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85工程”建设的绩效管理研究

2011-04-08张丽婷

关键词:办学大学工程

张丽婷

“985工程”建设的绩效管理研究

张丽婷

“985工程”是我国政府为打造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建设工程。引入经济管理学中的绩效管理理论,分析指出当前我国“985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策目标难以落实;办学模式遭受严重冲击;“大学精神”缺失;高校出现“两极分化”;验收评估流于形式。为进一步提高“985工程”建设绩效,需要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调整建设目标;平衡政府与高校的权利;回归大学本质;完善政府决策;科学发挥大学排名的引导作用。

“985工程”;绩效管理;成果;问题;对策

1998年5月4日,原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1]1999年,国务院批准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决定重点支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部分高等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简称“985工程”。近期随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相继公开推迟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时间表,社会各界舆论哗然,关于中国大学离世界一流大学有多远的发问铺天盖地而来,不禁让人反思,我国“985工程”建设究竟取得了哪些建设成果?建

设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提高建设绩效的出路何在?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运用绩效管理理论,从政府、高校、政策、目标等角度分析当前我国“985工程”建设所遭遇的困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厘清提高“985工程”建设绩效的对策。

一 绩效管理的含义及对“985工程”建设的意义

1.绩效管理的含义。绩效是一个多维建构,测量的因素不同,其结果也不同。[2]《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把绩效一词解释成“成绩、成效”,《牛津现代高级英汉词典》对英文“performance”一词的解释是“执行、履行、表现、成绩”。关于绩效的内涵,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Bernardin等人(1984)将绩效定义为: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在特定工作职能或活动上的生产出的结果记录。即该观点认为绩效是结果。Murphy(1990)指出:“绩效被

定义为一套与组织或组织单位的目标相互关联的行为,而组织或组织单位则构成了个人工作的环境”。即该观点认为绩效是行为。对绩效这一概念进行解释的第三种观点是认为绩效是行为与结果的统一体,就是把绩效理解成既包括“工作结果”,又包括“工作行为”,是二者的统一体。因此,根据对绩效概念的三种不同理解,对应的绩效管理的定义也有三种,一种观点认为绩效管理是管理组织绩效的系统,该观点将绩效管理理解为组织绩效,通过绩效计划、绩效考核、绩效改进等过程对组织绩效进行管理,即该观点认为绩效管理重在对行为过程的管理;另一种观点认为绩效管理是管理员工绩效的系统。该观点将绩效理解为单纯的员工绩效,是重在对结果的管理;第三种观点即认为绩效管理是综合管理组织和员工绩效的系统,是对行为过程及结果的综合管理。结合这三种观点,笔者对绩效评价下一个定义:绩效管理是根据既定的目标,运用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对当前的行为过程及结果进行考核与评价,从而实现对绩效的形成过程和绩效的最终结果进行控制与改进。

2.绩效管理理论对“985工程”建设的意义。在“985工程”建设中实行绩效管理策略,对确认当前的建设成果、厘清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对建设绩效的控制与改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确认当前的建设成果。绩效管理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实现对结果的评价,把结果作为其中一个评价指标可以使个人的努力与组织的目标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而推动团队或个人做出有利于目标达成的行为。将绩效管理运用到我国“985工程”建设中,有助于对当前“985工程”的建设成果做出科学的评价,由于这些成果的取得是一系列政策、目标、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对建设成果给予的评价,就是对一系列政策、目标的实践经验总结,对于理智的认清现状、促进建设过程与建设目标的良好对接、推动参与“985工程”共建的各部门做出有利于目标达成的行为、继续坚持并发挥“985工程”建设中的有利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厘清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绩效管理中绩效评价的多因性、多维性、动态性等特征,需要从多方面或多维度对绩效进行分析与评价,不仅要考虑其结果还要考虑其工作过程。因此,对“985工程”建设成果的评价需要建立在对建设过程评价的基础之上,而对过程的评估重点是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评估。因此绩效管理理论中的行为考核(过程评估)是对“985工程”建设的过程评价,有助于厘清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清绩效差距,从而进一步对导致建设结果偏离建设目标的行为做出科学的认定与反思,以决定是否应做进一步努力来改进过程。

