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离格

2010-09-05梁艳君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句法变异语音

梁艳君,刘 莹

(1.大连民族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辽宁大连 116605; 2.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辽宁大连 116100)

论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离格

梁艳君1,刘 莹2

(1.大连民族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辽宁大连 116605; 2.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辽宁大连 116100)

任何语言文字,无论是表意文字还是表音文字,象形文字还是拼音文字,都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离开常规的变异是赋予语言生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文学作品中语言的修辞形式。从语音变异、词汇变异、句法变异以及书写变异等方面探讨了离格在文学语言中的特殊作用。

文学作品;语音变异;词汇变异;句法变异;书写变异

语言学家大卫特·伯林格曾经说过:“语言的变化无非就像是棋盘上的棋子布局变化一样,这些棋子是从远古时代继承下来的,以后,就是在游戏规则不变的情况下,对棋子进行无止境的重新安排而已。人们最能意识到的是这种无止境的重新布局,以及就是在这种演变中从一个阶段转变向另一个阶段的一种不同的语言,只要意义可以与任何语音结合,语音就可以自由变化而不改变其意义。这种自由程度当然不是绝对的,但它几乎足以创造大量不同的语言。”[1]变异即离格,与常规是相辅相成、互为比较的两个概念,二者是相对而言的。正如王佐良先生曾经说过:“不论常规或变异都只是一种大致的范围,其边缘常是模糊的,交叉的。”[2]本文旨在从语音变异、词汇变异、句法变异以及书写变异等方面探讨变异在文学创作中的特殊作用。

一、语音变异

语音变异应用最广泛的莫过于在文学领域,尤其是小说和诗歌。语言是人们日常交流的最基本手段。作为构成语言的最基本要素的语音,也明显地具有表意传情的功能。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柏在他的名著“Essay on Criticis m”中提到“语音一定要显得语义的回声”。语音具有很强的文体功能,了解掌握语音的文体功能不但可以合理有效地调配和运用各种语音表现手段,挖掘语言的音乐美,也可以获得语言之外的更多信息,比如说话者的身份、社会地位、教育水平等等。因此在创作的过程中,许多作家往往打破传统的创作风格,不再拘泥于 Received Pronunciation(即标准发音),而是通过语音的变异来达到特殊的艺术效果,使其作品中的人物富有生气,形象逼真。下面是威廉·戈尔丁的作品《蝇王》中的几个句子:“What’s yer name?”“You told’em.After what I said.”这是散落在孤岛上的孩子们在初次碰面时互问姓名的场面。以上两句话是一个名叫 Piggy (猪崽子)的小男孩所讲的话。通过以上两句话中语音的变异 yer—your;told’em—told them,不难发现这个说话的主人公很可能是一个小孩子而且是个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小孩子讲的话。非准确性是儿童语言的一大显著特征。戈尔丁在其作品中有意地安排和编造了这些语言错误。正是这些语音的变异表现了孩子最本真的一面,使读者仿佛亲耳听到孩子的讲话。其准确性和逼真性是常规语言所难以达到的。

马克·吐温在他的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中也巧妙地使用了语音变异的手法。主人公哈克不满强加于他身上的规定时说道:“It ain’t forme;I ain’t used to it…Thewidder eats by a bell;she goes to bed by a bell;she gits up by a bell—everything‘s so awful reg’lar,a body can’t stand it.”从中可以看出语音的变异,如 widder—widow;git—get; reg’lar—regular.这些语音的变异其实是作者在模仿主人公哈克的发音。从哈克所讲的英语中,可以发现他是一个出身低微,并没受过良好教育的孩子。因此在欣赏文学作品的时候关注语音的变异,将有助于更透彻地了解作品本身和作品中的人物。

二、词汇变异

除语音变异之外,词汇变异也广泛的应用于文学作品。词汇变异首先表现在新词的创造上。创作者往往通过创造新词来达到他所预想的某一特殊效果。如 the widow—making unchilding unfathering deeps.这句话出自 Gerard Manley Hopkins的 The W reck of the Deutschland。若按照常规语言,这句诗应该写为 the deeps(the sea)which deprive wives of husbands,parents of children and children of fathers.对于读者而言,如 peace—loving,prize—winning and trouble—making这一类合成词是司空见惯的了,但对于 unchilding,unfathering这样的自造新词还是颇为新鲜的。不得不惊叹诗人标新立异的才华,而且会对大海的无情,它吞噬的巨大的力量产生联想,似乎 un-这个前缀不仅仅表示否定,在这里更多的是表现剥夺,是大海的威力对人的生命的剥夺。由此可以看出,词汇的创新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恐怕是常规表达所可望而不可及的。

