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姜夔与张炎词的创作特色与异同

2011-04-08薛文玲

关键词:张炎玉田姜夔

薛文玲

浅析姜夔与张炎词的创作特色与异同

薛文玲

姜夔与张炎都是宋代词坛巨匠,他们的诗词创作有继承的一面,也有体现各自创作特色的一面。试从他们的创作背景、创作风格等六个方面来阐述他们的异同。

姜夔;张炎;创作;风格

姜夔,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鄱阳(江西省)人,家道贫寒,一生未仕,却因其才情学问甚高而受人瞩目。他精于诗,长于词,深于乐,工于书法,堪称是艺术全才。他的著作可以考证的有十多种,流传下来的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诗说》、《续书谱》等。现存诗和曲一百八十多首,词八十多篇。

姜夔在南宋诗坛名声很大,杨万里以诗赞他:“尤萧范陆四诗翁,此后谁当第一功?新拜南湖为上将,更推白石做先锋。”①

张炎,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生于宋理宗淳裕八年(1248),约卒于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先世凤翔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其六世祖张俊南渡后居临安,遂为临安人。著有《山中白云词》八卷、《词源》两卷。

在宋代的词坛上,姜夔与张炎都是影响深远的两位文人,直到清代,“人人以姜张自命”(江藩的<词源>跋),浙派词人则更奉“清空骚雅”为写诗之最高准则,对白石、玉田二人更是推崇备至。张祥龄在《半筐秋词序录》中亦言道:“南唐二主、冯延巳之属,固为词家宗主,然是勾萌,枝叶未备;至小山、着卿而春矣;清真、白石而夏矣;梦窗、碧山,己秋矣;至《白云》,万宝告成,无可推徙。”可见二者在词坛上的地位可以说是并驾齐驱的。

两者的诗歌创作对后人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仔细研读,发现在创作方面两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亦存在着相互的差距。下面就来浅谈一下二者诗词创作的特点及异同。

一 两者创作背景

纵观历史,我们了解到在姜夔的生平经历中无非是游历、交友、诗词创作,这种生活状况,使他作品内容仅停留在一种较单薄的层面,难以有丰富深广的社会现实意义,在《乌夜啼》、《答潘德文》等诗中都仅表明了他甘于淡泊,重视名节的志向。

而张炎却不同,他身在宋元历代之际,经历了历史的巨变和社会的离乱,目睹了元人铁骑蹂躏下的南方人民的苦难生活,因此他用词的创造来抒写对于亡国的哀痛和故国的缅怀,词中充满了故国之思、身世之感和江湖漂泊之愁。

二 两者的创作在文学上的重要意义

世人皆知“姜张”有著作遗留。姜夔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诗说》等,张炎主要有《山中白云词》、《词源》。二位的创作在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历代学者有如下评论:

1.清人潘德舆将姜夔《师说》与《沧浪诗话》、《岁寒堂诗话》并誉为金绳宝笺:“宋诗话,《沧浪》及《岁寒堂》两种外,足以鼎立者,殆惟《白石诗说》乎?其说极简极精,极平极远,此道中金绳宝笺也。”②

2.今人郭绍虞也赞到:“在江西诗派以后,在《沧浪诗话》以前,可见诗论转变之关键的当推姜夔的《白石道人诗说》了”③,可见,《诗说》文字不多,意义却重大。

3.清陈廷悼《白雨斋词话》卷二云:“玉田工于造句,每令人拍案叫绝。”

4.楼敬思《词林纪事》卷十六云:“南宋词人,姜白石外,唯张玉田能以翻笔、侧笔取胜,其章法、句法俱超,清虚骚雅,可谓脱尽蹊径,自成一家。迄今读集中诸词,一气卷舒,不可方物,信乎其为山中白云也。”

以上四则评论足以看出两者在整个词坛上的重要地位。

三 在创作上的区别

1.姜夔在诗词书法等领域中都以独创为宗。词作中“颇喜自制曲”,他又云“自作新词韵最娇”,诗歌创作中提倡诗人都要致力于独树一帜的风格。风格是诗人创作个性的自然流露和具体表现,也是诗人成熟的标志,所以姜夔在《诗集·自序》中言道:

