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汉语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与学科之辨

2011-04-09李向农贾益民

关键词:华人华侨语言文学专业学位

李向农,贾益民

(1.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9;2.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对外汉语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与学科之辨

李向农1,贾益民2

(1.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9;2.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随着汉语国际推广进程的加快,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对外汉语”和“汉语国际教育”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人才培养载体,社会关注度日益提高。但是,无论是“对外汉语”,还是“汉语国际教育”,在专业或学科建设方面,都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要想改变目前这种现状,必须首先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科性质及学科体系进行深入思考:汉语国际教育是一门关于国际汉语教学和中国语言文化国际传播的人文社会学科,具有鲜明的跨学科性质,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教育学、文化学、传播学、心理学、艺术学、国际关系学、华人华侨学等学科既是汉语国际教育最重要的支撑学科,同时也是其横跨的主要学科;要把面向非华裔外国人和面向华人华侨的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提出来,同时把汉语教学与文化传播紧密结合起来,突出其应用性。

对外汉语;汉语国际教育;跨学科;应用性

随着汉语国际推广进程的加快,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对外汉语”和“汉语国际教育”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人才培养载体,社会关注度日益提高。作为参与“对外汉语”和“汉语国际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感到“对外汉语”和“汉语国际教育”在专业设置上还存在认识上不够全面、未达共识,在学科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够系统、未能完善的地方,我们拟就此作出分析并提出建议。

一、对外汉语和汉语国际教育

(一)对外汉语专业

198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北京语言学院、北京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四所大学开设了第一批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全日制本科)。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专业代码和专业名称为“050103*对外汉语”(*表示控制设置专业)。

至2005年,全国有62所高等院校开设有对外汉语教学本科专业,每年招生近4000人。截至2007年共审批87所院校开办对外汉语专业。2008年教育部高教司审批新增对外汉语专业高校31所,其中独立学院7所。2009年审批新增15所,其中独立学院7所。至此,开设对外汉语专业的高校达到133所。

1986年,北京大学和原北京语言学院等院校开始培养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1999年,国家批准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设立了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博士点。

(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2006年10月和2007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先后在北京和上海召开了两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证工作会”。2007年1月,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3次会议上通过设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汉语国际教育”是指面向海外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简称 MTCSOL。

2007年5月31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下达《关于开展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和推荐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人选的通知》,批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24所研究生培养单位开展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同年,第一届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2009年9月,国务院学位办再次下发通知,批准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39所院校新增为专业学位培养单位。至此,中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增至63所,北京地区增至8所。

2007年10月28日,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GCT)举行,这也是我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招生考试的第一年。“招生对象一般为学士学位获得者。具体包括以下三种类型:1.大学本科应届毕业生;2.具有学士学位或同等学力有志于从事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人员;3.海外具有同等资质的汉语教师或专业人员”[1]。不过,在2007年的首届招生中规定具有2年及以上工作经历的在职人员具备报名资格,共有1715人报名,实际考试人数有1418人。2008年2月,第一批MTCSOL入学。因为培养性质属于非全日制,所以毕业生将颁发硕士专业学位证书(一般称为“单证硕士”)。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专业目录中,曾经在“中国语言文学”二级学科目录中增设了“050180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这就意味着本科应届毕业生也可以报考。而后,教育部高校学生司2009年9月3日《关于编制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的通知》中指出:“招生专业目录中使用的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应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启用〈招收研究生的学科、专业名称代码册〉的通知》(教学司〔2006〕20号)要求……上述代码册中的工商管理硕士(120280)、法律硕士(030180)、软件工程硕士(081280)、建筑学硕士(081380)、教育硕士(040180)以及后增的公共管理硕士(120480)、汉语国际教育硕士(050180)等专业学位代码2010年起不再使用。”取代“汉语国际教育硕士(050180)”的是《2010年招收全日制研究生专业学位类别领域代码》中的“5701汉语国际教育硕士;570100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这一变动意味着“汉语国际教育”定位为专业学位硕士,与学术型硕士分道扬镳。

2009年是中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为适应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对研究生教育结构转变的需要,教育部决定从2009年开始,除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工程硕士的项目管理方向、公共卫生硕士、体育硕士的竞赛组织方向、艺术硕士等管理类专业和少数目前不适宜应届毕业生就读的专业学位外,其他专业学位面向应届毕业生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全日制培养”[2]。

2009年总计招收的46万名硕士生区分为41万名“学术型学位硕士生”和5万名“专业学位硕士生”,包括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在内的一批专业硕士学位增列为应届本科毕业生可以报考的全日制(两年)“专业型学位硕士生”,属于学历教育,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同时发生变化的是自2007年开始招生的在职人员攻读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从2010年停止招生,这类硕士生总共只招收了三届。

二、专业和学科

“考研教育网”《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方位接触》一文中,在报道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设置批准时有一句评论性话语:“专业人士认为,这标志着对外汉语专业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3]如果这样说的话,在这个意义上,汉语国际教育又是什么地位呢?专业乎?学科乎?

