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融入创业教育的途径

2010-11-26

现代企业 2010年10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学生

邹 连

创业教育,又称“第三本教育护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1991年东京会议报告指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这种人应具有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高职院校应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基本目标,要求将它提高到与学科研究和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

一、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局限

从本质上说,创业教育就是指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即培养学生如何适应社会,提高生存能力,以及进行自我创业的方法和途径。在高职院校的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实际上是学生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一部分,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拓宽学生就业门路和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长远大计,也是高职院校教育功能的扩展。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研为途径,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这种指导思想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和高职教育本身发展的历史阶段。高职院校以这种指导思想为依据推行的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模式也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但由于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与偏差,导致了一些失误或缺失,并已影响到了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首先是只片面注重就业技能的培训,而淡化了对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精神的教育。高职教育的核心本质应该是培养全面发展和具有开创性的人才。可是一些高职院校在实施就业教育过程中,只见“技能”不见“人”,把就业教育甚至是“职业培训”作为高职教育的根本目的,违背了高职教育的功能与目标。其次,片面的认为职业教育就是教会学生一技之长,能为学生谋求一个职位,学生毕业后只要能找到工作,就算完成了职业教育的使命,因而忽视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发展能力的教育。在课程内容的设计和教学安排上,以职业或岗位为中心,只是消极和被动地适应社会现存的职业或岗位,破坏了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体系的创造性与创建性,违背了高职教育教学的精神与客观规律。这种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已退化为师傅带徒弟式的传统经验与技艺传授。另外,片面强调了实践教学环节,过分弱化了理论教学环节,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课时严重不足,学生学不到较完整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掌握的专业技能具有盲目性和片面性,缺乏理论知识的支撑和指导。因此,一些高职毕业生理论功底不足、科学技术水平的认知不高,缺乏现代社会对职业生涯的潜能要求和发展后劲。

二、开展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势在必行

1.严峻的就业形势呼唤创业教育。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我国企业职工转岗、下岗、失业、再就业已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失业问题已经成为现今社会问题之常态,各类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人社部政策研究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尹成基介绍,当前中国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就业任务十分艰巨。今年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到630万人,另外还有初高中毕业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大体有600万人左右,另外还有大量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军队退伍人员需要安排就业。全年需要就业的人员总数有2400万人左右,而我国大约只能安排1200万人就业。另外,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目前还有1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面对如此巨大的就业压力,要实现我国充分、合理地就业,减少社会失业,除了积极发展经济,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外,还应注重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大批具有强烈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敢于创业,善于创业的人才,走出一条自我谋职,自我发展的路子来。

2.城市化进程呼唤大量创业型人才的出现。按照到2050年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城市化率到2050年必须达到70%-80%。这意味着在今后50年的时间内,我国约有7.2-8.8亿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为了有序转移,就要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因此,在职业教育中积极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有利于提高农村转移人口适应城市对劳动力需要和自我谋职的能力,减少人员盲目流动造成的诸多社会问题,有着重大的战略性意义。

3.相关法律、政策的完善,为创业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客观的条件与依据。为了给社会提供全民创业的良好条件和机遇,我国于2000年1月1日起实施了《个人独资企业法》,这就为社会中任何公民个人创办中小企业提供了法律保障,预示着个体创业的时代已经真正到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这都为创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为经济发展培养创业者应该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高职院校融入创业教育的路径选择

1.更新观念,由就业导向职教模式向创业导向职教模式转变。(1)调整办学指导思想。要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和个人兴趣,培养其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创业者的自我意识要服从于社会意识,因此,创业指导教育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需要、兴趣、理想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另外,市场经济中人才的竞争不只是知识、智力的较量,更是毅力、意志的较量。仅有较高的智力水平不一定能取得成功,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充满信心,表现出一种执着的坚强意志和顽强毅力,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创业指导教育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意志和情商的培养,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正确认识社会,同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承受挫折、接受他人批评的心理承受能力,帮助其能正确认识自己,选准、选好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摆正位置,提高学生对市场变化的心理应变能力。(2)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就业观念。创业能力的培养包括专业职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创业教育让大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职业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熟悉与创业有关的国家政策法规,同时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尤其是市场调查和预测市场走向的能力。另外,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创业的必要条件。在教学计划中,除了安排系统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文化课、创业课,形成多元化课程体系,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2.构建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1)开设创业指导活动课。开设创业指导活动课程要根据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以及综合创业必须具备的素质要求,把创业意识和创业知识的培养放在指导课的中心位置,变重“教”为重“学”,变重“知”为重“思”,变重“灌输”为重“兴趣”,变重“模仿”为重“创造”,让学生真正成为具有相当竞争力的创业型人才。创业指导活动课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以适应新的形势需要,课程结构上要考虑社会职业内容的变换,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发展。

(2)结合专业特点,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结合学科特点,有意识、有效果地引导学生培养创业意识,掌握创业知识,培养创业的良好心理品质。创造健康有序、宽松和谐、开放高效、激励上进的课堂氛围。改革考试办法,将学生是否具有创新能力作为考核的重点,把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实践活动融入考察体系,作为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依据。

(3)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社会调查活动在信息的传递和接受上具有及时性、广泛性、兴趣性、自主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有利于学生的“五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头脑,鼓励学生敢想、善想;解放学生的双手,鼓励学生敢干、善干;解放学生的嘴巴,鼓励学生敢说、善说;解放学生的空间,鼓励学生走出去,到社会大课堂中去观察、去思考、去想象;解放学生的时间,使学生不再成为学习的容器,有自己的时间进行创造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

3.与企事业单位联合组建创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创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既可以单独组建,也可以在已有的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融入创业教育的实习实训内容,将专业实习实训与创业实习实训结合在一起进行。创业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创业实践活动是创业教育的特定课程模式,也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具体途径。因此,一方面要以社会实践活动为纽带,组织学生深入到企业考察其创业的经历和经营状况,让他们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体验创业的艰辛,感受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追求享受,贪图安逸的懒惰思想;另一方面,学校在构建创业实践基地的同时,要配备得力的指导教师,在人力上给予保证。要充分调动师生参与实践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创业实践氛围。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面向社会参与科研开发与技术服务,或在教师指导下共同进行课题研究;也可以适当吸收学生直接参与学校产业公司的经营和管理,指导学生按程序体验创业过程的演练。同时在现有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中增加创业经营方面的内容,使学生不仅掌握某些专业生产的操作技能,而且能在社会生产、市场营销、规划运筹、社会服务等活动中接受锻炼,提高创业能力。

4.培育校园创业文化。(1)在办学指导思想、校训、校风、校歌、口号中凸显创新创业理念。创业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创业是一项十分艰巨、具有挑战性的社会活动,学校要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创新能力,就是要让他们拥有创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强烈意识,因此必须丰富校园创业文化,为更多的大学生成为优秀的创业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举办各种形式的创业计划大赛、科技创新大赛、专业技能大赛,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讲演、创业讲座、创业论文评优、评选大学生创业明星等活动,营造浓郁的创业氛围,创造良好的创业条件。

(3)在校园形象建设上突出创新创业内容。在教室、办公室、会议室、餐厅、走廊等场所悬挂宣传板,宣传古今中外成功创业者的创业成果、经验及创业名言,对师生进行创业熏陶。

(4)在校园内显要位置,设置创业家、企业家、教育家等成功人士的塑像并配以简略说明,形象地对师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

(作者单位:辽宁金融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学生写话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