“余识千岩朴潇湘之上,东来识诚斋、石湖、尝试谕兹事,而诺公成谓其与我合也。岂见其合者而遗其不合者耶,抑不合乃所以为合耶,抑亦欲俎豆余赞作者之间而姑谓其合耶?不然、何其合者聚也。余又自嗜曰:余之诗,余之诗耳。穷居而野处、用是陶写寂寞则可,必欲其步武作者,以钓能诗声,不惟不可,亦不敢。”④

张炎也有自己的创作理论和观点。他在自己的词学理论著作《词源》中阐述了对于词创作方法的看法,并提出了个人的词学审美理想。他认为词必须具有精美典雅的艺术形式,词的创作从制曲到句法、字面等必须深加锤炼。其词的特点也是字锻句炼、语言精粹。吴梅《词学通论》云:“岂知玉田用笔,各极其致,而琢句之工尤能使意笔俱显。人仅赏其精警,而作者诣力之深,曾未知其甘苦也。”⑤

2.姜夔在诗歌中要求独创自己的风格,因此也就形成了他诗论中的另一个结论,即诗歌风格一定要多样化,他说“一家之语,自有一家之风味,如乐之二十四调,各有韵声,乃是归宿处。模仿者语虽似之,韵亦无矣。”

他既强调风格多样化的必然性,也强调风格多样化的关键所在是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韵味。而如何使“一家之语自有一家之风味”呢?姜夔提出了自己的具体做法,“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自不俗”。

张炎不同的是他转益多师,善于吸取他家之长,补自家之短,在词中善于熔化前人诗句、词句入词,浑然天成,如从己出,他没有仅仅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创作风格,而是诗词之中几乎字字有来历,句句有出处,但不露痕迹,毫无晦涩生硬之感。

四 两者诗词的风格和特色方面存在的差异

1.姜夔崇尚含蓄的风格,“语贵含蓄,东坡云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他追求的是一种意味深长的象外之象,韵外之致,一种造化和心灵的融合,情意与景物渗透,实在与空虚的交融,而且他还主张独创、含蓄、高妙的风格等,都是自己的创作体会。

张炎作词追求锻字炼句、格调高稚,而且崇尚深婉蕴藉以及气象壮阔。

2.姜夔的词作给人一种“骚雅 ”之美,读来清幽淡雅。众所周知,晚唐五代时期的词,大多属软媚香艳之体,而词发展到北宋时期,整体品格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欧阳修、柳永诸人仍是雅俗并陈。但是姜夔的词却一洗“花间”、北宋之侧艳,使词的创作更好地达到了俗处能雅、雅俗相容。

可见二者的词作风格是有相似之处的。舒岳祥《赠玉田序》云:“(张炎)诗有姜尧章深婉之风,词有周清真雅丽之思,画有赵子固潇洒之意。”张炎在《词源》中赞扬了白石的词,言到“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

看来在追求词的清真雅丽方面,姜夔和张炎所见略同。郭麐祥也在其《灵芬馆词话》中肯定了这点,《灵芬馆词话》卷一云:“姜、张诸子,一洗华靡,独标清绮,如瘦石孤花,清笙幽磐,入其境者,疑有仙灵,闻其声音,人人自远。”

具体分析起来,在风格方面他们又有着各自的特点:

①在对国家情感的描写上:

在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面对强敌侵凌之势,姜夔不像辛弃疾和辛派词那样写下大量壮怀激烈的诗章,但词中仍常常含蓄深婉地表达出了忧国哀时之情,宋翔凤《乐府余论》云:“词家之有姜石帚,犹诗家之有杜少陵,继往开来,文中关键。其流落江湖,不忘君国,皆借托物比兴于长短句寄之。”

而张炎生活的时代,较之以往,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时代,整个华夏沦于异族的统治之下。目睹壮丽河山已非己有,旧日的美好生活己成为过眼云烟的张炎,他只有把自己对亡国的哀痛、对故国的思念等情感都用极其婉转的手法表达了出来。这种寓情于景的创作的优点就是把感情附着于景物而不直接流露,从而避免了单薄率直之弊,情真意切,故而耐人咀嚼,因此陈廷悼在《白雨斋词话》卷二中称其词“郁之至,厚之至”。

②恋情词的创作上:

姜夔的恋情词则是“常把缠绵、软馨如柳的恋情用梅花那样清冷幽雅的词品出之”,往往过滤省略掉温馨缠绵的爱恋细节,而且把自己的身世之感深入艳情词,将深沉的辛酸苦闷融注在类型化的离情别恨中。