(一)“对外汉语”和“汉语国际教育”的关系

什么是学科?什么是专业?

所谓学科,它的含义有两个:一是作为知识体系的科目和分支。它与专业的区别在于它是偏就知识体系而言,而专业偏指社会职业的领域。因此,一个专业可能要求多种学科的综合,而一个学科可在不同专业领域中应用。学科的第二个含义是高校教学、科研等的功能单位,是对教师教学、科研业务隶属范围的相对界定。学科建设中“学科”的含义偏指后者,但与第一个含义也有关联。长期以来学科和专业的概念经常被混淆,专业被等同于二级学科。

专业和学科是不同的,但也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专业以学科为依托、为后盾;学科的发展又以专业为基础。学科为专业建设提供发展的最新成果、可用于教学的新知识、师资培训、研究基地;而专业主要为学科承担人才培养的任务和发展的基础,更主要的是为社会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另一方面,从面向社会培养人才的角度来看,学科的作用是间接的。在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专业口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研究与使用、教材、实验设计与开设、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问题,学科建设是无法替代的。因此,将专业与学科混淆,或主张学科建设代替专业建设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以学科建设代替专业建设的结果必然是削弱专业特有内容的建设,不利于专业的改革与发展,因此,理清关系、搞好专业建设,给专业建设适当的地位很有必要[4]。

那么,对外汉语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刚好在教育部网站上有个帖子:

问题:请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与国务院学位办颁布的学科分类代码在学科和专业分类上有什么不同?

答复: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适用于本科教育。国务院学位办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适用于研究生教育。两个目录在学科门类划分上基本相同;研究生目录的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与本科目录的专业类、专业因人才培养规格、层次的不同,而在划分上有较大差异。[5]

据此,从本科专业目录来看,05文学学科门类包含0501中国语言文学类、0502外国语言文学类、0503新闻传播学类、0504艺术类四个专业类,其中,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类包含050101汉语言文学、050102汉语言、050103*对外汉语、050104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可注明藏、蒙、维、朝、哈等语言文学)、050105*古典文献五个专业。

以研究生目录中的“0501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而论,它包含050101文艺学、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103汉语言文字学、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050105中国古代文学、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050107少数民族语言文学、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八个二级学科。

这样看来,在对外汉语的专业建设上,本科教育早于研究生教育。“目前,我国的学科设置和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无法满足汉语国际推广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独立的学科依托。现有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没有独立的对外汉语学科,人才培养主要分散在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教育学等不同学科领域,不利于培养汉语国际推广需要的综合性人才……”[1]。

根据“专业以学科为依托、为后盾;学科的发展又以专业为基础”的说法,应该可以认为对外汉语专业以中国语言文学为依托和后盾,中国语言文学的学科发展又需要对外汉语提供基础支持。“长期以来,对外汉语教学分别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的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以及教育学一级学科下的课程与教学论等学科、专业下,开展教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并招收研究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1]。这样也许可以比较好地理解“对外汉语”专业对于中国语言文学的学科建设的作用和地位,但“对外汉语”跟“汉语国际教育”是二元平行关系、上下位从属关系还是专业与学科的关系,还有待论证。我们这么说,是因为下面的情况很是耐人寻味。

(二)“对外汉语”专业名称的存废之争

在经历了1987年第一次修订目录、1993年第二次修订目录、1998年第三次修订目录之后,高校本科专业目录的修订工作于2010年再次启动。新一轮修订工作遵循科学规范、主动适应、继承发展的原则。科学规范要求专业目录修订应保证专业的划分符合人才培养规律和学科发展逻辑,做到科学、系统、规范;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合理确定人才培养口径,为新兴学科的发展留有空间,能够主动适应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的发展需求;应保留符合规律的、成熟的、社会需求较大的既有专业。同时,要根据学科发展、市场需求、教育国际化等要求进行调整。预计大批新兴的、交叉型的学科有望进入目录[6]。

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在讨论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时,对于“对外汉语”专业的名称,形成了两种意见和建议:

