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视域中的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借鉴

2011-04-12

关键词:心理咨询政治思想

(安徽大学 政治学系,安徽 合肥 230039)

0 引言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两国国民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1]由于两国在政治制度、社会制度、价值观念以及文化传统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有着本质的区别:“培养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是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2];当今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要培养美国公民,实质是培养具有民主理念和民主行为的公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方面,中美既有共同之处也存在差别。

1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分析

1.1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共同之处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阶级社会中的一种人类精神活动,在任何社会条件下都是客观存在的,只是存在的途径和形式不同罢了。透过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规律可以看出,中美两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具有共同之处。第一,高校思想政治课程设置具有相似性。两国都开设了与本国社会制度相适应的思想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第二,两国都运用思想政治灌输方法。中美两国通过思想政治灌输方法的实施向本国人民灌输统治阶级的主流意识和价值观,实现政权的巩固。正如列宁认为:“个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意识。”[3]第三,重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家庭、社会的合作,形成一个互相作用、不断协调、目标一致的综合教育网络。第四,树立和学习典型的示范教育方法。通过树立道德领域的典型人物或事件,倡导学生模仿学习,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达到内化社会道德规范的效果。

1.2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差异分析

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虽然具有共同之处,但由于两国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不同,还存在本质的区别。

1.2.1 课程设置的差异

美国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设置基本由各大学自主决定,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也没有统一的管理措施。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老师都具有充分的自主性,每个学校设置的“政治课”、“德育课”体现出完全自主和多样化的色彩。美国大学除了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外,还普遍开设了历史课程,人文类课程,社会伦理类课程,把思想政治教育课与专业课、德育课和人文素质教育课等统一起来进行教学,使得各门学科都渗透着德育内容。这些课程的内容与现实紧密相联,方法灵活多样,政治性、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充满了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课程内容中渗透着实用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的思想。

在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由教育部统一规划和设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有相应的统编教材、参考书及统一的课时规定,各高校没有自主决定的权利。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运用讲授法,更重视直面灌输,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中国大学习惯上把政治课与专业课,德育课和人文素质教育课分开,这就使大学生误认为政治课的科学性、学术性不如专业课,许多大学出现了重智育轻德育、重视专业课程轻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现象。新的道德观念不能及时渗透到教育内容中。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相关理论教育,倡导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和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的价值观。

1.2.2 课堂教学方式的不同

美国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课堂通常采用无形的或全方位渗透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不强调直接灌输和空洞的纯理论说教,多采用活动、讨论、启发、模拟再现等方式向大学生灌输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和人权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更注重营造民主的氛围,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质疑、争辩,尊重学生意见,引导学生标新立异,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和批判性。通过渗透方式传播道德观念,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认识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做到自我教育。

我国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更多采用的是直接灌输的教学方法,多采用讲授、示范、规劝、批评等方式向大学生直接灌输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以及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直接灌输的教学方法在我国曾经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新形势下它的不足之处更加明显,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老师单方面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课堂气氛死板,教学形式缺乏多样性,师生互动不足,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调动和发挥,其结果是抑制了学生的道德价值判断能力和创造性人格的培养,禁锢了学生的自由发展。我国大学还存在老师为考试而教学和学生为考试而学习的不良心理倾向。这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我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2.3 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差别

美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通常采用引导与渗透相结合的隐性教育方式。教育过程中,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宗教和大众传媒广泛参与其中,对于宣扬美国的生活方式、价值理念等都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他们往往是按‘设置场景——引导角色进入——体验——选择’的过程展开,其中无不贯穿学生的思考活动。”[4]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自主、自重、自我教育、爱校、爱国的精神;注重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总体素质,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渗透道德教育;通过建立各种纪念塔、博物馆、历史遗迹等有意义的场馆,对人们进行思想熏陶,使得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统治阶级的价值观念;教育者及家长应树立榜样与示范作用,通过自己的政治态度、道德品质和生活方式,对学生的政治观、道德观、人生观施加正确的影响;充分利用历史教育、国旗教育、媒体教育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渗透式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对而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偏重于采用直接的、正面灌输式的显性教育方法,即设立了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机构,通过专门的工作人员,划出专门的教育时间,对各类人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国高校通过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也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家庭、社会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建设各种课外思想政治教育场所,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但这种教育方式很大程度上是以正面积极明示为主,过于公式化,容易引起学生反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形式大于内容,理论与现实脱节,正反面教育分析力度不够。学生对社会上丑陋的现象认识不足,难以培养独立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4 利用宗教教育方法的差异

