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服务经济与长三角城市群的产业升级

2010-09-18向淑阳徐长乐

区域经济评论 2010年12期
关键词:城市群长三角产业结构

□向淑阳 徐长乐

(1、2.华东师范大学资源环境科学学院,上海200062)

发展服务经济与长三角城市群的产业升级

□向淑阳1徐长乐2

(1、2.华东师范大学资源环境科学学院,上海200062)

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目前长三角的产业结构已经处于合理化阶段,但是同比世界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还存在一定差距,产业结构面临升级压力。因此,长三角城市群应以服务经济引领产业发展,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服务产业群落,通过发展服务经济带动整个地区产业升级。

长三角;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升级

一、引言

产业结构是指各生产要素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构成方式,它既包括劳动资源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构成方式,也包括资产设备、中间要素以及技术等要素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构成。所谓产业结构升级是指在特定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资源条件下,按照一般的产业结构演进规律和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采取一定的措施,不断提高产业的结构层次和发展水平,以保障国民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一种经济活动[1]。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长三角城市群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结构演变总体上带动了长三角的产业升级,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长三角产业升级适应和促进了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经济功能和发展战略的转变;加快了其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职能分工和区域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可以说长三角地区基本上完成了产业结构调整与合理化阶段的任务,开始进入提升产业发展能级阶段。

加快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是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世界经济发展越来越表现出一体化的趋势,所以必须要从经济一体化方面看待长三角城市群的产业定位和发展对策。本文认为,长三角城市群应以服务经济引领产业发展,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服务产业群落,以一批在国际上具有相当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为龙头的服务产业群落带动整个区域服务产业地位的提升。基于此,下文将在分析长三角城市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以服务经济加快长三角城市群的产业升级。

二、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现状及产业结构分析

(一)长三角城市群概况

本文长三角城市群由江苏、上海和浙江的16个城市构成,包括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南通、泰州、镇江、杭州、嘉兴、宁波、绍兴、舟山、湖州、台州,面积11.01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5%,人口为8412.76万人,约占全国6.3%,城市化率达到53.16%。

(二)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现状

长三角城市群16城市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地区生产总值(GDP)逼近5.4万亿元大关,达到5.39558亿元,占全国GDP的17.9%,长三角城市群16个城市增速均值达到11.7%,继续保持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地位,上海成为大陆首个GDP突破万亿元大关的城市,江苏沿江八市实现GDP接近2.4万亿元,浙江七市也超过了1.6万亿元。长三角地区已经步入经济稳定发展的“快车道”。

在保持经济增长重要引擎地位的同时,长三角城市群16城市内部也逐渐形成了经济发展四大方阵:第一方阵是上海;第二方阵包含超过4000亿元的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南京五市;第三方阵由南通、绍兴、常州、台州、嘉兴、扬州、镇江、泰州八个经济总量在1000亿元—3000亿元之间的城市组成;第四方阵是低于或接近1000亿元的湖州和舟山[2]。与此同时,长三角城市群16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再上新台阶,16个城市200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870元,增长13.6%;上海市居民人均收入为26675元,继续领跑长三角城市群。

(三)长三角城市群产业结构分析

从三次产业结构看,2008年长三角16城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5.2∶55.6∶39.2调整为3.3∶53.5∶43.2。其中第一、二产业比重分别下降了1.9和2.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4个百分点。2008年以来,苏浙沪三地的产业结构在调整中逐步优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7817.59亿元,比上年增加4144.69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2.67%,比上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但从目前长三角的整体产业结构看,服务业比重仍比较低,详见表1。2008年在长三角16城市中,泰州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34.2%,宁波、杭州、舟山和南京稍好,比重分别为40.4%、46.3%、43.8%和50%,具有明显产业结构优势的上海这一比重为53.7%。长三角服务业占GDP比重为53.7%,远远低于68%的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72%的平均水平[3]。

表1 长三角服务业占GDP比重单位:%

三、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一)现代服务业的概念

联合国将服务业划分为两大类:消费者服务业和生产者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是指具有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特点的服务业,包括生产服务业和知识服务业。

生产服务业,又称为“中间投入服务业”,是为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而非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包括金融、法律、管理、通讯、批发、广告、情报、服务、保险和储藏等,其中心内容是商务和消费市场的结合。它与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传统服务业有明显的区别,会随着生产者的发展而不断拓宽服务领域,随着生产者的跨国转移而出现新的服务范围。

知识服务业是指提供知识产品和知识服务的产业,是智力型服务业群体的总称,以教育、咨询、医疗、设计、软件、文化传媒和广告等产业为主体,它具有高度集聚性和高附加价值,所需土地占用量极低,在级差地租极高的大都市有着强大的生命力[4]。

