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实践探求管理新模式——第三届“中国管理哲学创新论坛”综述

2011-02-09王金元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教授

王金元

(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2011年7月16日至18日,第三届“中国管理哲学创新论坛”在甘肃省敦煌市举行。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哲学研究中心与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主办,《哲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杂志协办。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哲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哲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敬鲁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干春松教授,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张润君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唐伟教授,《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主编、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方福前教授分别致辞。酒泉市委常委、敦煌市委书记孙玉龙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词。60余位专家学者及嘉宾参加了本次会议,围绕东西方管理的比较与融合、管理哲学的基本问题、企业文化与企业伦理三大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一)东西方管理的比较与融合

中山大学黎红雷教授指出管理哲学与传统“治道”之间存在着联系,整理和挖掘这份博大精深的宝贵思想遗产,对于我们建构现代管理哲学,指导现代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中国人民大学王鸿生教授分析了中国传统政治的“王道”和“霸道”,认为春秋战国的“霸道”政治背离了周的“王道”,以后的王朝大多杂用“王道”与“霸道”;中国政治文化在20世纪才有了民权、民主、宪法等全新概念。中国人民大学余开亮副教授认为,道家的自然人性论、儒家的自然人性论、荀子与法家的性恶自然人性论是先秦流行的自然人性论的三种不同形式,从管理哲学的角度来看,性善论的人性价值设定更应该得到弘扬。张润君教授指出,在公共政策的科学研究中应当倡导以问题为研究中心的“问题”范式,亦即在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指导下,对问题的两面即应然性和实然性进行分析研究,实现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和政策问题的有机统一,从而有效解决政策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彭新武教授在《中西管理融合的三重维度》一文中指出:中西管理的融合不应该是一种简单的嫁接与堆砌,而必须是一种深层次的融合与互补,必须超越“中国式管理”的自恋情结,立足于当代国际化的管理实践,实施跨文化管理;在实践维度上,要正视现状与问题,超越文化偏见,兼收并蓄;在哲学维度上,要自觉进行综合探讨与知识整合;在创新维度上,要立足实践探求管理新模式。韩国延世大学朴政淳教授在关于“社会公正的性质和限度及其对社群管理的意义”的发言中指出公正概念在社群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北京大学王海明教授的《中西专制主义之比较》、海南师范大学裴广一副教授的《德鲁克的“平等观”管理思想的中国化启示》、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朱康有、李小洲的《中国传统社会管理思想研究综述》等文章,都围绕着东西方管理的比较与融合的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

(二)管理哲学的基本问题

方福前教授指出,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需要认清和处理好坚持与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处理好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与马克思主义立场、方法和基本原理之间的关系;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现代化的关系。西北师范大学孙健教授指出,公共行政范式的演变过程表明,只有积极面对和破解网络化治理的困境,才有可能在公共管理领域走出一条创新之路。长沙理工大学副教授蒋显荣指出,必须发现管理哲学创新的动力源,如果没有动力源,就没有进化和创新源;没有思想的碰撞,就没有创新;管理哲学首先在于激发新思维、新的思维方式,而不是提供一个具体的方案。广州广永期货公司总裁叶松涛结合自己从事管理实践的经验指出,具有“本土化”特色的管理哲学理论有可能在中国企业的实际应用中深受欢迎。中国太平洋学会副秘书长、《太平洋学报》编辑部主任陈泽卿在关于“中国海洋管理哲学研究”的发言中指出: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疆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急需引入先进的海洋管理哲学的理念;海洋管理哲学理念的引入,也将极大地拓宽中国管理哲学的范围和视野,而海洋管理哲学学科的确立,必将有助于“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实施,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海军工程学院黄小晏的《论管理哲学的根基》、中国人民大学张守连的《管理本质中辩证关系之初探》、山西财经大学刘兆峰的《关于管理哲学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山东大学鲁鹏的《社会管理创新四题》、中国人民大学李萍的《论日本管理哲学中的“自然人”假设》、中南财经大学朱书刚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城市基层民主管理的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李培挺的《论中国化管理哲学的特征:变迁、问题与运势》、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许可的《中国哲学精神中“以人为本”对管理思想的启示》等文章,也对管理哲学相关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究。

(三)企业文化与企业伦理

刘敬鲁教授指出,价值观管理或通过价值观而管理,逐渐成为国内外管理理论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热点问题;通过强调人的主要能力或潜能是理性、人能够成为理性的存在者这一基点出发去考虑问题,可以促使价值观管理理性共识得以初步形成。中国人民大学林坚编审在关于“企业哲学:素养和能力”的发言中指出:企业哲学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企业进行各种活动、处理各种关系所遵循的总体观点和综合方法,是对企业一切行为的根本指导思想;企业哲学是企业文化的主导和统率,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统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王旭晓教授在关于“成功企业的美学阐释”的发言中指出,成功企业不仅是高效益的企业、不断创新的企业,而且是尊重人的企业,因而也是具有诚信理念和美好企业形象的企业。北京化工学院邓俊英副教授指出,培养创新人才对于提高企业人力资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着眼于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改革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势在必行;加强学者、企业家、官员三者互动交流的平台,有助于管理哲学的深化和创新。河南科技学院闫秀敏副教授指出,《吕氏春秋》商业伦理思想包括公平诚信的道德观、追求大利的利益观、便民的责任观、利国的政治观,这对于我们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伦理体系具有借鉴作用。北京自胜天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浩镜分析了企业增加员工工资和劳动力成本之间的关系,认为在实践中管理哲学最管用的是合适,就是在企业的不同时期找到企业发展的动态平衡点,要不惜投资延纳真正的人才团队,打造一个高效有力的组织团队。中国人民大学徐尚昆副教授通过构建文化强度、差距契合度和相关契合度三个理论分析模型,围绕组织文化对员工效能的内在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中国人民大学胡克明的《价值观冲突的合理管理》、闫泽伟的《对华人家族企业文化的回顾与反思》、苏州企业管理研究所刘云柏的《工程与一般技术的设计和人的价值取向》、中国政法大学辛锋的《公信力是怎样一个范畴》等论文,涉及企业文化和企业伦理中人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的影响和作用等问题。

猜你喜欢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教授
小剪纸 大收获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菱的哲学
Rethinking Eugene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A Proposed Quantitative ESG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Companies
——Take Goldman Sachs Group, Inc as an Example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学金图解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