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挫折心理分析及其心理弹性干预研究

2010-08-15江明辉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挫折弹性个体

江明辉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州 350007)

大学生挫折心理分析及其心理弹性干预研究

江明辉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州 350007)

大学生挫折心理是一种普遍存在而又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学生挫折心理通常表现在学习、就业、人际交往、恋爱和家庭经济等方面。有些大学生不能正确应对挫折,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甚至采取极端行为攻击他人或结束自己的生命。心理弹性理论表明,通过心理弹性干预可以激发和促进大学生形成心理弹性,成功应对挫折,并达到良好的发展状态。

大学生;挫折心理;心理弹性;干预

大学,是人生受教育的重要阶段,也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的重要过程。这里,不仅有阳光明媚、浪漫多彩的校园生活,也会有乌云蔽日、困顿迷惘的挫折心理历程。多数大学生能以正确的态度应对挫折,变压力为动力,产生积极的心理效果,但也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不能正确应对挫折,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采取极端行为攻击他人或结束自己的生命。因此,如何使大学生积极应对挫折,建构心理弹性,对其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挫折心理分析

挫折心理,是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因主客观原因而受到阻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体验。个体遭受严重挫折后,会产生抑郁、消极、愤懑等不良情绪[1]。大学生挫折心理通常表现在学习、就业、人际交往、恋爱、家庭经济等方面遭遇挫折而出现负性情绪反应,并通过采取消极的防卫方式来应对挫折情境。

学习挫折。一是学习压力加重,激烈的竞争和市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很多大学生为了走出校门时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不断自觉地提高自己对学业的要求,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学习上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学习环境不适应,许多大学生原来都是中学的佼佼者,心目中充满了对大学校园浪漫而又美好的憧憬,然而现实的大学校园里,群英荟萃,强手如林,使他们的心理产生很大的落差;三是学习方法不适当,大学以自主学习为主,许多大学生还习惯于中学时以教师要求为主的学习方法。面对这些情况,有的人及时调整心态,接受现实,努力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有的人则可能产生挫折心理,严重者甚至丧失信心。如2006年 2月 28日,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一名大四男生因英语四级未过,从五楼跳下结束了自己年青的生命。

就业挫折。随着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大学毕业生实行“自主择业”和“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已较为完善,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大,加上当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因此许多大学生不得不面临就业的严峻挑战。有些大学生找工作不顺利,感到前途渺茫,轻者唉声叹气,整天闷闷不乐;重者精神紧张,丧失信心,甚至走上绝路。如 2007年 5月 11日,成都锦江区琉璃路 661号的香江花园内,一女大学生金某跳楼自尽,原因是多次找工作未成,且被职介骗钱。

人际交往挫折。不同地域、家庭的大学生,每个人的成长经历、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性格、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有的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中有许多人缺乏集体主义精神,缺乏关心他人的意识,缺乏集体生活的经验;有的大学生来自农村,贫困的家庭经济状况使他们感到自卑,羞于与他人交往。如 2004年 2月,云南大学大四学生马加爵残忍地杀害了四名同班同学,他犯罪的主要原因是与同学相处问题,按他自己的说法是“做人很失败”。

恋爱挫折。大学生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是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造成悲剧。为什么会这样呢?一方面是有些大学生对感情问题抱着草率态度,把爱情当做游戏;另一方面是有些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太薄弱,身心容易受伤害,以至产生苦闷、惆怅、失望、悔恨、愤怒等情绪。如,2006年 12月 13日,云南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四女生高某因恋爱原因从宿舍七楼跳下自杀身亡。

家庭经济挫折。当前我国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占学生总数的 20%左右,他们大多来自贫困山区,家庭负担重;也有少数来自城市的工薪阶层,他们的父母下岗或年迈退休,收入都较低;还有部分特困生生活在单亲家庭。有些大学生入学后看到别的同学衣着时尚,出手阔绰,感到自惭形秽,从而产生焦虑、苦闷、自卑的情绪;有的大学生靠家里卖房子、卖家当供其上学,感到无力承受贫困之重而走上绝路。如良华,22岁,福州市永泰县同安镇人,漳州某高校大三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感到压力大,于 2006年 3月 9日吞服农药自杀。

