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研发联盟知识转移的途径与机制研究

2011-04-09

关键词:显性隐形途径

杨 俊

(湖北大学商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企业研发联盟知识转移的途径与机制研究

杨 俊

(湖北大学商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企业研发联盟中的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隐形知识的转移主要有四条途径:显性化、发展关联业务、网络化和产权变动。显性知识的转移主要有三条途径:文本化、知识库和知识地图。知识转移的关键在于如何激励知识共享和创新的促进机制。促进机制可以从四个方面去建立:目标引导机制、激励机制、压力机制和文化机制。

企业研发联盟;知识转移;途径;机制

企业研发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互相联合致力于研究开发的行为,在必要的时候,需要借助政府或科研机构的指导或辅助。目前对“企业研发联盟知识转移”的研究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Myrna Gilbert和Martyn Cordey-Hayes根据多年的研究提出过知识转移五步骤的概念模型(即知识获取、交流、应用、接受和同化)后,近十年来很少有学者对企业研发联盟知识转移的途径和机制进行研究。由于企业研发联盟内的知识转移是企业之间组成研发联盟的关键点,所以本文主要探讨知识在企业研发联盟内转移的途径和机制的建立。

一、企业研发联盟内知识转移的主要途径

Michael Polanyi将知识划分为两类: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我们把企业研发联盟中的知识也分为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所谓隐形知识是指那些不容易表达出来的、高度个人化的、不容易传播或很难传播给别人的难以规范化的知识,如思维模式和技能专长等[1]。企业研发联盟中转移的隐性知识主要包括那些没有形成正式文档,而存在于联盟成员头脑中的思维方式、感知能力、市场经验、操作技能等。显性知识是指能够精确、正式表达出来,具有规范化、系统化特点的知识[2]。企业研发联盟中转移的显性知识主要包括以纸质或电子文档形式存在并可供查阅的流程文件、产品说明书、数学公式、企业部门设施、员工工作记录等[3]。基于两种知识的主要内容和特性的不一致性,它们的转移也应该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

(一)企业研发联盟中隐形知识转移的途径

企业研发联盟中隐形知识的转移主要有以下四条途径:

(1)显性化。显性化即通过一定的方式将联盟内部的隐形知识外显为容易转移的知识资源。显性化的方式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闲聊、共进晚餐、喝茶、一起运动等。一般来说隐形知识的显性化通过以下具体途径来实现:①亲身示范。许多最新的、超前性的知识或介于隐形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的知识,都以未编码化的知识形式存在,并且不易从正式渠道获得也不易用语言表达。但通过知识转移的转移方亲身示范其动作再结合实际环境下的讲解,接受方再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能够获得一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隐形知识[4]。这种方式的目的就是将隐形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通过书面、口头、音乐、图像等符号,借助一定的传播媒介传播到知识接受方,然后由接受方通过与其原有的知识结合内化为其自身的隐形知识。②会议讨论。企业研发联盟要重视编码化的隐形知识转移方式,在联盟里形成一套将隐形知识显性化的规章制度。鼓励员工做好文档记录和整理工作,鼓励员工将自己的心得体会用文档的形式表现出来。联盟也可以定期开展成员间的讨论交流,在讨论交流过程中,来自某一企业的高级工程师或技术员工会提出实际工作中的现实解决方法及存在的问题,来自其他企业的成员根据所描述的具体情况,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经过反复讨论磋商,就可以解决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于是参与讨论的各方不仅交流转移了彼此已拥有的隐形知识,同时也通过获得的知识解决了现存的问题。③搭建网络平台。搭建网络平台是为了避免企业成员难以抽出共同的时间来面对面的谈论与交流,在企业研发联盟内部创建一个知识共享的网络平台,联盟成员就可以随时随地的在平台上获取并上传知识[5]。

(2)发展关联业务。发展关联业务即企业研发联盟内部的各个有关联的企业之间发生的转移资源或义务的经济业务事项。关联业务往来是目前各个企业能够组织研发联盟的主要原因。一个产品的生产、销售和售后如果分给三家不同的企业,就可以通过他们之间的关联业务往来完成隐形知识的转移。

