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安部门送往精神病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危害分析及护理干预

2010-11-02李云青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28期
关键词:公安部门精神病入院

李云青

公安部门送往精神病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危害分析及护理干预

李云青

目的分析公安部门送往精神病院精神病患者对社会的危害,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分析公安部门送来的213例精神病患者对社会的危害,并有针对性的制定护理措施,主要是心理沟通和行为约束,观察护理前后患者的行为和心理变化。结果213例精神病患者的主要社会危害是伤害、扰乱治安、盗窃、妨碍公务、杀人、家庭暴力、纵火、抢劫等,通过护理后,患者的心理、自我管理、认知力、社会危害性等方面均有很大改善,护理前后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精神病患者对社会的危害大,惩处难,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的危害性,有利于他们重新回归社会,并被社会所接纳。

精神病患者;社会危害;护理干预

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精神疾病患病率近年来呈增长趋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我国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数已超过1600万人,而精神病患者对社会的危害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统计显示精神病患者的肇事率为10%,并且多数未享受有效的治疗,其社会危害行为不容忽视。而对精神病患者的惩处,目前我国法律还是盲区,执法一度陷入尴尬。如何减少精神病患者对社会的危害,还必须依靠治疗,而护理干预在治疗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郴州市精神病医院近年来对公安部门送来的精神病患者,加强了护理工作,效果良好。

1 研究对象

本组213例精神病患者均为公安部门送往精神病医院的患者,其中男109例,女104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32.4岁,病程2~35年,平均病程28.5年,有84例曾接受过治疗,其余均为首次入院治疗,所以患者无其他严重并发症。

2 社会危害及原因分析

精神病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疾病,患者容易出现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异常,对社会构成一定的危害。

2.1 精神病患者社会危害分析[1]

近年来关于精神病患者的危害事件不断凸显,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重大的负面影响,成为社会的顽疾,其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侵害目标随意性强:精神病患者的攻击行为往往是在病态下驱使的,目标往往随意性大,作案工具无选择性,导致受害人猝不及防。②报复性强:精神病患者由于大脑的失控,对之前存在矛盾的人会采取极端的保护手段,而且不达目的善不甘休,往往导致受害人严重受伤或失去生命。③缺乏有效治疗,再次作案概率高。由于地方政策或家庭经济条件等原因,多数精神病患者未接受长期有效的治疗,导致作案后进入社会再次行凶,加上对精神病患者处理相关法律的缺失,更滋生了他们作案的心理。

2.2 导致危害的原因[2]

①家庭的监护:大部分精神病患者居住在农村,监护人都是农民,由于每天忙于农活,加上缺乏相关的知识,监督和管理意识比较低,导致精神病患者的行为的外界约束力比较差。另外,由于周边人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进一步恶化了他们的心理,而家人没有充分的认识到他们对社会的危害,一时的疏忽往往酿成大错。②治疗无法持续:精神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难以承受其巨额的治疗费用,只有放弃治疗,一旦失去治疗,复发的可能极大,继而危险到社会。

3 护理干预

对于公安机关送来的精神病患者,一般行为都比较恶劣,给社会造成了严重后果,病情也比较重,因此必须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

3.1 生活护理

公安机关送来的患者,入院时缝头垢面,衣服脏臭,头发胡须长、脏,在入院时应立即给他们洗澡、剃胡须、梳理头发、换上干净的衣服,让他们感觉到医院的温暖,同时在交流过程中,询问家庭地址、电话等联系方式,尽早帮他找家里人。

3.2 入院干预

对于此类精神病患者,一般比较兴奋和躁动,并带有一定的行为攻击性,在入院时,首先要向公安人员了解患者的入院前的危害行为,并逐一做好记录,然后对其进行保护性约束,在患者情绪稳定后,告知采取保护措施的目的,消除患者的敌对心理。同时通知其家属,向他们了解患者的病史和治疗史,为其制定治疗提高依据。