以上简要分析了大学生较常见的几种心理挫折表现,有些大学生或许还有其他方面的心理挫折表现,或者说有些心理挫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但是,大学生在应对挫折时,其表现会有很大的差异。多数大学生通常可以适应一般的挫折,这种适应虽然也要消耗个体的生理与心理能量,但这种消耗不会导致身心崩溃,甚至有些大学生在遭遇叠加性挫折(指多种挫折同时或相继出现)或持久性挫折时,也不会产生消极心理,反而意志更加坚定,在逆境中奋起。如,被评为“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湖南怀化学院 2003级学生洪战辉,他在 11岁那年家庭突发重大变故:亲妹妹死了,父亲疯了,父亲又捡回一个遗弃女婴,母亲和弟弟后来也相继离家出走。洪战辉稚嫩的肩膀过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从读高中时,洪战辉就把这个和自己并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并把妹妹带到自己上大学的异地他乡上学。

二、大学生挫折心理弹性干预

面对挫折,为什么有的大学生会情绪低落,社会适应不良,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而有的大学生却能从中吸取教训,磨炼意志,变得更为坚强,不但心理健康状态良好,社会适应能力也比较强,这就涉及心理弹性的问题。

(一)心理弹性的概念

心理弹性概念的提出,最早受到物理学中弹性力学的启发,该理论认为,“材料或物体有一种随外力作用而发生变形并随外力作用去除变形消失的特性”,此即为“弹性”。朱森楠教授认为:“心理弹性是个体面对内外压力困境时,激发内在潜在认知、能力或心理特质,运用内外资源积极修补、调适机制的过程,以获取朝向正向目标的能力、历程或结果。”[2]

从心理弹性的概念来看,构成心理弹性必须具备两个要素:面临挫折和适应良好。相应地,构成大学生心理弹性也需要具备这两个因素。哪些因素促使大学生在面临挫折时仍然适应良好?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就需要提出大学生心理弹性的两大影响因素: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是心理弹性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危险性因素,是指阻碍个体正常发展,使个体更易受到伤害而得不到发展结果的生物的、心理的、认知的或者环境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具体地说主要就是遭遇挫折,以及因挫折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当然,危险性因素仅仅是增加了适应不良的可能性,并不绝对预示着消极的适应结果。保护性因素,是指那些能够促使个体更好地应对生活压力事件,减少消极发展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的个人的或环境的因素[3]。

(二)心理弹性干预

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是影响心理弹性的两个核心因素。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弹性干预,采取的主要措施就是减少大学生危险性因素,或增加大学生保护性因素。

改善外部环境,减少受挫可能。外部环境因素是大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重要的挫折源,家庭、学校和社会有责任和义务减少使大学生产生受挫感的因素。主要措施有:(1)我国大多数家庭有“望子成龙”传统的思想,对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这样就给子女造成很大的压力,同时作为子女又有传统的“孝顺”思想,在遇到挫折时极易产生扭力,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院社会学家张杰教授的观点是:“压力本身不是自杀的一个原因,只有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压力绞在一起形成‘扭力’的时候,才会导致自杀的发生。”因此,作为家长不应给子女造成太大的压力,要像鲁迅先生所说的:“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2)学校要形成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育人环境,完善大学生评价体系,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组织开展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增强集体凝聚力,增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校还可以建立大学生多元化评价体系,采用各种奖励办法,激励大学生奋发上进。(3)政府和社会要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一个相对公正、公平的环境,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如,当前政府为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鼓励大学生支援西部建设,鼓励大学生应征入伍,增加中小学教师编制,增加研究生、专升本招生指标等,以及制定“三支一扶”和选拔优秀大学生当“村官”等政策措施。

确立合理认知,降低抱负水平。古希腊哲学家 Epictetus有句名言:“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心理咨询中“合理情绪疗法”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可见,人们对挫折的情绪反应不在于挫折本身,而在于对挫折的不合理认知。不合理认知,就是用不合理信念来解释和评价事情,其中包括不正确归因。美国心理学家罗特把归因倾向分为内控者和外控者,内控者相信自己能发挥作用,面对可能的失败也不怀疑未来可能会有所改善,面对困难情境,能付出更大努力,加大工作投入;而外控者看不到个人努力与行为结果的积极关系,面对失败与困难,往往推卸责任于外部原因,不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企图寻求救援或是赌博似的碰运气,他们倾向于以无助、被动的方式面对挫折。因此,教师有责任帮助受挫学生找出不合理信念,然后用合理信念去取代不合理信念,并帮助学生进行正确归因,尽量把外归因转化为内归因,但对过分严格要求自己的大学生要多考虑外归因,以减轻其精神压力。此外,适当调节抱负水平也有利于应对挫折。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中提出了一个自尊的经典公式:自尊 =成功/抱负。根据这个公式,增大成功和减小抱负都可以获得高的自尊。所以,要培养大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些成功条件,让学生多感受成功的体验,或者劝其适当降低抱负水平,调整奋斗目标,这样就能减轻或避免挫折心理[4]。