(3)网络化。这里的网络化,不是指因特网,而是指生产、营销和采购等一些把不同的企业联系在一起的无形网络。这些网络的存在使企业通过品牌或营销渠道组织生产网络或营销网络,并利用自己的业务组织生产和营销,从而产生了知识扩散。当然,知识的扩散一般要通过企业研发联盟内部的区域供应商进行。联盟中的旗舰企业能将联盟外的知识通过联盟外的合作企业传播到联盟内;另外,联盟外的企业成功地提升它们的能力,从而更有效地激励联盟内旗舰企业提供更多的先进知识。旗舰企业通过各种机理传递知识,它可以通过市场的(付费)和非市场的(非付费)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积极(主动的)的或者不积极(被动的)方式进行。再借助这些网络完成隐形知识在联盟内部的转移。企业研发联盟内外的一些企业也可以通过发展关联业务来完成隐形知识在联盟内外的转移。

(4)产权变动。产权变动是指企业之间由于破产兼并、联合经营、企业集团化而引起的资产所有者易位或资产所有者的资产权利大小变动。企业研发联盟内部的各个企业成员之间往往都有合作,他们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关系或是通过合并、并购、合资等方式共同发展自身,它们之间的合作形式也可以顺利完成隐形知识的转移。如通用公司与柳州五菱的合资,便使得柳州五菱可以利用通用公司的汽车制造流程。

(二)企业研发联盟中显性知识的转移途径

显性知识在企业研发联盟中转移的途径主要有[6]:

(1)文本化。文本化实质就是建立一套合乎法律规范的企业内部制度体系,通过各种方式(如文件化、工作日志等),把性质上属于显性范围的知识用文本的形式让其易于言表和传播。在企业研发联盟中,各个成员都必然会有自己的工作日志,如,错误报告、出差报告和工作流程的记录等;企业一般都对各个岗位的员工有文件形式的工作规范或是操作标准手册等。这些都是显性知识规章化的具体形式。

(2)知识库。知识库由以下知识组成,即企业基本信息、企业组织结构信息、产品服务信息、基本流程信息、顾客信息等等,通过知识清点展示公司内外的所有信息资源,便于联盟内部成员获取知识。

(3)知识地图。知识地图包括构建知识网络和绘制知识地图。知识网络包括联盟内部网络和联盟外部网络,例如,供应商网络、用户网络、专家网络、与相关政府部门的网络、有相关业务往来的网络等等,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网络获取知识。知识地图则起到一个向导作用,它本身并不是知识,它的特点是利用知识网络指出拥有知识的人,并告诉联盟中的人们,当他们需要专门知识时到哪里去找。

二、企业研发联盟中知识转移的机制

知识源通过不同的途径将知识转移,接受方则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对知识进行吸收。在知识转移过程中,知识的转移受到“障碍”的消极影响和“促进措施”的积极影响。消极因素阻碍或延缓隐形知识的传播,积极因素则促进和加速隐形知识的传播。

(一)企业研发联盟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

1.影响隐形知识转移的因素。隐形知识是与知识所有者紧密结合的,反映知识发展和个人生存发展需求的识知性的知识,是属于个人的、私有的,受到知识所有者个人需求和观念影响的活的知识。这种知识从一开始就在本质上由于其隐含性而有着非共享的特性,与知识共享有着天然的矛盾,不利于转移。所以必然会有很多的因素会影响隐形知识在联盟中的转移[7]。它们具体为能力障碍和环境障碍。能力障碍又可以分为知识发送方能力障碍和接受方能力障碍两种。知识发送方能力障碍是指主体不能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用接受方能够听得懂的语言表达出来;接受方能力障碍是指接受方不能理解知识发送方的语言;环境障碍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文化障碍或称人文环境障碍,人文环境障碍是指企业研发联盟中,存在不利于隐性知识转移的“联盟文化环境”;另一种是具体环境障碍,有些隐性知识的转移必须借助某种特定的工具或环境,所以具体工具和环境也会对隐形知识的转移造成障碍。具体环境主要包括企业联合研发中知识转移平台的“硬件”支持,如网络工具、网络软件等。

