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与狂欢
——以巴赫金理论解读《傻瓜吉姆佩尔》

2011-04-08

关键词:佩尔巴赫金傻瓜

李 磊

对话与狂欢
——以巴赫金理论解读《傻瓜吉姆佩尔》

李 磊

辛格的《傻瓜吉姆佩尔》篇幅虽短,却鲜明的体现了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运用脱冕加冕主题、狂欢二重性以及对话理论对《傻瓜吉姆佩尔》进行细致的文本分析,揭示其狂欢化世界,脱冕与加冕仪式的内涵,及文本对话特征。

《傻瓜吉姆佩尔》;脱冕加冕;对话

辛格的短篇小说《傻瓜吉姆佩尔》以吉姆佩尔对自己反复受骗的人生经历的回忆为主线,中间穿插着不同人物的对话,在有限的文字里塑造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吉姆佩尔与周围人的“与众不同”。吉姆佩尔是人们公认的傻瓜,但是他却相信自己并不傻,正如小说开头说的“我是傻瓜吉姆佩尔,我想我并不傻。恰恰相反。但是人们却这么叫我”。他以为什么事都可能发生,就像《先智书》上所写的人生理念,这是故事的中心矛盾所在。吉姆佩尔到底是傻还是不傻,他妻子的亡灵告诉了我们答案。辛格的这篇小说以对话的嘈杂显示了深邃的主题,得到人们的好评。但是小说中体现的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更让人不容忽视。本文运用脱冕与加冕主题、狂欢二重性以及对话理论对《傻瓜吉姆佩尔》重新阐释,以揭示《傻瓜吉姆佩尔》中人们尚未注意到的狂欢式和对话特征。

一 狂欢化的世界

“巴赫金把‘包括一切狂欢节的节庆、仪式、形式’统称为‘狂欢’”,[1]这里狂欢的意义已经在古罗马“神农节”、巴西“狂欢节”的基础上得到拓展,它还包括日常生活中有狂欢特点的活动以及民间节庆活动,如中国传统的的除夕、元宵节、国庆节以及傣族的泼水节,外国的愚人节、火把节、洗礼仪式,全世界都有的婚礼、葬礼、集市。这些活动中,人们平等的参与进来,共同享受节庆的欢乐、祝福,或者平等的享受仪式中人们的尊敬。正如巴赫金所说,狂欢节“决定着日常生活的一切等级、秩序、法令和禁令被取消了,一切官衔、职位、家庭和年龄的差异被打破了,人们之间没有距离,没有隔阂,大家相互亲昵,自由接触,人与人之间形成一种新型的相互关系。”[2]狂欢化的世界里,人们摆脱平庸的生活,在特定的场合中尽情释放自己的激情,尽情欢乐,平等是狂欢的基础,宣泄、欢乐是狂欢的中心。

1.狂欢的场景。

小说中有两处明显的体现了人们在仪式里的狂欢。一是在傻瓜吉姆佩尔的婚礼上,“人们又是唱歌,又是跳舞……司仪在缅怀新娘双亲是求‘上帝保佑’。学生们像在圣殿节斋戒日那样样扔刺果。”[3]这无疑是一个狂欢的圣殿,大家丢开工作学习,年轻人、老人、孩子各自寻找自己的欢乐,不被生活中的习俗、规范、规矩束缚,每个人身上都闪烁着酒神精神的迷狂,体现了人们发自心底的狂欢。第二个是吉姆佩尔庆祝弄璋之喜的割礼仪式,“半镇子的人都跑来了……大家吃呀,喝呀,我也吃呀,喝呀,人们都像我祝贺”[3]小说中“吃呀,喝呀”的词语反复,表现了人们不拘形迹的吃喝场景,这样欢闹、喧嚣的场景本身就是一种狂欢。

2.狂欢中的仪式。

加冕和脱冕是狂欢中典型的仪式。“小丑即位加冕当了狂欢节的国王,后来被剥夺王位脱冕”[1]的转换过程就是狂欢中的仪式。

巴赫金在《拉伯雷论》中根据民众节庆的形象体系说:“在这个形象体系中,国王是小丑。他是全民选出来的。在他的统治期过去后,他又受到全民的嘲笑、辱骂和殴打”,[1]看来有加冕,必定有脱冕,就像有生必有死一样,二者是统一于仪式之中的。同时在狂欢的世界中人们可以“进行随意亲昵的交际和全民性的加冕脱冕”。[4]在狂欢化文学作品中,这种仪式常常以各种形式出现,《傻瓜吉姆佩尔》中就有一些对情节发展和意义表现有着重要作用的加冕与脱冕仪式。

