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恩菲德美术教育技巧观断想

2011-04-08郝亚丽

关键词:心智技巧美术

郝亚丽

罗恩菲德美术教育技巧观断想

郝亚丽

罗恩菲德的美术教育技能观从学生本位出发,强调以学生的需要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重视儿童与生俱来的表现欲和创造性,这一点具有可借鉴的理论价值,对当前在基础美术教育中探讨有关技能的话题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罗恩菲德;技巧;教育

罗恩菲德(Viktor Lowenfeld),美国当代著名的美术教育家、心理学家,是二战以来对艺术教育领域发展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其美术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独特的儿童观——以视觉-触觉理论构建的儿童美术发展研究中,这种基于精神分析学基础上美术教育哲理至今仍折射着耀人的光芒。他认为艺术教育的任务是要使儿童获得其它学科所不能提供的创造力、心智的成长和健康发展,儿童美术并非一种孤立的现象,而是他们心智成长的反映。可见对创造力推崇备至使罗恩菲德的美术教育思想独树一帜,而这一点更多的体现在其美术教育技能观中。

一 罗恩菲德美术技能教育观

从罗恩菲德的美术教育思想中我们可以对他的美术教育技能观窥见一斑。罗恩菲德将技巧和程序进行了严格的区分。他认为“技巧是个人使用表现材料的方法……。因此,技巧的发展完全取决于个人的需要,它是极端个人化的,因此技巧不能驾驭解释或传授,每一位儿童都得发展出自己的技巧”。[1]而“可以加以解释的是程序,程序包含了一种材料在使用的不同阶段………。程序可以加以说明,使个人发展出自己的技巧”。在选择和发展技巧上有五点重要的原则:第一,教师的任务是在适当的时候介绍适当的材料;第二,每一种技巧必须有它独特的功效,假如一件作品能用不同的技巧很容易的来表达,且产生较佳的效果,那么我们所使用的技巧就不对了。第三,教师要了解,儿童必须发展个别的技巧;教师的帮忙,表演给儿童知道正确的技巧,只会限制儿童个人的表现方式。第四,一种材料和其操作仅是达到目标的方法而已;技巧不能离开其内涵而独立施教,………第五,在一件教室里同时使用不同的材料,以适合儿童的需要;从以上罗恩菲德对美术技巧教育的观点中我们可以解读出两个重要的信息:

1.儿童与技巧的关系。罗恩菲德以儿童本位的教育观念认为,技巧必须让学生以异于他人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独特的情感和思路,并由此树立起自我表现的信心。正如他自己所说,“个人与技巧的关系,与其说是习得的技巧,毋宁说是他在这个世界中的经验的结果;只要技术脱离了个人的表现,技术便只是手艺而已,甚至会限制个人,而不是鼓励他。”

2.教师在儿童美术技巧发展中的作用。教师不能对技巧加以传授,技术可以由儿童自然而然的发展出来,教师单对技巧加以指导,可能是于事无补的。“技术和个人是密切交织的:因此技术是应该发展出来的,而不是教授出来的。”显然他反对教师对学生技巧方面的解释和传授,认为教师对学生技巧发展的干涉必然会导致技巧失去意义,就会压制学生的创造性,会限制儿童个人的表现方式。教师的任务是在适当的时候介绍适当的材料。

3.在关于对技巧的评价上,罗恩菲德认为,最好的技术便是最易于使个人表现他自己者,不能帮助儿童表现他特殊需要的技巧,就不是好的技巧。评价技巧则要注意看其是否与儿童作品的意义共存,即儿童选择的技巧是否足够他用来表现;这种技巧的使用是否与儿童的作品合为一体;完成品呈现的效果如何。

二 罗恩菲德美术技能教育观的价值

1.廓清了普通美术教育的目的。罗恩菲德认为中等学校和小学课程中的艺术教育并不是为职业做准备的,而是在发展个人心灵、感情和美感的成长,注重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生活做好准备。因此技巧的传授就必须找出适合于学生个性的表现方法。那种由此认为罗恩菲德忽略美术技能训练的说法实在是一种误读。也即是说,普通美术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培养职业画家,学生今后也未必从事这个职业,因此单纯的技巧的掌握就必须服从个人心智的成长规律和个人的个性特征。要把技巧当作是学生心智成长的有效工具和手段,而不是舍本逐末把技巧本身当作美术教学终极的追求目标。

2.技巧训练和表现目标的结合。“艺术媒介和艺术表现必须合而为一”,“技巧与表现需要有密切的关系,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罗恩菲德曾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视觉型的儿童在用水彩表现天空的色彩交流在一起时形成不同形状的云彩,首先必须把纸打湿,这种云彩似的形状和色彩交流的偶然效果,都会刺激儿童的下一张作品。对年幼的学生而言,单纯的技巧训练会让他们觉得单调而又乏味,如果将其与具体的表现对象结合起来,往往会让学生在强烈的兴致驱动下从事美术学习和创作。其实,不仅是罗恩菲德强调这点,阿恩海姆也曾经指出,单纯教授任何一门具体的技巧,都会导致人们孤立的把技巧看作是一套诀窍。任何技巧都不是什么时候都有价值,都适用的,而是在真正需要的时候才是一种有用的特殊工具。[2]

