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维和警察培训课程资源探析

2010-09-06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维和培训资源

汪 欣

(武警学院维和培训部,河北廊坊 065000)

中国维和警察培训课程资源探析

汪 欣

(武警学院维和培训部,河北廊坊 065000)

从课程资源的角度对中国维和警察培训进行分析,在阐明维和警察培训课程资源的概念、类型和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如何从维和课程制度资源、知识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评价资源和控制资源等六个方面进行构建,推进中国维和警察培训健康发展。

中国维和警察;培训;课程资源;构建

伴随维和行动的深入发展,维和警察的规模和数量明显攀升,任务和职能也逐渐增多。国际上对维和警察培训领域的研究在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起步过程之后正步入加速发展的阶段,各种学术研讨会竞相召开,各种学术思想在激烈碰撞的同时擦出了理论的火花,一些培训理论正呼之欲出,国际维和界也正以一种无比的激情密切关注着这些动态。在这种国际背景下,及时对中国维和警察培训进行研究、探讨和反思极为必要,也是必须的。同时,从我国的实际工作和事务的发展规律上来看,历经十年的维和警察培训也到了一个继往开来、承上启下的阶段,必须超越自我,以求得新的发展和进步。

如何认识中国维和警察培训?如何找到有效的研究切入点?笔者认为从课程资源角度对中国维和警察培训进行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首先,维和培训可看作一个有机的系统,而系统运行的优劣关键在于系统对于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其次,课程资源理论引领人们从关注维和培训过程本身到从范围较广的课程资源的角度去思考维和培训,拓宽了研究思路、增加了研究方法和手段。再次,课程资源包容广泛,涉及多个领域,丰富了维和培训教学和管理的内容。最后,通过对维和培训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者、培训者、受训者和用人者都融合于培训过程当中,成为一个真正有机的整体,发挥出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功效。

一、中国维和警察培训课程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本研究对中国维和警察培训课程资源(以下简称维和课程资源)的理解是从纵、横、深三个维度上去透视,并从系统的角度加以剖析。纵即上下位概念,从概念构成上来讲,维和课程资源是课程资源的下位概念,因此拥有课程资源的共性,即具有价值潜在性、多样性、具体性和多质性等四个课程资源特点。横即维和培训的演变,维和课程资源是随着维和培训的发展而生长的。宏观上,维和培训诞生以来的趋势是向着合作化、区域化和国际化迈进,构成了双边乃至多边的资源共享。微观上,维和培训的总目标不变,但培训的理念、模式、方法、手段、内容一直在演变,维和课程资源亦随之在不断更新、调整中。深即国情,具体来说即在中国警察体制下维和培训的特点,维和课程资源不可避免地要打上这些特点的烙印。

综上所述并结合吴刚平、范兆雄等人的研究,笔者将维和课程资源定义为形成维和培训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和评价手段,并认为维和课程资源是一个以维和培训为环境、将各种有效资源进行整合、形成服务于维和培训目标的开放性系统,可分为制度资源、知识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评价资源和控制资源。其中,评价资源融合于其他五类资源之中,相当于躯干;控制资源相当于人脑,对其他资源起着支配、协调作用,并将各类维和课程资源最终转化为维和培训课程,如图示:

图1 维和培训课程资源人型图

维和培训课程资源有如人体一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资源建设过程中,要统筹兼顾,发挥出系统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作用。

维和课程资源系统在不断地调整和适应中趋向着一个理想的尺度,但在某段时间内将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我国的维和课程资源在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具有如下特点:多样性与专一性,理论性与实践性,计划性与不确定性,积极性与消极性,人道性与政治性,继承性和变化性,本土性与国际性。

二、中国维和警察培训课程资源的构建

在当前形势下,应将课程资源的理念渗透到维和培训工作中,以构建以维和培训课程资源为引领的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在制度上加紧完善,知识上不断丰富,队伍上着力培养,形态上更加多样,评价上日益成熟等,全方位、多层面地推动维和警察培训科学发展。