人们对吉姆佩尔、艾尔卡的加冕与脱冕是主要的狂欢仪式。首先是大家对傻瓜吉姆佩尔的加冕过程,大伙儿热心的为“我”说亲,“追着我”“几乎把我的外套后摆都扯了下来”“冲我唠叨”“唾沫星子都溅到我耳朵上了”,[3]最终在吉姆佩尔的婚礼上完成了对他的加冕,同时也是对艾尔卡的加冕。大家选了吉姆佩尔做国王,艾尔卡无疑从“又是寡妇,又是离过婚的”[3]卑贱妇女摇身一变,成了皇后。人们对吉姆佩和艾尔卡的脱冕也是迅速的。在四个月后,妻子临盆的时候,吉姆佩尔和艾尔卡成了人们嘲笑的对象,“镇上的人捂着嘴笑”,[3]讥笑吉姆佩尔的傻,给一个教友的话:“‘母牛’的稻草”,为艾尔卡脱了冕,讽刺艾尔卡的不贞洁,他们又一次成为小丑。

在艾尔卡生孩子时,会堂司事又为吉姆佩尔光荣的加了冕,他邀请教友们为“财主吉姆佩尔”庆祝弄璋之喜。而学徒与艾尔卡的偷情这种无耻行为给吉姆佩尔脱了冕。艾尔卡在临死时说自己欺骗了吉姆佩尔一生,她愧疚的为自己脱了冕,直到她被吉姆佩尔作为美好的回忆回想起来时,吉姆佩尔才为她加了冕。而被脱冕的吉姆佩尔放弃财产和他熟悉的环境“到世界上去”,这世界是吉姆佩尔追求的没有欺骗和谎言的真实的世界,这里他对自己长久的加冕。

从此看出对小丑的加冕与脱冕的过程,具有二重性。巴赫金说“狂欢式所有的形象都是合两为一的,它们身上结合了嬗变和危机两个极端:诞生与死亡,祝福与诅骂……愚昧与聪明。”[5]如每次吉姆佩尔的加冕中祝福与讥讽并存,在作为典型狂欢化人物身上,他某些时候轻易相信别人的愚昧与不说谎话、相信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的聪明共存于其性格中。

二 喧闹的对话

夏忠宪在《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研究》中说“他(巴赫金)的‘对话主义’被认为是当今时代‘富于开拓性的事件’”。[6]对话是复调小说的一个范畴,巴赫金认为,“生活的本质是对话,思想的本质是对话,艺术的本质是对话,语言的本质是对话”,[7]对话是具有平等意识的各主体之间的对话。小说“通过对话的思考来探讨人的本质和人的存在方式”[7],这里认为对话是文学的本质,对话存在使文本得以存在,可以说对话是文本的生命。小说中的对话包括“微型对话”和“大型对话”。在他《傻瓜吉姆佩尔中》中,文本中也处处存在着“微型对话”和“大型对话”,二者又相辅相成、和谐的共存于文本的内容及结构形式中。

1.大型对话。

“大型对话”是小说在结构上的多主题、多线索,在人物结构关系上的的一个主人公系列与另一个主人公系列的不同意识形态的对话。

小说在结构上有着两条线索,一是吉姆佩尔自己对自己的回忆,另外一条是大伙眼中的吉姆佩尔,两条交叉进行,不断对话,从而形成对吉姆佩尔的完整描述。小说的大型对话是吉姆佩尔(可以看做主人公系列)“傻”与大伙儿(另一个主人公系列)“不傻”之间的对话,即吉姆佩尔没有谎言的世界与现实生活中处处充斥着谎言的世界之间的对话,这是两种意识形态之间的对话,最后以艾尔卡的话证实了吉姆佩尔是对的,聪明的。

2.微型对话。

与大型对话相比,微型对话更易显示作品的独特性,“微型对话”主要表现在“主人公与主人公非封闭式的对话之中,表现在人物结构及其心理结构中”,“主要建立在人与人的对话关系、人的自我意识的双重性的基础之上”[5]在辛格的这篇小说中,有吉姆佩尔个人的对话,也有他与其他有着不同意识形态的人的各式各样人的对话,通过不同的对话,我们可以从不同人的角度思考和挖掘文学作品隐含的深层文学意义。

