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庄子蒙人考析*

2010-08-15李福禄

菏泽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东明县宋国东明

李福禄

(东明县政协,山东东明274500)

庄子蒙人考析*

李福禄

(东明县政协,山东东明274500)

汉代学者将“蒙人”定为宋人,认为庄子的祖籍为宋国,但具体籍里不祥。沿着《史记》提供的“周尝为蒙漆园吏”和“濮水钓鱼”的坐标,本文搜寻司马迁在《史记》中提供的相关史料,钩沉《庄子》一书中有关庄子生平事迹的记述,以两汉文献为主证,考析了庄子的祖籍和家居之地,将庄子祖籍锁定为宋国,将庄子之家定位于战国濮水之滨,今东明一带。

庄子;漆园;濮水;东明

一、蒙人即宋人,庄子的祖籍是宋国

根据《史记》提供的“蒙人”坐标,我查阅了先秦两汉时期的文献,从中寻求答案。

1.《史记》中的“蒙人”在宋国

《史记》除称庄子为蒙人外,还有几处涉及蒙人蒙地:《史记·宋微子世家》:“诸公子奔萧,公子说奔毫。”《国语·楚语上》曰:“郑有京栎,卫有蒲戚,宋有萧蒙。”萧蒙为公子鲍之邑。《史记地名考》引《集解》服虔曰:“萧,宋邑也。”又引《括地志》云:“徐州萧县,古萧叔之国,春秋时宋附庸。”案:“今萧县西北。”①《左传》:鲁庄公十二年(-682),宋万弑湣公于蒙泽。蒙泽,《史记地名考》引《集解》贾逵曰:“蒙泽,宋泽。”案:“疑即孟诸泽。”②《史记·宋微子世家》亦载:宋湣公“十一年(-681)秋,湣公与南宫万猎……杀湣公于蒙泽。”《左传》:襄公二十七年(-625),“宋公及诸侯之大夫盟于蒙门之外。”蒙门,注:宋城门。《史记·宋世家·索隐》所据庄子佚文:“桓侯(宋桓侯,名辟),未出城门,其前驱呼辟,蒙人止之。”此“蒙人”,当与“庄子者蒙人也”,为同一“蒙人”。《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载:周勃“击秦军砀东,还军留及萧。复攻砀,破之。下下邑,先登。赐爵五大夫。攻蒙、虞,取之。”周勃攻蒙之蒙,是指秦县,汉属梁国,《汉书·地理志·梁国》“蒙下”云:“获水首受甾获渠,东北至彭城入泗,过郡五,行五百五十里。莽曰蒙思。”《汉书地理志汇释》案:“治在今河南商丘市北。”③从以上史料来看,宋国有蒙地,有蒙水,有蒙城,有蒙人。蒙人在宋都,当为国人。庄子蒙人,亦当为宋之国人。

2.先秦与两汉文献称庄子为宋人或宋之蒙人

一是先秦诸子中的韩非子,他与庄子在《史记》中同列一传,韩非略晚于庄子,他在《韩非子》卷十六《难三第三十八》中写道:“宋人语曰:‘一雀过羿,羿必得之……’”此语出自《庄子·庚桑楚》,则知宋人指庄子;二是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刘向在其《别录》中说:庄子“宋之蒙人”;三是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写道:《庄子》五十二篇下自注“名周,宋人”;四是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张衡在《髑髅赋》中托以庄子的口吻说“吾宋人也,姓庄,名周”;五是东汉后期的大学者高诱在注《吕氏春秋·必已》时说“庄子,名周,宋之蒙人也”,又在注《淮南子·修务训》时说“庄子,名周,宋蒙县人”。高诱这里所说的蒙县人,据乐史《太平寰宇记·河南道·宋州》所说,春秋时宋国的蒙县乃是“以宋公及诸侯盟于蒙门而为县名”。此县必距蒙门不远,亦必为宋都近畿,故当与前说“宋之蒙人”无异。从以上历史文献足以说明“蒙人”即“宋人”,加之汉代特别是西汉距战国不远,战国诸侯国的地望尚存,庄子与其著述传闻遐迩,故能直指庄子国属郡望,汉代学者将庄子的国属定为宋国无疑是对的。

