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芷香豆素类有效部位的研究进展

2010-08-15常金花高大昕刘翠哲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欧前胡素乙素

常金花,高大昕,刘翠哲

(河北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承德医学院中药研究所,河北承德 067000)

白芷为伞形科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或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var.formosana(boiss.)shan et yuan的干燥根,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香豆素类和挥发油类。由于挥发油类成分含量低,故近些年对白芷总香豆素及其成分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针对其在药效学和药动学研究、提取工艺、质量控制及制剂开发方面归纳总结,为白芷有效部位的继续研究提供参考。

1 药效学和药动学研究

1.1 镇痛作用机制 白芷香豆素对物理、化学等伤害性刺激具有明显镇痛作用,作用部位可能既在中枢也在外周,其镇痛作用与阿片受体和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有一定的关系,使甲醛所致伤害性疼痛模型小鼠血清NO含量和脑中β-EP含量明显下降,镇痛机制可能与抑制NO的合成或释放有关[1-2]。

1.2 对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的影响 将延胡索乙素与白芷总香豆素配伍,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热板镇痛法、甩尾法三种模型,观察白芷总香豆素对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延胡索乙素与白芷总香豆素配伍后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3],而且经小肠吸收的延胡索乙素的含量均较单纯延胡索总碱提取液为高,并随方中白芷总香豆素加入量的增加,延胡索乙素的小肠吸收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4]。

1.3 透皮吸收特性 白芷香豆素类有效部位在大鼠皮肤中渗透系数与人体皮肤接近,冰片和月桂氮酮能够促进该类成分的渗透[5]。在考察丙二醇、油酸、氮酮及其联用促渗剂对川白芷香豆素有效部位中欧前胡素透皮吸收动力学特性的影响中发现:5%丙二醇有一定促渗作用,10%丙二醇对药物的扩散和透皮有一定阻滞作用,氮酮的促渗作用往往不随使用浓度的提高而增加,存在最佳用量,浓度过大,可能得到相反的效果,使用氮酮、油酸、丙二醇(2:1:1)联合促渗剂,欧前胡素透皮速率增加最明显[6]。

1.4 对家兔氨茶碱药动学的影响 白芷香豆素成分能抑制氨茶碱在兔体内的代谢,使其消除速度常数降低,半衰期延长,AUC值增大,清除率下降[7]。

1.5 药动学研究和大鼠小肠内的吸收特性 大鼠灌胃给予白芷香豆素提取物后, 应用高效液相法测定欧前胡素的血药浓度,拟合数据,结果欧前胡素在大鼠体内呈二室模型分布,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为:tmax=0.75h,Cmax=(2.165±0.289)mg·L-1,t1/2=(5.449±2.040)h,AUC0-t=(7.204±3.966)mg·h·L-1,AUC0-∞=(7.512±4.190)mg·h·L-1[8]。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在大鼠体内的最佳吸收部位都是结肠,肠道内吸收良好;在酸性条件下,吸收受到pH值影响,吸收机制可能包括被动扩散与主动转运[9]。

2 提取工艺

2.1 乙醇回流提取 先将白芷粉碎过20目筛,加8倍量75%或95%乙醇,提取3次,每次3或4个小时,所得的提取物中香豆素类成分的含量较高[10-12]。

2.2 渗滤法 袁瑜等[13]应用渗漉法提取白芷总香豆素,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设计,以白芷总香豆素的含量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渗漉法提取总香豆素含量高,其最佳工艺条件为:8倍量75%乙醇,浸泡8h,渗漉速度0.5ml/min,白芷药材颗粒粒度对总香豆素的含量影响不大。陈贤春等[14]确定的最佳工艺为白芷药材浸泡24h,加8倍量的80%乙醇。郑翠英等[15]在实验中选择的条件是6倍量的60%乙醇浸泡6h后进行渗滤。

2.3 微波法 刘红梅等[16]采用微波辅助萃取白芷香豆素类成分,结果表明微波功率、微波辐射时间、溶剂用量、溶剂浓度、浸泡时间、药材粉碎度等参数对自芷有效成分的提取具有交互作用,优选出的最佳萃取工艺为:微波功率450W,辐射时间10min,浸泡时间30min,固液比为1:4,乙醇浓度为95%,粉碎度为40目。

2.4 CO2超临界流体法 超临界萃取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提取、纯化方法,具有萃取温度低、高效快速、有机溶剂残留少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中草药的提取精制,特别是香豆素类成分。影响香豆素含量的主要因素是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和药材的粉碎度等工艺参数[17]。黄欣等[18]采用的萃取条件是:以无水乙醇作为改性剂,萃取压35MPa,萃取温度45℃,药材粒度60目,萃取时间3h,此时得到的总香豆素收率最高。