吉姆佩尔一开始就进行了思想论战,认为自己不傻,并分析了别人说他傻的原因在于自己容易受骗;在听到狗叫时,心里想到自己不怕狗,但免得被疯狗咬,还是不去接近;他还考虑了在别人骗他的时候揭露他们的利弊;在他发现妻子与其他人偷情的时候的心理猜测和拉比建议他与妻子离婚后,他矛盾又为妻子开脱的复杂心理对话等等,这些对话都是吉姆佩尔在内心与自我的对话,显示了其容易受骗,被人讥讽却不还口的性格原因——极易向人们妥协,被人们欺骗,而另一方面,他认为自己的不还口给别人带来好处,看来他并非不知道这是谎言,而是知道了却没有说出来,他的人在这个层面上显示了他的聪明,他有时比那些欺骗更能看清世界的本质。

烤面条少女或姑娘与“我”的对话和“我”的心理活动,“我”与拉比关于当傻瓜的好处的对话,拉比的女儿骗我吻墙的对话,大伙儿为我说亲时吉姆佩尔不愿娶一个婊子时和他们的争执,艾尔卡对以荒谬的誓言骗得吉姆佩尔的信任的狡辩,吉姆佩尔与艾尔卡结婚时的现实残酷的对话,以及有小伙子在婚礼上送来儿童小床的对话,魔鬼对吉姆佩尔的挑唆以及吉姆佩尔的回答和后来妻子的亡灵和吉姆佩尔的对话等等。这些简单的对话后面往往蕴藏着丰富的隐含意义,一个对话后面都隐藏着对话人之间的关系,对话人各自的心理、性格、品行、价值观等隐含因素,以及整个对话的背景、结果、意义。如以上对话就体现了现实的虚伪和吉姆佩尔坚持自己的信念的坚决。

对话体现了各主体的自由、平等,大家都有独立自由的声音。同时,大型对话与微型对话有着密切的关联,大型对话是微型对话意识的统一,而微型对话又在整个大型对话的背景之下,二者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有时概括性的微型对话显示了大型对话的意义,可以互相转化。

通过细致的分析文本,我们可以看到巴赫金狂欢化理论和对话理论贯穿作品始终。本文以巴赫金理论重新诠释这部小说,使我们对作品丰富的内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傻瓜吉姆佩尔是文学作品中的小丑。夏忠宪说:“对付利己主义的假造和伪善的,是傻瓜并无私心的天真和正常的不理解,对付一切陋习和虚伪的,是小丑(通过讽刺模拟)进行揭露的综合形式”[6]。狂欢是全体群众的狂欢,但是脱冕加冕的对象是傻瓜、小丑的,狂欢化两重性(即脱冕与加冕)的本质交替和变更、死亡和新生精神完整的体现,小说中的对话使作品的内涵更加深刻。

[1][日]北冈诚司.巴赫金:对话与狂欢[M].魏炫,译.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8:267 -273

[2]程正民.巴赫金的文化诗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78.

[3][美]辛格.艾·辛格的魔盒[M].方平,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6:5.

[4]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五卷[M].白春仁,顾亚铃,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169.

[5]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M].白春仁,顾亚铃,译.北京:三联书店,1988:13-180.

[6]夏忠宪.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128.

[7]程正民.巴赫金的文化诗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8.

Interpretation of Gimpel Fool with Bakhtin's Theory of Dialogue

Li Lei

Gimpel Fool,written by Singer,embodies the distinctive theory of Bakhtin's Carnival.The paper made a careful textual analysis of Gimpel Fool under the guide of the theory of carnival and dialogue.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reveal the nature of the carnival world and the features of text conversation.

“Gimpel Fool”;Coronation crown off;Dialogue

I712.074

A

1672-6758( 2011) 07-0132-2

李磊,在读硕士,新疆大学,新疆·乌鲁木齐。邮政编码:830046

Class No.:I712.074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猜你喜欢

佩尔巴赫金傻瓜
对话与距离:《踩影游戏》的巴赫金视角解读
《何西阿书》对《傻瓜吉姆佩尔》的原型意义
在与巴赫金对话的长远时间里
巴赫金“表述”研究的再阐释
哈斯佩尔成为美国中情局首位女局长
何不做个纯粹的傻瓜
《三个傻瓜》的艺术分析
我不是傻瓜
巴赫金与圣经对话
法国民法学说演进中对立法者认识的变迁——以惹尼、莱维、里佩尔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