3.《庄子》中的庄子居住于宋国的濮水之滨

《庄子》④书中写了许多宋地、宋人、宋事:宋地,如商之丘(《人世间》)、殷阳(《应帝王》)、柳下(《盗跖》)等,宋人则有宋王(《列御寇》、《田子方》)、宋元君(《徐无鬼》)、商太宰(《天运》)、宋大夫曹商(《列御寇》)、好友惠施(《逍遥游》、《至乐》、《徐无鬼》、《天下》等篇)、隐士宋荣子(《逍遥游》),宋人还有资章甫(《田子方》)、荆氏者(《人世间》)、善为不龟手之药者(《逍遥游》)、独脚的公文轩(《养生主》)等,均说明庄子居宋。还有一些篇章更能说明庄子居宋国,而且交待了庄子家住的具体位置。《列御寇》篇载:“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悦之,益车百乘。反(返)於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隘巷,困窘织屐,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返于宋,见庄子”,说明庄子居在宋国,嘲笑庄子住在“穷闾隘巷,困窘织屐”,说明庄子隐住于宋国的一个偏僻地方,过着靠编织度日的穷困生活。另一则是:“(宋)人有见宋王(宋偃王)者。锡(赐)车十乘,以其十乘骄稚庄子。庄子曰:“河上有家贫恃苇萧而食者,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其父谓其子曰:取石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今宋国之深非直九重之渊也,宋王之猛,非直骊龙也。子能得车者,必遭其睡也;使宋王而寤,子为齏粉矣。’”此则不仅说明庄子居于宋,而且家居河上,以编织为业,同时交待得明明白白是在宋偃王执政的时期。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宋国只有一君称王那就是宋君偃,即宋偃王。《史记·宋微子世家》:“剔城四十一年……偃自立为宋君。”“君偃十一年(-317)自立为王”,至偃立四十七年(-286),“齐湣王与魏、楚伐宋,杀王偃,遂灭宋而三分其地。”其间庄子约为41至83岁。惠施与庄子友善,据《吕氏春秋·淫辞》高诱注云:“惠施宋人也。”他与庄子交往甚多,在《庄子》书中许多篇都有记载。诸如《逍遥游》、《秋水》等篇记载了庄子与惠施的多次论辩,《天下》亦记下了庄子对惠施的评述,还有几篇与庄子的里籍有关:一篇是《庄子·至乐》,载:“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我们已知庄子居宋,这里又指出庄子与妻子长期居在一处。且生养了子孙,妻子至死及葬皆在宋,故宋人惠施能吊之。此时惠施早已罢魏相⑤,庄子也为老年。之后不久惠施谢世,自然葬于故国宋地,这里离庄子居处不远,在《庄子·徐无鬼》篇中记载下来:“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并向与他一起参加送葬的人们讲述了匠石运斤的故事,然后沉痛地说:“自夫子(惠施)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表达了对惠施的怀念,同时也充分说明庄子在暮年仍隐居于宋国的偏僻之地。具体在什么位置?《庄子》作如下交待:一是庄子家住在离黄河有一日之程的地方。《庄子·外物》篇说:“庄子家贫,故往贷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监河侯为监河之官,离大河当不甚远。《庄子·秋水》篇说:“秋水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不辨牛马。”此河当为监河侯所监管之河即黄河。庄子借粟间日而至于监河侯处,说明庄子家离黄河有一日之程约为几十里的路程。二是庄子家在他钓鱼织屐的地方。《秋水》篇中交待说:“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境内累矣!’庄子持杆不顾……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濮水,唐成玄英《疏》曰:“水名属东郡,今濮州、濮阳县是也。”郦道元《水经注》:“濮水又东迳济阴离狐,故城南。”许慎《说文解字》:“濮水,出东郡濮阳,南入钜野。”东明县唐为离狐县,位在濮阳、钜野间,为濮水迳流之地。《舆地广记》卷七载:“南华县有濮水,庄子钓于濮水是也。”张舜徽在《约注》中说得极为清楚:“古濮水流经春秋卫地,即所谓桑间濮上之濮,亦称濮渠水。上下游各有二支:上游一支首受济水于河南封丘县西东北流;一支首受黄河水于今原阳县北,东流经延津县南;二支合流于长垣县西,东流经县北至滑县东南。此下分为二:一支经东明县北,东北至鄄城县南,注入瓠子河;一支经东明县南,又东经菏泽北注入钜野泽。历代上下游各支或此流彼塞,或此湮彼通。……后因济水涸竭,黄河改道而濮水亦湮。明清际,余流犹残存于长垣、东明一带,俗称普河。”《集解》郑玄曰:“濮水之上地有桑间,在濮阳南。”从以上文献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庄子钓鱼的濮水在濮阳之南,汉离狐县中,即东明北部,这里的濮水,俗称普河,距古黄河有几十里之遥,正合借粟“间日而至”,亦与庄子在《列御寇》中交待的“河上有家贫”相吻合,且与东明出土的诸多碑刻相吻合,如2007年7月出土的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袁旗营重修河桥碑》就称“濮流之故渠也”。袁旗营村位居东明县城东南隅,东距漆园遗址的裕州屯村仅有数里之遥,北数公里即为汉离狐唐南华县的治所今西台集,再往北数公里就是南华山、庄子墓遗址,且有庄子后裔集中居住的庄寨村。传说的钓台离此也不远。县域东部还有万历年间兵部、工部侍郎穆文熙建造的逍遥园。“庄子钓于濮水,向我们披露了他居住在濮水之滨,今东明一带的濮水即是。”故自古以来“漆园吏隐”是东明的一大名胜,李白、杜甫、高适、王维等文人骚客,来此揽胜,留下了数以百计的诗文,当也是一个佐证。而上游的濮水没有庄子的足迹,自长垣以下包括滑县、濮阳、钜野均无庄子钓鱼于濮水的记载,只有《曹州府志》、《濮州志》与《东明县志》有记载,府、州志与东明县志所载庄子钓于濮水方位大致相同,《东明县志》古今多种版本均有详细记载,与正史文献相吻合,故庄子“钓于濮水,河上有家贫”明确告诉人们庄子就居住在东明的古濮水之滨。