2.5 大孔树脂 何芳辉等[19]应用大孔树脂纯化白芷总香豆素,以总香豆素的比吸附量(mg/ml)、解吸率(%)、纯度(%)为评价指标筛选树脂类型,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白芷总香豆素含量,结果表明大孔树脂可用于白芷总香豆素的纯化,而且在实验中应考虑用混合树脂对其进行纯化。

3 白芷香豆素类有效部位的质量研究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提取分离得到的川白芷香豆素有效部位进行成分研究,共鉴定出11种香豆素类成分,主要成分为氧化前胡素、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其相对含量分别达到10.23%、6.58%和5.16%[20]。

3.1 香豆素类成分的鉴别 常用薄层色谱法鉴别白芷提取物中的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21]。此外,蔡敏等[22]应用HPLC-MS/MS联用技术,快速鉴别出禹白芷中白当归素、氧化前胡素、白当归脑、欧前胡素、蛇床夫内酯和异欧前胡素6个主要的呋喃香豆素成分。

3.2 香豆素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通常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白芷提取物中单一成分,或同时测定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两种成分,或欧前胡素、氧化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三种成分的含量,来控制白芷香豆素提取物的质量[23-25]。

3.3 总香豆素的含量测定 马逾英等[26]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川白芷中总香豆素类成分的含量,其结果表明该法准确、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川白芷药材中总香豆素的测定。

3.4 指纹图谱 李玲等[27]以川白芷香豆素有效部位为研究对象,建立了10批样品的RP-HPLC指纹图谱,此指纹图谱较全面地反映了川白芷香豆素类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的特征,可用于川白芷香豆素有效部位的质量评价。

王婷婷等[28]建立白芷质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评价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白芷的真伪鉴别和质量评价。

3.5 干燥方法对白芷香豆素类成分含量的影响 通过比较室内阴干、户外风干、不同温度烘干和硫磺熏干方法对白芷香豆素类成分含量的影响,发现白芷室内阴干和户外风干需时较长,硫磺熏干白芷需时较短,外观洁白,性状较好,但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含量都较前两者显著降低;35℃烘干白芷时间短,根中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含量也高;而70℃和105℃烘干,欧前胡素含量显著降低[29]。王梦月等[30]在实验中也发现以晒干法最好,香豆素的含量高,而经硫磺烟熏后香豆素的含量大幅度降低。张玉方等[31]通过试验还证实了白芷被熏透前的9小时,随着硫熏时间的延长,香豆素类含量急剧下降,熏透后则下降不明显。因此,不能通过减少硫熏的时间来降低香豆素成分的损失。

4 制剂开发

白芷香豆素固体分散体:选择聚乙二醇6000(PEG)、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泊洛沙姆188等为载体,应用熔融法和溶剂法,均可制成白芷香豆素固体分散体,而且以聚乙烯吡咯烷酮K30制备的白芷香豆素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解度和溶出速率提高最为明显[32]。高温及强光均能降低白芷香豆素固体分散体中欧前胡素的含量,湿度虽未影响其含量,但PVP的引湿性可引起白芷香豆素固体分散体自身质量的增加[33]。

5 结语

综上所述,白芷香豆素类有效部位具有镇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在外周也可能在中枢,与延胡索乙素配伍后,可增强其镇痛作用和小肠吸收量。通常采用醇提法得到白芷香豆素类有效部位,近年发现超临界萃取法的提取率更高。对其质量标准的研究表明:高效液相法可以测定该类成分的含量。应用白芷香豆素类成分投料制备了如固体分散体、分散片等新型制剂,但是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今后随着药理作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质量标准的逐步完善还会开发出更加有效、稳定的新制剂。

[1]王海莉,王春梅,李贺,等.白芷香豆素的镇痛作用部位及其机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5):1902-1904.

[2]王春梅,崔新颖.白芷香豆素的镇痛机制初探[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0(2):121-124.

[3]杨倩,王四旺.延胡索乙素与白芷总香豆素、总挥发油配伍药效学比较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9(15):2814-2815.

[4]祝婧云,廖正根,陈绪龙,等.元胡白芷有效组分配伍对延胡索乙素小肠吸收的影响[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21(3):56-58.

[5]卢闻,贺浪冲.白芷香豆素类有效部位体外透皮特性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3,38(12):939-942.

[6]李玲,李祖伦,何宇新.不同促渗剂对川白芷中欧前胡素透皮吸收的影响[J].中成药,2009,31(4):627-630.

