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锻炼配合中药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临床观察

2011-03-30檀少强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5期
关键词:六味地黄腰背内服

檀少强

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中医院骨二科,广西 灵山 5354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较常见的疾病,保守治疗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的基本治疗方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存在一定的复发率。笔者所在科室运用功能锻炼及中药内服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2月~2008年2 月在笔者所在科室住院或门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患者3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男 135例,女45例 ,年龄 24~63岁,平均 45.8岁;对照组男123例,女57例,年龄23~65 岁,平均46.1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经核磁共振、CT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平均住院8.9 d。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突出节段:观察组 L3~411例,L4~562例,L5~ S138例, L3~4及 L4~59 例,L4~5及 L5~S148 例,L3~4、L4~5及 L5~ S112 例;对照组L3~410 例,L4~565例,L5~S136例, L3~4及L4~511例,L4~5及 L5~ S145 例,L3~4、L4~5及 L5~ S113 例。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节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观察组在牵引、理疗、内服消炎止痛药片等常规保守治疗基础上,于治疗后第2 天开始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五点支撑式”腰背肌功能锻炼。锻炼时仰卧在床上,去枕屈膝,双肘及背部顶住床,腹部及臀部向上抬起,依靠头部、双肘和双脚这五点支撑起整个身体的重量,持续3~5 s,然后腰部肌肉放松,放下臀部休息3~5 s为一个周期。5个周期为一组。锻炼的次数和强度要因人而异,每天可练3~5组。如锻炼后次日感到腰部酸痛、不适、发僵等,应适当地减少锻炼的强度和频率,或停止锻炼,以免加重症状;锻炼时也不要突然用力过猛,以防因过度锻炼而扭腰。坚持晨起前、晚睡前各锻炼1次并持续两年;内服中成药六味地黄丸颗粒,每次8粒,温淡盐水送服,每天3次,坚持服四周。对照组只进行常规保守治疗,不作任何处理。

1.3 评分标准

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制定的《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2]评定疗效。分自觉症状、临床检查、日常生活动作及膀胱功能4个方面,最高分29分为正常值。根据患者评分计算改善率,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正常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改善率达100%为治愈,25%~100%为好转,<25%为无效。无论患者何时出院,均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出院后1年,以此量表问卷及随访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等级资料的的两样本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经统计分析,3个月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1年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总有效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总有效率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总有效率比较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是由于腰椎生物力学结构平衡发生紊乱 ,椎间盘压力分布失衡导致髓核突出,使腰椎力学结构进一步发生紊乱,破坏了腰椎内外的代偿平衡[3]。

腰椎的稳定性依靠脊柱本身和与之相关联的肌肉系统来共同维持,腰椎周围的肌肉在维持腰椎的外源性稳定发挥重要作用,而腰椎间盘突出破坏了腰椎的内在性稳定因素,腰痛活动受限及佩戴腰围等可使腰部肌肉萎缩无力而降低腰椎的外在性稳定因素。研究表明突出椎间盘的机械压迫与脊柱的动态不稳有密切关系,动态不稳可使突出物大小和压迫神经的力量发生变化,从而产生症状的变化。通过腰背肌训练,加强脊柱稳定性,使脊柱负荷不超过打破这一稳定的力量,则腰椎间盘突出将不易复发。

腰椎间盘突出时腰部无菌性炎症能产生组胺等致痛物质,使腰部疼痛,腰背肌功能锻炼能加速腰部血液循环,既有助于稀释致痛物质浓度,又能带走致痛物质加速代谢产物排泄,减轻炎症反应。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形成代偿性腰椎侧弯、腰椎生理曲度变浅及后弓等畸形,影响腰椎的活动功能。腰背肌锻炼可增强腰背肌力,纠正不良姿势,改善腰背柔韧性和调整局部肌肉的肌张力,加强脊柱关节的稳定性,特别是对脊柱内外平衡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有助于恢复脊柱的生理曲度。

腰背肌功能锻炼通过脊柱后伸肌群的收缩使纤维环或后纵韧带紧张,有利于突出椎间盘组织的还纳,达到纠正脊柱内源性稳定失调的作用通过脊柱后伸肌群的收缩使纤维环或后纵韧带紧张,有利于突出椎间盘组织的还纳,达到纠正脊柱内源性稳定失调的作用。

祖国医学认为腰腿痛的主要病因及病理机制是:肾气虚伤,风冷湿邪乘虚而进,结于筋脉肌骨不散,加之伤劳过度,扭闪挫跌,复致筋脉受损瘀阻经络,不通为痛,故见腰痛如折,转摇不能,腰腿酸麻拘急,往往迁延难愈。《诸病源候论·腰脚疼痛侯》说:“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风冷与正气交争,故腰腿痛”[4]。因此,外伤及风冷湿邪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外因,肾虚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内因。六味地黄丸功效是滋水降炎,治肾水不足、腰膝软痛[4]。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六味地黄丸具有增强免疫、抗衰老、抗疲劳、促进新陈代谢及较强的强壮作用[5-6]。通过内服六味地黄丸,改善肾虚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内因,加强脊柱稳定性,使腰椎间盘突出症不易复发。

实践表明,腰背肌功能锻炼及内服六味地黄丸对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率是有显著效果的。腰腹的肌肉群对保持脊柱的外平衡作用非常大,腰椎间盘突出症发作与腰肌肌力差、脊柱保护作用不足是有很大关系的。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14-253.

[2]并上骏一.腰椎疾患治疗成绩制定基准[J].日整会志,1984:58,925.

[3]曹建中. 当代中国骨科临床与康复[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339,901.

[4]岑泽波,吴诚德.中医伤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21,243.

[5]朱瑄.六味地黄丸的药理新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0,24(2):23-25.

[6]崔丽琴,张向东.三维正脊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98-99.

猜你喜欢

六味地黄腰背内服
中医疗法治疗腰背肌损伤研究
六味地黄丸、加味逍遥丸您可以服用吗?
痛痹定痛胶囊联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的临床疗效观察
内服外敷防疫情
内服外敷,治愈新生儿顽固性呕吐
六味地黄丸(汤)治疗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龙卷风”缓解腰背疼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258例
女生穿运动鞋与高跟鞋步行腰背肌电比较
中药内服、外敷联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5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