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论文摘要与关键词规范化浅析

2011-02-18冯文敏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检索论文文献

●冯文敏

(武警学院科研部,河北廊坊 065000)

(本栏责任编辑、校对 冯文敏)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高校社科学报编辑、编排的规范化、标准化,全面提高办刊质量及研究水平,促进社科和科技文献在网络化、数字化环境下快速交流与传播,国家出版部门对学术论文写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术论文的格式也越来越规范。目前,我国学术类期刊基本上执行的是1999年新闻出版署印发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有了这个《规范》,学术期刊的编辑工作就有了依据。2000年,中国高等学报文科学报研究会依据国际、国内有关文献编辑出版工作的标准以及期刊管理办法,对原《全国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关于印发〈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本)的通知》又做出进一步修订。新修订的标准对统一全国高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格式、提高学报质量、促进学术文献信息交流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新的《规范》中规定:学报论文要用“摘要”和“关键词”,并对其提出具体要求:“摘要应客观地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此外,《学术论坛》2003年第3期也明确要求:摘要应使用第三人称,不使用评论性的语言,不得出现“本文”等词语。

在科技信息浩如烟海的今天,读者急需了解最新的、大量的科技信息,但往往没有时间通读全文,而是希望利用较少的时间通过阅读摘要和关键词来获取重要信息,以此来确定是否有必要阅读全文。论文摘要和关键词正是为读者了解最新的、大量的科技信息而提供的检索标识。为文献检索提供信息或直接为某些文章所转摘。好的摘要和关键词便于索引和直接查找,易于被收录到大型资料库中并为他人提供信息,因此,摘要和关键词在学术交流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会吸引计算机文摘员将其转化为二次文献,吸引读者进一步阅读论文并加以利用。因此,撰写好摘要及关键词对提高刊物质量及声誉,意义非同寻常,所以要求作者认真加工、提炼。

然而,在实际写作过程中,由于作者对《规定》学习、把握得不够准确或对摘要、关键词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大部分作者将学术论文摘要写成评论性的总结,一般讲,这会减弱摘要表述的客观性,有时也会出现逻辑混乱。还有的作者仅用几十个子敷衍了事;对关键词的撰写只是随便摘取几个词或词组来对付。其后果是严重影响文献信息的检索或失去被检索的机会。所以,本文就如何撰写高质量的,能够全面、充分反映文献信息的摘要和关键词的有关问题做一些探讨。

一、摘要的规范化和撰写原则

“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简明、准确的摘要反映论文的实质性内容,展示论文内容足够的信息,体现论文的创新性,展现论文的重要梗概。正是因为摘要对于全文来讲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论文写作中,千万不可忽视摘要的撰写。

一般说来摘要可从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四个方面进行概括。

用重要的事实开头,把握摘要四要素。突出论文新的信息,即新立题、新方法、结论与结果的创新性。

(一)摘要的撰写要求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涵性,并拥有一次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要求不阅读文献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因此,摘要是一种可以被引用的完整短文。具体要求:

1.使用第三人称。作为一种可阅读和检索的独立使用的文体,摘要只能用第三人称而不用其他人称来写。有的摘要出现了“我们”、“作者”、“本文”等词汇作为摘要陈述的主语,一般讲,这会减弱摘要表述的客观性,有时也会出现逻辑上的混乱。

2.不能进行自我评价。

3.排除在本学科领域方面已成为常识的或科普知识的内容。

4.不得简单地重复论文篇名中已经表述过的信息。

5.要客观如实地反映原文的内容,要着重反映论文的新内容和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

6.要求结构严谨、语义确切、表述简明、一般不分段落;切忌发表空洞的评语,不作模棱两可的结论。

7.要采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共知共用的符号及名词术语。

8.不使用图、表或化学结构式以及相邻专业的读者尚难于清楚理解的缩略语、简称、代号。如果确有必要,在摘要中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

9.不得使用一次文献中列出的章节号、图、表号、公式以及参考文献号。

10.要求使用法定计量单位以及正确地书写规范汉字和标点符号。

11.要求书写英文摘要,英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

12.众所周知的国家、机构、专用术语尽可能用简称或缩写。

(二)摘要的四要素

摘要的四要素包括对象、方法、结果、结论。

1.对象——是论文研究、研制、调查等所涉及的具体的主题范围,体现论文的研究内容、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问题的提出,研究方向的确立与目标的定位。