(3)实现对建设绩效的控制与改进。实施绩效管理的目的就是在肯定当前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绩效差距认定,明确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实现对绩效的控制与改进。在“985工程”建设中引入绩效管理策略的核心意义在于推动建设绩效的提高。由于绩效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对于过程的控制以及目标的改进都能对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引入绩效管理策略,通过分析“985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改进过程控制的对策,从而最终达到提高“985工程”建设绩效的目的。

二 我国“985工程”建设的成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985工程”建设的成果。截至目前,“985工程”一期建设基本完成,二期建设进入验收阶段,三期建设尚在积极的筹备过程中。《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意见》中对我国“985工程”建设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调整优化了学校的学科布局和学科方向;快速凝聚了一批优秀人才充实了师资队伍;提高了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质量;取得了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增强了所建高校的整体实力;带动了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为在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建设成果的取得,为进一步推进“985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中国这样一个物质文化水平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的建设成效距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仍然相去甚远,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2.“985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策目标难以落实。“985工程”是我国政府为打造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建设工程 。然而,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评价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是什么,至今尚未定论。关于“世界一流”“国际知名”等概念,更是过于泛化而无从考量。因此,概念界定模糊导致的政策目标难以贯彻落实给后期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带来很大困难。究竟如何才能发挥政策引导的优势,克服体制性障碍,从而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这一理想型导向政策能否焕发出强大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我国“985工程”建设属于一种“理想导向型”规划,它的目标长远而宏大,能够起到宣传引导、鼓舞人心、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但它的问题也是明显的,即由于目标概念界定模糊导致实现目标的代价难以计算,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能否取得预期成效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3]

(2)办学模式遭受严重冲击。“985工程”建设是一个历史进程,一流大学的建设不是一簇而就的。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物质文化水平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更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原有的大学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存在不合理因素,无疑需要通过改革才能满足打造世界一流大学的需要。然而,政府在“985工程”建设中片面追求高效率,使用统一的政策及评价体系对所有“985”高校施加影响,导致各高校在盲目追求一流的过程中,忽视了已有的办学特色,丢掉了长时间积累的办学理念。已有的稳定的、渐进的、基本成型了的办学模式,在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下发生动摇,有的学校甚至找到相对应的模板高校,在没有进行任何科学性论证的情况下,完全照搬模板高校的办学模式。高校一度出现不改革不符合政策,改革后不符合特色的矛盾,对已有办学模式造成很大冲击。一所一流大学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作支撑,文化的力量能够保证一所大学在时代浪潮中经久不衰,万古长青。而文化是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产物,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是一所大学在稳定的办学模式及办学理念中升华凝聚而成的,需要在渐进中成型,并且不能遭受外来力量的干扰。

(3)“大学精神”缺失。“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 。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概括为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现如今大学那偌大的物理空间尚在,人们对它趋之若鹜的势头不减,可是大学的精神空间却在不断地萎缩。在时代的浪潮中,大学迷失了自我,逐渐地放弃了作为一种“精神存在”的执守。[4]这也正是我国“985工程”建设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大学精神”的缺失,导致在改革过程中大学不能自觉地进行主体性建设,经受不住外来力量的侵犯,造成严重的大学“本体危机”。大学之间交流的不是文化的传承和传递,不是个性的彰显与特色的发挥,而是盲目照搬西方所导致的形似而神不似的“大学精神”缺失。大学失去独特的精神气质,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也失去了办学的特色与活力。对自身精神恪守的立场不坚定,导致大学在建设过程中趋于同质。

