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道地苗药对对参立地环境研究

2011-02-12李金玲黄佑国胡继田罗春丽刘红昌王华磊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1年2期
关键词:速效植物生长

李金玲,黄佑国,胡继田,罗春丽,刘红昌,王华磊,赵 致

(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省中药材繁育与种植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 550025)

对对参为兰科鸟足兰属植物,长距鸟足兰 Satyrium nepalenseD.Don的块茎,别名小鸡腿、鸡肾参等。主治肾虚腰痛,慢性肾炎,面足浮肿,心脏病,白带等[1-2]。对对参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作为一种民间苗药使用,药源主要依靠药农挖掘野生的资源,由于无序采挖,大量资源濒临枯竭,使野生资源越来越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原料极其紧缺,亟待进行资源保护。目前,部分药厂把对对参列为新药开发的重要中药,市场价格昂贵,一般鲜重卖到 80~100元 /kg。为缓解市场供需矛盾,就要对对对参进行人工驯化栽培。为此本项目对对对参生长的立地环境及资源蕴藏量进行调查研究,为对对参的引种栽培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 2007年至 2010年在贵州省贵阳地区、毕节地区、黔西南州、黔南州及贵州大学农学院 (贵州省中药材繁育与种植重点实验室)进行。

野外调查对对参分布情况、气候、生长地土壤状况及蕴藏量;结合对对参的分布情况进行采点取样,主要采集对对参根部生长区的土壤;在当地气象局收集对对参生长地的气象资料。土壤水分含量采用烘干法测定;有机质采用重铬酸钾溶重法测定;碱解氮采用碱解扩散法测定;土壤全氮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土壤全磷含量和速效磷含量采用钼蓝比色法测定;土壤速效钾含量采用火焰光度计法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态环境

对对参分布的地区海拔在 1 100~1 600 m范围内。对对参生长地地形是中缓坡地带或较陡山坡上的小块平洼地。中缓坡地带多苔藓植物分布,坡度一般在 15°~30°之间;对对参生长在山坡的中部的小块平洼地,山坡地势较险,坡度一般在 45°以上。坡度较大和山的偏上坡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土壤肥力差,易遭旱灾,强光直照,易烧伤植株,不利于对对参的生长。对对参主要分布于山的阳坡,表明对对参是喜阳光植物。

对对参生长地岩石裸露,主要生长在夹杂小块岩石的土壤里,岩土比达 1∶1以上,土壤主要是碳酸盐岩形成的黑色石灰土,部分植物残体混入土壤,使得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呈良好的团粒结构;为对对参的生长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同时岩石增加了土壤排水性和通气性。土层厚度不一,一般在 20~60 cm范围内。

对对参主要分布在小灌木和草丛中,其生长的伴生植物主要有菊科、毛茛科、禾本科、蕨类等的草本植物及苔藓植物。这些草本植物的残骸混入土壤,使土壤有机质丰富,有良好的团粒结构,同时为对对参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对对参生长有苔藓植物伴生,表明对对参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同时苔藓植物为对对参的生长保存了水分。

2.2 气候条件

对对参生长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主要特点是气候温和,降雨充沛、四季分明,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贵州由于纬度较低,具有夏季多雨、秋有绵雨、冬季温和干旱、旱涝交错、无霜期长、平均风速小、热量丰富的气候特点。

根据近几年资料显示,无霜期较长,在 290 d左右。热量资源丰富,积温高,年均积温 5 400℃左右,平均气温为 14.8℃,最热月为 7月,平均气温24.0℃,最冷月为 1月,平均气温 0.7℃。光资源丰富,年均日照时数1 215.6 h。降雨量大,且雨日多,气候特别湿润,年均降水量为1 214 mm,主要集中在 5、6、7和 8月。

2.3 土壤条件

2.3.1 土壤水分 土壤水分含量是衡量土壤保水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测定土壤水分主要了解对对参生长地土壤的实际含水状况。对对参土壤水分的平均值为 66%左右,含水量较高。对对参多生长在比较湿润的地方,部分生长点还有水源,所以土壤的含水量较高,同时对对参与苔藓植物伴生,说明对对参的生长需要较充足的水分,对对参是较喜湿植物。

2.3.2 土壤酸碱度 土壤酸碱度是影响土壤有效肥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是成土过程中生物、气候、地质、水文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对土壤养分的存在状态,有效性以及土壤的理化性质有较大的影响。对对参生长地土壤呈弱碱性,土壤 pH值在 7.18~7.79,pH的平均值为 7.40左右,而且其变化范围较窄。

2.3.3 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重要的组成物质,它使土壤疏松和形成结构,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它又是植物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养分和能量的来源。对土壤水、肥、气、热等各种肥力因素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对对参生长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高,含量都大于 1.60%。对对参生长在草丛和灌木丛中,这些植物的残骸为土壤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有机质。

