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部地区承接东部加工贸易转移策略研究

2010-09-18□黄

区域经济评论 2010年12期
关键词:劳动力贸易加工

□黄 涛

(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政法学院,武汉430000)

中部地区承接东部加工贸易转移策略研究

□黄 涛

(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政法学院,武汉430000)

我国加工贸易存在的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顺应经济发展趋势,使加工贸易在地区分布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形成地区协调梯级发展的态势,是目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中部地区作为东部省份的近邻,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以促进中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部地区;加工贸易;升级转型;产业转移

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的非均衡经济发展战略,是造成加工贸易地区分布失衡的主因。该战略是我国根据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具体情况,采取了优先向东部沿海地区、再逐步向中部地区推进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工贸易地区分布失衡对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作用,主要的表现就是拉大了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但与此同时,目前我国加工贸易存在的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顺应国内、国际经济发展趋势,使加工贸易在地区分布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形成有利于地区协调的梯级发展态势,是目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中部地区承接东部加工贸易转移的背景分析

(一)全球新一轮产业区域转移

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发达国家为了强化本国在信息产业、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把传统产业或新兴产业的全部或部分环节通过加工贸易方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近些年来一些发展中国家,如越南、印度尼西亚等也在大力吸引国际和我国东部地区的加工贸易产业向其转移。这些国家的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劳动力成本更低,比较优势日益凸现,如越南为了吸引外资,制定了比我国更为优惠的政策措施。这些国家成为我国中部地区发展加工贸易强有力的竞争对手[1]。因此当前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由东部向中部转移,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有效地防止加工贸易产业外流,也是在全球新一轮产业区域转移背景下的重新布局。

(二)东部地区企业的成本上升

加工贸易在地区之间转移是以企业为主导的,是加工贸易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我国加工贸易在地区之间转移的主要表现是,随着先发展起来的东部地区的经济结构升级,某些劳动密集型、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生产传统产品的加工贸易企业转移到中部地区的经济行为和过程,都是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应对成本上升而做出的市场选择。

引起东部地区加工贸易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的因素:一是劳动力成本上升。改革开放以来,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有了大幅度提高,东部地区尤为明显。二是土地、资源和能源等要素供给紧张、价格上涨,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三是环保成本增加。企业环境治理的压力日益增大,污染治理也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三)人民币升值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我国加工贸易的基本特征是两头在外,研发和销售等高附加值环节被外商控制,企业参与的是产业链中附加值低的生产组装环节,利润空间微小。近几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总体呈现持续小步上扬的态势[2]。人民币持续升值导致的后果是:一方面,以外币计价的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上涨,导致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另一方面,从事加工贸易生产的出口企业,本来就微薄的利润空间被人民币升值所吞噬。加工贸易企业提高产品价格会削弱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如果提价幅度赶不上人民币升值幅度,也难以保障企业获取利润。

二、加工贸易向中部地区转移的必然性

加工贸易产业的区域性转移和调整是比较优势或竞争优势的选择,也是国际分工格局以及跨国公司对其增值过程进行重新安排的结果。目前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在加工贸易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产业结构方面的差异,目前东部地区的加工贸易产业已经向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覆盖生物技术、新材料、激光、机电一体化等领域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群,而中部地区的加工贸易尚处于起步阶段,即使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展的加工贸易也极为有限。再一个是加工贸易的开展规模方面的梯度,东部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到全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90%以上,在国内的加工贸易版图中几乎没有中部地区的位置。而这样的不均衡发展局面是不会持续的。这里主要通过对典型企业的分析来进行说明。

假设企业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即企业各投入要素的比例是可变的,各要素之间可相互替代,则产量为:

其中A为技术变量,L为劳动要素,K为资本要素,包括厂房、土地等,α为劳动的产量(收入)在总产量中所占比重,β为资本的产量(收入)在总产量中所占比重。而企业的成本函数为:

其中W为劳动报酬,I为资本价格,M为中间品与制成品的往返运输成本。则企业的总利润为:

Π=R-TC

根据式TC=W·L+I·K+M,目前中部省份与东部省份相比,劳动力与土地的单位成本均为其一半,即W ′I,则对于中部地区其总成本为:

其中M′为在中部地区开展加工贸易而带来的额外的运输成本。从加工贸易产品出口的统计来看,我国加工贸易产品几乎全部外销至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而中部出口生产大量的廉价劳动密集型产品就必须通过东部港口进行海洋运输,而国内运往港口的运输成本与在东部地区开展加工贸易时相比就是额外附加的。

