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一位女士的画像》的成长主题及其表现手法

2011-04-07张晓琳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斯蒙德拉尔夫画像

张晓琳

(福州大学阳光学院 外语系,福建 福州 350015)

论《一位女士的画像》的成长主题及其表现手法

张晓琳

(福州大学阳光学院 外语系,福建 福州 350015)

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的《一位女士的画像》是一部美国成长小说,主人公伊萨贝尔为了见世面从新兴的美国来到古老世故的欧洲世界,经过天真——受骗——觉醒——成熟的成长过程终于从一个盲目追求自由的女孩蜕变为一个心理和道德都成熟的女士。一些不可或缺的人物是促使主人公成长的力量,而她顿悟后所作出的回归不幸婚姻的决定正是她成长蜕变的标志。

《一位女士的画像》;伊萨贝尔;成长

《一位女士的画像》是美国文学史上极富盛名的文坛巨匠亨利·詹姆斯的代表作之一。小说生动地刻画了主人公美国女孩伊萨贝尔的成长历程:具有爱默生式天真浪漫自由的女孩伊萨贝尔为了见世面来到古老世故的欧洲世界,却不幸受到诱骗,陷入了婚姻骗局之中,最后自我反思,成为心理和道德都成熟的女士。本文从成长小说的角度,以主人公伊萨贝尔的成长为切入点,分析小说的成长主题及其表现手法。

1 成长的主题

美国评论家莫迪凯·马科斯在《什么是成长小说?》一文中,对成长小说下了一个定义:

成长小说展示的是年轻主人经历了某种切肤之痛的事件之后,或改变了原有的世界观,或改变了自己的性格,或两者兼有;这种改变使他摆脱了童年的天真,并最终把他引向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成人世界。在成长小说中,仪式本身可有可无,但必须有证据显示这种变化对主人公产生永久的影响。[1]5

芮渝萍在其专著《美国成长小说研究》中,从小说的叙事,内容,结构和结果这四个方面归纳美国成长小说的主要特点。并且指出,成长小说是以叙述人物从天真无知到成熟历练的成长历程,通过对人物成长经历的描写,表现人物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反映出人物的心理道德等方面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1]7-8。

结合马科斯和芮渝萍对成长小说的定义来看,《一位女士的画像》是一部美国成长小说,成长是该小说的主题。

2 成长的引路人

在伊萨贝尔成长的道路上,小说作者亨利·詹姆斯精心安排了正面和负面的人物角色促成伊萨贝尔的成熟。负面人物,如欧化美国人奥斯蒙德以及梅尔夫人,正如“花丛中的毒蛇”[2]520般诱骗伊萨贝尔掉入早已计谋好的婚姻陷阱之中。可以说,这两个人物对伊萨贝尔的诱骗是她最后的心理及道德成熟的必经之路;除此之外,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如拉尔夫——伊萨贝尔的表哥,杜歇先生——伊萨贝尔的舅舅以及伊萨贝尔的两个追求者——沃伯顿和戈德伍德,对伊萨贝尔的成长起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拉尔夫以及杜歇先生。

杜歇先生是个殷实的银行家,旅居英国的美国人。他是伊萨贝尔的姨父,虽然不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但是却在伊萨贝尔成长的道路上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不同于杜歇太太——伊萨贝尔的姨妈——的冷漠和自大,杜歇先生对伊萨贝尔非常的爱护和关心。当伊萨贝尔初到英格兰时,总是好奇的问些有关这个国家的一切事情,如政治,性格及生活方式等,杜歇先生都会面带微笑地满足伊萨贝尔的好奇心。当他们讨论有关沃伯顿勋爵的话题时,杜歇先生也会给伊萨贝尔适合的建议。杜歇先生高度评价了沃伯顿,但同时也指出由于沃伯顿的勋爵身份使得他们之间存在着现实差距。这些中肯的建议使得伊萨贝尔更为清楚地认识到沃伯顿勋爵不适合自己,进而拒绝他的求婚。在杜歇先生弥留之际,他答应其儿子拉尔夫的请求,把财产的一部分分给伊萨贝尔,但同时也担忧道伊萨贝尔会因为这一大笔钱而最终沦落为金钱掠夺者的目标。伊萨贝尔尔后的不幸遭遇证明杜歇先生的担心是正确的。从上面这些事实看来,在某种程度上,对于过早失去父亲的伊萨贝尔来说,杜歇先生给了她父亲般的关怀和爱护。

