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2011-01-31甄君欧建英张雷杨艳杰范建中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1年4期
关键词:泻法醒脑康复训练

甄君,欧建英,张雷,杨艳杰,范建中

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甄君1a,欧建英1a,张雷1b,杨艳杰1a,范建中2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两组均按常规治疗,并及时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4周为1个疗程。比较各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Barthel指数改善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减轻(P<0.05),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脑卒中;醒脑开窍;针刺;康复

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递增,且向低龄化发展。存活者中约3/4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与社会工作能力的恢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与经济负担。康复训练能够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减轻功能障碍,日益引起人们重视并被普遍应用于临床,成为脑卒中单元治疗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醒脑开窍针刺法是石学敏院士首创的治疗脑卒中的有效针刺方法,强调针刺手法量学规范,有别于传统的取穴和针刺方法。因此,笔者对脑卒中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联合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0月~2010年2月在本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①观察组(n=35):其中男性23例,女性12例;年龄38~77岁,平均62岁;脑梗死 26例,脑出血9例;既往有高血压病26例,糖尿病6例,冠心病 5例;①对照组(n=35):其中男性22例,女性13例;年龄42~75岁,平均60岁;脑梗死28例,脑出血7例;既往有高血压病25例,糖尿病7例,冠心病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临床诊断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卒中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纳入标准:①均为首次发病或既往虽有脑卒中病史但此次发病前无后遗症;②发病1个月以内;③有不同程度肢体运动功能障碍;④意识清楚,无严重认知障碍。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肾疾病。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脑血管意外的治疗原则给予常规治疗和规范的康复训练,并针对性治疗伴发疾病。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参照文献[2]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主穴取内关、人中、三阴交;辅穴取极泉、委中、尺泽;配穴:吞咽障碍加风池、翳风、完骨;手指握固加合谷;言语不利加上廉泉;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操作方法: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5~1寸,采用捻转提插结合泻法,施手法1 min;继刺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用重雀啄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再刺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斜刺,进针1~1.5寸,用提插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极泉,原穴沿经下移1寸,避开腋毛,直刺1~1.5寸,用提插泻法,使患侧上肢抽动3次为度;尺泽,屈肘成120°,直刺1寸,用提插泻法,使患侧前臂、手指抽动 3次为度;委中,仰卧位直腿抬高取穴,直刺0.5~1寸,施提插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风池、翳风、完骨均针向喉结,进针2~2.5寸,采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每穴施手法1 min;合谷针向三间穴,进针1~1.5寸,采用提插泻法,使患者第二手指抽动或五指自然伸展为度;上廉泉针向舌根1.5~2寸,用提插泻法;丘墟透向照海穴约1.5~2寸,局部酸胀为度。每天针刺1次,每周6次,周日休息,连续4周。

1.3 疗效评定 由专人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单盲评定。参考文献[3-4]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定,并根据治疗后缺损评分的降低率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100%;好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各组主要观察指标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各观察指标比较

2.2 疗效比较 观察组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有效率为74.3%,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脑卒中是全世界范围内导致长期运动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运动治疗为主的康复训练是卒中单元治疗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促进脑血管病功能恢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脑卒中偏瘫,经药物治疗后有80%的患者按偏瘫的定式进行,虽有一定肌力,但运动功能丧失或部分丧失[5-6]。临床发现,偏瘫患者一旦出现异常运动模式就很难抑制。因此,尽早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可预防病理性的协同运动模式和误用综合征,有利于建立正常运动模式,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致残率。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安全有效[7],由石学敏教授于1972年创立,指通过针刺以复苏人体脑窍及其连属组织的受抑、受损、受挫的功能,恢复其具有的主宰、传导、联络和支配的作用,确立“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的治疗原则,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强调要配合严谨的针刺手法量学规范操作,在中国针灸界中独具特色。其中主穴人中为督脉穴,是醒脑急救之要穴,用泻法针刺可开窍启闭,醒元神,调脏腑。内关穴为心包经之络穴,可改善中风患者的左右心输出量,改善脑血氧供应,具有宁心安神之效。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之交会穴,可补三阴,益脑髓、调气血,安神志。配伍极泉、委中、尺泽可疏通经络,运行气血,改善肢体运动功能。诸穴合用可调元神使之达明,顺阴阳使之平衡,理气血使之冲和,通经脉使之畅达。熊杰等报道,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针刺介入在疗效、神经功能、肌力的恢复方面有明显的临床价值[8]。临床实验室观察表明,醒脑开窍针法可双向调节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脑血流状态;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过氧化脂(LPO)含量,减轻脑组织损伤;升高前列环素/血栓素比值,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从而促进脑组织的康复[2]。

