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男子赛艇运动员8周高原训练身体机能变化特点的研究

2010-10-24何东江雷振兴周月良

浙江体育科学 2010年4期
关键词:训练量赛艇肌酸激酶

何东江,雷振兴,周月良

(1.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1231;2.首都体育学院,北京100088)

0 前 言

高原训练作为一种特殊的强化训练手段,主要是利用高原缺氧环境和运动训练的双重刺激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目前,高原训练已广泛应用于赛艇项目的训练中,但是国内外大多数都集中在4~5周的高原训练,对于8周高原训练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报道并不多见,本文针对浙江赛艇队2010年会泽高原训练的 Hb、CK、BUN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发现其中的变化规律,为赛艇高原训练提供一定的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浙江省男子双桨轻量级运动员7人。其中国际健将运动员2名,国家健将运动员3名,国家一级运动员1名,国家二级运动员1名。

表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n=7)

1.2 研究方法

1.2.1 阶段性训练安排。2010年2月-4月,浙江赛艇队运动员在海拔为2 120m的云南会泽进行为期8周的高原训练。

第一阶段:高原训练初期 (第1周),高原训练期间适应期。

第二阶段:高原训练中期 (第2至4周),进行较为系统的高原训练。

第三阶段:高原训练末期 (第5-8周),调整训练量,为下高原后的比赛做准备。期间第5周前两天为休息调整日。第8周后两天为调整日。

1.2.2 监测指标及测试方法。训练期间每天取清晨安静指尖末梢血 ,测定血尿素、肌酸激酶、血球压积、血红蛋白等生化指标。血样采集在早上6点钟左右,运动员晨起,空腹 。

1.3 测试指标

1.3.1 血红蛋白、血球压积采用德国产 Poch100i全自动血常规分析仪,取20ul指尖血测定。

1.3.2 血尿素。试剂:血尿素化学分析试剂盒由北京中生北控公司提供;方法:酶动力学法。采用日本产雷杜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取一定量指尖血测定。

1.3.3 肌酸激酶。试剂:肌酸激酶化学分析试剂盒由北京中生北控公司提供;方法:两点法。采用日本产雷杜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取一定量指尖血测定。

1.3 数据处理

实验数据用 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 ,计算均值±标准差 (±SD),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P<0.05为显著性水平。

2 结 果

2.1 赛艇运动员高原训练 Hb、BUN、CK的变化情况

从表2中可以看出,实验结果表明八周高原训练运动员的 HB水平保持稳定,高原第3周与高原前1周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上高原后BUN水平出现上升趋势,第2~7周与上高原前1周相比具有显著性差(P<0.05),峰值出现在上高原第六周。上高原后CK水平出现下降趋势,第1~8周与上高原前1周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下高原1周与上高原前1周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2 赛艇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 Hb、BUN、CK的变化

3 分析与讨论

3.1 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所包含的一种分子,它负责氧气的运输,在单个的红细胞中有几千个血红蛋白分子,每一个血红蛋白分子可以携带4个氧分子。它直接影响人体的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因此,血红蛋白的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机体获得氧的能力和有氧代谢能力[1]。冯连世等报道:10名中长跑运动员在海拔为1 917m高原上进行4周训练,结果发现高原训练能显著增加运动员的RBC和 Hb[2]。因此高原训练期间血红蛋白可以作为一个监测运动员营养状况和疲劳状况的一个有效指标。本研究中高原8周运动员 Hb水平均高于高原前1周15.9±0.97 g/dl,没有显著性差异(除上高原第3周)。上高原8周期间 Hb均值水平保持在16.3±0.97 g/dl。最小值出现在上高原第2周16.1±0.92 g/dl,最大值出现在上高原第3周17.1±0.55g/dl,与上高原前1周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图1可看出,在高原训练前三周 Hb波动较大,后5周保持平稳。下高原第1周 Hb水平有所下降,但是高于高原前第1周水平。目前,国内外多数研究显示,高原训练能提高机体Hb和 RBC的含量,是机体适应高原低氧的重要代偿机制之一[3]。因此,本研究 Hb的变化特点与大多数学者的研究一致。另外本次高原训练正值云南干旱,由于缺氧、空气干燥,很容易使运动员脱水,血液浓缩,Hb浓度升高。因此高原期间应注意给运动员补水。