庄子一生贫困,直至终老,都没离开漆园或者说濮水之上的家。《列御寇》记载:“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鸟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鸟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从此不难看出庄子去世时家境贫寒,他力主薄葬,埋葬之处亦当在濮水(普河)岸边。今东明县东北十余里的庄寨村有庄子墓,座落在新石器文化遗址之上,当亦是一个佐证。

二、东明古域属蒙,西周属卫,春秋、战国多为宋地

东明今域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东与菏泽市的牡丹区、曹县相连,南接河南省的兰考县,西与河南省的长垣县毗邻,北与河南省濮阳县隔河相望,全县总面积1357平方公里。县城居县域北部,北至黄河10公里,南至边境43公里,东至边境15公里,西至黄河4.5公里。黄河自西南入境,从南向北再由西向东,从东北出境,流经62公里。东明历史悠久,原始社会即有人类居住,夏代东明之域济水据其东南,大河据其西北,东连菏泽,南接孟诸。《史记·夏本纪》曰:“济河惟兖州……贡漆丝……荆河惟豫州……道菏泽被孟都……贡漆、丝……”故东明分属兖、豫二州。《大名府志》特赞之曰:“东缗,西漆,古称名胜。”商代,东明南有商丘、蒙亳⑥,北有帝丘⑦、商墟、朝歌。东明地处今商丘与安阳中间,实为商的发祥地,商代蒙亳殷商互称,如《竹书纪年》:“盘庚,十四年,自奄迁于北蒙(一说北毫)曰殷。”西周东明地属卫国,殷民所居史称商墟。《史记·卫康叔世家》称“居河、淇间故商墟”。《史记·天官书》:“角、亢、氐、兖州。房、心、豫州。”清康熙版《东明县志·星野》载:“自危十三度至奎一度属卫分。”开封以北,覃怀西北抵漳、邺皆卫地。东明县在今开封大名间,属卫,东与曹国有犬牙交错之域。春秋东明之域为仪邑,是“封人请见”处,仪封、户牖本为东昏县,明代仪封古志记载颇祥,仪封为户牖邑,南有戴国之地。《左传》载:鲁哀公十三年(-482),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秋七月辛丑盟,囚景伯还及户牖。《左传注》云:“户牖在陈留外黄县西北,东昏城是。”卫成公三年(-632)曹伐卫,分其地予宋,见《史记·卫康叔世家》。宋景公三年(-487)宋灭曹,见《竹书纪年》。自卫地入宋、宋灭曹后,即春秋初、中期,东明古域当为宋国,但不排除郑国曾占有过户牖。据《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宋文公“四年春(-607),楚命郑伐宋,宋使华元将。郑败宋,囚华元。”郑北部宋地户牖很可能此时被郑国占有。战国时期,据《竹书记年》记载:周显王“十一年(-358)郑厘侯使许息来致地:平丘(《集解》引徐广曰:‘属陈留。’)、户牖(始皇更名东昏)、首垣(《水经注》:长垣,故首垣)诸邑及郑驰地。”此时东明、长垣属魏。周显王“十二年(-357)鲁慕侯、宋桓侯、卫成侯、郑厘侯来朝”至周显王“二十七年(-342)五月齐田肹及宋人伐我东鄙”(《竹书纪年》),其间东明古域当属魏。