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实一体化在计算机课程中的优势与实施策略

2011-02-20陈礼华

职教通讯 2011年14期
关键词:理实课型计算机

陈礼华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无锡 214400)

理实一体化在计算机课程中的优势与实施策略

陈礼华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无锡 214400)

在职业类学校的教学中,课程的改革一直是现代教育方式改革的主要话题,在教学方式不断的改革过程中,“理实一体化”已经成为了技能类课程追求。“理实一体化”课型是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改革中逐渐显现出来的一种新课型,研究该类课型,将有利于贯彻“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职教新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职业教育的新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计算机教学也在不断地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模式,取得了较好教学效果。

计算机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模块教学;教学改革

理实一体模块化教学是当今各类职业类学校的热门话题,很多职业类学校都采用了这种教学方式。但是从教学的成果来看还是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对这种方式的实施,对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和必须要达到的内容进行了分析。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专业课程的教学设置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教学上自成体系、互不相干;时间上分段实施、相对脱节;人员上分工配备、“各自为阵”,客观上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相对脱节,从人的认知原理角度看,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相对紧密结合的知识学习中,理论脱离实际的情况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的理论知识难以消化,在实践操作中,没有完备的理论指导,学生易造成只能盲目跟从、依样画瓢的情况,面对近期素质相对下降的学生现状,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因此,在实习、实训课中,就有必要重提理论知识,但这种“理论”与“实践”的临时结合,仍然存在相对脱节的种种不足,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在实践中重提,不仅浪费教学时间,而且往往以为理论课上已经讲过,即使讲也不够重视,效果不佳。这些不足,逐渐被人们认识,在教学改革中,一种将对应于实践的理论揉合在实践中一起教学的课型就慢慢形成,人们谓之于“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简称“理实一体化”。

理实一体化教学打破了学科限制,把相关知识按学习的行了集中。理实一体化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作教学融为一体,“在干中学,在学中干”,解决了理论教学的枯燥无味、死板难学、交叉重复等问题,解决了实习教学中与理论脱节、随意性大等问题。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体现出了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虽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模块化整合,对课时、授课方式进行了改变,但很多教师的观念并没有改变,换汤不换药,穿新鞋走老路。计算机教学中实际的教学方法很多,但是绝大部分教师还是停留不前。例如,“计算机安装和维修”的实习过程中,还是认为先看理论,然后才进行操作的简单讲解;或者就是不讲操作,使得该门课的教学失败就是一个的很好例子。其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没有因理实一体模块化教学改革而出现质的飞越。很多教师还是停留在理论讲解加实习指导的角色上。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相当强的课程,计算机老师本来就是应该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要过关,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计算机教学教师。再次,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后,教学资源的投入加大了,实习费用增加了,教学成本提高了。而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原因:(1)教师的角色定位不准确,教育思想没有更新;(2)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目标定位不明确,造成教师对教学的标的认识模糊不清;(3)学生对教学缺少参与性,只是被动地学习,提不起学习兴趣,也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4)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相脱节,理实一体教学变成了理论与实习的混合、理论是实习的延伸。

“双师型”教师被理解为懂理论的实习教师或会实习的理论教师。为此,我们主要针对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主要特点做具体分析。

一、课型的性质

“理实一体化”顾名思义,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课型,究其源头,大致可以这样认为其形成过程:先是在专业的实习、实训课的操作中,操作流程原理的解释及相关操作动作确定依据的解释。

二、时间的分配

既然“理实一体化”课型根本上归属实践课,因此,在这种课型的“理论”与“实践”相对时间的分配上,应该以实践为主,理论的教学时间不应超过实践的教学时间,否则,会喧宾夺主,异化教学目标。理论为实践服务,理论教学紧紧围绕实践内容进行,发挥对实践的指导性作用,精要地解决实践操作中怎样做及其依据。

