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认知理论在大学英语课堂导入中的应用

2010-09-06王晓敏

关键词:英语教学理论情境

王晓敏

(西北民族大学中国民族信息技术研究院,甘肃兰州730030)

情境认知理论在大学英语课堂导入中的应用

王晓敏

(西北民族大学中国民族信息技术研究院,甘肃兰州730030)

将情景认知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导入的模式,这对于改善英语教学现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英语课的教学质量都有深远的意义。

情景认知理论;英语课堂导入;实践

一、情景认知理论解析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研究发现,个体的、独立的学习方式存在着缺陷,“因为人是社会的产物,因而,缺乏了社会的互动,他就永远不可能发展起人类进化中所形成的属性和特征”。社会互动和文化境脉是构成认知过程整体所必需的。相应地,学习不是独立存在的,我们必须把学习解释为“与中介工具和活动模式的社会文化演进相一致的理解的协作建构程”。[1](P339~354)基于心理学理论和其他科学理论,在上个世纪80年代产生了情境认知理论,也就是人置身于实际环境时进行的,认知过程依赖于现实情境。认知过程必须置身于现场情境,而不能把两者分开,因此,认知过程是情境的认知。所关心的问题是认知过程和现场情境的关系。[2]

可以用4C表示情景认知理论与英语教学整合的优势。4C即在Context(情境)中,可实现Com2 munication、Culture和Community。四要素不是彼此分割的,而是相互渗透的[3](P79~80)(见图1)。

图1 情景认知理论模式

二、课堂导入

英国教育学家罗素说过:“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开始,教学语言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这句话用在课堂上再恰当不过了。有效的导入活动能够在一节课的开始就抓住听课者,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期待和向往的心理,自然地融进学习中,从而为整节课打下基础作好铺垫。

在分析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应用 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提出既高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经过努力又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新知识。而且,情境的设置不仅在英语课的导入阶段要格外注意,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它应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并逐步形成高潮,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因此,课堂导入遵循的原则:交际互动原则。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是师生间的双向活动,英语教学应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配合来达到教学目的,因此不能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逐步认识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际互动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是深刻的。情感交融原则。教师要善于在该项活动中找到教学知识与情感心理的一个契合点,利用教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导入活动,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使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到一种合理上的满足和感情上的享乐。学生的学习态度变得积极努力、乐观向上,对提高学习效率是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趣味性原则。课堂导入要讲究趣味性,教师不仅要精心挑选内容丰富、新颖独特的材料来组织和实施活动,还要注意导入方式方法的多样化。总之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前导入的趣味性和灵活性,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去体验英语。听说为主原则。听的过程是学习者自外而内获取语言知识,即输入的过程,而说则是学习者将所学知识自内而外的再现过程,即输出过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都离不开听,听是输入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说是建立在听的基础上的一种主要的输出技能,是表达自己思想的一种最简洁的方式。教师要消除学生的口语焦虑感,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在听与说的活动中适当穿插一些限时完成的读写练习,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从多个角度将学生引人主题。[4](P14~19)

三、教学实践

2009年8~12月,教师在2008级阿语1班和3班进行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每节课导入部分,邀请学生按照顺序将自己积累的英语谚语、名言警句和优美的句子向全班同学展示,并用英文解释生词和整句的意义,直到其他学生理解。如图1情景认知理论模式,教师根据展示者的信息有效的组织学生课堂,使学生个体将此时的展示所传达的信息看作一个情境,学生对情境的认知可以使自己集中注意力进而将头脑中的信息转化成语言思考并表达出来,使个体与个体之间进行相互的信息交换。因此,随后的课堂上,其他同学根据展示者的句子意义进行英文对话和交流,如举类似的例子、跟展示的同学进行辩论和交流意见,等等。此时教师起到的就是桥梁的作用,运用课堂用语将同学间的对话联系起来,并加以评论,主要表露鼓励学生的情绪。此外,教师最大限度的将展示者的单词和句子进行联想,使之与英语课文紧密联系,恰到好处的导入课文正题。当然这个方面难度较大,对教师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要求很高。一个学期以来,笔者发现,应用情境认知导入课堂教学,学生不仅变得自信,而且思维积极、活跃,注意力集中,课堂导入效率提高带来了整体课堂的质量。比如在课堂上的句子展示环节,学生: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ould smell as sweet.(玫瑰易名,馨香如故。)

学生清晰朗读句子,并解释其内涵。此时,其他同学注意力集中,听其讲解。根据认知能力的高低,不同水平的学生进入情境有所不同。最重要的体现是相互间英语的交流对话。他们先直译,然后在笔者的引导下展开讨论,并举例。教师首先提供信息:出自莎士比亚的这句名言有着深刻的内涵,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逐渐,大部分学生进入角色。同学A:名字只是一个形式上的代表;同学B:我不同意,名字起的好是有很大好处的,我觉得玫瑰比起雏菊来给人的印象就好;同学C:我认为,一个人关键要看其内涵而非表面的华丽;很多同学点头表示同意。另有同学想起与玫瑰有关的童话故事。笔者此时抓住时机导入课文《夜莺与玫瑰》。教师提问,莎士比亚手中的玫瑰和奥斯卡王尔德手中的玫瑰有什么不同的作用呢?(上节课学生已预习课文。)学生此时还处在交流的情境中,注意力比较集中,思维活跃。有些在思考老师的问题,有些已经在回答。导入环节结束,进入课文正题。

四、结论

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通过在导入环节应用情境认知理论,不断开展师生、生生间各种情境交际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体验其成就感,建立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期提升英语教学的质量和内涵,有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提高英语综合素质,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1]Vygotsky L S.The Problem of Environment[A].D Veer R V, Valsiner J.The Vygotsky Reader[C]U.K.:Oxford,Blackwell, 1994.

[2]唐孝威,黄华新.认知语言学(第一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3]陈艳.情境认知理论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4]彭雁萍.大学英语精读教学课前导入探微[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责任编辑 袁丽华 E2mail:yuanlh@yangtzeu.edu.cn

book=700,ebook=700

H319

A

1673-1395(2010)03-0273-02

20100325

王晓敏(1984—),女,山东淄博人,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英语教学理论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