其一,“对外汉语”专业改名为“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名称,应该能够准确体现教学目的,反映课程体系的内涵及性质。由此出发,使用“汉语国际教育”名称更为妥当。其理由如下:(1)就培养对象而言,该专业学生一律来自国内,由普通高考途径录入大学。学生的母语是汉语而非外语。对这些学生采用的是母语教学,而非外语教学。而“对外汉语”的意思是对外国留学生进行汉语教学,其对象是母语为非汉语的外国学生。这样说来,使用“对外汉语”名称,便有牛头对马嘴之嫌。(2)就教学目的而言,该专业培养热爱祖国、热爱母语、熟悉汉语特点及中国文化知识、具有推广和传播汉语的能力、富有跨文化交际意识并能够进行汉语国际化有关学术问题初步研究的专门人才。此一目的,以“汉语国际教育”命名最为赅恰。(3)就课程体系而言,大致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语言(指听说,目前主要是汉语和英语)及语言学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基础),二是中外文化知识(东西方文化传统、语言习惯、民俗差异等),三是语言教学法(听、说、读、写、译之间的关系,汉语跟非汉语的关系)。这一体系,远非“对外”所能概括,亦非“汉语”可以包容。总之,“对外汉语”改为“汉语国际教育”是必要和可行的,但建议将此类课程挪到汉语国际教育学院或对外汉语学院,因为此类专业的实践性、适用性很强,就像师范大学中文系学生毕业前要到中学实习一样,此专业的学生也需要到留学生课堂进行实习,而国内很多文学院或中文系不能提供专业实习,课程设置也不符合就业需要,造成此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课程设置不合理、不科学和培养手段不配套、培养目标不清晰是目前各个大学文学院或中文系的对外汉语专业的普遍问题。因此,调整到专门从事留学生教育的汉语学院或文学院与汉语学院共同培养是必要和合理的。“对外汉语”保留专业并改名“汉语国际教育”后,应强调“汉语国际教育”与“对外汉语”专业的衔接性及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对其的主导性,以免又造成学校外办掌控的混乱格局。

其二,“对外汉语”专业名称仍取“对外汉语”。“对外汉语”已经约定俗成,不改为好。而且,与“汉语国际教育”相比,“对外汉语”口径更宽,因为其所涵盖的不仅仅是对外汉语教学,还包括各种对外语言服务(国外还有汉语翻译、汉语情报信息分析、汉语产品开发等很多汉语人才需求,最近几年仅通过国家招募的就不少)。另需要强调的是,现有的“对外汉语”专业较宽的口径,就业已经很困难,我们办有这些专业的学校已经深感压力。如果进一步缩小为“汉语国际教育”,学生毕业后到哪里去呢?且不说本科,就连现有的全国大批量招收的“汉语国际教育”(已经改为学历学位双证)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就业就已经十分困难了!再者,把研究生专业学位的名称拿来作为本科专业名称,似乎也不合适。此外,缩小专业口径的做法与现在倡导的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理念也是背道而驰的[7]。

从以上的名目之纠结,似乎已经可以表明,无论是“对外汉语”,还是“汉语国际教育”,不管是从专业还是从学科的角度来说,都还处于有待成熟的状况。

三、问题和思考

(一)专业建设方面的问题

我们深刻地感觉到,无论是“对外汉语”,还是“汉语国际教育”,在专业或学科建设方面,都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

1.院(系)设置的基本特征是语言跟文学联合,汉语跟外语分家,导致语言环境单一,不利于专业发展和学科建设。而比照境外的大学则显见其专业和学科的交叉性,如: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语言与比较文化研究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现代语言及文化系,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美国雷丁大学语言和应用语言学研究学院,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东亚语言文化系,法国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

2.专业设置所在的院(系)师资专业背景单一,基本上都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由于办学格局是专业跟随院(系),因此校内相关教学资源难以有效整合。

3.本科生培养阶段少有学校开设“应用语言学”等扩展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及强化和提升英语水平的课程。硕士生课程亦开出率不高,缺失较多。

4.教材缺乏,知识更新缓慢,知识体系未能完善。

5.缺少见习、实习、研习条件,基本上不具备实验条件,不能满足课程教学和实践对于统计与测量、考察与验证、问卷与调查的要求。

(二)汉语国际教育的定性及学科体系的思考

2010年10月,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了第四届“语言与国家”高层论坛暨第三届全国应用语言学系主任会议。暨南大学贾益民教授在会上作了《汉语国际教育的定性及学科体系的思考》的大会发言,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定性及学科体系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较全面的意见。他认为:

1.汉语国际教育是一门关于国际汉语教学和中国语言文化国际传播的学科。

学科定位:汉语国际教育是一门独立的边缘性的人文社会学科。

学科属性:汉语国际教育属于人文社会学科,它与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与传播学、教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是平行的学科。

