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影像在诊疗脊椎滑脱中的临床价值

2011-01-26李昊祯周学儒白瑞霞

当代医学 2011年19期
关键词:正位峡部脊椎

李昊祯 周学儒 白瑞霞

医学影像在诊疗脊椎滑脱中的临床价值

李昊祯 周学儒 白瑞霞

目的 通过MSCT三维重建、MR脊髓显示等途径对脊椎滑脱征进行观察、对比,分析现代医学影像在临床医学中的诊疗地位。方法对从2008年5月~2010年12月诊断的40例腰椎滑脱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影像技术的优势判定腰椎滑脱程度、部位、类型的结果与手术对照。结果40例患者,28例经手术对照,证实为真性滑脱,12例为假性滑脱。先天性引起的滑脱8例,都发生于L5/S1处;外伤引起者16例,并有12例伴有腰椎压缩性骨折;退变引起者4例,全部为45岁以上女性;疲劳引起者4例,全部表现为椎弓峡部崩裂;病理因素引起者4例,为脊椎转移瘤、脊椎原发肿瘤或椎旁肿瘤所致;医源性术后改变者4例,全部切除了椎弓或椎小关节。结论医学影像对诊疗脊椎滑脱的准确率极高,几乎达100%,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MRI;腰椎滑脱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都来自于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门诊部或住院部,包括了青年、中年、老年各年龄段的病人。病因、临床症状、全身状况及滑脱程度不尽相同,只有少数患者没有明显临床症状,而绝大多数有腰痛等症状。

1.2 方法

采用日本东芝医疗器械生产的Aquilion16排螺旋CT及500MAX射线机检查,部分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CT检查时,根据患者疼痛情况,部分患者采取仰卧位,部分采取俯卧位,利用腰椎标准扫描条件,平扫时间3.0s,层厚5~10mm,层距5~10mm,窗位400~500Hu,窗宽1400H~1750Hu。并进行薄层重建、利用MPR多方位展示病变。X平片主要从正位、侧位、双斜位进行,位置不同条件也不同。

2 结果

40例患者,28例经过手术对照,证实为真性滑脱,12例为假性滑脱。先天性引起的滑脱8例,都发生于L5/S1处;外伤引起者16例,并有12例伴有腰椎压缩性骨折;退变引起者4例,全部为45岁以上女性;疲劳引起者4例,全部表现为椎弓峡部崩裂;病理因素引起者4例,为脊椎转移瘤、脊椎原发肿瘤或椎旁肿瘤所致;医源性术后改变者4例,全部切除了椎弓或椎小关节。

3 讨论

脊椎滑脱(图1)是指椎体间骨性连接异常而引起的上位椎体相对于下位椎体的向前移位。系指椎体附件之断裂和因之而发生的椎体向前滑动移位。多见于第4/5腰椎及腰5/骶1,颈胸椎少见。断裂处多见于下关节突和椎板之间,也可发生于椎弓根与上关节突之间,累计一侧或两侧。只有累及两侧才能发生椎体滑脱。随椎体向前滑动的有上关节突、椎弓根及横突、下关节突及棘突是固定部分。腰椎髓核退行性变可引起椎体滑动,称为假性滑脱。腰椎滑脱的严重程度依下位椎体或骶1椎体上缘的矢状径计算,分为4份,脱位椎体后缘前移程度:I度=25%;II度=25%~50%;III度=50%~75%;IV度=75%~100%;V度﹦﹥100%[2]。

图 1

根据病因将脊椎滑脱分为如下6类:慢性劳损及疲劳性骨折多表现为峡部裂,以腰5椎体常见;退变因素引起者多见于成年女性,随年龄增长,腰椎椎体的各组成部分如椎间盘、小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发生退行性变,改变了正常生物力学作用;先天性者多见于腰骶部,关节突关节和骶骨上终板出现发育不良或不全,致使骶骨不够坚强,难以承受重力和应力,所以峡部和腰5下关节突发生畸形,延长或断裂,最终出现腰椎滑脱;创伤性因素引起者由于腰椎椎弓峡部以外的后部结构的创伤致关节突关节失稳,产生滑脱;病理因素引起者多因肿瘤、炎症及其他全身疾病破坏了脊柱后部结构,腰椎失稳,引发滑脱;医源性引起者多为手术减压切除腰椎后部结构,减弱了腰椎的稳定性,易于滑脱移位[1]。

