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肠间质瘤的CT诊断

2011-03-30石士奎季立平王晓玲余小忠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5期
关键词:肠腔瘤体小肠

熊 敏 石士奎 季立平 王晓玲 余小忠

1.浙江省衢州市衢化医院放射科,浙江 衢州 324004;2.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安徽 蚌埠 233004;3.安徽省蚌埠市骨伤科医院骨科,安徽 蚌埠 233000

小肠间质瘤(small 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IST)是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中继胃之后常见的发病部位,约占GIST的20%~30%,恶性程度明显高于胃间质瘤[1]。由于临床起病隐匿、症状特异性不强、病变部位较深,传统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低,难以及时检出并给予正确诊断。随着多层螺旋CT的发展,SIST的检出率日渐增加。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免疫组化确诊的14例SIST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提高术前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5年3月~2010年11月临床及CT资料完整且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SIST患者共14例作为研究对象,男6例,女8例,年龄36~88岁,平均61.4岁。临床症状主要为黑便、贫血、腹部不适、腹痛、呕吐、发热及腹部包块等,病程2个月~1.5年。

1.2 CT检查方法

采用东芝Asteion 4排螺旋CT 扫描仪,患者空腹并在检查前1~2 h分次饮水1000~1500 mL,使远段小肠充盈扩张,CT扫描前10 min注射山莨菪碱20 mg,再次饮水500 mL,使小肠处于低张状态并保证近段小肠充盈扩张。患者取仰卧位,扫描层厚5~8 mm,层距5~8 mm。扫描条件:120 KV,150~250 mAs,床进15 mm/r,螺距3.0。全部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平扫结束后经肘前静脉注射对比剂欧乃派克行增强扫描,对比剂用量90~100 mL,经高压注射器团注。

2 结果

本组患者中,CT共检出病灶14个,均为单发,发生于十二指肠3例,回肠7例,空肠4例。以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为准,良性9例,CT平扫表现为类圆形软组织块影,直径1.2~3.8 cm,最大径均≤4.0 cm,肿瘤密度均匀,明显均一强化且静脉期肿瘤持续强化(图1);恶性5例,直径4.6~22.1 cm (图2)。

图1(a~c) 回肠良性 SIST

图2(a~d) 空肠恶性SIST

3 讨论

SIST是小肠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可能起源于幼稚间充质细胞向小肠壁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al cell of cajal,ICC)分化不良时形成的肿瘤[2],具有较高的恶性潜能,Mazur等[3]于1983年首先提出这一概念。经过20多年的发展,人们对SIST的起源、免疫组织学检测、基因突变及表达、诊断标准等有了更新的认识。但其临床起病隐匿、症状特异性不强、病变部位较深,传统影像学检查手段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低。SIST被确诊时,近半数以上已属中高危间质瘤,且部分已发生了远处转移,肝脏和腹膜是SIST常见的转移部位。本组14例病例中,恶性SIST为5例,占35.7%,其中2例已发生了远处转移,1例转移至肝脏,另1例转移至肺。SIST多见于中老年人,儿童罕见,男女发病率各家报道不一。瘤体直径0.1~40.0 cm不等,单发多见,也可多发。SIST的发病机制至今未完全阐明,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部分多发性SIST可与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并存,两者间有否内在相关性尚不明确[4]。

SIST的临床症状主要与肿瘤大小、发病部位及肿瘤的良恶性有关。瘤体较小者常无症状,易为临床或患者自身所忽视,仅约25%的患者在健康体检或其他手术中无意发现;若肿瘤较大可引起腹部不适、腹部肿块及便血等,亦可出现贫血及体重下降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发生肠穿孔而引起急性大出血或腹膜炎症状。

近年来,SIST因其高侵袭性及易发生转移和复发而引起研究者的重视。Kitamura[5]报道,SIST行手术完全切除后1年和3年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5.2%与53.8%,总体生存率为66.6%。肿瘤发展程度,尤其是肿瘤大小是影响SIST预后的关键因素。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切除对SIST的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的发展,免疫组化检测成为SIST诊断的必要条件。目前CD117和CD34的检测已成为诊断本病常用方法,90%以上SIST显示CD117阳性,其他如CD34、平滑肌肌动蛋白(SMA)、Desmin及S100蛋白可作为协助鉴别诊断的依据[6]。另外,bc1-2和nestin在SIST中均有较高表达[7]。