(一)维和培训课程制度资源建设

因为维和行动是国家(含联合国)政治、外交行为,所以维和培训政策性较强。维和培训课程制度资源就是指对维和培训课程具有影响的各类规章及由此形成的工作体制。这些规章和体制直接或间接地进入维和培训课程,起着显性或隐性的作用,它们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联合国、国家、维和中心、警队。四个层次有的需完善,有的是空白。

1.在联合国层面上,联合国关于维和行动的决议、决策、章程对维和培训起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可在遵循和平公正原则的基础上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一是与联合国维和行动部建立直通渠道,及时获取联合国最新维和信息。二是凭借我“五常”的特殊身份,以外交手段去影响联合国。三是派员进驻联合国维和行动部任职,直接参与决策。

2.在国家层面上,一是我国可借鉴其他国家立维和法,如日本(1992年,联合国维和行动合作法)、蒙古(2002年,蒙古军队和警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及其他国际行动法)等,将维和行动法制化,真正上升到严肃的国家行为,既可彰显我国对维和行动的高度重视和政治开明又可使维和行动有法可依、有据可查。二是公安部、外交部、财政部、民政部联合出台维和培训的系列管理规定,其涉及到的方面包括工作机制、培训任务、维和警察的责任义务待遇等。

3.在维和培训中心层面上,应建立起组织人事制度、教学科研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后勤保障制度等,用制度管人、管钱、管物、管事,确保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规范教学、工作秩序,为维和培训工作的科学化、正规化、系统化提供制度保障。

4.在警队层面上,各派遣警队应深入领会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有关维和的讲话精神,认真学习公安部及有关业务局领导的重要指示,在公安部和维和中心有关规定的框架下,结合本警队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管理规定。警队在编制规定时,一方面要将上级指示和规章细化、具体化、可操作化,另一方面要防止弱化、泛化、形式化。

(二)维和培训课程知识资源建设

斯宾塞提出并回答了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问题,他关于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答案,开启了科学技术知识的时代。借用斯宾塞的话,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提出并回答什么维和知识最有价值。从而在此基础上构建维和培训课程知识资源,以达到对目前的培训课程进行筛选、重组、优化的目的。

1.构建维和学科。从宏观上看,随着世界多极化进程加快,国际政治和事务日趋复杂,维和行动的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有专门的理论和人才来指导和实施维和行动各个层面的工作。从中观上看,目前的维和研究均附着于外交学、国际关系学、国际政治学、国际法学、军事学甚至心理学等学科,研究活动急需较为统一的、科学的研究领域、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等来规范。从微观上看,由于缺乏专门的理论支撑和指导,维和培训的很多内容还是停留在经验性的描述阶段,广而不深,博而不精;很多问题的认识还是来自于相关学科,缺乏结合于维和自身的研究;因此我国的维和培训模式总体上略显粗放,系统性、逻辑性和科学性亟待加强。学科建设的功能就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社会服务。所以,发展维和学学科建设,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根本途径。并且,开展维和学学科建设研究,构建维和学理论,可以抢占学术先机,在国际舞台上赢得话语权优势,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外交政策;可以彰显我国作为联合国“五常”之一负责求实的良好形象;可以提升我维和培训的层次和水平,使我国维和培训由目前培养一般性的维和人员转向培养高素质的维和专家和高级官员,从而把我维和培训事业做大做强,成为国际知名的具有权威性的维和培训和学术研究机构。

2.构建课程体系。维和培训工作开展以来积累了一些宝贵的培训经验,也发现了不少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其中首要的就是对培训课程的设置进行科学规范。随着联合国维和任务区的复杂化和多样化,联合国对维和警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维和警察培训层次要不断提升,培训内容要不断拓展。从一般维和警察的基础培训到维和行动警务专家的高层次研修,从维和警察常规派遣培训到“维和待命安排机制”,从初次维和人员培训到二次维和乃至多次维和人员培训,针对培训对象和目的,哪些课程需要开设,哪些课程不需要开设,哪些作为主干课程,哪些次之,课程设置如何做到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本国国情等一系列涉及维和警察培训科学化、规范化的问题都需要通过认真、系统地研究来解决。

