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交试验法优选六味地黄微丸的制丸工艺

2011-04-09孙艳霞何腾龙

中国药业 2011年12期
关键词:造粒机微丸六味地黄

孙艳霞,何腾龙

(1.西安正大制药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43; 2.西安科力药业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300)

六味地黄丸为经典名方,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有六味地黄蜜丸、浓缩丸、软胶囊、硬胶囊、颗粒等剂型。因疗效确切,其系列产品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用量也非常大。六味地黄传统蜜丸、浓缩丸释药缓慢,适宜于慢性疾病,但服用方法不便;而现代的软胶囊、硬胶囊、颗粒剂等释药快,不宜于慢性疾病的治疗。笔者尝试将其制备成微丸,使之释药速度适中,适于慢性疾病的治疗。现对其制丸工艺进行了优选,报道如下。

1 仪器与材料

E-100型挤出机、QWZ450型微丸造粒机、WBF-Ⅱ型多功能制粒包衣机(重庆英格造粒包衣技术有限公司)。六味地黄丸细粉(西安科力药业有限公司)。

2 方法与结果

2.1 微丸制备

取六味地黄细粉,加乙醇,混合均匀,制成软材,放入E-100型挤出机中,用0.5mm孔径的筛网出条(经预试验,0.5mm孔径筛网出条和滚圆效果较好),在QWZ450型微丸造粒机中滚圆;放入WBF-Ⅱ型多功能制粒包衣机中沸腾干燥,进风温度80~85℃,物料温度50~55℃干燥;分别用20目和60目筛除去过大和过小的颗粒,得六味地黄微丸[1]。

2.2 制备工艺优选[2-4]

2.2.1 因素水平确定

根据微丸制备的影响因素,选择了乙醇体积分数(因素A)、乙醇用量(因素B)、滚圆转速(因素C)3个因子,每个因子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3个水平,因素水平见表1。

表1 因素水平表

2.2.2 正交试验设计与结果

以微丸收得率为指标,用L9(3)4正交表安排试验,结果见表2。由 R值可看出,因素A和B是影响微丸收得率的关键因素,再结合K值大小,可得出最佳制丸工艺是A3B3C3。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可知,因素A和B非常显著,因素C显著,结论与直观分析结果一致。

2.3 验证试验

按照最佳制丸工艺A3B3C3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见表4。

3 讨论

最终确定的最佳制丸工艺为:75%乙醇制软材,用量为细粉的35%,在1 200 r/min的微丸造粒机中滚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收率高,可作为大生产工艺。

表2 L9(3)4正交试验结果

表3 方差分析结果表

表4 最佳工艺验证试验结果

本试验采用新型设备制备微丸,效率高、微丸收率也高。

试验中发现,乙醇体积分数低时,软材黏,易成大块状,微丸收率低;乙醇体积分数达到75%时,软材松散,利于出条、成丸。

将微丸装入硬胶囊壳制成硬胶囊剂,既便于服用,又进一步延缓了药物的释放,使总体释药速度适中,更适合于慢性疾病的治疗。

[1]陆 彬.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48.

[2]李小芳,汤贯光,邱 爽.中药微丸制备工艺研究进展[J].中成药,2009,31(3):450-452.

[3]陈 琳,邢 茂,夏 午,等.更安颗粒成型工艺研究[J].中国药业,2010,19(11):34-35.

[4]杜 松,郑纯虹,李健君.微丸制剂的工艺特点及生产设备[J].医药工程设计,2007,28(2):36-38.

猜你喜欢

造粒机微丸六味地黄
磷酸铵装置造粒机内部件改造总结
六味地黄丸、加味逍遥丸您可以服用吗?
二十味沉香微丸对绝望小鼠行为及海马5-HT系统的影响
交联聚维酮在中药微丸中的应用
六味地黄丸(汤)治疗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齐鲁高密度聚乙烯造粒机组开车优化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258例
探究挤出滚圆法制备中药微丸的效果
控释微丸国内外研究进展
逍遥丸合六味地黄丸治疗男性更年期抑郁症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