(4)高校出现“两极分化”。“985工程”采取重点投入建设一批高校,最终带动整个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决策。这与“建设社会主义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理论不谋而合。这一战略决策的初衷是为了提高建设效率,一部分先“富”起来的高校,可以起到示范、帮助、带动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带领其他高校走向“共同富裕”。然而,正如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导致了严重的“两极分化”一样,“985工程”建设也遭遇同样的瓶颈。自“985工程”实施以来,有形与无形的资源都一边倒向“985高校”,这与“985高校”本身具有的竞争力密不可分,加之教育部给予政策上的大力支持,“985高校”的资源吸附能力得到进一步攀升,然而,对于竞争力本来就很弱的非“985”高校则是雪上加霜,造成“985”高校的臃肿和地方大学的萎缩。而“985”高校之间的激烈竞争更加剧了这种不平衡,因为它们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不惜从“非985高校”占有资源,使本来就分布不均衡的教育资源更为扭曲。因此,“985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985高校”与“非985高校”的“两极分化”,甚至出现高等教育领域内的“马太效应”,违背了“985工程”最终实现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得以提升的初衷。

(5)验收评估流于形式。验收工作是整个“985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验收评估对及时掌握工程的建设情况,检验工程的建设成果,发现工程的建设问题,总结工程的建设经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985工程”建设由于验收程序设计不科学滋生了成果验收的形式主义倾向,正所谓,“一步不少走过场,一丝不苟搞形式”“每一次验收都是对造假本领的一种锤炼”。这种流于形式的成果验收方式,直接导致高校在“985工程”建设中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搞“门面工程”“形象工程”,而不注重内部综合实力建设,验收评估起不到应有的激励、监管作用,带来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且无法刺激高校的建设活力。

三 提高“985工程”建设绩效的对策

“985工程”建设既要突破当前遭遇的困境,又要找到科学合理的路径可依;既要符合宏观政策导向,又要遵循大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为提高“985工程”建设绩效寻找对策,是进一步推进“985工程”建设的必然诉求。

1.调整建设目标。针对“985工程”建设目标过于宏观、难以落实这一问题,要求各高校联合共建部门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分阶段、分层次调整建设目标,并制定出详细可行的建设规划。首先,要求各高校认真做好“环境扫描”工作,全面调查学校当前的比较优势和劣势。“环境扫描”是制定战略目标的基本环节,高校必须科学地制定出“环境扫描”的各个维度。笔者认为这些维度应该包括高校现有的办学资源、师资力量、科研成果、校园文化,着重考察高校的办学特色、学科优势,并对本校的发展潜力做出预测评估,保证信息收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其次,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撰写环境扫描报告,利用这一相对客观准确的参考依据,确定新的愿景、使命,同时协调好资源、预算等问题,对建设方法、建设期限、建设原则等方面做出具体说明,最大限度地使重新定位的建设目标有利于发挥本校的办学特色。根据高校客观实际制定的建设目标具有针对性,有助于提高建设效率,避免盲目建设导致的资源浪费。

2.平衡政府与高校的权利。所谓平衡政府与高校间的权利,是指建设过程中要找到双方权利的最佳契合点。这样做既能避免一方因权利过大限制另一方的发展,又能确保参与共建的任何一方都有足够的话语权。当今社会发展促使“政府与大学的相互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彼此间因利益的共生而逐渐形成一种战略性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伙伴关系的萌生与发展不可能存在于完全的政府控制或绝对的大学自治之下,也不可能由政府或大学单方面来定义其间的关系,而是需要双方共同遵守一定的合作原则与行为规则,并通过维系双方的均衡态势以发挥各自的价值。”[5]这里所说的均衡态势不是通常意义上所讲的完全的、绝对的对等,而是试图找到两者权利的最佳结合点。针对目前我国的具体情况,践行“政府宏观适度控制、大学积极有限自治”是最好的选择。政府适度的宏观调控有助于避免市场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出现的资源闲置或资源浪费,大学积极有限的自治是体现高校自主办学保证大学学术自由的前提。在“985工程”建设中所追求的政府与高校间的权利平衡,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在放宽政府权利以保证政府参与积极性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给予高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