而在艳情词的创作中,张炎则表现出格调高雅的特色。张炎的爱情失落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关:在宋朝灭亡前,他的生活豪华,而籍家后则穷困潦倒,他那特殊的人生经历使其艳情词呈现出了独有的特色,例如那首《国香词》就是以充满诗情画意的笔调来描写艳情的:

“莺柳烟提记未吟青子,曾比红儿……无端动人处,过了黄昏,犹道休归。”

全诗描写了久别的情人邂逅的情状。整首诗中没有过多的艳语,只是形象地给我们塑造了一位高雅、可爱、可敬的歌妓,诗即表达了了作者对曾经的恋人——沈梅娇的同情、理解和尊重,也融入了自身对于人世沧桑之情与天涯沦落之感的感慨。

五 两者的继承和发展

1.清人先著、程洪《词洁辑评》卷五云:“与白石并有中原者,后起之玉田也。”

2.陈廷悼《云韶集》卷九云:“玉田词亦是取法白石,而风度高远,襟期旷达,不独入白石之室,几欲与之颇顽。”

从这两则材料可以看出张炎词是对姜夔词的一种继承,在《词源》中,他就极力推尊“古雅峭拔”、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般清空的白石词,不过他自身又有了创新和发展,吸取他家之长,补自家之短,广泛借鉴了前人的优点,运用了各种艺术技巧,从而使诗词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六 两者在创作方面存在的缺陷

细读姜夔词,我们会发现白石的词有些色调显得冷清晦暗,在表现方面亦趋于雕刻工巧,以致使部分作品雕琢露痕,使人晦涩难懂,王国维曾感慨:“白石虽似蝉蜕尘埃,然终不免局促辕下”,读其词“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未免有生硬处”(沈义父《乐府指迷 》),由此可以看出正如姜夔《诗说》所言:“各家者各有一病,大醇小疵,差可耳”所以,姜夔也并未能在词的创作中完全实现其艺术理想。

对于张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把他则斥为“枯稿”、“乡愿”、“乞人”。

清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云:“叔夏所以不及前人处,只在字句上著功夫,不肯换意。”“笔以行意,不行须换笔,换笔不行,便须换意。玉田惟换笔,不换意,当缘才本不高。”(清李佳《左庵词话》卷上)

从以上的评论可以略知:张炎词的感情基调过于低沉,读来有丝丝的凄苦之感,有时又不免流露出诗人颓废的思想,终嫌气势稍弱,格局略小,不如姜夔的词那样空灵、浑雅而有高远的气格。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尽管“姜张”二者在创作中存在某些细微的瑕疵,但两者在词坛上的地位以及对词学所作出的伟大贡献是永远值得我们肯定和赞许的!

注 释

①何文焕.历代诗话(下册)·白石道人诗说[M].北京:中华书局,1982:681.

②潘德舆.养一斋诗话 清诗话续编(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

③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258.

④夏承熹.白石诗词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

⑤何文焕.历代诗话(下册)·白石道人诗说[M].北京:中华书局,1982:681.

[1]王国维.人间词话[M].黄霖,等.导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2).

[2]姜夔.白石道人诗集[M].上海:上海书店,1987.

[3]姜夔.白石道人诗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4]夏承蠢.白石诗词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5]何文焕.历代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2.

[6]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

[7]唐圭璋.全宋词[M].中华书局,1965年6月第1版.

[8]郭绍虞.宋诗话考[M].北京:中华书局,1979.

[9]孙玄常笺注.姜白石诗集笺注[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

[10]张炎.词源(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l986.

On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Jiang Kui and Zhang Yan in Their Poem Writings

Xue Wenling

Both Jiang Kui and Zhang Yan are great poets of the Song Dynasty in China.Their poems not only inherited the tradition of Chinese poems,but also reflected the originality of those poems.The paper tries to describe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from their writing background,writing style and other six aspects.

Jiang Kui;Zhang Yan;writing;style

I207.23

A

1672-6758(2011)07-0125-2

薛文玲,在读硕士,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09级,四川·南充。邮政编码:637000

Class No.:I207.23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猜你喜欢

张炎玉田姜夔
南宋姜夔《白石诗说》诗法属性新探
用于遥感影像亮度均衡的亮度补偿方法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一片凄凉载愁去
老人废品站“淘”书上万本捐建图书室
陆明君
The Research of 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Business Correspondence
定调之功:论张炎的当世接受
济源钢铁嬗变之道——探寻河南省人大代表李玉田的治企哲学
姜夔,你咋这么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