①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②患者术后可早期下地活动,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③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

由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多伴都伴有比较严重的骨质疏松,且多数为不稳定型骨折,常导致股骨近端的骨质缺损。相比较普通生物型髋关节假体,S-ROM假体具有多种型号的袖套、多种长度和直径的股骨柄,医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这就使获得假体最大程度上的近端和远端的初始稳定成为可能。柄体远端的纵行侧棱嵴及纵行开槽设计可以提供良好的初始旋转稳定性和远端稳定性,且相应降低了柄体的弹性模量,减少了应力遮挡,降低了置换后假体远端骨折和大腿痛的发生率。另外,普通股骨假体的扩髓过程是应用髓腔锉对股骨髓腔进行强力打压的过程,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有导致股骨再骨折的风险。而S-ROM假体的扩髓过程是用磨钻进行的打磨过程,使股骨再骨折的风险大大降低。但是,S-ROM假体的手术操作比较复杂,对手术操作技巧以及术者经验要求较高;S-ROM假体在柄体与袖套连接处的微动存在产生金属碎屑的风险;S-ROM假体的费用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猜你喜欢

假体股骨置换术
Not afraid of incompleteness,living wonderfully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急性人工关节感染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