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WIKI-SNS的信息技术教师协作备课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2010-10-10任丽燕戴心来

中小学电教 2010年2期
关键词:贺卡组员教案

☆ 任丽燕 戴心来 谌 亮

(辽宁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辽宁大连 116081)

前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Web2.0时代。信息技术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备课内容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而不断地变化发展。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不断地进行教学创新、改革课程实施方式、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是当前的重要任务。而备课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活动的起始阶段,一直被看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传统的备课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量比较大,备课形式比较单一,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交流,但是这种交流大多局限于本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之间,校际交流缺少一定的技术支持。本文结合WIKI(小组协作)-SNS(人际扩展)的优势,对信息技术教师协作备课进行支持,以此提高备课效率。

一、协作备课及其优势

在倡导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今天,“协作”是学习、生活、工作中应必备的素养。同样信息技术教师提高协作备课能力,更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协作备课是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备课,在备课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达到教师之间的协作,以求得到备课的最优化结果。

协作备课与传统备课相比强调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优势可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资源可以被共同享用并反复优化使用,以减少教师备课时间。二是强调了备课前后和备课阶段的交流,同时也注重了备课的实际教学效果。三是能够及时总结备课及实施教学设计的经验,注重评价反思以优化备课效果。

二、WIKI-SNS整合工具及其对信息技术教师协作备课的支持

(一)WIKI的内涵与特点

WIKI一词源于夏威夷语“wee kee wee kee”,意思是“快点快点”。其创始人德·坎宁安将其开发为面向社会群体,支持协作写作并具有开源理念的服务系统。如今WIKI已发展为web2.0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其内涵可表述为:WIKI(维基)是指参与互联网信息编辑,完善网络内容,以共同协作为手段的一种辅助互联网创建、积累完善和知识重构的web应用模式[1]。其特点如下:

(1)使用平等性。在WIKI内页面的各个版本都可以被保存,每个登录成员都可以快速创建、存取、更改超文本页面,对历史记录进行修改、编辑。

(2)开放共享性。在WIKI中的登陆成员可以随时看到页面的变动,随时创建、修改、完善页面内容,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资源进行应用。

(3)协作共创性。在WIKI中登录成员可以创建条目,并围绕条目自发地组建协作、交流的小组,组员之间可以共同协商、讨论、创作,可以提高经验的交流效率。

(二)SNS的内涵与特点

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通常被译作“社会化网络软件”或“社会化网络服务”,狭义上主要指采用六度关系理论的思想创建的对网络用户提供彼此交流平台的站点,帮助网络用户结识朋友的朋友,建立其自己的朋友关系圈。在SNS的帮助下,可以轻松地通过认识的人找到需要的人,扩展自己的人脉,还可以更科学地管理人际网络资源。结合以上内容得出SNS的内涵[2]为:首先,社会化网络软件是个人软件,是个人网络化的工具;其次,社会化网络软件构建的是社会网络,这个社会网络包括弱连接、中链接和强链接;再次,社会化网络软件是个人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其特点如下:

(1)信息交流的方便性。在SNS中用户可以方便、轻松、低成本、高效率地进行社会交流。在SNS中可以设置公开交流和私下交流,这为用户的交流提供了一定的方便性。

(2)用户信息的隐私性。在SNS中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置个人资料、讨论内容等的开放程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用户信息及交流内容的安全性。

(3)用户身份的真实性。SNS是提倡实名制的网络,把真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及行为映射到网络,保证沟通的质量,通过网络的方便性让沟通变得更加顺畅和高效。

(三)WIKI-SNS整合工具及其对信息技术教师备课的支持

1.WIKI-SNS 整合介绍

WIKI-SNS整合利用可以集WIKI的小组协作共享功能和SNS的社会人际交往功能于一身,在不断扩大协作范围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协作成员之间的积极性、参与性及凝聚力。用户可以在WIKI-SNS中创建条目,并对条目进行评论、修改和完善,并以条目为纽带形成协作小组。依照六度空间理论,每个人可以在六次信息传递后找到想要认识的朋友,为寻找到兴趣点相同的成员奠定理论基础。在WIKI-SNS中的用户,可以通过SNS邀请其他人加入到小组中来,增加陌生个体之间的联系,为共同协作交流奠定基础。

2.WIKI-SNS对信息技术教师协作备课的支持

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是动态的,教学过程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备课时就必须仔细考虑,正确处理[3]。备课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任务标准不同,工作量比较大,更需要进行协作备课。因此,将WIKI-SNS的优势运用到信息技术备课过程中,集每位信息技术教师之所长,进行小组协作备课,为信息技术教学服务。WIKI-SNS为信息技术教师备课提供了如下的支持:

