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35例

2010-09-18孙俊波河南省中医院450002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10期
关键词:肌电图丹红体征

孙俊波 河南省中医院(450002)

赵 璐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450000)

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35例

孙俊波 河南省中医院(450002)

赵 璐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450000)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运用丹红注射液治疗35例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并与神经妥乐平组对照,观察其对症状、体征及NCV、血糖、血脂等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8.6%,对照组总有效率63.6%,治疗组在症状及体征,血糖、血脂方面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NCV及血流变的改善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从血瘀论治,经丹红注射液与降糖药联合使用,比单用西药更为有效,可延缓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减少伤残及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丹红注射液;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血瘀证;中医药疗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DM)三大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随病程延长可达90%,位居其他并发症之首,是DM患者致残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其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单用西药疗效不佳。笔者从2009年6月起用丹红注射液治疗DPN 68例,疗效可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型DM并发周围神经病变68例,均为2009年6月至2009年11月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病人。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男20,女15)例,年龄45~84(60.35)岁,DM病程1~26.5(6.4)年,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病程0.6~8(4.9)年,BMI17.26~30.64(22.51)kg/m2;对照组33(男17,女16)例,年龄42~81(60.43)岁,DM病程1~28(8.1)年,并发周围神经病病程0.75~10(4.7)年,BMI19.47~28.42(22.85)kg/m2。两组DPN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DM诊断标准: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专家咨询报告提出的DM诊断标准。DPN诊断标准:①四肢感觉异常,包括麻木、刺痛、冷感、灼热、蚁行感等;②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③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减弱;④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中医辨证标准:参考2002年郑筱萸[1]主编的《中药新药治疗消渴病(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血瘀证的辨证标准等。

1.3 治疗方法 两组病人均进行DM教育,并配合饮食、运动,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待血糖稳定2周后(FPG<7.8mmol/L,HbA1C<8%),开始对比治疗。治疗组用丹红注射液(济南市步长药业有限公司)3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8周;对照组静滴神经妥乐平特号3ml注射剂,每次2支,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再改为片剂口服,1日3片,早晚各1次,用药6周,共治疗8周。

1.4 观察指标 症状及体征:手足麻木、肢体疼痛、局部冷感、烧灼感、肢体无力、筋脉拘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感觉障碍等。实验室指标:治疗前后FPG、2hPG、HbA1C、血脂、血液流变,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采用丹麦产DISA2000型肌电图仪测定)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及体征例数和消失比率[n(%)]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CV变化比较

1.5 统计学处理 治疗结果及实验数据以x±s表示,治疗前后及组间差异用t检验,有效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腱反射正常,肌电图NCV增加>5m/s或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好转,腱反射有所改善,肌电图NCV增加<5m/s;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恶化,腱反射无改善,肌电图NCV无变化。

2.2 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8例,有效2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6%;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1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3.6%。经χ2检验,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对照见表1~4。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变化比较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

3 讨论

3.1 DPN病因病机 DPN病因迄今尚未完全阐明,主要涉及血管障碍和代谢障碍两方面。近年来研究证明DPN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及微循环障碍等[1]。DM时微血管改变可能是造成DPN的主要原因之一。DM时血液因高血糖、高血脂,血小板粘附性及聚集性增高等因素呈现高凝状态,使血流减慢,致氧的弥散功能下降,使神经内膜缺氧,神经纤维受损害而致神经病变。因此,鉴于DPN时微血管病变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降低血粘度、抗血小板聚集、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等药物因有拮抗血管病变作用,可延缓病情。但目前西药治疗无特效。

3.2 DPN的中医病机与丹红注射液的作用 DPN属中医“消渴”合并“痹证”、“痿证”范畴。中医学认为DPN的主要病机为瘀血阻络。血瘀是产生DPN的关键。临床也以血瘀证多见。本病患者多为久病患者,中气大伤,《素问•逆调论》“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气虚则运血无力而致血瘀。瘀血既成则新血不生,虚瘀互患,终致阳气不得敷布,津血难以畅荣,经络痹阻而致肢麻、疼痛、四肢痿弱、肢凉如冰等症。“瘀血”及现代医学讲的血液粘滞度增高、高脂血症及血小板聚集率增高等因素造成了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缓慢、中断,使组织缺血缺氧,血管内皮损伤[2]。这也是形成DPN的基础。

丹参性苦,微寒,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功效;红花性辛、温,有活血通经、消肿止痛之功效,两种药相辅,共奏活血通络,祛瘀生新之功。丹红注射液可降低血浆及动脉壁脂质含量,降低血黏滞度,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抗血栓形成和改善微循环,修复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并可抑制炎性因子CRP.TNF-A的产生,具有消炎作用,而且其消炎作用具有活血祛瘀和免疫调节[4],对DPN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3.3 疗效分析 临床观察中发现,DPN从血瘀论证,以丹红注射液为主治疗,对NCV、血脂、血糖、血流变及主要症状、体征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且可缩短DPN的疗程,增强疗效,减轻痛苦,减少伤残及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1]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215-216.

[2] 沈稚舟,吴松华,邵福源,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207.

[3] 傅晓英,张菱,傅杰英.糖尿病综合管理[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4922.

[4] Romano M,Pomilio M,Vigner S,et al. Endothelial Perturbatian in childrenand adolescents with type L diabetes association with markers of the inflarn matory reaction[J].Diabetes Care,2001,24(9):1674-1678.

10.3969/j.issn.1672-2779.2010.10.081

1672-2779(2010)-10-0091-03

2010-03-23)

猜你喜欢

肌电图丹红体征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327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肌电图分析
42例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神经肌电图与超声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
丹红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52例
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0例
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颈椎病脑供血不足48例
PBL在肌电图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