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荆芥加热水足浴按摩对34例发热患儿降温效果的影响

2010-08-30

护理研究 2010年5期
关键词:荆芥降温体温

张 梅

发热是由于致热源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由于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减少,温热感受的阈值提高,致散热减少,产热增强,导致体温超出正常范围[1]。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容易出现高热。婴幼儿发热多由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病毒性肠炎所致,尤其是夏季环境气温高,不易散热。由于患儿年龄小不能配合治疗,为了减轻因静脉穿刺、肌肉注射、口服药物给患儿及家长带来的痛苦和烦恼,同时为了减少普通解热镇痛药对患儿有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我们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药荆芥加热水足浴按摩辅助治疗小儿高热34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5月—2008年12月儿科收治的发热患儿68例,年龄3岁~6岁;支气管肺炎42例,上呼吸道感染18例,其他8例;患儿腋下体温38℃~40℃;病程在 3 d以内。随机分为观察组(荆芥加热水足浴按摩)和对照组(温水擦浴)各34例。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补液支持,根据病情选择抗病毒或者抗感染药物治疗。荆芥加热水的配制:荆芥1 000 g用中药煎药机煎制成水剂,灌装到专用中药袋10袋,每袋含荆芥100 g,置于冰箱中待用。

1.2.1 治疗方法 观察组:荆芥水剂1袋加入热水1 500 mL稀释,水温40℃~46℃[2],以患儿能耐受为准,患儿泡足的同时护士按摩患儿足部及足底涌泉穴,泡足至患儿背部出汗,泡双足30 min。对照组:用温水擦浴,擦浴部位:上下肢、背部、颈部、腋窝、腘窝、腹股沟。擦浴时间30 min左右,腹股沟处擦拭时间稍长。两组病人均由经过培训的护士进行操作,治疗停止后30 min测量腋下体温。每天治疗2次或3次,每次治疗前后30 min各测体温1次,连用3 d为1个疗程,观察并记录结果。

1.2.2 护理 向患儿家属解释荆芥加热水足浴按摩与降温的关系。调节水温,水温以患儿能够耐受为准,不可过高,防止烫伤。部分患儿对热水温度较敏感,可将水温调至39℃~43℃。泡足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精神、面色、出汗等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停止足浴。泡足时患儿的前胸、后背放置干毛巾吸汗,经常更换毛巾,防止着凉。泡足后为患儿穿好棉袜,防止受凉。出汗后要注意多饮水,利于排汗降温,并可防止出汗过多造成水电解质紊乱,同时做好患儿的皮肤护理。如果患儿出汗过多又不欲饮水,遵医嘱给予静脉输液来补充液体,防止虚脱。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可以食用果汁补充水分和维生素。

1.2.3 疗效评判标准 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显效:足浴按摩后体温下降大于2.0℃或降至正常,体温再次上升不超过1.0℃,且2 d内转为正常;有效:足浴按摩后体温下降0.5℃~2.0℃,3 d内体温转为正常;无效:每次足浴后体温不降或反升。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2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人的五脏六腑在足部都有相应的穴位,《内经》有阴脉集于足心的记载。足部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又是足三阳的终止点,双足穴位达66个,占全身穴位的1/10,它们连接人体内部经络。足部末梢循环丰富,通过按摩刺激足部反射区和穴位,能使血管扩张,增加全身散热。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之井穴,井穴主治热证。有实验证明,较重手法按摩涌泉穴对实验家兔能够起到退热作用[3],其机制可能主要通过高阈的躯体细纤维(Ⅲ、Ⅳ类)性穴位感受器所引起。

荆芥属于祛风散寒解表类药物,辛温解表,透疹消疮。现代研究表明,具有解热、抗炎等作用,荆芥水煎剂可增强皮肤血液循环,增加汗腺分泌,有微弱解热作用[4]。足部毛细血管丰富,荆芥在适当温度下,经过一定的时间渗入足部的毛孔,药液直接透皮作用于穴位,足底按摩又可促进药液的吸收达到降温的作用。热水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扩张血管的作用,从而达到散热的目的。在浸泡的过程中,机体借助于药力和热力的作用,通过皮肤毛孔吸收,经络传递,可使气血运行通畅,促进组织和器官的新陈代谢,机体大量出汗,汗液可带走大量的热量,达到降温的目的。处于体温上升期的患儿,全身血管收缩,皮肤温度下降,表现为畏寒甚至寒战,使用热水泡足,可以增加患儿的舒适度。

研究显示,荆芥加热水足浴按摩降温效果优于单纯物理降温,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荆芥加热水足浴按摩降温效果显著,方法简便,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便于护士操作,在护理观察过程中有利于实现护士与患儿的良性沟通和情感交流。

[1] 宫道华,吴升华.小儿感染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5-57.

[2] 邓彩素.中药温泡双足降体温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7,1(4):22-23

[3] 董新民,董泉声,先茂全,等.按摩的散热作用及其与穴位感受器的关系[J].四川中医,2002,20(6):22-25.

[4] 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60

猜你喜欢

荆芥降温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动物降温有妙招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荆芥
夏日不忘荆芥香
七招给心脑“消署降温”
藏荆芥化学成分的研究
疏风解表说荆芥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