应该看到,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或生产环节来讲,要素价格在总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东部地区在劳动力成本和土地要素成本方面已经分别比中部地区高出大约1.7倍和2.3倍,中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地区在生产成本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而且东部地区加工贸易企业的劳动力多来自中部地区,加工贸易若向中部转移,就可以省略劳动力的往返成本以及减少劳工的生活住宿成本,这又可进一步降低企业的成本[3]。应该看到东部地区在开展加工贸易时劳动力多来自中部省份,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些劳动力不但完全适应了加工贸易产业的要求,成为了熟练劳动力,而且本身也具备了组织开展加工贸易的能力,目前如湖北、湖南、河南等省份的许多加工贸易厂商就是由当地曾经外出打工的劳动力回来开办的,这些劳动力为中部地区开展加工贸易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三、中部地区承接东部加工贸易转移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中部地区地方政府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要做好政策制定和引导工作,在承接转移产业的过程中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避免我国东部地区为了发展本地经济过程中继续走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的低层次发展的老路。坚持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加强对于转移产业的审批制度,避免高能耗、污染环境的产业转移到本地,把承接产业转移企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少程度,实现可持续发展[4]。当前经济发展和长远规划要进行有机的结合,继续巩固和加强生态建设,争取做到承接产业不污染青山绿水、不破坏生态资源、不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二)承接产业转移与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相结合

加工贸易产业转移为中部省份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更加明显的地区竞争力和更多的经济效益。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准区域特色,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利用交通、教育等本地资源,培育和发展汽车、机电、船舶、化工等具有区域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形成合理布局、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特色鲜明、上下游配套完善、竞争合理有序的发展格局。

(三)加大教育投入,引导、规范群众就业观念

加工贸易类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近年来在东部沿海地区出现的民工荒问题为这些地区进一步发展加工贸易设置了障碍。因此,劳动力成本是影响加工贸易企业的重要因素。中部地区利用这次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机会积极创造就业机会,吸引外出务工人员本地就业,一方面解决了劳动力供应问题,另一方面也为我国交通、通信、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作出了贡献。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发挥较高的文化素质作为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支撑条件,充分利用中部地区的人力资本优势,加大对各种层次教育的投入规模,加强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加快校企合作,培养出一大批具有熟练操作技巧的人才,吸引转移加工贸易企业[5]。与此同时,对于群众就业观念要合理引导,吸引大量劳动力留在本地就业,由政府制定更多的相关优惠政策,保证充足的本地劳动力供给,积极推动经济发展,保证提供更多岗位和更高层次的就业机会,形成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完善产业配套体系,推动加工贸易产业集群

由于加工贸易的特点就是两头在外,在国内只能进行附加值较低的加工装配环节。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国际分工的持续细化和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实施。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利用东道国的廉价劳动力和资源等生产要素进行生产来组织生产,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配置产业层次。所以要提高加工贸易产业的发展潜力,本地必须具备大量的配套产业支撑。利用这种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加工贸易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会有明显的降低,且通过产业集聚,发挥规模效应、范围经济,有利于扩大技术外溢,推动技术扩散,从而提高整个产业链的利润水平和技术层次,使创新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应用。

[1]曾巧生.江西加工贸易发展研究[J].求实,2007,(12).

[2]商务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课题组.跨国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升级[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7.

[3]张先进,容宁.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应注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8,(4).

[4]何振红.我国加工贸易快步转型升级[J].港口经济, 2007,(4).

[5]熊青龙.当前环境下对我国加工贸易区域转移的思考[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2).

The Central Region Under take East Processing Trade Transfer Stra tegy Research

Huang Tao
(Schoolof Econom ic and Law,HubeiUniversity of Techno logy,W uhan 430000,China)

The p roblem of Chinese processing trade im balanced developm en t is increasingly becom ing the im po rtan t facto r of b lock ing econom 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How to fo llow econom ic developm ent tendency,current and urgent need to research and so lve the p roblem ism aking the processing trade in regional distribution on scientific and reasonab le ad justm ent,form ing area harmonious cascade developm entmom entum.Central region as the eastern p rovinces neighbour,has the unique geographical advantages,shall take app rop riatem easures,actively undertake the eastern industrial transfer to p romote the developm entof the central region sustainab le developm entof society and econom y.

central regions;processing trade;upgrading transform ation;industrial transfer

book=77,ebook=80

752.0

A

1003-4919(2010)12-0077-03

2010-10-21

黄涛(1979— ),男,陕西西安人,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政法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

猜你喜欢

劳动力贸易加工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菱的简易加工几法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