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中眼泪池的那一段描写也存在词汇变异。当阿丽思看到自己的脚在不断变长的时候,惊叫到:“Curiouser and curiouser!”“Now I’m opening out like the largest telescope that ever was!Goodbye, feet!”(越变越希汉了,越变越切怪了!现在我大到像顶大的望远镜那么大嘞!再会罢,我的脚啊!)在引文中,当阿丽思感到脚在变长,表现出奇怪的心情时她用到“curiouser”。本文的主人公阿丽思并不是没受到过良好教育的孩子,在一般情况下她在语言表达上是不会出现基本错误的。但在这里她却把 curious这个单词的比较级错用为curiouser(本应为 more curious)。这正是作者的煞费苦心之处。作者通过使用这种违背常规的词汇来表达主人公阿丽思紧张慌乱的心情,自己诧异到连话都讲不好了。

在词汇创新上最具个人特色的,最大胆的莫过于美国诗人卡明斯。卡明斯的诗歌语言极具个人色彩。在欣赏他的诗歌的时候,读者只有调整认知角度才能够理解他所创造的世界。他常常混淆地使用词性,如将副词用做形容词,动词用做名词等,通过这种混淆从而创造出一种他个人的独特风格。在他的一首诗中,其中一句为“altogether a manying oneness.”“many”本来为形容词,这里却用做动词,在词尾加上了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的现在分词词缀 -ing。而数量词“one”也创造性地用作形容词,在词尾加上了表示名词词缀的 -ness。如果我们细细品味的话,便会惊奇的发现卡明斯的良苦用心。“manying”的变异使用会给读者一种逐渐增加的感受,用静止的语言成功地描绘了一个动态的过程。“oneness”又更加生动地描绘出了九只鸟整齐地坐在一起又各自飞开去的场面。这种感受也许只有通过词汇的变异才能更好地实现。由此可知语言不仅仅可以传达信息,也能够在读者的脑海中描绘生动的图像。

三、句法变异

句法变异也是一种常见的变异。在诗歌的创作中会用到句法的变异,以达到特殊的效果。以下是 Thomas Hood的一首诗的节选,从中足以看出作者对“No”这一单词的过度重复。

No sun—no moon!

No morn—no noon

No dawn—no dusk—no proper t ime of day.

No war mth,no cheerfulness,no healthful ease,

No comfortable feel in anymember—

No shade,no shine,no butterflies,no bees,

No fruits,no flowers,no leaves,no birds,—November!

文中作者通过对“No”的过度强调来表现 11月的英国的死气沉沉,毫无生气。同时使读者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也明显的体会到了作者的不满和厌烦的情绪。

句法变异在意识流的小说中应用的最为广泛。意识流小说家在创作的过程中,打破传统的以时空为顺序的结构,常常把过去,现在和未来彼此颠倒,交叉互相渗透。使故事的情节不分先后同时并列在一起。有时打破句法,把若干个单词写在一起,有时为了表现主人公思维的模糊性就舍去了标点符号。例如乔伊斯在他的被称作天书的《尤利西斯》里就多次用到句法的变异。

Davy Byrne s miledyawnednodded all in one:

—Iiiiiichaaaaaaach!

原文中的长字 smiledyawnednodded是 smiled (微笑)yawned(打哈欠)nodded(点头)三个词的连写。Joyce可能是要表现三个动作的同时性,所以打破句法,将三个单词连写。除此之外在《尤利西斯》的最后一章共 37页,分 8段。这部分为莫莉的内心独白。却只在第 4段和第 8段的末尾加了句号,其他处没有任何的标点符号。可以表示出当时她的思维的跳跃性、游离性和随意性特征,有助于把她的中断的思路连接起来,可以表示进一步强调,也可以表示她在追忆往昔时对触动情怀的事件的感叹之情,原原本本地展示了女主人公当时恍惚迷离、奔腾如潮的意识活动。这也许是意识流小说的费解和神秘之所在吧!