本研究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结果显示,观察组在药物、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能明显减轻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存质量,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康复训练组。提示二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增效、互补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8-10]:一方面醒脑开窍针刺法与康复训练的综合应用可进一步促进神经、肌肉的反应性,减轻痉挛,增强肌力,促进外周组织和脑的血液循环,改善血流动力学,减轻脑损伤;另一方面,康复训练利用各种康复技术,可抑制病理性运动模式,防治误用综合征与长期卧床综合征,通过运动与作业治疗,能有效增强肢体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对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的有益补充,从而弥补了针刺治疗上的不足。

综上所述,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能够取长补短,更有效地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运动功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体现出传统针灸方法结合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的治疗优势,对建立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卒中单元治疗体系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石学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9005例临床研究[J].中医药导报,2005,11(1):3-5.

[3]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4]恽晓平.康复疗法评定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393-396.

[5]于兑生.运动疗法与作业疗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469.

[6]张建斌,李晓惠,王素芳,等.早期康复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9,31(8):551-553.

[7]杨志新,石学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针灸,2007,27(8):601-608.

[8]熊杰,陶盟,张果忠,等.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9(37):4-5.

[9]穆敬平,朱宗明,程建明,等.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促通技术治疗脑卒中偏瘫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5):520-521.

[10]张春红,冯春燕,卞金铃,等.醒脑开窍针法加早期康复对中风患者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6):1003-1005.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Acupuncture using XingnaoKaiqiao Needling Method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Stroke

Z HEN J un,OU Jian-ying,Z HANG Lei,et al.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TheFifth Af f 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Zhuhai 519000,Guangdong,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ion of acupuncture using Xingnao Kaiqiao needling method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patients with stroke.Methods70 patients with strok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n=35)and the control group(n=35),both groups receiving routine treatment and earl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while acupuncture using Xingnao Kaiqiao needling method was given additionally to the observation group,4 weeks for a course.The Fugl-Meyer Assessment,assessment of neurological deficit,the Barthel Index and the clinical effect were compared among two groups.ResultsThe neurological deficit decreased obviously,and the Fugl-Meyer Assessment and Barthel Index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wo groups after the treatment(P<0.05).The theraputic effect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Acupuncture using Xingnao Kaiqiao needling method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an more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nerve function,enhance motor function,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stroke;Xingnao Kaiqiao;acupuncture;rehabilitation

[本文著录格式]甄君,欧建英,张雷,等.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4):370—372.

1.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a.康复医学科;b.神经科,广东珠海市519000;2.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广州市510515。作者简介:甄君(1971-),女,河北定州市人,硕士,主治医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神经康复。通讯作者:范建中(1961-),男,陕西西安市人,硕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疾病与损伤的评估与治疗、临床理疗因子的应用、肿瘤的物理因子治疗以及次声的生物学效应以及防护。

R743,R245

A

1006-9771(2011)04-0370-03

2011-01-12)

猜你喜欢

泻法醒脑康复训练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浅论《黄帝内经》针刺补泻操作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Evaluati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Xingnao Kaiqiao"Acupuncture Based on Brunnstrom Staging on Upper Limb and Hand Motor Function in the Recovery Period after Stroke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太阳穴
顺时针揉通便 逆时针揉健脾
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