2.方法——是论文对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所运用的原理、理论、条件、材料、工艺、结构、手段、程序,是完成研究对象的必要手段。

3.结果——是作者运用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实验、研究所得到的结果、效果、数据,被确定的关系等,是进行科研所得的成果。

4.结论——是作者对结果的分析、研究、比较、评价、应用、提出的问题等,是对结果的总结,显示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实用性、创新性,体现论文研究的价值与学术水平,是决定论文被检索的窗口。

(三)摘要的形式

根据摘要的功能来划分,摘要的形式可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1.报道性摘要

即资料性摘要或信息性摘要。它要求概括地、不加注释地陈述论文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及得出的结论等主要信息。向读者提供论文中全部创新内容和尽可能多的定量或定性信息,在一次文献中,试验研究及专题研究论文应撰写报道性摘要。一般科技论文都应尽量写成报道性摘要,报道性摘要一般不超过400字为宜。

2.指示性摘要

即概要性摘要或简介性提要,它只简要地介绍论文的论题,或者概括阐述论文的目的、主要内容及取得的进展,使读者对论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概括的了解。综述性论文应撰写指标性摘要,指示性摘要一般以200字左右为宜。

3.报道指示性摘要

以报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论文中价值最高的那部分内容,其余部分以指示性摘要的形式表达,资料性、评论性的论文一般撰写报道指示性摘要。报道指示性摘要以200~300字为宜。

(四)摘要的撰写步骤

摘要作为一种特殊性的陈述性短文,其书写的过程与普通文章有所不同。摘要的写作时间应在论文写作完成之后。首先要从摘要的四要素着眼,在通读论文全文的基础上,仔细将论文全文一一列出,特别是对论文中的各级标题主题句和论文的结尾内容归纳总结,提取其中的精华部分,用来编写摘要的重要信息。再看这些信息能否全面、准确符合摘要四要素所涉及的全部内容。值得注意的是,不能截取论文中引言的部分来代替摘要。

(五)摘要的语言特点

摘要运用集约性的语句对论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提炼,为此,摘要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精确、严谨,叙述清楚,逻辑性强,结构合理,不宜用华丽的辞藻,杜绝文学性修饰与无用的叙述,严格按照语法规范和逻辑规则组织成一片陈述性的文通字顺的短文,摘要也不同于一般的引言和结论。

(六)文体要求

摘要的文体是陈述性的而非评论性。要用第三人称,使用主动语态撰写,使用主题词,删去背景与过去的研究信息,不应包含作者将来的计划。摘要中规定不使用特殊符号,不使用图表和化学结构式以及特殊符号组成的数学表达式,不举例证。

(七)摘要的字数要求

论文摘要一般要求字数为300字左右。

(八)论文摘要撰写的常见问题

国标GB6447-86《文摘编写规则》对摘要的写作内容及注意事项都做了详细规定,但不少作者由于对有关规定缺乏了解。摘要不规范的问题比较多,常见的有:语言笼统空洞 ,缺乏实指信息,遗漏重要信息,随意用引言充当,提供无效信息,程式化表述。照搬论文正文中的大、小标题或截取论文前面引言里面的文字,对论文的内容不浓缩、不概括,将摘要与论文的中心思想相混淆,对论文加以评论和总结。

摘要的形式选取不当,内容不完整,缺少研究目的或实验结论,表达不清楚,语言不顺,格式不规范等,主要原因就是作者对摘要的概念、分类及撰写要求等没有掌握。

在多数论文中,由于不少作者对摘要的概念和内涵理解不够,将摘要提炼成文章的中心思想加以评论。不是用最准确、最简洁的语言来提炼摘要,而是从引言和结论中挑选一些词句加以堆砌,致使摘要如同引言或结论。

比较普遍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堆砌正文中的标题组成摘要

如:一篇标题为“浅谈汽车火灾的预防和急救措施”的论文,文章中的第一个标题是:“汽车火灾发生的原因”,第二个标题是:“预防火灾发生的措施”,第三个标题是:“汽车火灾的扑救措施和逃生方法”。其摘要的全文也是:“分析了汽车火灾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介绍了汽车火灾的扑救措施及逃生方法。”这篇摘要完全是将正文中的三个标题一字不差的堆砌在一起。至于所采取的预防、急救以及如何逃生措施,在摘要里面没有任何反映。可以说这篇摘要没有提供任何信息,也没有任何意义。