学会人际交往,争取社会支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压力的有效缓冲器,必须遵循下列原则:一是相互性原则,即任何个体都不会无缘无故地接纳他人,喜欢是有前提的,相互性就是重要的前提,我们喜欢那些也喜欢我们的人,心理学中有个“黄金规则”,即“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二是交换性原则,即个体期待人际交往对自己是有价值的,在交往过程中的得大于或等于失,至少是得别太少于失;三是自我价值保护原则,自我价值是个体对自身价值的意识与评价,自我价值保护是一种自我支持倾向的心理活动,其目的是防止自我价值受到贬低和否定,由于自我价值是通过他人的评价而确立的,个体对他人评价极其敏感,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与支持,而对否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予以疏远;四是平等原则,即人们交往趋向于社会角色和地位相近的人[4]。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只要对人真诚、友爱、宽容,就可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减少心理挫折。此外,要积极争取社会支持。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有两种:一是具体地支持当事人,在物质上给予帮助,增加应对挫折的物质条件;二是给当事人精神支持,在遭遇挫折时及时给予关爱、开导,这样能增强当事人应对挫折的信心,稳定情绪;三是引导个体成为社会支持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社会支持接纳者。

开展挫折训练,提高心理调节能力。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也像其他心理品质一样,是可以经过学习或锻炼而获得的。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日本也有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取得。”因此,教师应抓住大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小挫折,给予必要的鼓励和具体指导,甚至还可以通过有计划的目标训练来进行,以提高他们的心理防御能力。如:建立勤工俭学或社区服务基地,鼓励大学生自力更生,挣钱养活自己;组织大学生到贫困山区社会实践,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生活的艰辛;组织丰富多彩的青年志愿者活动,磨炼大学生的意志,加强合作等等。此外,提高心理调节能力还可用“合理化机制”,即当一个人遇到挫折而无法达到目标或行为表现不符合社会常规时,给自己杜撰一些有利的理由来解释,以避免精神上的苦恼,减少自己的失望情绪,使自己心安理得。如,“酸葡萄”效应和“甜柠檬”效应是最典型的两种合理化机制。“酸葡萄”效应是个体在追求某一目标失败时,为了冲淡自己内心的不安,常将目标贬低,说“不值得追求”聊以自慰;“甜柠檬”效应是强调自己认定的较低的目标或自己有的东西都是好的。两者都是个体为减少或免除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保持自尊,而对自己不合理的行为给予一种合理的解释,使自己能够接受现实。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遭遇的挫折往往是多种多样的,其产生的挫折心理也是极其复杂的。因此,我们在实施大学生心理弹性干预时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根据不同挫折类型和不同受挫个体采取不同措施,尽量避免或减少大学生的受挫心理,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 [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170-180.

[2]王滨,罗伟.心理弹性发展的研究进展及评述 [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

[3]石玥,许丽娟.心理弹性:积极面对挫折——心理弹性与积极心理的契合 [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2).

[4]郭念峰.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教育出版社,2005.

Study on the Analysis of Uiversity Students'Setback Psychology and Intervention in Their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J IANGMing-hui

(Fuji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Agriculture,Fuzhou 350007,China)

University students'setback psychology is the prevailing issue which cannot be ignored.University students'psychology of setback is presented in different aspects,such as study,employment,personal communication,love affair and family economies. Some university students cannot respond to the setback appropriately,which gives rise to theirpsychologicalproblems.Some even adopt extreme activities to attack others or commit suicide.The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theory shows that intervention in university students'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can stimulate them to for m resilience,successfully confrontwith the setbacks and reach their full development.

university students;setback psychology;psychological resilience;intervention

G44

A

1001-7836(2010)05-0076-03

(责任编辑:侯秀梅)

2009-12-29

江明辉 (1965-),男,福建福州人,副教授,教育管理硕士,思政理论课教研部副部长 (主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研究。

猜你喜欢

挫折弹性个体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挫折使我更坚强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
在挫折与攻关中铸就优雅
生活需要挫折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