本病的诊断及程度判定主要依据X线平片检查(图2)。

图 2

凡疑诊本病者均应常规拍摄正位、侧位及左、右斜位片。①正位片:按常规拍摄腰骶段正位片一般难以显示椎弓崩裂或脊椎滑脱;但在滑脱明显时,可有滑脱椎体的重叠线,又称Brailsford弓形线。同时可以从正位片上观察有无椎间隙退行变及有无其他引起腰痛的因素,有助于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②侧位片:单纯崩裂者,在病节椎弓根后下方处显示一条由后上方斜向前下方的透明裂隙,或是峡部变得细长;先天性因素所致者则出现假关节样外观;伴滑脱者,除上述条状透明裂隙较宽(其宽度与滑脱的程度成正比)外,尚可发现其他异常,主要是椎节的移位及松动等,并可加以对比;Garland征:即沿骶骨上关节面前缘画一垂线,正常情况下腰5椎体前下缘应在此线之后1~8mm,如位于此线上或其前方,则为阳性,表明有滑脱。该垂直线又可称为Ullmann线。③斜位片(图2):对本病的判定临床意义最大,当将投照球管倾斜40°~45°拍片时,可获得一幅清晰的椎弓峡部图像,并巧合形成一似哈巴狗样影像。该狗样影像各部所代表的脊椎骨性解剖标志:狗嘴-代表同侧横突;狗耳-上关节突;眼睛-椎弓根纵断面;狗颈-椎弓峡部或关节突间部;身体-同侧椎板;狗腿-前腿为同侧下关节突,后腿为对侧下关节突;狗尾-对侧横突。在椎弓崩裂时,峡部可出现一带状裂隙,酷似在狗颈上戴了一根项链(圈),此“项链”愈宽,表示间距愈大,椎体滑脱的距离也愈多,甚至出现犹如狗头被“砍断”样外观。先天性因素所致者,裂隙两端骨质密度增加,表面光滑,多出现典型的假关节征。外伤性因素所致者在早期可显示清晰的骨折线,但在后期亦有部分病例形成假关节样外观。④动力性侧位片:即拍摄侧位腰椎及腰骶椎过伸与过屈状态下平片,观察椎节的稳定性及椎节的松动度。

CT三维重建、检查不但可以显示滑脱程度,还可以观察到周围情况,比如对脊髓及马尾、终丝的压迫程度、椎管的狭窄程度、椎间盘情况、椎小关节等周围骨质、软组织的变化情况及伴随的先天性脊柱病变,尤其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整个脊柱的状况,在多排螺旋CT的引导下定位、穿刺等功能更是为临床诊疗指引了方向,不但参与了诊断,还参与了治疗。

总之,以手术为对照,X线平片、MSCT及MRI诊断脊椎滑脱程度和部位准确率为100%[3]。X线平片、MSCT判定腰椎滑脱程度和部位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判定腰椎滑脱类型,MSCT比X线平片好。X线平片目前仍是基本的筛查方法,MSCT进一步明确腰椎滑脱类型诊断,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和治疗方案。

[1]谭基明.外科病理生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78-1079.

[2]胥少汀.新编简明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292-294.

[3]付传明,陈义加,陈学强,等.MSCT和X线平片在诊断腰椎滑脱症中的临床价值比较[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0,19(3):36-37.

10.3969/j.issn.1009-4393.2011.19.056

462000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李昊祯 周学儒 白瑞霞)

猜你喜欢

正位峡部脊椎
关于铁路货车制动管系漏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单根双根管牙根管峡部形态特点及发生的显微解剖研究
峡部植骨修复运动节段固定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研究
基于机器学习和几何变换的实时2D/3D脊椎配准
你想不到的“椎”魁祸首:皮肤病可能与脊椎有关
SPECT/CT融合显像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增益价值
金融委的意义在于为金融“正位”
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治疗严重、僵硬先天性脊柱侧后凸/后凸畸形
论媒体监督在司法领域的“正位”回归
腰椎峡部骨微细结构的Micro CT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