[7]李超,王德才,吴从平.白芷香豆素组分对兔体内氨茶碱药动学的影响[J].医药导报,2009,28(2):163-164.

[8]黄玉伟,陈晓辉,霍艳双,等.白芷提取物欧前胡素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8,25(3):215-218.

[9]高芸,栾立标.白芷中2种有效成分在大鼠小肠的吸收特性[J].中国新药杂志,2007,16(14):1094-1095.

[10]李玲,李祖伦,何宇新,等.白芷提取工艺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2):374-376.

[11]贾英,孙振蛟,包文芳.正交设计法优选白芷的提取工艺[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5,22(3):217-219.

[12]邓晓华,王萍.正交设计法优化兴安白芷茎中总香豆素的提取工艺[J].中国林副特产,2009,(3):19-20.

[13]袁瑜,张良,李玉锋,等.渗漉法提取白芷总香豆素的工艺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2):302-303.

[14]陈贤春,王玉蓉,路世鹏,等.白芷提取工艺的研究[J].中成药,2005,27(2):145-147.

[15]郑翠英,夏艳姣,徐超群,等.白芷中香豆素类成分的提取[J].华西药学杂志,2008,23(6):683-684.

[16]刘红梅.均匀设计优选微波辅助萃取白芷香豆素类成分[J].华西药学杂志,2004,19(13):193-194.

[17]刘红梅,张明贤,刘杨平,等.超临界C02萃取白芷中香豆素类成分的工艺优化研究[J].中成药,2004,26(2):90-92.

[18]黄欣,苏乐群,傅春升.白芷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成分分析及CO2超临界萃取工艺的研究[J].中国药房,2005,16(11):824-825.

[19]何芳辉,尹蓉莉,刘杨,等.大孔树脂纯化白芷总香豆素工艺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3):116-118.

[20]李玲,李祖伦,何宇新,等.川白芷香豆素有效部位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2):306-307.

[21]冯毅凡,钟若梅,郭晓玲,等.白芷超临界CO2提取物的鉴别与含量测定[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5,21(6):674-675.

[22]蔡敏,周燕,喻世涛,等.禹白芷中香豆素成分的HPLC-MS/MS分析[J].分析测试学报,2007,26(增刊):164.

[23]邓捷圆,高广慧,赵春杰,等.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白芷中2种香豆素的含量[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4,21(5):552-554.

[24]贾敏如,王梦月,金曲嫫,等.HPLC测定13种白芷中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的含量[J].华西药学杂志,2003,18(5):361-362.

[25]王光发,廖正根,梁新丽.HPLC法同时测定元胡止痛片中3种活性成分的含量[J].中国药房,2009,20(9):672-673.

[26]马逾英,钟世红,贾敏如,等.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川白芷中总香豆素类成分的含量[J].华西药学杂志,2005,20(2):159-161.

[27]李玲,李祖伦,袁瑜.川白芷香豆素有效部位的RPHPLC指纹图谱研究[J].四川中医,2009,27(1):54-56.

[28]王婷婷,陈晓辉,胡庆庆,等.白芷质量的HPLC指纹图谱评价方法[J].药学学报,2006, 41(8):747-750.

[29]张志梅,杨太新,翟志席,等.干燥方法对白芷中香豆素类成分含量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21):1703-1705.

[30]王梦月,贾敏如,马逾英,等.不同入药部分及不同加工方法对白芷香豆素类成分含量的影响[J].中药材,2004,27(11):826-827.

[31]张玉方,余红梅.硫熏对白芷香豆素类成分含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7,22(9):536-538.

[32]何丹,杨林,贺浪冲.白芷香豆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溶出特性研究[J]. 中成药,2006,28(1):20-22.

[33]杨林,何丹,王振宁,等.白芷香豆素固体分散体稳定性研究[J].中药材,2008,3(l12):1906-1907.

猜你喜欢

欧前胡素乙素
灯盏乙素在抑制冠脉搭桥术后静脉桥再狭窄中的应用
欧前胡素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灯盏乙素对OX-LDL损伤的RAW264.7细胞中PKC和TNF-α表达的影响
一测多评法测定无硫和低硫白芷中5种香豆素类成分的含量
欧前胡素对Aβ1-42致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海马组织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欧前胡素下调MCL-1提高口腔鳞癌干细胞顺铂敏感性实验研究
HPLC法测定辛芳鼻炎胶囊中新橙皮苷、柚皮苷、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的含量
五味子乙素对MDR1介导的人骨肉瘤细胞U-2OS/ADR所致多药耐药性的逆转研究
HPLC法测定三香健脾胶囊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
HPLC法测定骨刺消痛胶囊中欧前胡素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