与其父亲一样,拉尔夫也很关心伊萨贝尔。风趣、睿智的拉尔夫是伊萨贝尔的表哥,不幸的是,他身患无法治愈的肺病。在小说中出场时,詹姆斯对拉尔夫是这样描写的:“他生得又瘦又高,很不结实,有些弱不禁风的样子。他的脸丑陋,充满病态,但是机智……他的相貌聪明而不健康—这种结果绝不是幸福的征兆”。[2]4拉尔夫暗恋着伊萨贝尔,但由于自己的病,他不能跟伊萨贝尔结婚。因此,拉尔夫在伊萨贝尔成长道路上扮演着倾听者,引导者和观察者的角色。

拉尔夫总能在关键时刻给伊萨贝尔有用的建议。比如,当伊萨贝尔评价沃伯顿勋爵时说:“他似乎一切都有,一切都知道,一切都顺顺当当的。”[2]79拉尔夫对此给出自己的想法:“崇高的责任,大量的机会,普遍的尊敬,无限的财富,显赫的权力,以及在一个伟大国家的公共事务中天然要承担的义务。可是他把一切都搞糟了,他自己,他的地位,他的权力,以及世上的其他一切,无不如此。他是这个危机时代的牺牲品,他已经不再相信自己,他也不知道应该相信什么。”[2]79对于伊萨贝尔的朋友梅尔夫人,拉尔夫是这样评价的:“她对完美的要求提得太高,这么一来,她就过分渲染了自己的优点。她似乎显得太善良,太亲切,太聪明,太有学问,太完美,一切一切都太好。一句话,她太十全十美了。”[2]298当伊萨贝尔跟奥斯蒙德订婚时,拉尔夫对此感到失望,而且不看好他们的婚姻,拉尔夫觉得奥斯蒙德狭隘,自私,对事物的判断和评价,赞成和否定,完全从他自己出发,而且拉尔夫一针见血的指出奥斯蒙德是个“一无成就的半吊子的艺术家”。[1]475事实证明,拉尔夫对这些人物的评价都是趋于正确的,他正如一个细致入微的观察员一般,观察着周围的一切,随时准备着给伊萨贝尔提供建议,可惜伊萨贝尔一意孤行,总是忽视拉尔夫的话。此外,拉尔夫也教伊萨贝尔领会到了一些人生哲理。在小说开头,伊萨贝尔说要见见鬼时,拉尔夫无奈地对她说:“象你(伊萨贝尔)这么年轻快乐、天真活泼的人,永远看不到鬼。你必须首先有痛苦,很大的痛苦,对悲惨的生活有了一些知识,到那时候,你的眼睛才会看到鬼。”[2]53当时伊萨贝尔无法领会拉尔夫的话。但到小说末尾,在伊萨贝尔遭受婚姻骗局之后,她回到山庄看到了鬼,才明白拉尔夫之前的话。在弥留之际,拉尔夫鼓励痛苦的伊萨贝尔要好好的活下去,因为生活中有爱,死固然好,但死中没有爱。

显然,拉尔夫在伊萨贝尔成长的道路上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他不仅经济上支持着伊萨贝尔,让她有了追求自由的资本,而且在精神上也无时不刻的给予伊萨贝尔成长的力量。

3 成长中的顿悟

“顿悟是一种突发的精神现象;通过顿悟,主人公对自己或者对某种事物的本质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知。成长小说中的顿悟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主人公在日常小事中自发产生的顿悟。另一种是生活中震撼性事件在主人公的精神上触发的感悟,这种震撼性事件通常是可怕的悲剧性事件。”[1]143-144

《一位女士的画像》中伊萨贝尔成长的顿悟属于后一种。伊萨贝尔的婚姻生活并没有向往中的那么如意,丈夫奥斯蒙德对待自己以及女儿潘西的态度可以看出他是个非常自私冷漠的人。他想方设法娶伊萨贝尔是为了满足他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他把伊萨贝尔当成艺术品来欣赏,目的是从物质和精神上都控制住伊萨贝尔。而把女儿潘西嫁给有钱有地位的沃伯顿老爷的计划失败后,他恼羞成怒地再一次把女儿关进修道院。此时,奥斯蒙德的“虽穷而高贵”[2]546的艺术家的形象彻底在伊萨贝尔的心目中毁掉了。伊萨贝尔开始怀疑她当初的选择了,而真正使她顿悟的因素是她发现了她的朋友——梅尔夫人的真实身份(丈夫的情妇以及潘西的母亲)。小说的第42章描写伊萨贝尔在知道真相后,进行自我反思和顿悟,她看到了以前没有看到的东西,她深深地反思自己的婚姻以及丈夫的为人,对人生有了更深刻、更正确的理解。正如评论家T.J.Lustig所说, “从某种意义上,伊萨贝尔的深夜沉思是她意识的胜利……”[3]此时,她的内心在反思和顿悟中逐渐走向成熟。