3.构建培训理论。犹如学科教育学一样,要想抓好维和培训还应建立起专门研究维和培训的理论,也就是解决如何教的问题。

(三)维和培训课程人力资源建设

如何做好可持续发展是维和培训工作面临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国内外成功企业的经验都表明,企业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有鉴于此,学习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促进维和培训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选取能较好反映人力资源管理本质和逻辑关系的5P模型来分析维和培训课程人力资源的建设。根据5P模型,维和中心的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种。Position(职务设计)、People(人员选拔)、Performance(绩效评估)、Payment(薪酬设计)都是从硬环境方面来对人力资源的骨架进行构建,Positiveattitude(工作积极性)则是一种体现人文的软环境。由于维和中心和企业在单位性质上的不同,将Payment改为Promotion and Punish(奖惩)。

职务设计是对现有的维和培训工作进行分析设计,从而为其他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如人员选拔、进修、绩效评价、奖惩等收集信息。人员选拔更是维和培训未来成败的关键,在维和中心发展起步阶段尤其重要,维和中心可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录用或从其他单位选调的方式获得人力资源。绩效评估同时也是维和中心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管理职能,它有利于促进教职员工的能力开发与职业发展,同时也是实现维和培训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奖惩设计是维和培训课程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奖惩不仅仅是代表一种物质上的享受、精神上的荣誉,更多的是一种人生观上的自我实现感。工作积极性涵盖维和中心教职工的素质、维和中心的内部文化氛围以及工作环境。工作积极性重视“人”在维和中心的重要地位及其潜在的不可估量的动力。除了奖惩能影响工作积极性外,人生观、价值观、对维和中心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身的心理、人际关系、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工作积极性。通过引入5P模型,可将维和中心的软硬环境进行有效结合。

(四)维和培训课程物力资源建设

维和培训课程物力资源涉及培训场地、培训器材、培训设备、培训车辆、培训被装、培训食宿,乃至教学人员的办公设施等,涵盖了培训过程的每个细节。在建设中,要把握好以下原则:

1.实用性原则。这是维和课程物力资源建设的总原则,指的是根据维和培训的实际情况科学论证,确定现阶段物力资源达到什么标准,即资源配置要能发挥出一定的作用,不能与当前的培训脱节。

2.实战性原则。维和课程物力资源在建设上要贴近实战,尽量模拟维和任务区的场景和工作情况,有助于学员在任务区迅速适应环境。

3.共享性原则。维和中心承担着维和警察培训、维和警察防暴队培训、外籍维和警察培训、警务联络官培训等多种培训任务,在物力资源的配置上应保证最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

4.安全性原则。维和培训动枪动弹动车,安全问题相当重要。物力资源的设计和布置应体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消除安全隐患。

5.节约性原则。根据在维和培训教学中所处的地位,确定各种物力资源的数量;在使用中也要进行节约教育,培养节约和爱护意识,不滥用、不乱用。

6.复合性原则。尽量配置多功能、多用途的场地或设施,既减少空间占用又节省了在各个单功能、单用途的场地或设施之间来回转训的时间。

7.规范性原则。在配置和使用的整个过程中要做到管理规范,遵循各项规章制度。从而提高资源完好率,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培训效益。

(五)维和培训课程评价资源建设

目前针对培训的评价模式主要有三种:柯克帕特里克(D.Kirkpartrick)四级评估模型、考夫曼(P.Kaufman)五级评估模型、菲利普斯(J.Philips)五级投资回报率模型。这三种模型都将评价游离于培训之外,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来看待,割裂了培训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本研究认为在维和课程评价资源的建设中应参考纳德拉重要事件模式中的评价要求,即维和课程评价资源不是孤立的,而是其它各类维和课程资源的组成部分,以便及时调整课程资源,更好地满足维和培训的需求。