(二)现代服务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目前,服务业在各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其兴旺发达程度已成为衡量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至1997年,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英国和美国的服务业产出比重已经接近或达到70%,这些原来以制造业闻名的国家现在都是以服务业为经济的绝对主体。见表2。

表2 发达国家服务业产出比重单位:%

从全球经济体系来看,伴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在服务业总量增长的同时,服务业的内部也在进行着结构的优化升级,由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发展到资本密集型服务业,再到知识技术密集型即现代服务业。同时,服务业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表现出了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互动关系。因为,服务业的高度发展所产生的极强的集聚和辐射效应,提升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加速并推动了城市的现代化进程,而城市综合服务能力就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基础。

发展服务业有利于区域经济的稳定增长:首先,服务业能够吸收大量投资和就业,即使在衰退阶段也可以维持一定的需求水平;其次,服务业提供的多为无形劳务商品,资本的过度扩张只会导致潜在生产能力的闲置,不会产生物质产品生产的积压现象,市场压力相对较轻;再次,服务业中生产服务业和计算机等高技术手段的应用,协助生产部门更准确地把握市场,增加市场的透明度,部分防范经济危机或降低经济危机带来的损失[5]。

四、发展服务经济加快长三角城市群的产业结构升级

(一)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升级的必要性

城市是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产业结构的演进导致了经济的非农化、工业化和服务化,产业空间布局的转移导致了人口定居方式的聚居化、规模化和城市化。发达国家的发展过程表明,产业结构变革是城市化的主线之一,城市化过程就是产业结构不断由低层次?向高层次演进的伴生发展过程。这是效群因应的为和发城规展市模,必化效然顺应也应。要作了遵为工循城业产市化业化的的结要高构求级的,能阶演够段变产规生律集城,聚市在产业分布方面发生空间的转移,通过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

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重复建设、重复投资而形成产业结构同构化,经济粗放型增长,企业结构小型化,传统产业的比重大。这种结构决定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有工业总量的优势,但无产业水准的竞争优势。传统制造业仍是工业经济的主要支撑。这些传统工业主要集中在市场化取向较高的机械、纺织、石化等几个优势行业中,且在国内有着一定的总量优势,部分产品有着较强的竞争优势,但面临着其他省市和国外产品的严峻挑战。一是产品档次较低,主要工业产品中,劳动密集型、初加工、大路货产品多,大量高技术、高水平、高档次的产品严重依赖进口。二是产业组织结构仍不合理,传统产业中的优势企业集团不仅少,且带动力不强,规模扩张效应不明显。三是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技术开发能力薄弱。因此长江三角洲地区急需产业结构升级,才能使得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在国际竞争的舞台上拥有强有力的竞争力[4]。

(二)以服务经济带动长三角产业升级的政策建议

加快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是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的趋势日益突出,因此必须站在经济一体化的基石上看待长三角城市群的产业定位和发展对策。长三角城市群16个城市之间地域毗邻,经济相连,文化相融,具有区域联动发展的历史渊源和厚实基础,区内既有上海这样以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为发展目标的城市,又有江浙两省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工业基地,相互之间在产业上有很大的互补和合作空间。因此,在发挥苏浙沪比较优势的基础上,以服务经济重塑各地区的分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培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产业群落。在生产服务业方面,上海是全国乃至国际性的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和信息中心,江苏、浙江可以积极发展为本地服务的金融商贸、信息服务与餐饮娱乐业,为地区和中小企业服务,在功能错位的基础上形成不同的区域服务范围、服务层次和服务对象,承担为城市群生活服务的使命。通过服务业的整合发展,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要力争形成以金融、贸易、交通、信息为代表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群落[4]。

1.依托制造业优势,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国际经验表明,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更多靠服务业支撑。从产业关联的角度来说,这一时期制造产业的中间投入中,服务业投入的比重将越来越大,而制造业本身投入的比重则相对降低。这样,一种为制造业生产而服务的产业就应运而生了,即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为生产而进行的服务业,或为其他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者用作中间投入的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依托制造业、服务制造业并实现良性互动。这种良性互动,不仅会促使制造业企业内部出现产业融合,而且会在产业链上促使制造业与服务业间出现融合,还会使区域内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在一个特定空间上实现产业融合和集群式发展。