4 成长的标志:回归不幸的婚姻

如果说读者在伊萨贝尔深深地反思和顿悟中看到了她的成长的话,那么伊萨贝尔的最后抉择却是她真正成长蜕变的标志。

伊萨贝尔的结局是回归到那让她痛苦的婚姻。对此,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比如从婚姻态度的角度,从女性的婚姻地位的角度以及从责任和道义的角度等。但是这些角度并没有触及到伊萨贝尔真正的内心感受,更多表达地是伊萨贝尔的悲惨结局,但是以成长为切入点观察的话,她的结局不得不说是实现她人生质的飞跃的最好抉择。

当她得知她的婚姻是奥斯蒙德和梅尔夫人设计的可怕阴谋之后,当她不惧奥斯蒙德的威胁去见拉尔夫最后一面的时候,当她拒绝古德伍德的再次求婚之后,她做出了回归婚姻的抉择。伊萨贝尔的回归从表面反映出的是19世纪欧洲女性在婚姻关系中的无奈和被动的地位,男性在婚姻关系中完全凌驾于女性之上,似乎伊萨贝尔从此失去了人身自由。仅仅从这个层面来看待伊萨贝尔的结局是不够深入和平淡无奇了。

可以说伊萨贝尔的结局是整部小说的高潮部分。回顾小说开头,初到欧洲的伊萨贝尔是个热爱独立自由,天真武断的女孩,她对自由的追求很大程度上停留在表面上,“她正像大多数美国女孩子一样,认为自己对世界很了解,但也正像大多数美国女孩子一样,她完全错了。”[2]46从成长这一主题上分析,伊萨贝尔是胜者。“她的自由理想是在她的婚姻中受到挫折的,她也必须在自己的婚姻中重新建立自由。”[4]建立精神上的自由,奥斯蒙德试图控制她的一切,却无法控制她的思想。表面上她回到了黑暗的婚姻生活中,但这也恰恰体现出她敢于担当,敢于为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选择负责任,从精神道德层面来看,相对于品质恶劣的丈夫奥斯蒙德来说,回归婚姻是对他最有利的回击,他已无法控制她的思想,她在精神上战胜了他。伊萨贝尔的结局正是小说最精华的部分,因为她已褪去当初天真的影子,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真正思想道德成熟的女士。从这个意义上说,她回归不幸婚姻的抉择是她成长蜕变的标志。

在伊萨贝尔成长的道路上,她是不幸的,因为她遭遇了人生最痛苦的经历——掉入婚姻陷阱中。同时,她又是幸运的,因为她遇到了真心爱她以及真诚帮助她的人。这些人物在伊萨贝尔成长的路上不可或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的成长蜕变。伊萨贝尔的幸运之处还表现在她完成了自己的成长蜕变,深陷婚姻陷阱中的她本来有多种选择,选择离开,选择追求者的爱,但她毅然选择回归,这选择本身就是一种自由意志的体现。享利·詹姆斯完美地表现了伊萨贝尔的成长历程和成长主题。

[1]芮渝萍.美国成长小说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亨利·詹姆斯.一位女士的画像[M].项星耀,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3]LUSTIG T J. “The chamber of consciousness,” in henry james and the ghostly [M]. 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 1994:79.

[4]陈丽. 伊萨贝尔的自由观:亨利﹒詹姆斯的《一位女士的画像》[J].外国文学研究,2002,(1):80-86.

(责任编校:文君)

GrowthThemeandItsExpressionTechniqueaboutThePortraitofaLady

ZHANGXiao-lin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Sunshine College, Fuzhou University, Fuzhou 350015, China)

American writer Henry James’sThePortraitofaLady, is an American growth novel. It depicts an innocent American girl, deceived by villains, suffers tortures and awakens and achieves to be a mature lady psychologically and morally. On the way to her initiation, Isabel meets some characters who have influenced her a lot. These people are the powers of promoting her to grow, Isablel’s final return to her unhappy marriage is the symbol of her initiation.

ThePortraitofaLady; Isabel; growth

2011-07-20.

张晓琳(1983— ),女,福建龙岩人,福州大学阳光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美国文学。

IO41

A

1673-0712(2011)05-0040-03

猜你喜欢

斯蒙德拉尔夫画像
威猛的画像
“00后”画像
画像
跟着拉尔夫闯世界
从未杀敌的二战英雄
《血战钢锯岭》原型大揭秘
——拒绝拿枪的“开挂”战神
从未杀敌的二战英雄
一个承诺
一个承诺
等猪会飞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