但周显王二十七年秦卫鞅伐魏西部,十月赵国伐魏北部,魏国三面受敌,于是“二十八年(-341)城济阳(济水北,东明地),此时东明东部当有宋地。到了周显王四十一年(前-328),宋君偃立为君,周慎靓王七年(-318)又自立为王,据《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东败齐取五城,南败楚取地三百里,西败魏军。”周赧王二十九年(-286),齐湣王与魏楚伐宋,杀王,遂灭宋,而三分其地,魏得梁、陈留,齐得济阴、东平,楚得沛。是年庄子约去世。自公元前328年至前286年,即庄子约41至83岁期间,东明古域又复归宋。从以上文献看东明春秋属宋,战国初期虽属魏国,但在庄子中老年间特别是退隐之后,却又为宋国。齐灭宋后,主域归魏,待至魏湣王元年(-242),秦拔魏二十城,设立东郡,东明属秦。

三、蒙漆园在东明,庄周为吏于兹且家居于距兹不远的濮水之上

《史记》称“周尝为蒙漆园吏”,此“蒙”是指宋国还是汉梁国之蒙县?蒙之漆园具体在哪里?这都需要认真探索、考析。有学者认为,蒙漆园就是宋国的漆园,如闫若璩谓:“‘蒙漆园吏’当是‘宋漆园吏’之字伪。”⑧从汉代学者蒙人、宋人互用来看,也能讲得通。还有学者认为“蒙漆园”的“蒙”是指蒙县,唐张守节持此说。他在《正义》中说:“其城古属蒙县。”按司马迁为传主立传先国属后郡望的里籍表述范例来看,“庄子蒙人”为国属,“蒙漆园”是其郡望,亦说得通,故二者之说均不能否定,核心的问题是证实蒙漆园的具体方位。围绕这一问题,我们先查一下历史文献中有哪些关于漆园的记载。《竹书纪年》载:周显王“十三年(-356年,庄子约13岁),邯郸伐卫,取漆富丘,城之。”这个漆城在什么地方呢?郦道元在《水经注》卷八曰:“濮渠之侧,有漆城。”唐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引李泰《括地志》云:“‘漆园故城在曹州冤句县北十七里。’此云庄周为漆园吏,即此。”并说:“其城古属蒙县。”唐杜佑《通典》一百七十七卷载:“冤句有漆园,庄周为吏之所。”冤句亦为宛朐,《封禅书》曰:“皇帝得宝鼎宛朐。”《史记·孝武本纪》亦说:“黄帝得宝鼎宛朐。”唐代宛朐县治在今东明集以北距今裕州屯漆园遗址约不足十公里,正合《括地志》所载,亦与张守节《正义》所说“在州(曹州,治在定陶左城)西四十里”相吻合,更与《汉书地理志》“属济阴郡”、《元和郡县志》“冤句,东至州,四十七里,汉旧县也,汉初属梁国,景帝时属济阳”相合。北宋乐史的《太平寰宇记》卷十三载“漆园城在(冤句)北五十里,庄周为吏之所”,其原因是东汉后东明县废,分治于济阳、外黄、冤句、南华,唐废济阳并入冤句,改离狐为南华属曹州,宋时改冤句为宛亭,治在曹县西、东明县东南朱岗寺一带。宋冤句、宛亭治所北距漆园遗址正合五十里。《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宛亭金时圮于河。“《金史·地理志》载:“东明……徙河北宛朐故地。”(当时黄河行洪于今兰考、东明间,正冲冤句城,城没于水。)时为金兴定二年(1218),迁于河北冤句故地,治在今东明集(冤句故城在东明集以北)。从此不难看出《括地志》中的“冤句县北十七里”和《太平寰宇记》中的“在北五十里”都是对的,是冤句城迁徙所致,从以上史料看漆园在今东明无疑。

