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儿童美育与蒙氏教育观刍议

2010-11-16刘佳

剧影月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蒙台梭年龄层美育

■刘佳

博物馆儿童美育与蒙氏教育观刍议

■刘佳

美育是教育与审美结合的产物,它是一种人类审美的教育,儿童美育就是要培养孩子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正如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分和土壤一样,人的审美能力的发展也需要适合的条件和环境,而博物馆蕴含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人文、精美的展品,无疑是儿童美育的最佳场所。

许多国家都在思考和探索,如何更好地在博物馆中开展儿童美育并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如英国有《英格兰学龄儿童免费参观博物馆提案》①,而88%的美国博物馆则有“K-12”(即“从幼儿到少年”)的教育项目②……在思索的同时,我们不妨借鉴一下蒙台梭利的观点与方法。

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Montessori,1870~1952年),著名的女性教育家,她创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蒙氏教育法”。蒙氏教育有这么几个要求:

一.以儿童为主——为孩子打造一个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可以独立“做自己”的“儿童世界”。

二.充分的玩教具提供——孩子是靠感官来学习的,我们提供给他的良好刺激愈多就愈能激发他的内在潜能。所以,设计一个适合孩子的生长环境,应该是能提供丰富的教材(包括自然的、人文的),以诱发他自我学习的乐趣。

三.不“教”的教育——反传统的填鸭式教育,而主张籍由良好的学习环境,亮丽丰富的教具,让儿童主动去接触、研究,形成智慧。

四.成人居于协助启导的地位——成人必须放弃传统自以为是的教育方式,而是从旁适时地给予儿童协助与引导,让儿童成为教育的主体,使他们动头脑、有智慧。

由此,我们可以借鉴和发挥,并确立对应的博物馆儿童美育方法论:

一.创造一个以儿童为中心或适合儿童的博物馆美育环境,让儿童“感知和体验”。

蒙台梭利是教育中环境美学的先锋,她看到了环境中的审美质量对儿童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事实证明,优美的、精心设计的博物馆环境与展品,往往会为儿童以后爆发出创造性和自我表达提供丰富的素材。我们不妨开展和实践这些设想:

1.还原和设计一个适合儿童进行角色扮演的历史场景,让儿童进入里面、参与其中,在融入的同时上升他们的感性认识并获得轻松愉快的体验。

2.创设一个以孩子为中心的体验活动室,无论布置、展陈、还是玩教具,都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能够引起孩子的兴趣。鲜艳的色彩、卡通的造型,相信没有哪个孩子不会对这样的环境充满向往。

二.注重游戏实践、让儿童“创造与发现”。

蒙台梭利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和学习的主要方式”。儿童亲身体验并动手参与,远比单纯的填鸭式宣教的效果要好的多,且更受儿童欢迎。正如美国波士顿儿童博物馆的一个形象的说法:

(1)我听了,我忘了。

(2)我看了,我记住了。

(3)我做了,于是我明白了。

在博物馆儿童美育中,我们更应该鼓励儿童直接与展品或仿制品接触,通过观察、触摸、使用等手段来激发儿童的兴趣,启发他们的灵感。尝试设计和开展一系列适合不同年龄层的游戏,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儿童“游戏学习化”、“学习游戏化”,让他们在游戏实践中发现美、创造美。

三.以多样化的手段开展丰富的活动,让儿童“快乐与获得”。

1.设计几条适合不同年龄层儿童的专题欣赏路线,由讲解员设计适合各年龄层的讲解方案。这个时候,讲解员不是传统的教导者,而是引导者,她注重的不再是一个展览的主题及内容,而是孩子对展览的参与和反应。因为,孩子在整个过程中所获得的,比什么都更为重要。

2.积极联合学校和家庭开展活动。设计以家庭为单位的亲子活动,让父母在活动中帮助孩子完成任务、引导孩子获得知识。以学校、班级为单位开展知识竞赛和有奖问答等活动,让孩子的集体智慧和协作能力得到发挥。

四.积极做好博物馆对儿童美育的馆外延伸。

如何让孩子离开博物馆后还能得到在博物馆中拥有的快乐与知识呢?这也是值得思考的一点。我们可以:

1.为不同年龄层儿童编印系列专题教材和书籍。

2.将为孩子设计的讲座和课程送到他们所在的幼儿园、校园和夏令营。

3.在网络上为孩子指导和答疑

五.培养孩子经常来博物馆的习惯。

更多的博物馆都在思考如何让孩子成为博物馆潜在的长期观众呢?因为对于儿童而言,从小养成参观博物馆的习惯,长大了就不太容易被丢掉。即使他们日后并不从事与博物馆相关的工作,但是他们从小形成的对博物馆的亲切感,对博物馆文化的认同感,会使他们在一生当中不断回到博物馆来。他们会做博物馆热忱的志愿者、永久的观众与会员,甚至慷慨的捐赠者,以各种方式给博物馆回报。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有一句名言:“所谓教育,就是培养习惯。”③习惯的培养是“润物细无声”的,要想吸引孩子不断来博物馆的兴趣,就要时常更新美育方式、丰富美育手段,像精心设计发给儿童的小“护照”、完成任务盖上的小印章,都会让孩子喜欢博物馆、留恋博物馆,并成为博物馆潜在的长期观众。

应当说,博物馆儿童美育,就是把经典的东西进行信息输入,这些东西短时间不会有作用,但是会在儿童的潜意识中储存,当儿童消化吸收后,就会内化为他们永久的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显现,而他们最初在博物馆对艺术、历史产生兴趣,留下一个个初步的印象,却为日后真正理解艺术、历史的内涵奠定了基础。进而引导他们学会分析、鉴赏艺术与生活中的美与丑,培养了他们审美的修养,增进了他们人格的完善与和谐发展。

注释:

(1)安跃华:《英格兰学龄儿童免费参观博物馆提案》,见《中国博物馆通讯》2003年10期,北京:中国博物馆学会,2003年。

(2)段勇:《当代美国博物馆》,第97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

(3)叶圣陶:《“习惯成自然”》,20世纪40年代。

猜你喜欢

蒙台梭年龄层美育
“以美会友,以美育人”:2022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美育研讨会召开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宋明理学的美育之道
——《宋明理学人格美育论》评介
探究不同年龄层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股骨颈前倾角的临床特点及意义
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的科学化之刍议
蒙台梭利课程本土化的困境及建议
蒙台梭利教学法课程实施的问题研究
美育教师
中国劳动力的健康状况及差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