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的临床分析与护理对策

2011-02-10王晓霞谷旦华

中外医疗 2011年30期
关键词:危险物品精神科服药

王晓霞 谷旦华

(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 山东威海 264205)

自杀是指有意识地伤害自己的身体,以达到结束生命的目的。自杀是精神科较为常见的急危事件之一,也是精神疾病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有资料显示,国内精神分裂症的自杀率为108.9/10万,抑郁症自杀率为704.9/10万,因此,精神科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如何识别患者自杀的征兆,采用适当的措施预防患者的自杀,帮助患者保持生命、健康与尊严[1]。

1 临床资料

自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我科共收治具有自杀行为的女性患者共69例。其中精神分裂症50例,抑郁症11例,双相情感障碍6例,神经症2例。

2 危险因素评估

(1)病人受幻觉、妄想的支配,命令其去自杀。

(2)病人情绪低落,悲观、无助,感觉活着没有意思,想尽一切办法来了却自己的生命。

(3)对现实或想象中的事物有负罪感,感觉自己不配活在这个世上。

(4)由于情绪不稳定,冲动,导致病人的行为比较突然,在预料之外。

(5)病人失眠,痛苦,害怕夜晚的来临。

3 护理干预

3.1 落实安全检查制度

(1)严格搜查患者身边及周围的危险物品,如刀剪、绳带类、钥匙、玻璃制品;(2)病室环境设施做到完好无损,病区内的危险物品、药品等严加保管;(3)对前来探望的病人家属一定要把随身所带的物品保管好,以免患者伺机藏起危险物品。

3.2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使科内所有的工作人员严密观察患者的一举一动,不管看起来是多么不起眼,都应该及时向其他医务人员汇报。一些细微的征兆可能反应了患者自杀的真正意图,若被忽视,可能就错过了挽救患者的良好时机。

3.3 加强病房管理制度

(1)对有自杀倾向的患者要做到心中有数,重点巡视、观察(包括厕所、走廊两头、洗漱间等),白天可将病人集中管理,把病人放在自己的视线之内,尤其在夜间、凌晨、午休、饭前、交接班等病房值班人员较少的时候,更应该关注患者的行踪,以免发生意外。(2)对情绪突然好转的病人要特别注意,不能放松。因为当病人自杀的决心已定,计划都安排好时,病人会有一种情感得到释放的感觉,一旦工作人员疏忽,便伺机采取行动。因此,对此类患者应高度警惕,重点观察、重点交接。(3)对随时可能发生自杀、自伤的患者,应由专人24h观察,必要时给予防护,以稳定患者的情绪,严防意外发生。(4)在病人服药期间,应严格执行服药制度,发药到手,服药到口,看药下肚,观察10min后方能让其离开,确保病人按时按量服药。

3.4 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1)医护人员应多与病人沟通交流,经常倾听病人诉说,了解其内心感受,与其一起分析导致痛苦或自杀企图的原因,给患者提供活下去的希望,适当地表扬病人,提高患者的自尊心;(2)利用同病室恢复期的病友,和病人分享其治疗疾病的过程和方法,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5 做好各种治疗前的准备工作

如电休克治疗前8h禁食、水,测量生命体征,治疗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等,治疗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意识状况,在患者意识尚未清醒前,护士应密切观察,协助患者侧卧或头偏向一侧,拉上床档,保证患者安全。

3.6 督促患者参加有益活动

有些有意义的活动可帮助病人释放紧张和愤怒的情绪,如洗衣服、打扫卫生等。让患者独立参与日常活动也很重要,因为这些活动可以促进患者对生活的参与,增加其成就感、归属感、自我价值感[1]。

3.7 抢救患者生命

一旦患者发生自杀行为,护理人员应立即和医生一起对患者进行抢救,必要时送入相应的科室进行进一步的治疗,争取挽回患者的生命。

[1]李凌江.精神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7~68,71.

猜你喜欢

危险物品精神科服药
南昌市青山湖区危险物品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与对策
服药禁忌
探索陪护参与危险物品管理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护理中应用价值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危险物品
服药先分阴阳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精神科医院安全隐患多
参与式教学法在精神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