维和课程评价资源建设的评价主体有课程控制者(行政管理者)、课程研究者(课程设计专家)、课程实施者(教员和学员)、课程受益者(维和任务区、维和中心、学员所在的国内工作单位)。建设维和课程评价资源应以促进维和警察的发展为核心,以构建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评价机制为目标,不断提升学员自身发展的价值取向,逐步加强维和中心的内涵建设,促进中心规范、自主、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培训教学质量和培训效益。在评价方法上,可采用专家判断法、观察法、试验法、调查法、测验法和综合量表法等;在建设原则上应遵循人本化原则、校本化原则、协同化原则、多元化原则、导向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

(六)维和培训课程控制资源建设

相对于上述五类维和课程资源,维和课程控制资源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将各类维和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过程。各类维和课程资源对于每门维和课程的投入是有一定配比的,控制资源即是寻求达到最佳配比的协调和运作。二是指对如何建设维和课程资源进行的研究,即从总体上应把握的普适性的原则、方法等。从这个意义上说,维和课程控制资源建设带有元研究的性质。

1.维和课程控制资源建设主体。从广义上讲,任何与维和培训有关系的组织或个体都可成为维和课程控制资源的建设主体。联合国、各出警国、各国际组织、各维和研究机构、培训中心、维和警察、任务区的各种机构及当地百姓等等,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参与建设。从狭义上讲,只有那些在维和课程资源建设中起主导和支配性作用的组织或个体才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建设主体,目前来看即联合国、出警国和维和培训中心。

2.维和课程控制资源建设原则。一是维和性,即以维和任务为中心。维和培训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有维和任务的缘故,所以维和培训是目的性极强的培训,其宗旨就是服务于维和任务,满足维和任务的需要。维和课程资源建设一定要紧紧围绕维和任务展开,在发生矛盾或冲突时,首先要确保权、责、利的分配是否以维和任务为中心。二是科学性。进行维和课程资源建设应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吸取有关理论,不能凭一腔热情蛮干。三是合作性。维和行动是国际性的行动,维和培训也是国际化的培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加强国际交流,增进国际合作,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四是效益性。维和课程资源建设要有成本意识,在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论证和设计,规划合理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发挥最大效益。

维和警察培训课程资源复杂且不断变化发展,因此对其研究不能仅停留在某一阶段或某一层面,而是要不断地深化、充实,其理论的完善和实际的操作,还需要维和警察培训工作者的长期摸索和不懈努力。

[1]吴刚平,樊莹.课程资源建设中的几个认识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7).

[2]范兆雄.课程资源的层面与开发[J].教育评论,2002(4).

[3]霍绍周.系统论[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

[4]邓泽民.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与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美]马尔科姆·诺尔斯著,蔺延梓译.现代成人教育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6]廖建桥.5P模型——一种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分类方法[J].管理学报,2004(1).

[7]胡南.培训评估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

【责任编校:周文慧】

On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of China Peacekeeping Police Training

(The Armed Police Force Academy,Langfang 065000,China)

This research endeavors to explore China peacekeeping police training with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resources.Based on the demonstrating of the concept,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na peacekeeping police training curriculumresources,someconstructivesuggestions onthefields ofinstitutionresources,knowledge resources,manpower resources,material resources,evaluation resources and domination resources are put forward in an attempt to make the China peacekeeping police training developing healthily.

China peacekeeping police;training;curriculum resources;construction

G642

A

1673 2391(2010)04—0111—04

20100210

汪欣,男,武警学院维和培训部教学参谋。

猜你喜欢

维和培训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维和亲历记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资源回收
维和女兵
海外维和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