2.3.4 土壤中氮元素含量 植物吸收的氮主要来源于土壤,因此,土壤中氮含量直接影响植物对氮的吸收,同时与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的活动密切相关。对对参生长地土壤中全氮的范围主要集中在 2.34~3.07 g/kg,碱解氮含量主要集中在 221.15~287.67 mg/kg,土壤中氮元素含量较为丰富,尤其土壤中碱解氮的含量较高。主要原因是对对参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高,微生物的活动较为旺盛,使土壤中大量的有机质转化为植物能吸收利用的氮。

2.3.5 土壤中磷元素含量 根据第二次全国各地土壤普查资料得出,全国土壤全磷的含量在 0.44~0.85 g/kg,最高的可达 1.8 g/kg,低的只有 0.17 g/kg[9]。对对参生长地土壤的全磷含量较高,集中在0.57~1.15 g/kg,达到全国土壤全磷的高水平含量;而速效磷含量比较低,在 4.04~6.42μg/kg范围,处于严重的缺磷状态。主要原因是土壤 pH值表现弱碱性,磷的有效性差;另外弱碱性环境下,大部分磷与土壤中游离的碳酸钙反应成为难容性的磷酸钙盐,从而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磷含量就很低。对对参的生长对磷元素不是很敏感。

2.3.6 土壤中钾元素含量 一般土壤中速效钾的含量从小于 100 mg/kg到每千克几百毫克,只占到全钾含量的 1%左右[9]。研究结果表明,对对参生长地土壤中速效钾的含量在 46.61~128.64 mg/kg,其变化范围较广。对对参生长地土壤速效钾含量比较低,只达到一般含量的低水平。说明土壤钾含量的多少对对对参的生长的影响不是很大。

2.4 对对参的蕴藏量

对对对参进行分布状况调查,发现对对参主要分布在贵阳周边地区、毕节的黔西,黔南州的长顺、龙里,资源的蕴藏量很少,在适合生长的环境一座山仅有几株。对对参主要靠种子繁殖,但繁殖系数很低。对对参自然更新的时间较长,据 4年的观察,并与药农探讨,对对参更新时间约 5~10年。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对对参生长地的海拔在 1 100~1 600 m之间,气候温和、降雨充沛、热量资源丰富。对对参分布在向阳坡,岩石较多,岩土比达 1∶1以上。土壤由碳酸盐形成的黑色壤土,有机质含量高,有良好的团粒结构,土壤水分含量较高,土壤呈弱碱性,土壤养分中氮元素的含量丰富,而速效磷、钾的含量则较少。对对参是一种喜阳、喜热、喜湿的植物。对对参资源蕴藏量较少。

3.2 讨论

对对参的生长地主要是岩石较多、土壤肥力较高、温暖湿润的山地。岩石可以增加土壤排水性和通气性,同时岩石也能够保存更多的热量。对对参生长地有机质含量高,土壤保水性能好,对对参适合湿润、通气的生长环境。采用盆栽的方式对对对参生长的水分状况进行观察,发现土壤湿度过大,植株腐烂死亡,对对参生长对水分要求较严。

对对参生长地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肥力较高,主要利用植物残体。温暖湿润的环境微生物繁殖较快,活动较为旺盛,微生物的活动把植物的残骸及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分解转化为植物能吸收利用的形态,为对对参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对对参生长地土壤呈弱碱性,使得土壤的磷钾的有效性降低,尤其是磷的有效性,对土壤全磷的量进行分析测试,全磷的量较高,可能碳酸盐岩成土不够成熟。

对对参生长的环境基本未被破坏,很少有人和动物活动。岩石较多的地方地势较险,动物及人很少到达,减少了对土壤、伴生植被及其自身的破坏。目前,对对参生长环境破坏较严重,自然更新较慢,因此资源量很匮乏,因此对对参的驯化栽培迫在眉睫,本项目研究为对对参的栽培奠定基础。

[1] 肖培根.新编中药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2.

[2]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

[3] 李全珍,萧凤回,段承俐,等.楚雄州野生青阳参生境调查[J].云南农业,2007(2):28-29.

[4] 王雪征,陈淑萍.沙冬青生境调查及人工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科学,2005(4):51-52.

[5] 吕君展,尹俊梅,杨光穗.海南黄花美冠兰原生境调查及其生长发育规律初步研究[J].热带农业科学,2006(1):15-17.

[6] 董艳莉,阎 洪,郭泉水,等.珍稀濒危植物杏黄兜兰的生境调查和栽培试验[J].林业科学研究,2008(1):25-30.

[7] 吕惠进.浙江临安山核桃立地环境研究[J].森林工程,2005(1):1-6.

[8] 韩久同.大别山野生山核桃生长发育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J].华东森林经理,2002(1):14-16.

[9] 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 [M].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2.

猜你喜欢

速效植物生长
碗莲生长记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生长
不同杀螨剂对柑桔红蜘蛛速效与持效性防治田间试验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土壤速效钾测定方法的影响因素
《生长在春天》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