3.回归大学本质。回归大学本质,近年来在高等教育界的呼声很高。这一理念已经得到多数专家和学者的认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其实质也是回归大学本质的一个过程。那么回归大学本质究竟是回归什么?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笔者认为该观点是对大学本质特征的精辟概括。回归大学本质,即回归教授治学;去大学的行政化、官僚化;还大学以独立的办学自主权;维护大学的学术自由;注重大学创造精神、批判精神、社会关怀精神的发扬。当今世界一流大学所呈现出的独特的精神气质是回归大学本质最有力的证明。因此,在“985工程”建设中各高校务必注重提高软实力,塑造独特的精神气质。只有恪守大学精神,才能保住大学存在的根基;只有坚守回归大学本质的理念,才不至在追求世界一流大学这一道路上迷失方向,无视大学本质而盲目地追求一流,都是在急功近利地走弯路,越早回归,离世界一流大学的脚步越近。中国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希望在于回归大学本质,重塑大学精神。

4.完善政府决策。“985工程”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大幅提升。因此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两极分化”倾向属于非正常现象,是“985工程”建设遭遇的一大困境,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同时需要政府出台政策加大对非“985”高校的扶持力度。国家为了应对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出现的“两极分化”,采取了“西部大开发”及“中部崛起”战略,效果显著。同样,针对“985工程”建设导致的高等学校“两极分化”,政府出台政策干预刻不容缓。这种宏观调控,一方面可以通过资金支持实现。加大对非“985”高校的资金支持力度,提高非“985”高校教师的待遇,在保证非“985”高校办学经费的同时有助于留住人才。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制度保障实现。建立“985高校”与当地非“985”高校的“传帮带联盟”,加强两类学校间的合作交流,实现联盟高校间的资源共享,从制度上保障非“985”具有同样的竞争机会,获得相对均衡的资源占有率。因此,这里所说的完善政府决策,是指“985工程”建设应该兼顾非“985”高校的发展,对出台的“985”建设政策可能对非“985”高校造成的影响作出预期,避免过度“两极分化”,实现高等教育均衡、互利共生良性发展。

5.科学发挥大学排名的引导作用。负责“世界大学排名”的马丁因斯在为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排名系统给予同行评议50%之权重提出辩护时,也曾明确指出:同行评议是进行大学比较时,最受信任的方法。截止目前我国对“985高校”的评估多采用的是教育部财政部委托的专家组进行的评估,评估方式不外乎听取汇报和现场考察,评估结果一般不专门对外公布,因此,导致成果验收只流于形式。如果后期建设对成果的验收采取“985高校”排名的方式来刺激高校间的竞争,同时将排名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那么就会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同行之间因为存在竞争,同行监督也就随之产生,这与目前采用的评估验收只限于达标与未达标更能激发高校的建设活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有必要经历这样一个极端争锋的过程才能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加强同行监督,科学发挥大学排名的引导作用是激发“985工程”后期建设活力的有效途径。

[1]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5-7.

[2]Michael Armstrong and Angela Baronl.Performance Management[M].London:The Cromwell Press,1998:15.

[3]陈学飞.理想导向型的政策制订——“985工程”政策过程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1):145-157.

[4]胡亚敏.大学精神探论[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220.

[5]尹晓敏.寻求政府控制与大学自治的平衡——世纪之交政府与大学关系的合理定位[J].高教探索,2007(4):52-55.

Research 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of"985 Project"

Zhang Liting

In order to build several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in China,Chinese government launched a“985 project”several years ago.With th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heory of Economic Management,the paper discusses the main problems in implementing the“985 project”,such as some policies concerning the project are hardly implemented,the lost soul and spirit of university.The paper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solve those problems how to balance the rights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government.Universities should find the true nature of higher education.

“985Project”;performance management;achievement;problem;countermeasure

G640

A

1672-6758(2011)07-0007-3

张丽婷,在读硕士,兰州大学教育学院2009级,甘肃·兰州。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邮政编码:730000

Class No.:G640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猜你喜欢

办学大学工程
“留白”是个大学问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子午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