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010-09-02杨晓慧

文学与艺术 2010年4期
关键词:审美能力语文教学教师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完成既定教学目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便。审美能力的培养通常包括以下途径:在美读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在对比中培养学生体会形象美的能力;在想象中培养学生领悟意境美的能力;在推敲词语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欣赏语言美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师;审美能力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美文,有的呈现给我们的是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人间仙境,有的则以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让人回味无穷。作为语文老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还要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一、在美读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美读是对课文语言及其内容最直接的感知,也是进入文章情景,获得美感的基本途径。叶圣陶先生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家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都有莫大的收获。”叶老的一席话,道出了美读的重要。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放录音或者教师富有感情的范读、学生自读等方式,无论是运用那种方式“读”,都能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让文中的人物情景跃出纸面,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并伴随着朗读者声情并茂的朗读逐步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的感受,如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校的一封信》一课,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范读、齐读、评读等多种诵读方式,学生的情感就能很快地与作者情感同步,从而深刻地感受到祖国灿烂文化的美,激发对侵略者无耻暴行的强烈仇恨,同时也感悟到了语言文字的深刻内涵。久而久之,对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在对比中培养学生体会形象美的能力

深入理解课文是审美的基础,而对比是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美与丑的强烈对比,在揣摩、理解中感受到美的形象。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就有强烈的对比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以鲁智深和镇关西为代表的两种人和事进行比较分析,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各自在不同的角度上发表对美与丑的不同看法,通过借鉴、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对美丑的认识,培养学生强烈的审美能力。再如《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鲁迅笔下的“知道无穷无尽的稀奇事”的少年闰土与“素不知道这一切”少爷公子们的两种形象就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把握住少年闰土“知道海边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与少爷们“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脚的天空”进行比较。通过强烈的形象对比,在学生的心目中,一个健康活泼、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的形象跃然纸上。诸如此类的优秀形象还有许多,有伟人,有贫民,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代的,有现代的,美丽纷呈,各具特色。而这些形象的美往往通过对立的两个方面体现出来。因此,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对人物之间的外表与内心、客观与主观、形象与本质进行相互比较,在对比中认识美、体验美和评判美,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在想象中培养学生领悟意境美的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受教育知识及生活阅历的局限,对事物的认识是肤浅的,对美的鉴赏力不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有关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如崔颢的《黄鹤楼》中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两句,诗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邃的艺术意境。为了开拓学生的想象能力,不要拘泥于字面的简单解释,让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这首诗的诗情画意:仙人乘鹤而去,不再复还,只留下孤零零的黄鹤楼,千百年悠悠的白云……还有望着这美景而思乡的人。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之中,即使是不同程度的学生也能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再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站在画面前,让学生面对画面,边听音乐边展开想象的翅膀:巍峨的庐山,瀑布从天而降……一幅气势磅礴,引人入胜的大自然画卷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样,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祖国山河无比壮观,从而产生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在推敲词语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欣赏语言美的能力

在语文课文中,记叙文对话富有个性,散文句式优美多样,诗歌用字精练传神,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推敲、欣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又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一般地说,诗人和作家都十分注重用词的传神,它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既形象又包含丰富的内容。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丛间直窜向云霄离去了”,“窜”字显示了速度,表示来得突然;再如“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儿趴在菜花上的情态,既形象又贴切。如杨炯的《从军行》中,“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一个“绕” 一个“暗”,一幅大雪弥漫、天色昏暗、残酷的战争一触即发的图画便展现在眼前;宋祁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 即传达出春日万物争喧的情景——红杏枝头,蜂飞蝶舞,春意盎然。这样的传神之词给我们的是无穷无尽的美好想象。这样的例子在语文课文中比比皆是,只要带领学生仔细推敲,一定能体会到其中的美。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性格,照顾到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要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绪,创设有利于学生审美活动的场景或气氛,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知识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巧兰,中学语文教学应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6

[2]晏慧琼,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6.7

[3]李志杰,谈谈审美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5

作者简介:杨晓慧(1969-),女,陕西商洛人,洛南县教研室语文教研员

猜你喜欢

审美能力语文教学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