2.影响显性知识转移的因素。显性知识在企业研发联盟中的转移也受障碍的制约,也必须同时设计多种有利于显性知识的转移措施。显性知识在联盟中的转移也受到“障碍因素”的消极影响和“促进措施”的积极影响。显性知识转移的障碍大多都是因为人们的忽略造成的。一般而言,显性知识由于具有内容清晰、明确、具体,可编码,易于通过图文表述,便于整理、储存以及传递等特点,使得显性知识比隐性知识更容易转移,且转移成本低。但是,这种知识的转移也容易被大家所忽略。有时,有些知识对于联盟中的某一方也许是显而易见,但是对于另外一方却是盲区,所以在联盟知识交流时,这些知识往往就被忽略了。

(二)促进企业研发联盟知识转移的机制建立

企业研发联盟中对于知识的管理在本质上是挖掘和利用联盟成员的智慧,最终形成可以为联盟所利用并产生正效应的知识资源。因此对于知识的转移,关键在于如何激励知识共享和创新的促进机制。对于知识在联盟中的促进机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建立[8]。

1.目标引导机制。企业要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然要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不断的提升自身在国际技术经济分工中的地位,而单个企业需要学习的范围非常的复杂和广泛。所以不同的企业组成联盟并在联盟中学习其他成员的专业制造技术、组织管理能力、营销能力等。企业组成研发联盟的动机,就是企业能从联盟中获得收益,这一收益概括来讲就是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

2.激励机制。根据激励理论的原理,在联盟的知识管理平台上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物质利益是构成激励的基础,在企业研发联盟内部建立相应的物质激励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如:建立畅通的知识转移平台即利用高新技术设备、现代化信息技术,使得知识在联盟中转移的速度和效率达到最大。又如构建一个知识库,让员工能够轻易的在库中找到自己所需的知识和上传自己的知识。

3.压力机制。压力可以较大程度的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人的惰性影响。在联盟的知识平台中,压力是一种推进知识成果共享和创新的有效因素。可以对企业研发联盟的各个成员制定定量的指标,如,每个月或每个季度必须显性化自身的一部分隐形知识,并把这个规定作为对成员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完成的予以奖励,未完成的予以处罚。这种压力机制也能极好地推动隐形知识的显性化。

4.文化机制。联盟文化对联盟知识转移的作用,是通过影响联盟成员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来发挥作用的。建立一个良好的相互信任的联盟文化,有助于联盟成员把自身的特有的知识在联盟内传播开来。企业研发联盟内知识的转移是以成员为基础的,所以应从人本的角度出发,充分调动联盟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有利于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氛围。例如,可以通过不定期召开小范围成员交流会,鼓励不固定成员协作,使员工在非常轻松的氛围中解决问题并完成知识的转移。

[1]吴洁,刘思峰,等.基于产业集群的知识创新体系与知识转移研究[J].企业经济,2005,(3).

[2]Zhu Bin.Study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nature of knowledge[J].East China Economic Management,2001,(1).

[3]Shao Xiang.Obstacles to Recessive Knowledge Transformation inside Enterprises and Countermeasures[J].Journal of Lianyungang Technical College,2006,(3).

[4]Li Gang,Tian Xin.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of Corporate Culture and Tacit Knowledge Transfer[J].Journal of Information,2007,(2).

[5]Jiang Hai.The mechanism analysis and strategy research about tacit knowledge in information network[J].Researches in Library Science,2007,(8).

[6]Song Yunlong.The mechanism analysis of implicit knowledge transfer[J].Information Vertically and Horizontally,2005,(10).

[7]Wang Yi.Sticky Knowledge Transfer in University—Company Collaboration[J].Science Research Management,2001,(6).

[8]Sun Shuxiang.Explicit knowledge deprived of its form to be solid and encourage implicit knowledge to be apparent in knowledge management[J].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06,(1).

F406

A

1001-4799(2011)04-0087-03

2010-01-20

杨俊(1966-),男,湖北石首人,湖北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工商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朱建堂]

猜你喜欢

显性隐形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隐形人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我变成了一个隐形人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0感无暇” 隐形妆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
家族发作性睡病伴性染色体显性遗传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