图1 我国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 HB变化情况

3.2 血尿素

血尿素是蛋白质、氨基酸分子内氨基代谢终产物。运动员血尿素安静值常常处于正常范围的偏高水平,我国优秀运动员晨起血尿素值正常参考范围为4~7mmol/L[1]。在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这两个因素中,血尿素变化幅度对运动量更为敏感,运动量越大,血尿素增加越明显,次日晨起血尿素值恢复也较慢。此外 ,人体在机能下降时 ,血尿素也产生类似的改变 ,故可作为推测承受运动负荷的大小及疲劳监测的指标[4]。本研究结果显示,平原训练男轻运动员血尿素平均值为6.4±0.44 mmol/L,而在高原训练期间 ,BUN峰值出现在上高原第6周,为8.8±1.14mmol/L,其它几周均高于上高原前1周水平,且具有显著性差异(除高原第8周)。其主要原因:运动员对高原训练高度和强度适应较慢,上高原前1周正值春节期间,训练不系统,以至于初上高原运动员对训练量并不适应,BUN上升幅度比较大。在高原第六周BUN达到峰值,主要原因因为第5周为调整周,运动员放假两天,期间没有安排任何训练,再加上第六周为大运动量周以至于BUN出现在高原的最高值。本研究也发现(图2)虽然上高原后BUN高于上高原前1周,但是高原训练期间BUN变化不明显。这可能是:运动员对高原负荷量的一种适应 ,运动状态好的表现。

图2 我国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BUN变化情况

3.3 肌酸激酶

血清肌酸激酶是关系到短时间激烈运动时快速合成ATP,运动后ATP的再恢复的重要代谢酶 ,与运动时和运动后能量平衡及转移有密切关系。研究发现,高强度肌肉负荷后,肌肉酸痛与血清CK水平存在高度相关[1]。也有研究证明,运动训练可使血清肌酸激酶的活性增强,这对提高运动时肌肉最大做功能力有积极意义[5]。运动强度和负荷量对血清肌酸激酶活性都有影响 ,一般认为,负荷强度对血清肌酸激酶活性的影响大于负荷量 ,当两者都增大时 ,其升高最明显[6]。

图3 我国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CK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CK在上高原的8周期间平均值316.9±138.85 u/L,低于高原前1周。最大值出现在上高原第三周377±128.27 u/L,与高原前2周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其余几周CK值均显著低于高原前1周。下高原后1周CK值有下降趋势,与高原第3周、高原前1周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金特曼认为,一个训练良好的运动员 ,进行大强度或持续长时间训练后,CK值一般在24 h恢复到正常水平,若明显减慢或要几天才恢复到正常水平,预示运动员可能出现疲劳症候[7]。因此,本研究表明随着训练强度的调整和高原训练效果的体现使得运动员身体机能恢复良好,运动员能够适应高原训练负荷。

4 结 论

4.1 在高原时,由于缺氧、空气干燥,应注意给运动员补充足够的水分,以免血液浓缩 Hb过高。

4.2 高原训练可以提高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

4.3 高原期间,BUN值较高原前1周显著增高,CK值较高原前1周显著降低,这与高原期间水上训练量加大,陆上力量、测功仪训练量减少相吻合。说明利用BUN和CK作为评定训练量和强度的指标是非常灵敏的。

[1] 冯连世,冯美云,冯炜权.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2] 冯连世.高原训练对运动员红细胞生成作用[J].体育科学,1998,18(4):78-81.

[3] 郭艳艳,等.优秀竞走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身体机能监控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9(2).

[4] 卢健,陈彩珍.运动负荷及机能状态的微量快速生化监控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浙江体育科学,2003,25(4):17-20.

[5] Hopkins,Schoene,Henderson.etal.Sustained Submaximal Exercise Does Not Alter the Integrity of the Lung Blood-gas Barrier in Elite Athletes.J Apple Physiology 1998(84):1186-1189.

[6] 赵晋,等.高原训练对我国优秀赛艇运动员血清睾酮及血睾酮皮质醇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7(3).

[7] 刘振玉.运动训练与肌酸激酶研究进展[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9,14(2):30-32.

猜你喜欢

训练量赛艇肌酸激酶
赛艇队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氨磺必利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肌酸激酶增高1例体会
赛艇运动中运动员身体悬挂技术的运用
高中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要点分析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于青少年田径训练量及训练强度的分析
世界优秀竞走运动员施瓦泽的年度训练周期安排特征分析
窒息新生儿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与肌钙蛋白I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赛艇LW2×竞速结构研究——以2014年世锦赛和世界杯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