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程序对剖宫产术后环境干预的研究

2010-11-09杨昌莲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0年5期
关键词:双下肢尿管排气

杨昌莲

(惠水县中医医院护理部,贵州惠水 550600)

剖宫产术在产科临床领域已非常普及并日臻完善。为了研究剖宫产术后伤口愈合的环境因素,我们自 2008年 11月开始,按照护理程序的工作模式,研究剖宫产术后环境条件的合理设置,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 226例,为我院 2007年 12月至 2009年11月住院进行剖宫产的孕妇。观察组 120例,为2008年 12月至 2009年 11月收治,年龄 18~40岁,平均 23.9岁,二次剖宫产 34例,合并高血压18例,第二产程延长者 29例,产妇及家属要求剖宫产 39例;对照组 106例,为 2007年 12月至2008年 11月收治,年龄 19~38岁,平均 25.1岁,二次剖宫产 25例,合并高血压 16例,第二产程延长者 27例,产妇及家属要求剖宫产 38例。两组产妇资料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

给予传统的剖宫产术后护理,即常规给予卧床、观察伤口、保持室温 25℃、静脉补液、抗感染。

1.2.2 观察组护理方法

按照护理程序,制定详细的术后环境干预计划,包括评估与诊断、计划与实施,以及效果评价。

(1)一般护理。对于剖宫产术后的病人,应加强环境管理,保持室温 23℃ ~25℃,相对湿度50%~60%。

(2)早期(术后 48h以内)观察。每 12h观察伤口处皮肤的温度、色泽、肿胀程度、毛细血管回流指标,并与正常组织比较。

(3)有效镇痛。疼痛是一种恶性刺激,我们采用术后给予患者使用一次性镇痛输注泵进行止痛,预注量 3~5ml,可持续 48h。

(4)体位护理。术后 2~3h双下肢恢复知觉后,取出压在腹部切口上的沙袋,协助活动双下肢及抬高臀部,并用温水擦拭骶尾部皮肤;生命体征平稳、子宫收缩好、阴道流血不多者可协助翻身侧平卧,以防止受压影响血运;定时观看切口敷料有无渗血,以及恶露排出情况。

(5)饮食护理。术后 3h可视患者需要给 5~10ml温开水,6h后可按医嘱进流汁(忌糖、蛋、奶),以少量多次不感到饥饿为宜。肛门排气后进半流质逐渐过渡稀饭、软饭到普食,指导产妇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证排便通畅。

(6)留置导尿管。产妇在术前插尿管时用碘伏原液冲洗尿道口并润滑尿管,见尿后进管 5~8cm再注 10ml生理盐水入球囊内,固定后轻拉尿管至拉不出为度,在大腿内侧近会阴处先横贴一长 15cm的胶布,再用另一条胶布将尿管固定于大腿内侧的胶布上。术后在输最后 200ml左右的液体时即拔除尿管,嘱其多喝汤水尽快自行小便。

(7)心理护理。对于剖宫产产妇应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帮助产妇建立积极情绪,向其讲解剖宫产的专业注意事项,让其知晓手术程序,增加承受能力,解除紧张心理。并充分分析、识别产妇提出的各种需求,给予产妇最大限度的心理满足。

(8)母乳喂养的指导。按照爱婴医院规定,做好各项促进母乳喂养的措施。虽然产妇均为剖宫产术后,24~48h内一般常规应用抗生素,且用药期间有暂禁哺乳的医嘱,但还是鼓励产妇坚持给新生儿每天吸吮奶头不少于 8~10次。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 SPSS10.0统计软件作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产妇肛门排气时间及拔管后排尿时间比较(表 1)

表1 两组产妇肛门排气时间及拔管后排尿时间比较(s,h)

表1 两组产妇肛门排气时间及拔管后排尿时间比较(s,h)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肛门排气时间 拔管后排尿时间对照组 106 37.86±2.67 6.35±0.89观察组 120 23.54±1.89* 1.23±0.34*

2.2 两组产妇观察的症状指标比较(表 2)

表2 两组产妇观察的症状指标比较 (n,%)

2.3 两组产妇伤口愈合比较(表 3)

表3 两组产妇伤口愈合比较 (n,%)

3 讨 论

3.1 重视一般护理与手术成功的关系

为了满足孕产妇的需求,近年来开展无痛分娩、导乐陪伴分娩、会阴美容缝合等操作给予产妇最大的人文关怀。近年来的研究提示病房的温度对伤口的愈合有影响,为此,我们自行设计、制作了病房温度预警装置,以便随时检测室内温度,使之保持恒定。

3.2 重视心理护理

对于剖宫产产妇实施心理护理,首先要做好家属、陪护的宣教工作,使之用积极的精神状态感染产妇。使产妇心理控制上由盲目变为自觉,治疗态度上由被动变为主动,安心地渡过心理矛盾冲突期,减少了术前恐惧。对于心理负担较重的产妇可采用音乐疗法,悦耳的音乐不仅可以刺激大脑,还对人体的循环、消化、内分泌和运动系统起到有益的作用。

3.3 重视饮食的护理

术后 2~3h给予观察组产妇服少量温开水以湿润口腔及上消化道,可刺激肠道蠕动,使肛门排气时间提前,并解除产妇口干的不适。

3.4 重视导尿管的放置

术前尿管的固定减少尿管对尿道的摩擦,进管较长避免了球囊压迫尿道,减少了术后血尿的发生。术后产妇均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并留置尿管 48h,先拔镇痛泵,再遵医嘱拔尿管,此时排尿反射已经恢复,可有效预防尿潴留。

3.5 重视体位的护理

观察组术后 2~3h患者双下肢知觉恢复,予以抬高双下肢,及时解除产妇骶尾部受压,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少压疮的发生。生命体征正常、子宫收缩好、阴道出血不多者,可协助其侧平卧,产妇因改变体位而头痛、呕吐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

3.6 有效吸吮时间

首次有效吸吮时间距分娩时间越短,乳量充足时间越早,反之,乳量充足时间就推迟。观察组产妇不断给新生儿吸奶,明显减少乳房胀痛和乳汁不足的发生,提高了母乳喂养率。

本文资料显示,采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模式对剖宫产孕妇进行护理后,产妇肛门排气时间、拔管后排尿时间、症状发生情况、伤口愈合情况均明显好于按传统护理方法的产妇,提示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双下肢尿管排气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请您诊断
介绍1种预防留置尿管堵塞的方法
剖宫产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机的探讨
以呼吸困难、双下肢不对称性水肿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1例
患者留置尿管期间两种护理措施比较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