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群一直有着较强的制造业基础,其较强的制造业实力成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有力支撑。而随着长三角经济发展而扩大的投资空间,早已跳出了制造业领域,生产性服务业已经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因为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繁荣本身就会扩大服务业的投资空间。长三角城市群内部分制造业企业率先建立了创意产业中心和设计创意中心,建立了包括模具设计、软件设计、工程设计、服装设计、动漫设计、玩具设计、印刷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设计平台。这些制造业企业将研发、设计外置,取别人所长,补自己所短,取得了巨大成果。随着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将上述类似的非核心生产环节外包给生产性服务企业,将极大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国际相比,长三角城市群的生产性服务业差距仍然较大。在世界先进的工业化国家中,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70%,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70%。而就服务业发展领先的上海而言,其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仍在50%左右[6]。可见,长三角城市群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随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将为长三角城市群制造业提供强大的支持,将进一步促进长三角城市群先进制造业的加速发展。

2.建立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

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是指按照现代理念统一规划设计,依托交通枢纽,将商务楼宇、星级宾馆、商业设施以及相关的生产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合理有效地集中,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特色鲜明、形态美观、内外连通、生态协调、资源节约、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具有较强现代服务产业集聚能力的区域。发展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对拓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促进现代服务性企业快速成长,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事实上,依靠区域特色和功能,形成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是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服务经济带动区域发展的又一对策。尽管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以市场为基础,但其产业特色的形成则取决于所在区域的特定功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依托由资源、禀赋、区位、经济和文化等因素所构成的功能,突出其区域优势和特色,建立起与区域功能相吻合的服务业产业体系,从而与周边地区错位竞争,增强服务业的辐射效应。基于产业关联效应和社会网络效应而形成的集聚区,具有资源共享、服务网络系统和品牌效应的特征,客观上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构筑起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而通过品牌效应,服务企业获得更高的市场认同度和占有率,进一步提高该区域服务产品的市场需求;集聚区内企业之间的竞合机制,又提高了服务产品的有效供给水平,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拓宽市场空间。

3.重视产业的差异性发展,避免趋同性的进一步加强

上海在不少行业仍有明显优势,比如交通运输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业。但是上海想要成为国际金融贸易服务中心,必须降低重工业的比重。所以上海产业的战略应该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一些具有高附加值的新兴制造业。中国加入W TO后,外资政策全面对外开放,长三角各级政府在调整产业结构时可以加大对第三产业的引资力度,包括金融市场、资本市场、教育市场,等等。

尽管沪苏浙三地在制造业结构方面有很大的趋同性,但是江苏和浙江的经济结构还是有所侧重的。各地的相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可以保留并发展壮大,同时利用各个城市的区域特色,引导长三角内部产业的垂直分工和梯度转移。这就可以避免在引资这条道路上产生激烈竞争。江苏的园区经济,浙江的块状经济是两种各有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7]。从区域协调上考虑,浙江的块状经济除了形成自己浙江省内部的产业链外,也可以与江苏省形成配套经济,而江苏省的园区经济可以发展成为自己独特的产业链中的一环,没有必要大而全。

五、结论

论文通过分析长三角城市群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代服务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意义,提出了通过发展服务经济来加快长三角城市群的产业结构升级。探讨并得出了以下发展对策:①依托制造业优势,发展生产性服务业;②建立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③重视产业的差异性发展,避免趋同性的进一步加强。

[1]吉儒.产业升级开放条件下中国的政策选择[M].第一版.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114-115.

[2]何骏.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研究[J].长三角发展研究,2008,(5):9-11.

[3]杨继军,张如庆等.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与长三角产业结构升级[J].长三角发展研究,2008,(5):4.

[4]裴瑱.长江三角洲产业分工与整合[M].第一版.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185-187,202.

[5]李小建,曾刚等.经济地理学[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86-287.

[6]南京市发改委:《南京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意见》, 2007-5-11,宁政办发(2007)37号.

[7]周耀烈,缪苗.国际产业转移与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J].商业研究,2006,(13):111.

Developing Service Economy and Industries Upgrade of Yangtze River Delta Cities

Xiang Shu-yang1,Xu Chang-le2
(1,2.Scienc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 ent Schoo l,ECNU,Shanghai200062,China)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 eration is themostdeveloped district in China.Now,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 eration is in the rationalphase,but it still needs to upgrade.Therefore,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 eration shou ld developmodern service industry,form som e service industrial clusters and accomp lish industrial upgrade in the end.

Yangtze river delta;modern service industry;industrial upgrade

book=0,ebook=89

F127

A

1003-4919(2010)12-0005-05

2010-11-01

1.向淑阳(1987— ),女,四川射洪人,华东师范大学资源环境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区域发展;2.徐长乐(1954— ),男,上海人,华东师范大学资源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区域规划与区域发展。

猜你喜欢

城市群长三角产业结构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
长三角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