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高校体育文化的研究

2010-10-24赵钟晖陈再勇

浙江体育科学 2010年4期
关键词:浙江省师生大学

赵钟晖,陈再勇

(1.浙江警察学院警体部,浙江杭州310053;2.浙江万里学院体育部,浙江宁波315100)

大学作为培养各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和知识创新、传播与应用的重要基地,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成为决定综合国力竞争成败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大学文化是一个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也是大学间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和特征。大学体育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大学体育文化发展主要载体的体育运动,不仅能起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作用,更重要的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它以其特有的魅力对受教育者的健康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浙江省是文化教育大省,浙江省的高校在全国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本研究以浙江的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中国美院和浙江万里学院这四所风格迥异的高校作为个案进行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高校体育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但任何事物的发展又具有共性和规律性。浙江省是文化教育大省,浙江省的高校在全国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本研究以浙江的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中国美院和浙江万里学院这四所风格迥异的高校作为个案,从组织文化的视角,以学校文化的层次和互动理论为研究的理论依据,构建高校体育文化的结构层和要素,以各要素为突破点,考察各校各要素的发展变迁历程,提炼出共同的规律,为新的世纪更好借鉴国外先进的高校体育文化和发展我省的高校体育文化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的理论书籍与文献资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问卷共印发800份,回收756份,回收率94.5%,有效问卷729份,有效率91.1%。

1.2.3 数理统计法。问卷回收后经过分析筛选,剔除无效问卷,进行了信度检验,最后数理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以希恩(schein)的组织文化的层次及互动模型和Beare,Caldwell and Millikan的学校文化概念模型为理论依据,构建大学体育文化的层次结构和要素。本研究认为大学体育文化分为四层次,分别是大学文化物质层、大学体育文化行为层、大学体育文化制度层和大学体育文化精神层。

2.1 浙江省大学师生体育文化精神层现状调查

大学体育文化精神层由体育思想意识、体育价值观和体育道德观等组成。反映着深层的体育思想理念,它具有较强的渗透力,浸润在整个高校校园环境因素与群体之中,是体育观念形态和文化心理,是整个大学体育文化中的核心部分。

表1 浙江省大学师生体育价值观现状调查一览表

由表1可知,赞成体育运动使身体更加健康的观念排在第一位,同时对体育运动在个性、智力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功能也持比较认同的态度。可见体育运动使人身心健康的功能已经被师生广泛接受。

表2 浙江省大学师生体育道德观现状调查一览表

由表2可知,被调查师生在体育运动中都能很好体现出责任感、公平竞争原则、集体主义品质和组织纪律性,尤其在公平竞争原则方面表现突出。这与公平竞争是体育精神的核心不谋而合。

2.2 浙江省大学师生体育文化制度层次了解状况调查

高校在其发展过程中,必须逐步建立、健全涉及到体育教学管理、运动竞赛管理、体育社团管理,以及体育主体、旗帜等延伸性的文化标志等方方面面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是高校体育建设的经验总结,反映出高校领导者和体育教师的体育观念与价值取向,在规范人们的体育行为、维护高校正常的体育秩序等方面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大学体育制度层由大学体育管理制度和各种组织结构组成,是观念形态转化成为硬软外壳的支撑。

表3 浙江省大学师生体育文化制度层次了解状况调查一览表

由实际调查中得知,浙江省高校管理体制目标明确,制度规范,组织机构健全。但在针对师生调查中,由表3可知,平均仅有58.6%的师生知道本校设有专门的体育管理机构,仅有61.6%的师生对本校的体育管理制度有所了解。这说明各校在普及全校师生对体育文化制度层方面的工作有待于提高。

2.3 浙江省大学师生体育文化行为层次了解状况调查

大学体育文化行为层由体育课、群体活动、运动竞赛和体育节组成;总体指导思想是以学生的学习和锻炼为中心,培养学生树立体育意识、养成锻炼习惯、提高锻炼能力的习惯。大学体育文化行为层次是一种处在浅层的活动。

表4 浙江省大学师生体育文化行为层次了解状况调查一览表

在实际访谈中,笔者发现我国大学体育文化课外体育竞赛和活动的因子特征鲜明,校内外各项体育竞赛、体育社团活动和体育节在大学里开展得比较好。但师生对本校的课外体育竞赛及活动情况了解并不是很清楚。这表明这些活动并没有正真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

2.4 浙江省大学师生体育文化物质层次了解状况调查

大学体育文化中的物质文化是指人对自然物质的组织、改造和利用形成的文明现象,主要由大学体育场馆、体育雕塑、体育标志、体育出版物和体育格言组成,他们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意识文化的载体。大学体育文化物质层通常凝聚了一定时代学校全体师生的体育文化思考,体现着人们的情操、意志、价值观念等,是大学体育文化最直接的体现。为体育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构成了校园体育文化的硬件外壳。

表5 体育场馆设施能否满足课外体育活动需要情况师生调查一览表

由表5得知,在体育场馆设施能否满足课外体育活动需要的师生调查中,较满足的占被调查人数的37%,其次为一般,占36.9%。可见各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基本能满足师生教学和体育活动的需要。

表6 浙江省大学师生体育文化物质层次了解状况调查一览表

从问卷调查得知,师生认同大学体育物质文化的重要性,但对体育文化物质载体了解不够,各校注重建设承载师生体育活动的体育场馆设施,但对突显各校体育文化整体特色的体育雕塑、体育新闻报刊和体育口号等的建设远远不够。体育新闻报刊和体育口号事实上是一种体育文化的宣传媒介,是一所大学用不同方式表述体育理念的集中体现,对渲染大学体育文化起到重要促进作用。这些体育文化的物质载体还有待于师生深入了解,以便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作用。

3 结论与建议

3.1 大学体育文化对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具有独特的作用。良好的体育文化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勇于奉献、拼搏进取的优良品质。营造良好的大学体育文化对于促进大学生的个体素质和整体素质的全面和充分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2 加强大学体育文化硬件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努力加强体育物质文化及制度文化的建设,包括建造体育场馆、添置设施和合理使用校园里的建筑、雕塑、报刊等等。它们是意识文化的载体,凝聚展示着人类的知识、思想和智慧,体现着人们的意志、价值观念等多种文化特质,对人们起到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良好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行为必然产生一种“规范”和“约束”效果,对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养成产生积极作用,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认同感、团队意识、遵守规则、公开公正和平等竞争等社会观念和行为模式。

3.3 加强大学体育文化软件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努力加强体育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建设,正确的、良好的健康观将使学生终生受用,这对大学校园乃至整个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因此要充分发挥各种舆论宣传媒体的作用,加强宣传高校体育文化的意义和作用,提高广大师生对高校体育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当然学校应确立以学生的学习和锻炼为中心,培养学生树立体育意识,养成锻炼习惯,提高锻炼能力的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各个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发展校园体育文化,最终形成自己的传统和特色。

[1] 王艳云,左成.探悉我国高校体育文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7(9):1177-1178.

[2] 王晓红,黎雅菊.21世纪高校体育文化特征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9):8-10.

[3] 姜同仁,林祖明.论校园体育文化[J].解放军学院学报,2002(4):21-23.

[4] 王祥云.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对策[J].开封大学学报,2001(1):47-51.

[5] 刘勇,等.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城市精神[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5):668-670.

[6] 黄欣加.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体育科学,2004(6):67-71.

[7] 白莉,等.CUBA文化的内涵与构成之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6(7):60-62.

猜你喜欢

浙江省师生大学
《初心》
“留白”是个大学问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