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窑变釉陶艺课程的项目化设计探析

2011-02-20施洪威

职教通讯 2011年14期
关键词:窑变陶艺工序

施洪威

(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上海201415)

窑变釉陶艺课程的项目化设计探析

施洪威

(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上海201415)

窑变釉陶艺课程的项目化设计改变了学生放羊式上课的习惯,将笼统分散的知识教学转向系统完整的技术教学,兼顾了学生良好劳动态度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学生在先满足工艺技术熟练操作的基础上,进而追求陶瓷艺术上的创新设计,最终实现作品向产品的转向,达成整体系统生产流程学习的要求,这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也为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及早地融入到行业中打下基础。

窑变釉;陶艺课程;项目化设计

一、传统陶艺课程的弊端与现代项目化教学的要求

传统的陶艺课比较注重于现代陶艺知识的背景介绍,介绍陶艺形成的各时期的艺术特色,了解艺术家作品的思想观念、特点、制作手法,陶艺教师会利用短短的几节课将陶艺所有涉及的制作技法、装饰技法做泛泛的演示和讲解,接下来就是学生自己去进行创作学习,学生基本上处于放羊式的教学状态,对学生教学目的没有太具体的要求,职业课堂教育还是处于美院教育的沿袭中。另一种就是学生在某一传统技术上倾注于太多时间,如拉坯教学,学生往往花了大量的时间学习拉坯,但结果还是出不了作品,原因是技术难度太大,学生无法完成拉坯器型制作,从而影响了其它类型的陶艺作品的完成。

现代项目化教学指的是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过程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工作方式共同制定计划、分工合作完成整个项目。根据项目化教学的要求,笔者将陶艺课进行了重新设计,其中窑变釉彩作为陶瓷装饰一种特殊手段,使得学生的作品更具专业特色。

二、窑变釉陶艺课内容的项目化设计与实践

根据项目化教学的要求,笔者着重安排了三个项目,由浅入深的将陶艺知识融入其中,学生在完成第一个简单陶艺项目并能取得一定成绩的情况下,首先在情感上能接受陶瓷制作。在第二个项目中侧重于巩固陶艺知识,熟练陶艺制作流程。在团队的合作下,完成难度稍大的技术制作。分组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一组同学中不同性格、不同兴趣的人的长处,高效完成工作任务,这样避免了一个同学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来学习陶艺各道工序。实际上,在陶瓷制作中,一个人往往很难将每道工序制作完整,很多时候一个人很辛苦地完成了一件作品,最终因一道工序的不完善而宣告失败。团队合作的优势就是将每个人的优点集合于一件作品上,大家一齐参与到陶瓷作品的制作过程中,可以避免某个同学因细小的失误或不慎而影响到整件作品的质量。即使某件作品出现失误,团队成员也可以一齐分析原因,找出问题所在,这样既有利于节约制作成本,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提升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前两个项目实践的基础上,第三个项目将陶艺课上升到发挥团队中个人的创新能力与团队整体合作能力。学生可运用前面所学的技术进行自己设计的陶艺创作,最后将所有同学的作品组合成一组完整的陶瓷壁画,实现项目化的要求。通过项目,学生不仅锻练了技术,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创意设计能力,使得职业教育的内涵有了一个提升。下面就对三个项目设计做具体的探析。

项目一:仿古窑变釉碗制作。相对于其它器型来讲,碗的制作相对容易,因而学生对于该项目制作较容易上手,而且最终产品烧制效果也容易掌控,学生从较易烧成的作品中获得自信。以七人一组为例,可安排两人进行碗的模具翻制,烘干,两人负责打磨碗坯,三人分别从事补水与上釉工作,上釉的工序时间较长,需要做活仔细的同学担任,前面完成第一、二道工序的同学可接着将上完釉的碗烘干后装窑,准备烧制。烧制工序则由所有同学一起参与。烧制完毕后可将碗一起拿出,班级同学集中分析釉色的窑变情况,与预期效果的差异,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挖掘原因。

项目二:窑变釉花瓶刻花制作。这个项目难度相对大一些,花瓶的器型较复杂,先分组安排学生制作花瓶的石膏模具,晾干后调制泥浆,同学配合进行注浆成型工序,晾干后取出花瓶打磨光滑,绘制画稿转移至花瓶上,准备刻制。刻制过程中,可采用流水作业,如一人起形、一人刻线、一人刻面、一人整体调整、一人上釉,上釉完成后晾干准备装窑烧制。