四、书写变异

书写上的变异是利用语言的排列使语言达到动态、立体的效果。书写变异在中外诗歌史上,都异曲同工地出现了很多打破诗的语言,比如字、词、句、节等常规形式的现象,追求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诗人为了让某个形象暗藏主观情绪,但又不想借助述义的行为,便打破诗歌的传统排列,从而使这个形象的视觉性加强,形状与姿态更加突出。这种变异可以呈现出诗歌的排列美和音乐美,也可以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尤其是可以使平面诗的语言符号产生立体的动感以及空间效果。语言的形体变异还会产生新的意义,“但只要这种变化不极端地超出已经相对规范的符号系统的范围,就能更好地凸现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和表达的意义。”[3]

诗人是人的语言智能的典范,对人类语言的完美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诗人们总是借助语言的变异产生新奇的比喻来扩展和强化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把抽象的情感内容与具体的形式结合起来,用具象的物象呈现抽象的理念,立象以尽意,使“意”与“象”有机地结合,不仅追求“图画般的意象”,也追求“图画般的形式”,来唤起读者的自由联想[3]。卡明斯巧妙地运用语言的变异尤其是书写上的变异来完美地体现诗歌中的音乐美和建筑美,增加诗歌的时空美感。他的题为“l(a的”小诗之所以广为流传就是因为他充分利用看似简单的语言资源,其中就包括视觉力量,使诗的形体与他所想要表达的主题十分吻合,意境跃然纸上。这首小诗发表于 1958年。发表初期,很多读者不知道这首诗到底写的是什么,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这首诗的绝妙之处。此后这首晦涩难懂的诗得到了广泛的喜爱和流传。一起来看一下这首被当时成为“奇诗”的“l(a”吧。

诗人通过这首诗要表达的是人的孤独寂寞。在字母的排列上,诗人打破常规的构词法和构诗法。把 a leaf falls loneliness.拆开来写。loneliness写成 l—one—l—iness,而把 a leaf falls分成六组垂直排列 (a—le—af—fa—ll—s)。这便在视觉上产生了绝妙的效果。让人仿佛看到了一片树叶孤单落下的全过程,形成了一个动态的效果。除此之外,这首诗的垂直排列还让人联想到树叶的下落是受到地球万有引力的作用,是难以摆脱的力量。这仿佛在比喻人的孤独正像树叶下落一样也是注定的,不可改变的。而 loneliness寂寞一词被排列成 l—one—l—iness。两个 l之间是一个 one。正好写出了一个人独处的感受。iness可以分为i—ness而 i正是 I的小写。这里可以把它视为小我。也许正是个体的小我不能放开自我而注定孤独寂寞吧。而这首诗以 -ness结尾,结尾的摩擦音[s]使人产生了一种听觉效果,似乎树叶飘落在地发出的嘶嘶响声,令人倍感凄凉。除了诗的排列和字母排列与常规不同,本诗在短短的四个单词间还加上了括号,将 a leaf falls围括起来,再插入寂寞于两边。颇有“庭院深深锁清秋”的意味。两个括号便是锁住寂寞的墙。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语言以及符号的力量是无穷的。

通过以上的例子可以清楚地看到,无论是语音变异、词汇变异、句法变异还是书写变异,在文学作品中都是很常见的,它赋予了语言一种新奇的生命,有助于思维回忆、言情达意和诗意增殖。

[1]大卫特·波林格.语言要略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3:483-484.

[2]王佐良.英语文体学论文集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0:158.

[3]王珂.诗歌文体学导论[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1:272.

(责任编辑 王莉)

On Language Deviation in English L iterature

L IANG Yan-jun,L IU Y ing
(1.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Dalian Nationalities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 116605,China; 2.School ofArt and Infor mation Engineering,Dal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 116100,China)

Any language including ideogram,phonogram,pictograph or alphabetic writing has great power of creation.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choose an appropriate way of expression, which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rhetoric activities as well as original activities.Deviation is an importantmeans to give life to a certain language.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deviation and its special functions in terms of phonological deviation,lexical deviation,syntactical deviation and graphological deviation.

literary works;phonological deviation;lexical deviation;syntactical deviation; graphological deviation

book=7,ebook=187

H31

A

1009-315X(2010)04-0354-04

2010-03-12

梁艳君 (1963-),女,吉林通榆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与翻译研究。

猜你喜欢

句法变异语音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变异危机
变异
魔力语音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处理
基于MQ3与MP3的价廉物美的酒驾语音提醒器
对方正在输入……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变异的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