(1)建组活动。在WIKI-SNS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创建条目,并且以条目为纽带创建备课小组,备课教师可以在小组中结识其他的信息技术教师,也可以通过SNS邀请其他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加入,还可以查看彼此的动态信息,对备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取长补短,随时查看讨论内容等。除此之外,备课教师还可以开展教育讲座、优秀教案分析等活动,由此增加组员之间的关联程度。

(2)协作共享。在WIKI-SNS中,信息技术教师形成备课小组后,可以在已创建的条目上,确定协作备课主题进行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帮助,以期共同完成备课。与此同时,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彼此共享资源,还可以分享SNS中已有的网络资源,或者通过SNS访问其他网站上的资源,扩大资源共享的范围,使资源共享便捷化。

(3)评价反馈。在WIKI-SNS小组中,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协作备课后,对于协作完成的教案进行评价,查缺补漏,对教案实行进一步的完善。除了小组内的成员对备课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之外,小组之外的成员也可以对其进行评价,指出其不足之处。利用SNS的社会性交流性,可以链接更多的陌生人对备课结果进行评价并反馈给备课教师,扩大了评价反馈的范围。

(4)交流反思。通过WIKI-SNS,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后可以就备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或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情况进行交流,使自己的交流不再局限于学校范围内的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SNS结识更多其他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针对某一问题可以集思广益;可以对协作备课结果的应用效果进行反思。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他人的观点、看法来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断提升自己,促进专业发展。

三、基于WIKI-SNS的信息技术教师协作备课模式构建

在WIKI-SNS环境中,信息技术教师之间可以讨论、展示、交流自己的思想,彼此相互帮助,更好地发挥集体智慧。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SNS邀请有经验的信息技术教师(校内校外皆可)参与到协作备课过程中来,对完成的教案提出修改建议或直接进行修改,使信息技术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更加方便快捷。本文以促进信息技术教师协作备课为出发点,构建了基于WIKI-SNS的信息技术教师协作备课模式(如图1)。

图1 基于WIKI-SNS的信息技术教师协作备课模式

(一)前期准备阶段

1.创建小组

信息技术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进入WIKI-SNS中开始备课,根据自己的兴趣在WIKI中创建相应的条目,将有着共同兴趣点的信息技术教师以条目为纽带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备课小组。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利用SNS便于交流的特点,结识其他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SNS起到了扩展组员的作用,进而使更多的信息技术教师加入到协作备课小组中来。

2.确定备课主题

在WIKI-SNS中创建小组之后,在已创建的条目的基础上小组成员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等工具查找相关资源,也可以在SNS中直接链接相关资源进行参照利用(在SNS中链接、下载的资源可被重复利用,有效减少了网络空间的浪费,提高了资源的引用效率)。在此基础上,来确定具体、明确、可行的备课主题。具有明确的主题目标,才能在目标的指引下更好地开展工作,所以说确定备课主题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协作备课阶段

1.在线协作

(1)任务分工。确定备课主题后,组内成员根据各自的条件及需要进行协商分工、细化责任,以明确各自的任务。进行任务分工节约了协作备课的时间和资源,避免了小组内成员的重复劳动,可以提高协作备课的效率。

(2)个人备课。明确分工后,小组成员在进行资料搜集的基础上进行个人备课,在个人备课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将教学内容、个人经验等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便于信息技术教师之间进一步协作交流。为备课结果的讨论、应用、分享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协作讨论。个人备课之后,组员们在充分考虑教育规律、教材、学生、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基础上,在一定资源的支持下进行协作工作,对个人备课的成果进行讨论、分析。在协作备课过程中,“协作链”(在协作过程中,协作成员之间以及协作成员与资源之间形成的链条关系)构成了基于WIKI-SNS的协作备课的核心。

在线协作的过程中,组员们同样可以利用SNS内的资源,也可通过SNS链接其他网站上的资源来支持协作备课。

2.雏形教案

在线协作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参照相关资源对个人备课结果进行加工处理,提出修改、完善意见,通过集体的力量对个人备课结果进行补充编辑。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再结合相关内容和规定将其整合形成协作备课的初步成果:雏形教案。