三、环境的设置

“理实一体化”是“实践”与“理论”交融在一起进行教学,原始形式几乎都在实践工场里,临时招呼学生围在一起,就现场问题做讲解,这种讲解氛围,与课堂教学形式相比存在不足,对学生整体来说,视觉、听觉都有缺陷,对教师来说,采用教学手段,仅局限于讲解,影响了类似于课堂上教学辅助设备的运用,如多媒体电教设备等。因此,一种将课堂设置于实习工场中的“一体化”教学场所,随着教学实践应运而生,这是当前普遍采用的教学环境设置,这种一体化教室的设备,应该高于原普通教学教室的设备,完整的多媒体设备上最好再加网络设施等,满足实践教学的多种需要。有条件的话可以到公共实训中心去,在那里感受“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优越环境,更好地学习新技术。

四、教学内容的选择

“理实一体化”课型是实践课中的一种课型,并非绝对课型,不是什么内容都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它应该是相对于某一实践教学课题或某个课题下的子课题展开,这种内容确实是与理论指导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在此条件下,讲解的理论应紧紧围绕完成环节需要的内容,贴近主题,有取有舍,有针对性的讲,仅强调理论内容与实践主题的匹配,并非要求理论内容的高度完整。让理论与实践在一个教学单元中(常规一教时或二教时时段内)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整体,在这个独立的相对的小单元中,完成教学目标。

五、教材的选用

“理实一体化”教学形式把理论与实践相对揉合在一起,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服务,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对应于这种教学形式的教材,例如在计算机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进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的,《操作系统》就可以很好的进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的方式,《数字逻辑电路》这样的课程就不适合。

六、教师的配置

由于这种课型涉及到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起初一部分学校,是以在实训中配备理论教师作辅导来完成理论教学环节任务的,显然这种形式弊端不少。因此,随着“理实一体化”课型的发展成熟,要求教师成为既懂得理论教学、又能够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教学是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意教学的内容,还要注意教学的形式。组织能力是教师的一个基本素质,也是培养学生(特别是学生干部)的一项基本内容。在充分发挥班组长的作用的同时,也必须通过必要的管理形式,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和锻练学生的职业习惯、职业道德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等于放任学生。教师必须加大管理、引导、控制、督导的力度。特别是“四段教学”法中的第三、第四阶段,教师必须对学生学习的内容、学习的过程、学习的结果进行及时的了解、检查和督导。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镜子,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教师的示范作用。在培养学生职业习惯和职业道德的过程中,更应注重教师自身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提高。教师工作的不严谨,不负责任,要求不严格,纪律松懈是对学生的严重误导。

教师必须熟悉教学环境,熟悉教学设备的使用和保修方法,及时对工具、设备、教学用具进行必要的管理和维护。

教师必须跟踪行业的最新技术和理论,必须了解本地区相关企业发展状况和运行状况,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自身修养,成为一名名副其实职业导师。

针对理实一体模块化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新的教学改革中,我们应该更好的来完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理实一体化”基础上,再进行教学的模块化教学模式,简称为“理实一体化”模块教学;也可以从基本上解决一些前面所谈到的“理实一体化”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理实一体化模块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但这种教学模式不是理论和实习的机械叠加,而是一种教学理念的升华。只有教师真正地更新了教学理念,真正转变了教师角色,真正找到了一种具体的、合适的教学方法,真正实现了理论与生产实践的结合,才能切实发挥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优势。

在计算机学科的教学过程中,“理实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是最适合的教学方式。对于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在进行“理实一体化”模块教学的同时,也要注意上面所说的“理实一体化”所存在问题和教师要注意的各种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将“理实一体”模块式教学进行到底。

但是学有法而教无定法,在教学改革中,只有根据不同的地区特点,不同的专业特点,不同的学生层次,不同的教学条件,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只有加强学习和教育,统一思想,更新观念,才能使教学改革顺利实施。此外,还应当在学校管理层面建立建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确保教学改革长期、持续、有效地进行下去。

陈礼华,男,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

G712

A

1674-7747(2011)14-0016-03

[责任编辑 方翰青]

猜你喜欢

理实课型计算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合作学习法在不同课型中的有效性实践研究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理实一体化课程过程考核的研究与探索
“电气控制与PLC”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理实一体化在中职《电工基本技能》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例谈在不同课型中培养史证意识
计算机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