漆城是不是漆园,在不在东明呢?《太平寰宇记》卷二“长垣”下说:“漆城在县西二十里。”战国时魏国在濮阳南(今东明县为濮阳南)置首垣邑,秦设长垣县。旧长垣城在今长垣的东北角柳冢,离东明仅有数公里之程,一河之隔。钱穆《史记地名考·首垣》称:“故城在今河北长垣县东北。”⑨旧城在濮阳县南当在东明北境,以后多次迁徙,旧城何时迁于陈墙不祥,有史可考的公元596年由陈墙迁于司波(匡城),公元1204年由司波迁于柳冢(旧长垣城), 1369年再由柳冢迁于古蒲城今长垣县城,其位于濮阳西南,远离濮阳73公里。《汉书地理志》:“长垣莽曰长固。”《补注》先谦曰:“春秋郑首垣邑,魏惠成王时,致之魏。见《纪年》……引《一统志》说:故城在今长垣县东四十里。”《汉书地理志汇释》编者按:“治在河南今县东北。”东明正处长垣东北,且东四十里,亦近东明之地,按以上文献考证,漆城亦在东明,并与今漆园遗址相去不远。

由绪论部分分析可知,传统五子棋算法过于僵硬、套路死板,计算机端下棋套路固定,无法根据棋盘局势对下棋策略做出优化,UCT算法用于Go使其发光,因此本设计采用UCT算法作为五子棋的主要算法。在不同的棋局下,使用算法将棋盘上的空子进行大量的模拟,再由评估函数评估出胜率最高的若干落子点[4],保存作为备选项。

东明春秋为户牖,汉为东昏县(王莽改东明),治今兰考县枣营一带,于汉之考城有交错之域。考城为蒙,且东有蒙泽,东明中、东部为冤句,冤句属蒙,域有漆园,漆园称蒙。正史与地方志均有记载。明《考城志》载:“户牖古邑,在汉之考城,秦之甾县。”《汉书地理志》:“甾,故戴国。”汉于戴国立甾县,《颜注》应劭曰:“章帝(汉章帝)改曰考城。”《说文解字》:“汴水受阴沟至蒙为获水。”《汉书地理志》:“获水首受甾获渠。”甾获渠,以甾县而得名。“获水自蒙东出,下入已氏。”已氏,汉属济阴,今曹县。《一统志》亦说:“下流为获水,自蒙迳已氏。”甾获渠、获水实为汴水在考城之名,从水的流向看,自考城经曹县南东流。这里的蒙是在已氏之西,当为考城无疑。东明古域自然为蒙,且北有南华,庄子隐居于濮水(普河)之上,在濮水钓鱼,在河上织屐,住在穷乡僻壤,生儿育女,终其一生,既有外证又内证。

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宋戴公,名武庄,后代以庄为姓。”此为庄氏的起源。东明居有庄氏族人,为庄周后裔,已繁衍80余世,今散居于三省七县近5000人。《庄氏族谱·序》载:“吾族之始出自春秋宋国,《左传》所谓武庄之族是也。其后战国吾始祖讳周,字子休,生于古蒙区。”“天资异常,灵敏超众,又好学不倦,年未及冠,老子之学深得乎妙,而著作之才能已肇于此矣。”县庄氏族人又以宋戴公为本族远祖,称后有庄子,庄子亦被尊为始祖,建祠于庄寨村北。此亦说明庄子是宋国人,且是宋国公族后裔。据《史记·宋微子世家》所载,宋昭公元年(-610年)因昭公无道,国人不服,昭公弟公子鲍在王姬的帮助下杀昭公夺得政权立为文公。但次年昭公之子纠集文公母须与武、穆、戴、庄、桓诸代宋君之族为乱,文公平息了这场动乱,参与动乱的贵族大多被杀轻者被逐。庄子的先祖在这次动乱中遭受镇压,可能是被逐至宋之北疆古曹卫之地,或逃至蒙漆园,今菏泽市(古曹州)东明县一带,故《曹州府志》称庄子“隐于曹之南华”。从此可以推测出在庄子生前他的祖先已定居于东明一带了。