3.评价反思

组员们在线协作过程中形成雏形教案以后,需要对协作过程和成果进行过程性和总结性评价。除此之外,还要接受来自小组外即通过SNS链接的陌生人的评价意见,反思协作备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调整,完善协作备课过程。

基于WIKI-SNS的协作备课,既尊重了个性,又体现了共性。

(三)整理应用阶段

1.成形教案

组员们对协作过程中涉及到的大量的相关资源、评价记录、留言记录等内容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得出协作备课的最终结果:成形教案。其实,成形教案是对雏形教案进行不断调整完善的结果。

2.整理发布

此阶段是对资源的管理发布过程。协作小组要把协作备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好的经验和资源等进行记录、整理,以供下次备课借鉴使用。资料整理完毕后,将协作备课的成形教案进行发布,供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用。

3.实践应用

信息技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使用成形教案,以发现成形教案的不足之处,并反馈给协作备课小组,小组成员根据反馈对成形教案做进一步的修改、补充和润色,使其能够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基于WIKI-SNS的协作备课是一个不断调整、改进的过程。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协作备课的过程中可以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相互帮助,共同分享经验,在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以期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四、模式应用

本文以初一信息技术课中“‘图文并茂’的贺卡”的备课为例。信息技术教师在WIKI-SNS上进行登录,创建一个条目为“初一信息技术”,以这个条目为纽带组成一个协作备课小组,可以邀请已注册的信息技术教师参加,也可以通过SNS邀请其他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加入到小组中来。组成小组后,组内的信息技术教师根据资源确定协作备课主题为“‘图文并茂’的贺卡”。主题确定以后,组员们先进行分工协作、查找相关内容,自己搜集相关材料进行个人备课。然后组员们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协作备课,在所需资源的支持下,对众多内容进行编辑、讨论,编辑过程中部分记录比较如图2。

图2 学习目标内容对比

组员们进行协作备课之后整合出一篇雏形教案。对于雏形教案形成的过程进行评价,同时也接受来自备课小组外人员的评价,根据评价对雏形教案进行补充完善,便生成可应用于实践的成形教案。雏形教案与成形教案的部分内容比较如下所示:

雏形教案中教学引入部分为:

这节课,我们将开始学习在Word中插入图片和艺术字,并对Word中的文字、图片等进行编辑。下面以“圣诞快乐”为题,请同学们用以上内容制作一张贺卡。

成形教案中教学引入部分为:

出示课题:运用Word制作电子贺卡。请同学们来欣赏老师利用Word制作的几张贺卡(展示图片)。刚才我们欣赏了几张贺卡,同学们现在一定很想知道怎么制作贺卡,是不是?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探讨这张贺卡包括哪几个部分。做好贺卡需要连闯三关(同学们,有信心吗?)。

以上是协作备课模式的具体应用,信息技术教师将此教案应用到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根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了及时的反馈,组员们根据反馈对协作教案做了进一步完善。完善后的教学引入部分为:

首先,教师呈现三张利用Word制作的贺卡,问学生:同学们现在一定很想知道这些贺卡是怎么制作的,是不是?

其次,教师提出这节课的课题是:运用Word制作电子贺卡。

再次,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展示过的贺卡由哪几部分构成,并提出本次课制作的贺卡的题目为:“圣诞快乐”。

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制作贺卡。

五、总结

本文以传统备课中存在的问题为基点,提出了协作备课的应用模式。并针对SNS和WIKI的技术特点将两者进行了整合,在WIKI小组协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SNS扩展人际交流的优势,在应用WIKI-SNS的信息技术教师协作备课模式过程中,为信息技术教师协作备课过程提供支持,以改善信息技术教师的备课水平。不但开阔了信息技术教师的视野,而且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也有了一定的帮助,通过使用WIKI-SNS对信息技术教师协作备课进行支持。

[1][2]汤代禄,韩建俊,边振兴.互联网的变革-Web2.0理念与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3]华长慧.巧开视窗跃上平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创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技术课程标准研修(信息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Wiki[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737.htm.

[6]SNS[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8258.htm.

[7]徐岩等.SNS-WIKI整合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应用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3).

[8]王涛涛.基于维基的高校教师合作备课系统研究[J].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2009,(6).

[9]周跃良,龚朝花.利用Wiki创建协作备课环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10).

[10]杨凤梅,蒲瑞霞.网络环境下的备课模式探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9).

猜你喜欢

贺卡组员教案
新年贺卡
爱心小贺卡
《立定跳远》教案
当组长真不容易
中秋贺卡
回忆流金岁月
豆娃娃送贺卡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小组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