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语的寂寞谁人知?

2010-08-15

湖北教育 2010年3期
关键词:前途性功能母语

在刚刚过去的上海几所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中,有4所高校不考语文,这一现象引起众多考生、教师的关注,也引起了众多热议。

母语的寂寞由来已久,关于母语的争议也不绝于耳,上海几所高校的“不考语文”点燃了人们的“火药桶”,其实更为残酷的现实却是社会大众的“不学语文”,人们对这次事件争议的背后隐含着一种深层的社会情绪,那就是对语文、汉语、母语寂寞的深深忧虑。

一位高校老师回应说,之所以考英语不考语文,是因为英语有利于学生的学科发展,学生英语不好往往没有前途。这样的解释令人震惊,英语不好就没有前途的说法更令人无语。语文卫道者高呼:“事关民族自信、国家尊严、文化传承、历史接续,如此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忧国忧民者感慨:“免考语文,影响读写,阻隔文化,长此下去,危哉殆哉。”的确,明目张胆的“不考”就可能导致更大范围的“不学”,教学考试作为语文教育的主渠道责无旁贷。

换个角度思考,母语寂寞的症结不能完全归咎于学校。校园之外,语文其实就植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那是一个渗透、影响、移易、浸润的过程。内心的蕴藉,往往正是语文的滋润所在。套用余秋雨先生的话说,没有哪一种考试能够考出中国人那美丽的才华。也就是说,那种以为一考就可以定乾坤、不考就会江山易色的想法,不仅天真,更是一种文化上的狂妄。我们一边在指责中学语文教育的“标准化”,一边又在指责大学招生对语文的“不闻不问”;我们一边在强调语文的文化性功能,一边又在争抢语文的工具性功能。母语,其实已经在这样的争吵和游移中被割裂为实用主义的工具。我们的心灵与母语之间,已经蒙上了厚厚的一层膜,灵动没有了,鲜活消失了,虽近在咫尺却相隔天涯。

猜你喜欢

前途性功能母语
新文科建设探义——兼论学科场域的间性功能
母语
广播剧还有前途吗?
共享汽车前途未卜
运动与性功能
母语
米非司酮联合炔诺酮治疗复发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探讨
吉林省再生资源市场大有前途
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青春期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