2.将摘要写成评语

以上这篇摘要属于典型地套用了(本文分析了揭示了、分析了、论述了、解决了、介绍了……)之类的公式化用语。

3.字数不符合规范

国标GB6447-86《文摘编写规则》对摘要的写作内容及注意事项都做了详细规定,摘要的字数要求在200~300字左右,而在不少论文中,只用几十字来敷衍。例如:有一篇论文的标题是:“基础课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及自我调控”,其实这篇文章的内容很有新意,也提出了自我调控的方法,但摘要的原文是:“分析了基础课教师职业倦怠的内涵和常见表现,从职业角度阐述了克服职业倦怠现象并进行自我调控的方法。”这篇摘要除了对正文加以评论外,只有46个字。通过以上两列摘要可以看出,作者一是对摘要的作用、意义缺乏认识,二是不了解论文摘要的写作要求。

二、关键词的标引

在今天的信息社会,科技人员利用计算机等高科技手段,通过关键词检索相关文献信息。关键词是为了配合文献检索工作,从报告、论文中选取出来的,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词或术语。是文献检索的标志。是文章的重要检索点。关键词的信息浓度比摘要还要高。所以,对关键词提炼得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文献检索的效率。每一个关键词都应表示文中的每一个内涵。为读者检索文献提供线索。这就要求作者和编辑人员高度重视关键词的标引,为读者查阅相关文献提供全面、准确的检索词汇,发挥科技文献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关键词的分类

检索语言可分为四大类:

分类语言、主题语言、关键词语言、自然语言。其中以主题语言和关键词语为主。

(二)如何准确选取关键词

标引关键词是一项技术性和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作者和编辑人员要根据文章的主题内容,选择相关专业的主题词表,从中找出3~5个最能表现主题内容的词语。需要强调的是,标引关键词的重点是要对论文的内容全面把握,认真审读,提炼主题,才能准确抓住关键词。一要避免标引出的关键词与文章的主题、相关的内容不符。另外,要尽量用主题词来标引关键词,因为主题词是规范化的、专指度最高的关键词。因此,利用主题词来标引关键词是未来检索的发展方向。非特殊情况下不用使用自由词,以避免检索无效。

1.从论文中的标题中选取

文章的标题是揭示文章主题和概括文章内容的简明短语。其中一定会包含最主要的关键词。例如:“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问题探析”这是一篇论文的标题,读者一看标题,就可以掌握三个信息:一是教学研究的论文,二是英语教学,三是在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内容。整篇论文的关键词为:“英语教学;文化导入;跨文化交际”。三个关键词在标题中选取了两个。

2.从摘要中选取关键词

标题由于字数的限制,不可能包括所有的关键词,而论文摘要是整篇论文的精华,其中肯定包括关键词。如果还不能满足所需,再从正文中选取。

3.禁止使用各类文章中比较通用的、不足以反映实质性内容的常用词

诸如:研究、分析、解决、理论、问题、方法、对策、管理等等的常用词。这些词不含任何信息。如有一篇论文,内容主要是谈部队基层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关键词是:“部队;基层工作;问题;对策”。这些词虽然也反映了文章的大体内容,但不是主要内容,突出不了文章的特色,给人一种平淡的感觉。

结束语:为了解决读者精力有限,而科技信息激增的矛盾,学术性期刊的科技论文都要求撰写摘要及关键词。摘要、关键词是文章的精华,是主体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是针对文献提出的检索标识。二者都具有“窥一斑而见全豹”的作用,读者通过摘要就能洞悉整篇论文的全部内容,从而方便读者对文章内容的掌握。除此之外,摘要还可为文献检索提供信息或直接为某些文章所转摘。所以要求作者必须认真加工、提炼、来不得半点的草率。

[1]陈华.学术期刊论文编辑规范化浅析[J].武警学院学报,2010,(3).

[2]郭淑丽.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问题探析[J].武警学院学报,2005,增刊.

[3]王立名.科技技术期刊编辑教程[M].北京:北京军医出版社,1995.

[4]GB 6447-86文摘编写规则[S].

猜你喜欢

检索论文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