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西北民族地区城乡管理体制的改革

2010-08-15汪春燕

关键词:西北管理体制差距

高 丽 汪春燕

(青海师范大学法商学院,西宁 810007)

论西北民族地区城乡管理体制的改革

高 丽 汪春燕

(青海师范大学法商学院,西宁 810007)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乡管理体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打破了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城乡一体化发展迅速。在西北民族地区,城乡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在逐步地推行,城乡一体化程度也在不断地提高。但是,改革和发展的总体水平和速度都比较缓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民族地区;城乡管理体制;改革

统筹城乡发展、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促进城乡管理体制改革对城乡发展具有科学有效的指导和调控作用,因此推进城乡管理体制改革十分必要。城乡管理体制改革也是民族地区和谐民族关系构建的关键环节之一。西北民族地区只有建设一个合理完善的城乡管理体制体系,才能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使其教育、就业等的差距缩小,才能为构建和谐稳定的民族关系提供一个良好稳定的环境与基础,才能逐步缩小民族间的差距,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族矛盾与民族问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局面。

1 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必须重视城乡管理体制改革

少数民族地区城乡差距对我国民族关系有深远的影响,民族地区城乡差距的存在,是民族问题的体现,对全国发展大局产生了不利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时期。“但是,现阶段制约我国民族关系的根本因素是民族地区的落后性,而这种落后性又集中地体现在民族地区城乡发展的巨大差距上,进而使得民族地区和全国其他地区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区域发展差距。”[1]针对民族地区的这种差距,应从三个方面进行改革。

1.1 健全城乡规划和管理体制

在城乡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需要统筹城乡规划,打破城乡分割局面,建立城乡一体、功能互补、衔接协调的规划体系,同时要建立规范化和民主化的规划编制程序和管理体制,从而促进城乡建设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西北民族地区在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进行了管理体制的改革,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建立规范化服务型政府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全面推进。要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管理体制,必须对乡镇的行政管理体制进行一系列的改革。通过精简机构,提高管理部门办事效率,使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内涵外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过去仅仅注重的乡镇规划转变为统筹城乡一体的规划,为统筹民族地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逐步形成了有利于城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逐渐使民族地区的发展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

1.2 改革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和政策限制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推进,城镇化速度加快,民族地区的城镇化速度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对于西北的广大少数民族地区来说,要加快现代化建设速度,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打破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和政策限制。城乡二元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户籍制度上和经济结构上。近年来,中央陆续提出推进城镇化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等战略举措,明确了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要求,同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调整措施,推进现行户籍制度的总体改革。国家提出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不仅有利于消除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而且还有利于引导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力度,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因此,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是今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发展趋势。

1.3 实现城乡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要实现民族地区城乡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就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民族地区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是目前我们国家所倡导的主要的发展模式。应做到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经济建设与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生态脆弱区 2/3以上的面积集中在西部地区。从全国生态脆弱程度的排序看,西部民族地区除广西为中度脆弱省份外,云南、内蒙古为强度脆弱省份;极强脆弱省份有:新疆、贵州、甘肃、青海、西藏、宁夏”[2]。极强脆弱省份中有四个省区属于西北地区,这种状况如果得不到合理解决,西北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不仅难以实现,而且也会受到严重阻碍,这对我们是个重要警示。因此,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强调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统一,才能实现城乡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人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2 改革西北地区城乡管理体制的对策建议

2.1 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为前提

要缩小城乡差距,正确的选择之一就是城镇化。西北民族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速度缓慢是造成城乡差距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2008年,全国工业增加值为79 752亿元,陕西为2 189.97亿元,占全国的2.75%;甘肃为1 066.74亿元,占全国的1.34%;宁夏为325.30亿元,占全国的0.40%;青海为 324亿元,占全国的0.40%,新疆为1 324.18亿元,占全国的1.66%(本组数据由中国宏观数据挖掘分析系统整理所得)。以上数字显示,西北 5省的平均工业增加值为1 046.04亿元,全国平均工业增加值为2 572.65亿元。陕西的工业增加值与全国平均的工业增加值相差较小,只有382.68亿元,其余四省的工业增加值较之全国的平均工业增加值差距都很大,其中青海与全国的平均增加值的差距为2 248.65亿元 、甘肃为 1 505.89亿元、宁夏为 2 247.35亿元 、新疆为1 148.47亿元。以上的数字对比说明,西北民族地区工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较慢,工业化水平较低。为此,民族地区要加快经济的建设步伐,就必须走工业化道路,提高西北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实力。由于西北民族地区所处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城镇化发展速度相对滞后,从而严重制约着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所以,要科学合理地布局,努力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城镇一体化体系。

