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要塑造好自己的阳光心态

2010-08-15胡明辉

湖北教育 2010年3期
关键词:心态辅导员阳光

□胡明辉

高校辅导员要塑造好自己的阳光心态

□胡明辉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这是党和国家对高校辅导员身份地位的新诠释,也是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新要求。当前国家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思潮纷纷渗透到校园里,影响着学生们的学习与生活。肩负着维护高校稳定、促进校园和谐发展等多重任务的高校辅导员们,除了应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过硬的业务知识和管理技能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态,否则在重重困难与长期的压力面前终究会丧失勇气和毅力,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因此,对高校辅导员进行心理疏导,努力塑造其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心态,是人的观念、动机、情感、心趣等状态的综合体现,分为积极心态(又称阳光心态)和消极心态。阳光心态是指“人的心态因当前事物和过去经验引起的活动在一定时期内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的健康的状态”。阳光心态对人的思维、选择、言行都具有积极健康向上的导向和支配作用。那么高校辅导员怎样才能塑造好自己的阳光心态呢?

一、努力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辅导员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也日益彰显出来,随之而来的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挑战着辅导员的各方面素质。如何应对新挑战,更好地履行好辅导员职责,关键在于辅导员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努力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业务能力。只有潜心学习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前沿性的教育理念,系统地掌握运用好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伦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提升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一套既符合当前学生实际又具有创新理念的教育管理路子,形成自己的管理特色,才能在辅导员岗位上产生一种自信。这种自信是辅导员在职业岗位上成熟的象征,是一种阳光精神。

(一)学习政治理论和政策法规。高校辅导员岗位的特殊性要求辅导员必须不断地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毛泽东思想等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精髓。要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全局观念,努力践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始终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并具备较强的政治辨别能力和政治敏锐性。政治理论学习好才有可能正确处理好学生中出现的政治倾向性问题,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可供效仿的学习榜样。高校辅导员学习政策法规并掌握其精神实质,有助于广大辅导员在日常事务管理过程中切实维护好大学生们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学习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高校辅导员面对的是一群生机盎然、充满活力的群体,工作的对象在不停的变动,工作内涵也在不断地扩大与延伸,所以辅导员们必须不断地学习。辅导员们不仅要掌握学生德育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广泛涉猎教育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学识修养,彰显自己的人格魅力,树立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

(三)在实践中提升业务素质。实践也是学习的过程,一名合格的高校辅导员必须将理论学习与实际锻炼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学用相长,在实践中获得全面发展。首先,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健康人格,“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校辅导员自身的人格魅力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最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其次,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创新是高校辅导员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高校辅导员应该在积累总结前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这一工作目标,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和内涵,改革传统教育方式方法,大胆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式、新方法、新途径,提升辅导员自身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二、维护心理健康,追求阳光心态

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学生招生规模迅速扩大,辅导员队伍配备速度跟不上学生增长速度是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状况,这使得辅导员的工作压力更大,任务更繁重。在工作实践中,我们的高校辅导员既要做好学工部门分配的日常性事务,又要完成所在院系临时分配的工作;既要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查分析学生思想动态,又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各种具体问题;既要参加院系的各种会议、培训,又要迎接频繁的各类评比、评选、考核。长期超负荷的运转,使得辅导员们的心理压力愈积愈大。因此,辅导员们必须积极缓解、疏导心理压力,培养阳光心态。

首先,要加强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心理健康理论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辅导员们要对自己的职业保持崇高感、使命感和优越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自觉地增强自己的心理保健意识,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第二,要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咨询机构,为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提供保障。目前各高校辅导员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非师范学校,对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掌握不多,自我心理调节能力较差,所以各高校要建立相应的辅导员心理干预机制,建立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和心理素质测验制度,加大辅导员接受专业心理健康培训的力度,让辅导员们了解心理学知识,学会自我调节,也利于辅导员们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

第三,客观评价自我,缔造阳光生活。人的心态由人的认知评价引起,当一个人对周围的事件或自己的行为、思想,做出消极的评价时,会给自己以不良的暗示,导致消极心态产生。辅导员在学校与学生之间起着桥梁纽带作用,来自领导和同事、学生和家长的评价非常多,当中有正确的、有不正确的;有客观的、有不客观的。对此,辅导员只能自己对自己进行合理评价,客观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缺点,汲取别人的优点,扬长避短,提高自己,开心生活。

三、淡泊名利,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

一般地说,名利观念总是客观存在的,有的人能正确看待名利,对名利看得比较淡;有的人不能很好地对待名利,对名利看得比较重。名利思想不能没有,但要淡泊,要把握好尺度。淡泊名利是由高校辅导员自身的工作任务、性质、特点所决定的。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高校辅导员队伍。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用自身的正派、清廉形象和正确的是非观、名利观去影响教育学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高校辅导员要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胡锦涛同志曾经强调指出:“领导干部有什么样的生活情趣、生活品位,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辅导员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不仅关系着辅导员个人的心态和品行,也关系着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中的形象。一个生活作风不严谨、情趣低俗的辅导员是不可能成为大学生们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的。实践也证明,长期醉心于物质享受和声色之乐的人,必然会导致思想蜕化变质,对自己的心态和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总之,高校辅导员要真正成为大学生们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就必须塑造好自己的阳光心态,要耐得住清贫和寂寞,甘于奉献。既然选择了高校辅导员这一职业,就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无怨无悔做一个“孺子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辛勤快乐地耕耘。心存执着,快乐总会相随,高校辅导员的阳光心态犹如绢绢细流,带给自己幸福,也给予学生希望。

责任编辑:闵之杰

⋆作者:胡明辉,湘南学院艺术设计系辅导员,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生管理。

猜你喜欢

心态辅导员阳光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走,出发!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走在阳光路上
还是“看掐架”心态
论心态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