虽然SIST最终确诊有赖于术后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但影像学检查尤其是CT检查,不仅对发现肿瘤、肿瘤定位、明确肿瘤范围及鉴别良恶性方面有重要价值,而且仔细分析这些CT征象,多可在术前即对病变的性质作出明确诊断。本组病例中,SIST多表现为腔外生长的特点,少数可向腔内生长致肠腔狭窄,但无一例肠腔完全阻塞者,因此,SIST患者很少以肠梗阻症状就诊。因肿瘤起源于黏膜下间叶组织,肿瘤较小时多为圆形或类圆形,CT平扫时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增强后肿瘤于动脉期呈显著均匀强化,静脉期呈持续强化的特点。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笔者发现良性SIST瘤体多较小,直径一般≤4.0 cm。肿瘤较大时,瘤体形状多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表现为膨胀性或浸润性生长的特点,相应肠腔变窄或扭曲,邻近肠管或其他结构受压移位。因肿瘤所在部位的肌层、黏膜及血管受侵,瘤体局部与邻近结构间隙常显示模糊,CT平扫可见肿瘤密度混杂,内见低密度坏死、囊变及散在斑片状钙化,增强扫描时肿瘤实质部分强化明显,坏死灶强化不明显,静脉期肿瘤实质亦呈持续强化的特点。当肿瘤内坏死、囊变与肠腔相通时,肠腔内的气体进入瘤体而形成气液平面,这或许即是SIST的一个特异性CT征象。与病理结果对照可以看出,恶性SIST的瘤体最大径均>4.0 cm。因此,笔者推测,SIST瘤体越大,恶性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而且本组发生远处转移的2例病例瘤体最大径均>4.0 cm也支持该观点。以瘤体最大径4.0 cm为界值对鉴别SIST的良恶性具有重要临床提示意义[8-9]。虽然SIST的发病机制至今不明,但从本组病例的良恶性对比中,笔者推测肿瘤在4.0 cm大小时可能是其生物学特征发生转变的重要时期,即肿瘤可能处于由良性或交界性向恶性转变的重要时期,此时肿瘤在增殖过程中经过持续性克隆作用,增殖活跃的癌细胞被选择保留,成为4.0 cm以上肿瘤的主要成份。但Chank[10]在研究中发现恶性SIST也可见于直径≤4.0 cm者。因此,仅凭瘤体大小尚不足以完全确定SIST的良恶性,还需结合其他CT征象,如肿瘤是否具有浸润性、有无局部黏膜和肌层及邻近器官的侵犯、脉管浸润或瘤栓形成与否及远处器官的转移情况等[11]。

虽然SIST具有典型的CT征象,但仍应与小肠淋巴瘤、小肠癌、类癌及小肠腺瘤等进行鉴别[9,12]。①小肠淋巴瘤:多见于回盲部,液化坏死少见,常为多发,常见腹腔与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融合。②小肠腺癌:十二指肠及空肠多见,多呈浸润性环形生长致肠腔向心性狭窄,患者常以肠梗阻就诊,常伴周围淋巴结转移;SIST很少引起肠梗阻,恶性者多为血行转移。③小肠类癌:主要发生于回肠末端,且多引起粘连改变,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④小肠腺瘤:CT表现为肠腔内软组织肿块,边界光滑,中等或显著强化,强化特点与SIST相似,两者鉴别需依赖于病理及免疫组化。⑤小肠平滑肌瘤及神经源性肿瘤:较少见,常表现为肠腔内软组织肿块,边界清,增强后强化明显,与良性SIST鉴别困难,主要依赖病理学检查。

综上所述,CT对检出SIST临床价值较大,不仅具有较高的筛选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价值。对部分CT 检查阴性,而临床高度怀疑SIST患者可行小肠双气囊内镜检查,有助于SIST的早期检出[13]。

[1]李文华,师英强.30例小肠间质瘤的临床分析[J].外科理论与实践,2010,15(2):165-167.

[2]朱雄增,侯英勇.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再认识[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4,33(1):3-5.

[3]Mazur M,Clark HB.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a reappraisal[J].Am J Surg Pathol,1983,7(6):507-519.

[4]Nilsson B,Bümming P,Meis-Kindblom JM,et a1.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the incidence,prevalence,clinical course and prognostication in the preimatinib mesylate era-a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 western Sweden[J].Cancer,2005,103(4):821-829.

[5]Wu TJ,Lee LY,Yeh CN,et al.Surgical treatment and prognostic analysis for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s)of the small intestine:before the era of imatinib mesylate[J].BMC Gastroenterol,2006,24(6):29.

[6]Kitamura Y.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past,present,and future[J].Gastroenterol,2008,43(7):499-508.

[7]D’Amato G,Steinert DM,Mcauliffe JC,et a1.Update on the biology and therapy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J].Cancer Contro1,2005,12(1):44-56.

[8]黄清玲,卢光明,张龙江,等.小肠间质瘤的CT表现及其与病理的对照研究 [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24(1):104-106.

[9]唐永华,吴志远,朱晓雷,等.小肠间质瘤的CT诊断[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5,4(4):296-299.

[10]Chank MA. Small 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a clinicopathologic study of 20 cases with immunohistochemical assessment of cell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prognostic role of proliferation antigens[J].A m J Clin Pathol,1997,108(6):641-651.

[11]Fletcher CD,Berman JJ,Corless C,et al.Diagnosis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a consensus approach[J].Int J Surg Pathol,2002,10(2):81-89.

[12]马建勇.64层螺旋CT对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J].医学信息,2010,23(10):3809-3810.

[13]王正廷,钟捷,张晨莉,等.双气囊内镜检查和小肠CT扫描对早期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0(7):821-824.

猜你喜欢

肠腔瘤体小肠
经腹肠道超声诊断克罗恩病合并肠瘘及肠腔狭窄
二甲硅油散的不同应用方式对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效果的影响
显微手术在矢状窦镰旁脑膜瘤中的治疗效果
一根小肠一头猪
养好女人小肠经
《牛阴茎乳头状瘤的外科治疗》图版
体表软组织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手术治疗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小肠克罗恩病临床诊治分析
回盲口狭窄致犬肠梗阻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