2.2 加快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推进,我国传统的二元户籍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阻碍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农村拥有大量富裕的劳动力,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使他们无法进入城市发展,即使是进入了也不能成为正式的职工,以至于无法享受与其相适应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就业保险和其他的福利待遇等,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此,要加大民族地区户籍制度的改革力度,改革传统不合理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使其逐步过渡到一元户籍制度。进一步放宽农牧民进城落户的条件,实现城乡人口的自由流动。取消农牧民在城镇落户的高额费用,对在城镇有固定住房和稳定工作的农牧民允许他们在所住的地方登记落户,使农牧民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取消以户口作为城乡居民在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待遇给付的依据,使户籍制度的职能仅仅只用于人口统计管理,不再发挥区别城乡居民享受社会待遇和社会福利等的相关职能。

2.3 改革城乡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对于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这一块的投入严重不足。城市和农村的医疗卫生供给失衡,大多数农村人口没有医疗保障,生老病死主要靠自己解决。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西北民族地区,这种状况更为严重。西北民族地区特别是农牧区基层医疗卫生条件差。“青海省乌兰县 39名医务工作者中,只有 2名本科毕业生,而且专业人员每年还在流失。该县农牧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到县级医院看病报销 50%,州级医院报 40%,省级医院报销 30%,由于县级医院甚至州级医院的医疗条件普遍较差,农牧民有了重病到省级医院看,又是路费,又要吃住,报销比例又低,实际上他们看病的负担还是很重。”[3]针对西北民族地区特别农牧区医疗卫生条件差、供给不足的情况,我们应该逐步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医疗和社会保障事业,加快西北民族地区城乡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国家应扩大对西北民族地区财政覆盖力度,增加财政在医疗、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逐渐缩小民族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在基础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

2.4 实现城乡管理体制的联动互补性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推进城乡联动互补性,就是把农村与城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城乡发展差距过大,二元经济结构不合理的局面,实现农业与工业,城市与农村的良性互动和一体化发展。”[4]而作为我国西北民族地区,要实现城乡管理体制的联动互补性,首先要实现发展规划的联动互补性。这是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格局的前提,实施城乡规划,绘制统筹发展蓝图,按照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的要求,把农村与城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其次要建立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政府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在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建立相关制度方面的作用。再次,把握好城乡公共服务发展的联动机制,有利于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在大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还要注意从体制上推进城乡公共服务的一体化。最后,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要实行联动机制,针对目前城乡基础设施差异大,布局不合理等问题,要坚持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总之,西北民族地区的的城乡管理体制在改革开放的 30年间虽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城乡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速度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还是比较缓慢。目前我国正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战略,大力倡导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因此,西北民族地区应该响应国家的号召,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适时、顺时地改革城乡体制的不合理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使之更好地为民族地区的发展服务,为我国建设和谐的民族关系奠定基础。

[1]雷振扬.我国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6).

[2]普布阿旺.“五个统筹”协调发展是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J].西藏科技,2005,(11).

[3]王庆环.让农牧民更好地享受合作医疗[N].光明日报,2008-03-10.

[4]王锋.论新农村建设中的城乡联动发展机制[J].农村经济,2008,(5).

F291.311;C957

A

1674-6341(2010)01-0059-02

2009-11-27

200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市化进程中的西北民族关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批准号:06XMZ001)

高丽 (1982-),女,湖北荆门人,2008级硕士研究生,从事民族理论与社会发展研究。

责任编辑:卢宏业

猜你喜欢

西北管理体制差距
一座西北小城
西北不惑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黔西北行吟
国外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对比分析——以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为例
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论各地高新园区管理体制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西北望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