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

2010-10-24金慧娟陆长青

浙江体育科学 2010年4期
关键词:体质显著性人群

金慧娟,金 雷,陆长青

(1.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公体部,浙江杭州310027;2.浙江理工大学体军部,浙江杭州 310033)

0 前 言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环境刺激的多样化,人际关系日益紧张复杂化,生活节奏迅速加快……这一切都不同程度地加重了大学生的心理负荷,使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在全国各高校,每年由于身体健康问题、精神疾病、心理障碍等因素被迫退学的大学生数量在不断增加。教育部在2002年8月颁布与实施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把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学校体育课的课程目标。因此,了解、掌握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现状、特征和发展趋势,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是高校体育工作的重点。

根据权威学者研究人的心理素质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得出,心理素质的健康也是评价体质健康的重要方面,但目前这个环节在我国还非常薄弱,尚未将心理健康指标测评纳入其中。因此,本研究运用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大学生进行体质和心理两方面的监测,获取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准确信息,全面了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和发展趋势,并依据监测的指标数据对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进行评价分析,既让大学生了解自身身心健康的现状,提高他们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为教师提供学生身心健康现状的各种信息,有针对性地指导、激励大学生进行健身、健心锻炼提供科学的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是普通高校大学生。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法,在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金融职业学院2005级、2006级、2007级、2008级学生中发放问卷。

1.2 问卷方法

采取现场发放现场回收的方式,共发放1 750份问卷,回收1 750份,对漏题、信息不全的问卷一律删除,最终有效问卷1 656份,有效率为94.6%。

1.3 测量工具

采用由国家教育部组织编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评定量表》中的一份《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从中抽取出来心理健康子量表进行测量。主要用来测量心理困扰的症状,量表包含了躯体化、焦虑、抑郁、自卑、社交退缩、社交攻击、偏执、强迫、依赖、冲动、性心理障碍、精神病倾向等12个维度,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在结果解释中,量表的得分越高者表示相关症状越明显或严重,得分较低者表示无明显症状。

1.4 体质健康指标测试

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的项目,对研究对象进行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项目的测试。体质健康不及格111人,占 6.7%;及格 524 人,占31.6%;良好 950 人 ,占57.4%;优秀71人,占4.3%(60分以下不及格,60~74分及格,75~89分良好,90~100分优秀)。

1.5 统计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PSS 17.0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体质健康测试不同等级分值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系数

依据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不同等级分值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原始数据,运用SPSS 17.0软件功能,其相关系数如表1。

表1 本研究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不同等级分值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系数一览表

依据表1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不同等级分值与心理健康的的相关系数计算结果分析:①依据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整体分值来看,只有与心理健康的躯体化呈显著性相关(p<0.05),且呈负相关。②依据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不及格等级分值来看,与心理健康的躯体化、焦虑、社交攻击呈非常显著性相关(p<0.001),与心理健康的自卑呈非常显著性相关(p<0.01),与心理健康性心理障碍呈著性相关(p<0.05),且呈负相关;与心理健康的社交退缩呈非常显著性相关(p<0.01),心理健康的精神病倾向呈著性相关(p<0.05),且呈正相关。③依据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及格等级分值来看,与心理健康的任何特征都不呈显著性相关(p>0.05)。④依据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良好等级分值来看,只有与心理健康的依赖呈显著性相关(p<0.05),且呈负相关。⑤依据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秀等级分值来看,与心理健康的躯体化、强迫、依赖呈非常显著性相关(p<0.001),且呈负相关;与心理健康的焦虑呈非常显著性相关(p<0.001),心理健康的精神病倾向呈非常显著性相关(p<0.01),与心理健康的性心里障碍呈显著性相关(p<0.05),且呈正相关。由此可见,学生的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是有密切相关的,体质健康测试分值越好,其心理健康的躯体化特征表现越少;而体质健康测试不同等级分值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特征表现有所不同。

2.2 体质健康测试评分的不同等级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

2.2.1 体质健康测试评分不同等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依据研究对象体质健康测试评分的等级与其所对应的心理健康状况,运用SPSS17.0软件对其进行描述统计和t检验,其结果见表2。

依据表2中的平均数、标准差、最小值和最大值的数据分析:①可以了解本研究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和体质健康不同等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学校有关部门提供准确的依据;②为教师提供学生身心健康现状的各种信息,有针对性地指导、激励大学生进行健身、健心锻炼提供科学的依据。

2.2.2 体质健康测试不同等级与心理健康的t检验分析。

2.2.2.1 体质健康测试不及格人群与及格人群的心理健康比较的t检验分析。依据表2体质健康测试不及格人群与及格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数据,运用SPSS 17.0软件对其进行t检验,其结果见表3。

依据表3的体质健康测试不及格人群与及格人群的心理健康比较的t检验分析发现:体质健康测试不及格学生在心理健康的躯体化、焦虑、抑郁、自卑、社交退缩、社交攻击、偏执、强迫、依赖和冲动因子的均分低于体质健康及格的学生,而性心理障碍和精神病倾向的均分高于体质健康及格的学生。经 t检验,在依赖因子上,两者呈显著性差异,p<0.05水平。