东明周代以漆名地后,称户牖,漆水在其境,漆园畿辅户牖,称蒙,此地有濮水、漆水,傍有漆园,为汉宛朐之域,北部汉为离狐县⑩,唐改为南华县,治原在东明濮水南岸,后迁至濮水北岸。庄子辞官隐住在距漆园不远的濮水之滨,南华沙沟之阳,著书十余万言,故唐玄宗天宝元年(742)诏改“离狐县为南华县”,诏号庄子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为《南华真经》,此亦说明唐政府确认庄子家居南华一带。武德四年(621)改济阴为曹州,贞观元年(627)废济阳并入冤句,此时东明之域有冤句和南华二县之地,属曹州,自此人们称庄子为曹州之南华老仙,庄子吏隐于兹是无疑义的。

庄子祖籍宋国,为吏漆园,隐居南华,早期文献皆有所依,《庄子》一书内证充足,地方志书记载详备,加上遗址、碑刻文物等旁佐,“庄子蒙人”已不再是一个谜。只要我们坚持以“庄子者蒙人也”为坐标,继续沿着汉唐学者研究庄子里籍的正确方向,深入考析《庄子》一书中为我们提供的大量内证,及时搜集考古界提供的新资讯,庄子的里籍一定能找到

更加客观确切的答案。

注释:

①《史记地名考》,钱穆著,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808页。

②《史记地名考》,第135页。

③《汉书地理志汇释》,谭其骧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471页。

④本文所引《庄子》章句,均出自清郭庆藩撰《庄子集解》,中华书局1997年版。

⑤惠施相梁,当在魏惠王三十一年(-339),魏迁都大梁之后,罢相当在张仪相魏之前。张仪相魏于后元十三年(-322)。

⑥蒙亳,即景亳。据《考城志》,考城亦称景亳。《正义》:宋州北五十里大蒙城,为景亳,汤所盟地因景山为名。《史记地名考》:“今商丘县西北。”亦为今曹县南,近邻东明。

⑦帝丘在今濮阳西南,近邻东明。帝丘亦称商墟。《太平寰宇记》:“濮州颛顼遗墟,古曰帝丘,亦曰商丘。”《竹书纪年》曰:“夏后相土居商丘。”《方舆纪要》:“旧濮阳城东有商丘。”商墟亦为商丘。

⑧《史记地名考》,第136页。

⑨《史记地名考》,第655页。

⑩离狐县,《汉书地理志》:属东郡,治在濮阳东南。《东明县志》:“故城在县东十华里之西台。”今东明县菜园集乡西台集村有遗址。

The Textual Research of Zhuangzi’s Hometown

LI Fu-lu

(The P.C.C ofDongming County,Dongming Shandong 274500,China)

As for Zhuangzi’s hometown,the scholars in Han Dynasty made certain that he was the native of Meng who was the native of Song.His ancestral hometown was somewhere in the country of Song.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 records the paper searched for some relevant data and made some textual research of his native place and ancestral hometown.The conclusion wasmade that his ancestral hometown was somewhere in the country of Song and his native place was on the bank of Pushiwhere Dongming County now is.

Zhuangzi;Qiyuan;Pushi;Dongming

book=5,ebook=50

K231

A

1673-2103(2010)03-0092-05

2009-11-30

李福禄(1946-),男,山东东明人,东明县政协退休干部。研究方向:老庄文化。

猜你喜欢

东明县宋国东明
Why do we celebrate the New Year?
裘东明
鞭长莫及
谢东明
东明县绿色通道建设方案
东明县风沙化土地监测与治理
东明县露地花卉的分布与病虫害防治
鞭长莫及
再谈高考物理规范答题问题お
颜氏家训千古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