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服别嘌呤醇引起固定性药疹1例

2011-03-30李珊珊王玮蓁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1年1期
关键词:固定性龟头别嘌呤醇

李珊珊,刘 雯,王玮蓁

口服别嘌呤醇引起固定性药疹1例

A case of fxed drug eruption induced by oral Allopurinol

李珊珊,刘 雯,王玮蓁

药疹;固定性;别嘌呤醇

临床资料

患者,男,51岁。主因全身起皮疹伴痒、痛6天就诊。患者于2010年8月28日因“痛风”口服“别嘌呤醇”,10分钟后感阴囊瘙痒,2小时后阴囊、包皮、双手、大腿起红斑,一天后出现水疱,于2010年9月2日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固定性药疹”收入院。患者既往有口服“别嘌呤醇”后类似病史3次,第一次服药至起皮疹的间隔时间不详,后2次均于服药后数十分钟相同部位自觉瘙痒,2小时左右出疹,十天左右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四肢关节无畸形及压痛,未见痛风结节。皮肤科检查:下唇粘膜,双手背、大腿、龟头、包皮、阴囊见泛发散在花生米至钱币大小水肿性鲜红斑,部分中央色深,压之不全褪色,其中龟头、包皮红斑中央糜烂,渗液(图1a-1c)。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肝功能,胸部X线片及心电图均正常。血尿酸:513umol/L。梅毒血清学RPR、TPPA检查均阴性。诊断:固定性药疹。治疗:停用别嘌呤醇,给予泼尼松片早上20mg及中午15mg口服,苯海拉明片25mg,3次/d 口服,庆大霉素注射液静滴,持续湿敷阴囊、龟头及包皮皮损,6天后皮损消退,未留色素沉着。

讨论

别嘌呤醇所致的药疹特点为潜伏期长、病情急重、肝肾受累常见,病程长、死亡率高,多表现为重症多形红斑型、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及红皮病型药疹[1],而表现为固定性药疹的国内报道少见。引起固定性药疹的常见药物主要为磺胺类、解热镇痛类、巴比妥类。固定性药疹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已有研究证实细胞免疫在固定性药疹的发病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患者接触药物时,药物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结合,由朗格汉斯细胞递呈给真皮或周围淋巴结的淋巴细胞,产生CD8+效应淋巴细胞群,后者再返回到表皮产生包括IFN-γ和TNF-α在内的多细胞因子,结果导致表皮坏死[2]。

本例患者有类似病史共4次,皮损消退后不留色素沉着。尽管不具备临床上固定性药疹特有的三色环(中央色素沉着,绕有紫红斑,外围水肿性鲜红斑),以及

图1 口服别嘌呤醇引起固定性药疹患者皮损

消退后留有色素沉着,发作愈频则色素愈深的特点,但该患者用药史与皮疹关系明确,相同部位反复发作多次,故诊断明确。该患者龟头皮损还应与梅毒硬下疳鉴别,后者触之有软骨样硬度,皮损表面清洁,无疼痛不适,可自行消退,不反复发作,结合梅毒血清学RPR、TPPA检查阴性,故较易鉴别。因此,积极寻找可疑致敏药物,指导患者,减少复发是治疗药物疹的重中之重。

[1] 袁景桃, 李俊杰, 林绍华, 等. 别嘌呤醇致重症药疹的临床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 2009, 7(5):537.

[2] 朱学骏. 皮肤病理学与临床的联系 [M]. 3版.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7:637.

R758.25

B

1674-1293(2011)01-0059-01

2010-11-04

2010-12-06)

430022 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李珊珊);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刘雯,王玮蓁)

李珊珊,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痤疮与美容,E-mail: asam_lss@yahoo.com.cn

王玮蓁,E-mail: weizhenwang2007@yahoo.com.cn

(本文编辑 敖俊红)

猜你喜欢

固定性龟头别嘌呤醇
一种DT4C钣金零件的加工方法
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牙膏能“助性”
别嘌呤醇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尿道下裂合并小阴茎及小龟头的治疗策略
妇科手术前使用苯巴比妥术后致固定性药疹(附1例报告)
双醋瑞因联合别嘌呤醇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包茎合并包皮龟头严重粘连的整形修复
HLA-B*5801基因型与别嘌呤醇过敏反应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血管痉挛性心绞痛患者固定性狭窄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