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年制高职专业概论类课程改革探究

2011-02-20王俊美

职教通讯 2011年14期
关键词:五年制概论专业课程

王俊美

(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无锡 214028)

五年制高职专业概论类课程改革探究

王俊美

(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无锡 214028)

专业概论类课程是面向未接触过专业课程的低年级学生开设的,通过对本专业的概括性介绍,帮助学生认识本专业,了解本专业相关课程和相关技术,培养专业情感。针对专业概论类课程现存的问题,在课程定位、开设时间、课时分配、内容设定、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专业概论;课程定位;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

2011年我校被列入全国首批改革发展示范校之一,在学校改革发展过程中,在教学方面将会对学校课程资源、课程标准、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专业概论类课程是一门由公共基础课程过渡到专业课程学习的课程,对学生今后专业课程学习很关键。因此,笔者对五年制高职专业概论类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一些简要思考。

一、专业概论类课程定位

一份对几所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电气技术、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等五个专业的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在对专业了解程度方面高职生对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不了解的人数比例为24.4%,对本专业主干课程的了解程度不了解人数比例为19.7%,对本专业社会供求比例不了解人数比例为34.7%,对将来可能从事职业的工作内容不了解人数比例为43.2%,对将来可能从事职业的任职条件不了解的人数比例为43.7%。

由此可见,高职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将要从事的职业了解还不够,兴趣不高。五年制高职专业概论类课程的定位应该是,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专业具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学习方法有所了解,另外,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也要有全面的认识。这既便于学生尽早接触专业,也便于其更好地完成专业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具有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

二、专业概论类课程开设时间和课时安排

专业概论课程的开设对象一般都是对一年级新生开设的。从课程目标来讲,建议越早开设越好,甚至有人提出军训完就上专业概论课,但真的作为一门课程,从教学资源和与其他课程的协调来看,还是不太现实。五年高职院校,一般第一、二年是按专业大类上课,基本都是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和专业课从第三年开始。所以建议专业概论类课程在第五学期开设。

在课时分配方面,基本都在十几个课时左右,但鉴于作为一门课程,考虑整体安排,这门课至少要开一个学期比较合适。同时,五年制高职院校还会开设一些基础的实践课程,或称实习。三年级学生一般都会在第五学期开出2-3门也就是4-6周的实习。按一个学期20周算,理论课时间就是15周左右。课时太多一方面会影响“概论”课程的引导作用,起不到提纲携领的系统性,另一方面,具体的专业知识又会和其他专业课程造成重复。所以,建议此类专业概论类课程的课时定为每周2课时,总计在30课时左右。

三、专业概论类课程内容设定

专业概论类课程的内容应根据本专业的具体情况来定。要考虑到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需要我们切实把握每门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作为专业概论类课程,更要注重学生情感目标的培养,也就是能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产生情感,从心理上,从感情上喜欢自己的专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正确的学习方法。内容设定一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明确对本专业的认知

专业的含义很丰富,包含的内容很多,对本专业的认知在内容设定方面要明确“为什么学”、“学什么”和“如何学”三个主要问题。在“为什么学”方面包括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就业导向等。“学什么”要有本专业的性质、特点、发展、课程体系、教学大纲、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等。“如何学”即所谓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二)重视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根据专业概论类课程的定位,在设定课程内容时应重视知识结构宏观的系统性、完整性,而不涉及深的专业知识,如基本要素和教学公式等。一方面概论类课程关键是要注重整体性,概括介绍涉及的相关知识,给学生以提纲携领的整体印象,对今后各门专业课有个预告,了解各专业课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在今后的工作中的应用如何等。另一方面,涉及到具体专业知识,会有专门的专业课程进行详细的讲解,如仍出现在专业概论类课程中会造成重复。

(三)涉猎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

现在科技发展迅速,出现了很多交叉学科或称边缘学科,而专业概论类课程正具备这样的特点,涉及面非常广泛。各种工艺、方法不断更新,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在设定专业概论类课程内容时,要注重本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出现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

四、专业概论类课程教学方法

专业概论类课程概念多、知识杂、难度偏大,具有动、广、新、高等特点。许多教师都称教这门课“最痛苦”,要想将此类专业概论类课程上的精彩,在前期备课和教学方法上要多下功夫:(1)有条理,多而不乱。在教学时,一定要系统地讲解,虽然内容很多,要有条理,做到多而不乱。(2)处理好定量与定性分析。教学时,需注意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更多的采用定性分析方法。便于学生理解。(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鼓励学生参与教学,体现“以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这样学生会更容易接受,也会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4)综合利用多种教学素材和资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素材,如PPT、图片、视频、拍摄录像、剪辑动画等。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邀请行业工程师讲座、学生还可到实验室甚至工厂企业现场参观实践。总之,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五、专业概论类课程评价方法

关于课程评价也出现了很多新的评价方法,如演示性评价、过程评价、真实性评价、阶段评价、综合性评价等。其实不管是哪种评价方法,最终目的是给学生一个客观的公平的评价。现在多数学校也都有自己的成绩记载表,反应教学效果。但这些大都是学生学习知识效果的反映。而我们教育的目的除了知识目标之外,还有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不能断定这个学生成绩好能力就好,或者那个学生成绩差能力就差。诚然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也很难用定量来评价。

现在要尽力去做的,一方面需要把课堂表现列入评价内容,有的同学上很认真,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踊跃参与课堂讨论,有的同学上课心不在焉,开小车,讲小话,甚至睡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上课时关注学生的学情,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另一方面,需要学校在测试方面下功夫,采用教考分离,出题目时要全面考虑,尽量能够考察到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团队合作的能力。方式方法都可以不拘一格,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测试,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指导教师的教学,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依据。

专业概论类课程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的专业学习,行业认知有很重要的引导作用,加上其动、广、新、高等特点,教学难度大。如何提高专业概论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了解将要学习哪些课程,知道自己将会从事什么职业,是一个很实际的课题。尚需要学校全面考虑课程资源的配置,需要任课教师多多钻研。

王俊美,女,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自动化控制。

G712

A

1674-7747(2011)14-0021-02

[责任编辑 秦 涛]

猜你喜欢

五年制概论专业课程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与人文情怀的结合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五年制高职企业实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在五年制生物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