在美国大学中,宗教教育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作用比较大,宗教实际上履行着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特殊职能。美国高校把大量的宗教内容渗透在其他学科中,比如把《圣经》放在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内讲授;还在课时规定的时间,让学生去课堂接受各教派的宗教教育。尽管美国在1947年禁止在公立学校直接开设宗教课,但事实上,许多学校仍然把宗教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通过宗教来传播资本主义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以至于许多美国人把思想教育等同于宗教教育。美国很多私立学校大部分是由教会开办的,美国政府通过全国的宗教团体和广泛的宗教活动向高校大学生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灌输符合现代资本主义需要的宗教信条,这对在校大学生树立统治阶级需要的宗教神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伦理观起到很大地作用。

在中国的高校中,宗教教育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大。因为宗教世界观与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是根本对立的,所以我国高校坚持宗教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分离,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无神论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教育。我国宗教政策的核心是“宗教信仰自由”,但这要求信徒必须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活动才具有真正充分的自由。对于有信教倾向的大学生要从组织、思想等方面加强管理和教育,规范他们的行动,使其遵纪守法,充分发挥其在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方面的积极作用,限制宗教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

1.2.5 心理咨询辅导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

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学校园里开始出现心理咨询,在当代美国各个大学里,几乎都设有专门的心理辅导中心或机构,主要帮助大学生进行生活、学习、心理和就业等方面的指导。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方法可以是上课、座谈、个别谈话、咨询,并辅之以电影、电视教育等。心理咨询机构通过开展日常的心理咨询、心理教育活动和各种形式的团体心理训练活动来增强学生的个人责任心、人际交往和竞争环境中的自信心,培养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如交友小组、敏感训练小组、心理剧疗法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培养健全的人格。辅导中心还聘请经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社会学的教师作兼职辅导员,以便协助工作。美国高校的学生自身也能够正确地对待自己的问题,且乐于接受心理辅导,以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

心理咨询教育方法在我国运用的时间不是很长,发展并不充分。近些年来,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独生子女人口政策的普及,大学生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由此带来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面对挑战和压力,有些学生无以承受,造成了心理亚健康或是心理疾病,更有甚者,采取各种极端的方法结束了自己和他人生命。政府和高校也逐渐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离现实要求还相差甚远。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容乐观,心理咨询机构尚不完善,缺乏必要的机构设施和心理专家,开设的心理学课程也是流于形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没有充分认识到心理咨询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大学生自身也不愿正视心理疾病,宁愿任其发展恶化也不愿接受治疗。

2 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新时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具体的实施方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面临很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和美国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来看,这既需要吸收以往的成功经验,又要借鉴美国思想政治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实现提高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1 重视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价值

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美国高校鼓励并组织大学生参观纪念馆、博物馆等教育场所,美国大学生也借此来了解国家的历史和发展现状,发展成果。美国人所具有的民族精神和优越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与世世代代带有主观色彩的教育分不开的。新时期以来,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和社会思潮的影响,资本主义社会盛行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对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因此,政府应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场所的建设,让其对全体公民开放;高校结合实际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积极组织大学生到革命根据地考察学习,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来矫正当代大学生的一些不良思想与行为,使得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新的价值。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发扬民族精神,发扬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应当分清精华和糟粕,政府和媒体也应当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

2.2 显性教育方法与隐性教育方法交叉并用

我国直接灌输方法能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理论教育,对教育过程进行管理、监控和评估,但这种方法在手段上缺乏灵活性,忽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忽视了受教育者的道德水平和主体能动性,难以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调不起学生的积极性,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我们应借鉴美国的做法,结合自身特点,探索中国特色的间接渗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团体和大众传媒等途径来营造思想政治工作的氛围。高校应加强其他课程的渗透教育,还应加强校内外活动的开展;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自觉起到榜样的作用。教学课本的设置也可以通过图片和案例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应将直接灌输式的显性教育和间接渗透式的隐性教育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2.3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但这种实践教育方法往往脱离实际,只重形式而不重效果。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时间和次数少,社会实践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参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我国应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加强社会实践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各级政府部门应主动建立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做到社会实践活动制度化、日常化,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参加社会工作的机会,鼓励大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基层组织挂职锻炼,把学生参加社会服务与毕业资格挂钩。高校应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来负责组织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种社区服务、社会服务,参观革命圣地、人文景观、庆祝节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公德意识和公民意识,从而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自我适应能力,树立热心为他人服务,乐于与他人合作,善于平衡协调人际关系,使社会实践活动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2.4 加强心理咨询教育的建设

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咨询教育建设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心理咨询机构得不到学校的充分重视,关于心理方面的教育没有纳入正式课程,缺乏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学生自身碍于面子不愿咨询,导致一些学生心理变形。我国高校应借鉴美国高校的做法,从思想上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疏通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培养健全的人格;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完善的心理咨询中心或机构;招聘专兼职的心理咨询师来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对高校的教师,特别是要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心理学方面知识的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同时还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对来访者要做好保密工作,让同学们了解心理健康教育,正确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新的平台。

[1]袁银传.中美大学政治课教学之比较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6):40-43.

[2]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53.

[3]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317.

[4]陈立思.关于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问题[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7(1):35-41.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