汉语国际教育又是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具有鲜明的跨学科性质,其所跨学科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教育学、文化学、传播学、艺术学、心理学、国际关系学、华人华侨学等。

2.汉语国际教育的支撑学科体系。

汉语国际教育的支撑学科体系包括:(1)中国语言文学(其中汉语言学是主体)。(2)外国语言文学(其中外语教学理论是主体)。(3)教育学(含教育理论、教学论、教学法、课程论、教材论、学习论、测试论、教育法、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技术学等)。(4)文化学(含历史文化学、民俗文化学、地理文化学、比较文化学、交际文化学等)。(5)传播学(其中中国语言文化传播是主体,同时含语言传播学、文化传播学、传播技术学等)。(6)心理学(含教育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语言心理学、学习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等)。(7)艺术学(其中艺术教育学为主体,含音乐教育学、美术教育学、舞蹈教育学等)。(8)国际关系学(其中中外关系学为主体)。(9)华人华侨学(含华人华侨政治、华人华侨经济、华人华侨历史、华人华侨文化、华人华侨教育、华人华侨社会等)。

以上学科既是汉语国际教育最重要的支撑学科,同时也是其横跨的主要学科。

3.汉语国际教育的基础理论体系。

汉语国际教育的基础理论体系包括:(1)国际汉语教学与习得理论:A.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与习得(面向非华裔外国人、华人华侨);B.汉语作为母语(第一语言)的教学与习得(主要面向华人华侨);C.汉语作为双语或多语种之一的教学与习得(面向非华裔外国人、华人华侨)。(2)文化教学与传播理论:A.文化教学理论;B.文化接受理论;C.文化传播理论;D.跨文化交际理论。(3)汉语国际教育史:A.历史与现状,研究汉语国际教育的昨天(历史)、今天(现状)、明天(未来);B.学科史,包括国别史(如美国汉语教育史、日本汉语教育史等)、国际史(如欧洲汉语教育史、东南亚汉语教育史等)、世界史(如世界汉语教育史)。

4.汉语国际教育的应用理论体系。

汉语国际教育的应用理论体系包括:(1)国际汉语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汉语基础知识、教学设计、教材编写与使用、课堂教学、语言测试、教学评估、教具制作、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调查分析等)。(2)中国文化传播能力(主要包括中国文化基础知识与技能、才艺展示、各种文化活动的组织、文化宣传等)。(3)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包括外语能力、国际礼仪、跨文化交际技巧等)。(4)国际汉语教师培训(主要包括培训设计、培训的组织与实施、培训评估等)。

总之,汉语国际教育师资是一种高层次、复合型、应用性的国际化专门人才。

我们认为,贾益民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科定性及学科体系的思考与界定尽管是纲要性的,但非常符合世界汉语国际教育的实际,且具有如下特点:(1)明确界定了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科属性;(2)汉语国际教育学科体系层级清晰;(3)把面向非华裔外国人和面向华人华侨的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提了出来;(4)把汉语教学与文化传播紧密结合起来,突出了其应用性。

[1]《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说明[EB/OL].http://www.chinaue.com/kaoyan/html/2008-9-3/200893203534797906.htm.

[2]国务院学位办主任、中科院院士杨玉良就硕士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答记者问[EB/OL].教育部网站,2009-03-03.

[3]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方位接触[EB/OL].http://www.cnedu.cn/news/2008/6/qi1754394548116800214896.html.2008-06-11.

[4]学科与专业的区别与联系[EB/OL].http://www.sdupsl.edu.cn/xkjs/Article_Show.asp?ArticleID=99.2008-10-20.

[5]《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与学位办颁布的学科分类代码在学科和专业分类上有何不同?[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354/200909/51711.html.2009-09-09.

[6]教育部启动新一轮高校本科专业目录的修订工作 建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新机制[N].中国教育报,2010-09-27.

[7]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情况通报[R].2010.

H195

A

1001-4799(2011)04-0021-05

2011-03-15

“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中的汉语学科创新”

李向农(1955-),男,湖北汉阳人,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贾益民(1956-),男,山东惠民人,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与海外华文教育、文艺学与美学研究。

熊显长]

猜你喜欢

华人华侨语言文学专业学位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
外国语言文学、美术学学科简介
绽放在东赢的侨界之花——记在日侨团优秀侨领、日本北九州华人华侨协会事务局局长孙娟
“借脑引智” 提质发展——德国华人华侨科技工商协会博士团来访江苏
北德华人华侨国庆庆典成功举办
浅析英语语言文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冯成康:一心为华人华侨撑起保护伞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