3.3 用药干预

精神病患者最大的问题就是抵制服用药物,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成为护理干预的重点[3]。护士要在日常的多给予他们关心和爱护,跟他们形成朋友关系,在取得信任之后,向他们说明服用药物的作用及对病情控制的重要性。在服用药物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他们是否藏药,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意外。对于藏药不交还的患者,可以引导或用外物替换如玩具、糖果等,慢慢诱导他们交出药品。

3.4 心理护理

待患者病情稳定后,要不定时的与其进行沟通,一方面了解他们的思想,一方面灌输过激行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危害[4]。平时注意他们的行为和表情,沟通的时候多采用间接和提问的方式进行心理问题的把握,以免错误的沟通引发他们抵制情绪。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患者,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教育,将患者的经历贯穿在故事中,但措辞要温和,让患者自己思考自己的行为,这样比直接教育效果更明显。有些患者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悔恨,对此要帮助他们走出过去的阴影,鼓励他们勇敢面对,以及如何弥补,比如康复后为社会做贡献,为受害家庭分担事物等,从最大限度上减轻他们的内疚感。

3.5 康复期干预

处于康复期的患者,心理、生理、自知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感受,因此给予他们相关知识的灌输,让他们进一步认识自身的疾病,并教导给相关的预防措施,同时叮嘱家属出院后加强监督,避免再次作案。同时鼓励他们给其他患者做宣传,讲述自己的治疗经历,帮助绝望和拒绝治疗的患者树立信心。

4 结 果

4.1 危害类型

本组213例精神病患者中,伤害45例、扰乱治安36例、盗窃28例、妨碍公务31例、杀人12、家庭暴力26例、纵火22例、抢劫13例。

4.2 护理前后改善情况

护理后,所有患者的心理、生理、行为、认知力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患者改善对比(例)

5 小 结

精神病患者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分为心理因素:由于人的性格、对待事情的态度和心理承受能力不一样,同一件事情对一般人没有任何影响,但对于心理素质差,情感脆弱的人来说,都有可能造成伤害,继而引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产生心理障碍;生理:部分精神病患者先天存在某些技能缺陷,如脑功能不全,容易发生心理疾病;压力大:由于社会竞争的不断激烈,很多人被紧张的工作和学习压力所包围,处于高压状态的人容易产生心理疲劳而激发精神病;缺乏爱:老龄化的日益严峻和离婚率的高速提高,让很多老年人和青年人缺乏应有的关爱,导致他们长期自我封闭,不愿与人交流,日积月累的心理疾病在无法承受时就演变成精神疾病。

精神病患者不仅是社会的负担,同时也是社会危害所在,尤其是相关法律的缺失,受害者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减少他们的危害行为,必须要进行长期治疗。但精神病的治疗不仅仅依靠药物治疗就行,其中的护理更为重要。比如通过心理沟通,能够梳理其心理问题,“消灭”发病诱因之一;而通过行为指导和规范,能够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以便更早回归社会;危害行为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能够对他们的行为提出警惕,提高自控力,降低不良行为的发生。通过本组研究可以看出,护理前后,患者改善明显,因此,在精神病治疗中,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通过日积月累的教育和沟通,降低患者复发率,从而减少他们对社会的危害性。

[1] 朱海燕,梁承志.让精神病患者不再成为社会之痛[J].家庭健康, 2006(12):10-11.

[2] 王永柏,刘敏.精神病患者对社会危害的调查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14(6):356-357.

[3] 张文艺.危害社会治安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管理[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7):2175-2176.

[4] 杨慧敏.探析精神病患者护理的相关问题[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8):122.

R473.74

B

1671-8194(2010)28-0148-02

郴州市精神病医院(423000)

猜你喜欢

公安部门精神病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都有精神病
谈如何充分发挥公安计算机网络的作用
浅谈农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难点与建议
中国为农民工追讨欠薪140.3亿元
新入职警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及工作倦怠关系研究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