3.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罗恩菲德认为,艺术教育始终围绕的是学生,即儿童这个教育主体。他认为一切技巧的传授必须关注儿童的创造性、精神成长、表现欲望。无论是教学中的媒介和材料,还是教师的指导都不能脱离这个主体而进行单独的论述。并且,罗恩菲德强调,技巧的发展必须依照儿童的不同年龄阶段及心智发展特征来进行。例如,以水彩为媒介时,涂鸦期的小孩、平均8岁、12岁的儿童,及16岁的青年使用他们时,将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涂鸦阶段的孩童因生理、心理均不适合使用这种媒介和技巧,会被这种技巧搞的沮丧而受到挫折,16岁的青年触觉型和视觉型的在使用水彩技巧时也会产生不同的后果[3],因此,并非每一个学生都能使用水彩,它可能是一位学生的媒介,也可能是另一位的受挫者。这一点本质上是与我国传统教育观的因材施教,以及多元智能教学观的对症下药,针对不同时期智力和心理发展阶段的儿童,找出适合他们自己的独特发展过程是不谋而合的。

4.教师适当的教学方法。罗恩菲德充分肯定了教师要了解每一种媒介和材料的特性,必须要了解学生不同时期的智力、情感和心理发展阶段,并在适合的时候介绍适当的材料。例如,对于涂鸦期的儿童,教师的任务是鼓励他,增强他学习的信心,刺激潜藏在他幼小心灵中的天生的冲动,这一时期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发的创造性和处理材料的欲望,而不是施以简单机械的具体的绘画技巧。而对于拟写实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来介绍适合其发展的材料和媒介,传授美术活动的程序知识。在教师对这些程序加以说明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发展自己的技巧。心理学家安德森把人类的知识分为两种,其中一种就是程序性知识。可见程序性知识的重要性,因此罗恩菲德并没有否认程序是可以传授的。有些人认为,在罗恩菲德的美术技巧教育观里,关于教师地位和作用的描述不免过于绝对化,认为他把教师的指导跟学生技巧的掌握和创造力的培养放到了对立面上了。其实,罗恩菲德并没有否认教师在学生技巧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相反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职责在于了解学生的心理、生理、精神等发展状况,并由此提供适合的材料和程序知识的介绍,而不是简单的、机械的、灌输式的传授掌握技巧的方法,完全不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特点。以自己认为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向学生演示和指导,造成全班学生“千人一画”,不但不适合学生心理和智力表现形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而且会导致学生产生挫折感而失去学习美术的信心和兴趣。这才是对学生创造力、表现力、想象力最大的束缚和限制。

5.正确的技巧评价。教学评价一直是美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罗恩菲德认为好的技巧是适合学生表现需要的,并以最容易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表现他心中的思想,这才是好的技巧。可见,罗恩菲德对技巧优劣的评价是出于能否表现儿童心理和情感为标准的。而不是以单纯的追求逼真模仿技术为主的评价标准。

三 由罗恩菲德美术技能教育观看当下关于美术技能的讨论

时下,随着基础美术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关于美术教育技巧、技能、技术问题的讨论在一直不断的进行着。大家或从美术学科特点入手,或从美术技能本身属性入手,或站在基础美术教育立场上,探讨着美术技能的问题。讨论的焦点集中在美术技能教育的人文性问题、技巧的熟练与人格的问题、美术教育技术价值的问题等。而这些讨论很少有从学生立场出发探讨美术技巧、技能教育问题的。然而,抛开学生的心智发展特点单纯的讨论美术技巧问题,囿于艺术形式美学的层面上,实则对解决美术教育和教学的实际问题助益不大。罗恩菲德的美术技巧教育观或许可以让我们换个角度来思考基础美术教育的技能训练问题。他重视学生的创造力,认为无论是教师的指导还是材料媒介的选择都要始终围绕适合学生的需要。在基础美术教育里探讨美术技巧问题,如果单独抛开学生因素单独的探讨美术技能问题,与抛开具体的表现目标单纯的讲技巧问题是本质上一样的,也就是说离开学生的需要,不能帮助学生表现他心中的思想的技巧再完美也是无用的。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心智成长,保护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诱发、刺激、启迪、鼓励儿童的表现欲是罗恩菲德美术技巧教育观的根本出发点。他的这一观点使美术教育工作者在反思自己的研究和教学中受益匪浅。并与我国基础美术教育改革中“贯穿以学生为本的思想”[4]相一致。

美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美术教育无论如何变更,都要依托一定的学科本体才能生发其教育功能。因此,作为美术本体主体部分的美术技能训练显然无法缺失。美术活动需要技能技巧,这一学科特点决定了学习美术课程必然避不开探讨美术技巧的问题,正如罗恩菲德所说,美术中的速写、架上绘画、雕塑、版画、设计等教学内容都需要学生有很强的技术意识,尤其是对天生缺乏天赋的人,更应该强调技术程序意识中的技巧因素。但问题的关键是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关注学生的需要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心智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思考美术技巧教育与培养学生创造力之间的关系,这才能达到基础美术教育的终极目的,以美术润泽人生,使人生更加艺术。

[1]王伟.创造力与心智的成长——罗恩菲德美育思想浅析[J].山东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43.

[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对美术教学的意见[M].郭小平,等,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401.

[3]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王德育,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29-31.

[4]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解读[S].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8.

[5]马箐汝.欧洲艺术教育家对罗恩菲德艺术教育思想的影响[J].中国美术教育,2003(6).

Consideration for Concept of Art Education Established by Lowenfeld

HaoYali

The concept of art education established by Lowenfeld is to put the emphasis on the needs of students and tak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s first and the narcissism and creative impulse of students should be respected.The paper thinks that the concept of art education established by Lowenfeld is of great value for the reform of the art education,especially in the skills training of art education.

Lowenfeld;skills;education

G42

A

1672-6758(2011)07-0003-2

郝亚丽,硕士,讲师,阜阳师范学院,安徽·阜阳。邮政编码:236041

Class No.:G42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猜你喜欢

心智技巧美术
塑造心智教师 构建心智课程 长春市朝阳区宽平小学校
《发现大脑:谁开启了我们的心智之旅》书评
默:从人生态度到审美心智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指正要有技巧
甘露珠宝 匠心智造,创新引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