2.2.2.2 体质健康测试不及格人群与良好人群的心理健康比较的t检验分析。依据表2体质健康测试不及格人群与良好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数据,运用SPSS17.0软件对其进行t检验,其结果见表4。

表2 本研究大学生不同等级的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状况一览表

表3 体质健康测试不及格人群与及格人群的心理健康比较的t检验一览表

表4 体质健康测试不及格人群与良好人群的心理健康比较的t检验一览表

依据表4的体质健康测试不及格人群与良好人群的心理健康比较的t检验分析发现:体质健康测试不及格学生在心理健康的自卑、社交退缩、社交攻击、偏执、强迫和依赖因子的均分低于体质健康良好的学生,而焦虑因子的均分相同,躯体化、抑郁、冲动、性心理障碍和精神病倾向因子的均分高于体质健康良好的学生。经t检验,在性心理障碍因子上,两者呈显著性差异,p<0.05水平。

2.2.2.3 体质健康测试不及格人群与优秀人群的心理健康比较的t检验分析。依据表2体质健康测试不及格人群与优秀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数据,运用SPSS17.0软件对其进行t检验,其结果见表5。

表5 体质健康测试不及格人群与优秀人群的心理健康比较的t检验一览表

依据表5的体质健康测试不及格人群与优秀人群的心理健康比较的t检验分析发现:体质健康测试不及格学生在心理健康的自卑、社交攻击、性心理障碍、偏执、依赖和冲动因子的均分低于体质健康优秀的学生,而躯体化、焦虑、抑郁、社交退缩、强迫和精神病倾向因子的均分高于体质健康优秀的学生。经t检验,两者所有因子呈无显著性差异,p>0.05水平。

2.2.2.4 体质健康测试及格人群与良好人群的心理健康比较的t检验分析。依据表2体质健康测试及格人群与良好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数据,运用SPSS 17.0软件对其进行t检验,其结果见表6。

依据表6的体质健康测试及格人群与良好人群的心理健康比较的t检验分析发现:体质健康测试及格学生在心理健康的自卑和社交攻击因子的均分低于体质健康良好的学生,而躯体化、焦虑、抑郁、社交退缩、偏执、强迫、依赖、冲动和精神病倾向的因子均分高于体质健康良好的学生。经t检验,在偏执和依赖因子上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水平,而在躯体化、抑郁和精神病倾向因子上呈显著性差异,p<0.05水平。

表6 体质健康测试及格人群与良好人群的心理健康比较的t检验一览表

2.2.2.5 体质健康测试及格人群与优秀人群的心理健康比较的t检验分析。依据表2体质健康测试及格人群与优秀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数据,运用SPSS17.0软件对其进行t检验,其结果见表7。

表7 体质健康测试及格人群与优秀人群的心理健康比较的t检验一览表

依据表7的体质健康测试及格人群与优秀人群的心理健康比较的t检验分析发现:体质健康测试及格学生在心理健康的自卑、性心理障碍、冲动和精神病倾向因子的均分低于体质健康优秀的学生,而社交攻击因子的均分相同,躯体化、焦虑、抑郁、社交退缩、偏执、强迫和依赖因子均分高于体质健康优秀的学生。经t检验,在躯体化因子上,呈显著性差异,p<0.05水平。

2.2.2.6 体质健康测试良好人群与优秀人群的心理健康比较的t检验分析。依据表2体质健康测试良好人群与优秀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数据,运用SPSS 17.0软件对其进行t检验,其结果见表8。

依据表8的体质健康测试良好人群与优秀人群的心理健康比较的t检验分析发现:体质健康测试良好学生在心理健康的躯体化、自卑、性心理障碍、偏执、依赖、冲动和精神病倾向因子的均分低于体质健康优秀的学生,而焦虑、抑郁、社交退缩、社交攻击和强迫因子均分高于体质健康优秀的学生。经t检验,在性心理障碍因子上,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水平。

表8 体质健康测试良好人群与优秀人群的心理健康比较的t检验一览表

3 结 论

3.1 从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分值与心理健康的的相关系数计算结果看,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有密切的相关,而体质健康测试不同等级分值的人群与心理健康特征的表现有所不同。

3.2 从体质健康不同等级与其所对应的心理健康比较的t检验分析看,体质健康测试不同等级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

3.3 教师根据学生体质健康不同等级身心健康现状的各种信息,有针对性地指导、激励大学生进行健身、健心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 国家教育部编制.《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量表手册[M].2005:29-43.

[2] 陈霞.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对策[J].医学与社会,2007(3):34-35.

[3] 熊燕,等.大学生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6):612-615.

[4] 刘金同,等.大学生心理发展及素质培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67.

[5] 郑日昌.《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2):102-107.

[6] 刘宏.大学生身心健康指标测试情况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1):90-93.

[7] 罗加冰.影响中国大学生身心健康若干因素的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0):1343-1347.

[8] 李学砦.大学生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2,13(6):1968.

[9] 王永柏.不同类别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比较[J].四川精神卫生,2007(1):22-24.

[10] 吴红青.江南大学学生身心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5(3):10-13.

[11]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编委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体质显著性人群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