项目三:仿古窑变釉鱼壁画制作。在前面两个项目陶艺技术基本掌握的基础上,本项目主要侧重于手工成形制作陶艺,着重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两个人一组制作鱼及海底生物,最后将班级所有同学的作品合成一幅海底世界的壁画。具体安排是,制作鱼的模型,翻制成石膏模型,注浆后翻成鱼的泥坯,晾干后打磨光整,上窑变釉,装窑烧成。最后将陶瓷壁画装饰于校园内的墙壁。

这三个项目安排在一学期十八周内完成,每六周完成一个项目,第十八周时将所有陶瓷作品进行汇总集中点评,并联系展览机构进行展览,委托艺术品公司进行拍卖,实现学生作品向产品市场转换。

三、窑变釉陶艺项目化教学中遇到的难题解决

陶瓷成型最终效果的好看与否装饰是关键,在普通学校陶艺作品较多地受烧制技术的限制,所选用的釉色局限性很大。我院选用的自己研发配置的窑变釉作为装饰材料,解决了这个难题。该釉色的特点是烧制温度低、绿色环保、节能,适合在小型电窑中烧制,而且花色比较稳定,一定程度上美化了学生的作品,增加了作品的艺术生动性,学生每做完一个项目,看到自己烧成后的作品比自己想象的还要漂亮,就会信心倍增,激发了完成下一个项目制作的热情。

第二个难题是成型问题。如果用拉坯制作陶瓷器型,本身就会花掉学生很多时间,而且往往很难制作出专业、美观的器型来,因而会影响学生的制作积极性。采用模具成型法可以克服类似困难,找几个现成的花瓶教学生学习石膏翻模,然后一组学生共用一副模具翻制出几个花瓶泥坯来,这样,学生的主要的精力就放在装饰上,能发挥他们个性、创造性、手工性,学生在整个制作成功中尝到学习陶艺的乐趣。

四、窑变釉陶艺课程项目化的教学方法研究

(一)以亲身传授,反复演练的实践教学法

教师亲自示范技术操作、学生反复演练操作技术教学法,是一种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具体表现为老师亲自示范上釉技术、绘制技术、刻花技术。在教的过程中,教师理论结合实际对示范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讲解,让学生从在做的过程中不断掌握技术要领,熟能生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分工序逐层次点拨教学法

陶瓷制作过程中涉及很多工序,每道工序都有独特和专业的制作技能,这就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能力和个性特征,按照工序要求引导完成教学任务,使不同特长的学生共同完成相应的陶瓷作业流程。教师在指导学生制作陶瓷时,根据不同情况引导学生发挥个人的专长,要求学生在中国传统陶瓷器型及纹饰、图形方面进行恰当美观的组合,使窑变釉陶瓷既能秉承传统特色,又能符合现代人的审美特点,逐步提高学生对陶瓷的审美、鉴赏、创新设计的能力,为以后进入相关陶瓷制作领域打下基础。

(三)项目牵引教学法

“项目牵引教学法”是由“传统课堂教学法”向“任务驱动、项目引导、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转变。课程教学除常规的理论教授与实践训练方法外,坚持作业在各道工序进行点评,作业流程进行互换、以团队组合的方式按工作流程完成作业,教师引导组织各道工序生产的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避免了教师上课“一言堂”的教法。通过互动性开放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增进师生关系。

(四)真实的生产情景教学法

通过教师的讲授、示范和分析,针对具体的陶瓷生产环节开展情境教学。由于陶瓷烧成的不可改变性,学生对待模拟工作任务和真实工作任务有不同的心理,真实情景教学就要求负责具体工序的同学对该产品质量负责,如出现问题就要填写问题报告分析,负责产品的返工制作。因此,真实生产操作项目教学法对学生陶瓷制作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施洪威,男,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仿古陶瓷制作。

G712

A 文献标识码:1674-7747(2011)14-0019-02

[责任编辑 方翰青]

猜你喜欢

窑变陶艺工序
斑斓釉画的美丽窑变
品种钢的工序计划优化模式分析
120t转炉降低工序能耗生产实践
窑变刻瓷,工巧合一
特色窑变组壶
西门亚军作品精选
大理石大板生产修补工序详解(二)
土建工程中关键工序的技术质量控制
“疯狂”的陶艺
学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