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浅析

2010-08-15王娟

关键词:异化劳动异化资本主义

王娟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浅析

王娟

介绍了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异化劳动”的论述。马克思认为劳动应该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世界的活动,人只有通过这种形式才能表现人所特有的社会本质。在私有制发展的最高阶段,劳动成了一种外在的、被迫的和维持肉体生存的手段。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劳动的异化,使人丧失了人的社会本质。

劳动;异化;“异化劳动”;资本主义;私有制

一、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的提出

马克思提出“异化劳动”概念,受到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影响。在马克思看来,异化是体现黑格尔辩证法精髓的重要概念。在黑格尔那里,异化是个中性的概念,指的是精神主体的异化,没有任何道德价值的色彩。各种不同的异化形式只不过是各种不同的意识形式。异化是绝对观念存在的必要条件和形式,异化过程是主体自我完善的能动发展过程。绝对观念如果不异化为“自己的他物”,具体的世界、自然界就不可能成为现实的观念。自我意识在“异化”的推动下在自然界、人类社会之中展现自身,并且最终完成向自身的回归。黑格尔第一次将异化的概念提升到了哲学的层次,但他却不能将异化转变为一种方法以释放其所内含的批判性。这一工作最终是由马克思来完成的。

异化理论在费尔巴哈那里获得了人本主义哲学的意义。在费尔巴哈看来,是人的感性物质性生活产生了观念,上帝是人们创造的自己类本质的异化物。他认为是由于人的异化才导致精神异化和宗教的产生,宗教不是克服异化和扬弃异化的方式,其本身实际上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和虚幻的反应,人对上帝的崇拜不过是把人的自己的本质赋予上帝并神圣化的结果。费尔巴哈的异化观建立在人本学和唯物论的基础上,他从人本主义出发来考察异化现象,以人道主义为武器来批判宗教异化,揭露出宗教世界是世俗世界的幻想,这是他高于黑格尔的地方。但他只看到人的宗教、思想异化,而没有看到现实社会中的人的异化。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个当时的经济事实的分析,与他早期关注劳动者的贫困化分不开。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对摩赛尔两岸地区的贫困农民进行了走访,认为当时的社会中存在着象自然界中弱肉强食一样的现象。在《德法年鉴》时期,他也看到了工人所遭受的非人的生活。马克思站在劳动者的立场上,试图揭露贫困的真实原因,并对“非人的生活”进行解释。马克思密切关注弱势群体,从贫困工人的一般生活现象入手,深入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资本、工资以及利润、地租的形式和本质特点,揭示了劳动中存在的对立面,如劳动产品归劳动者所有与劳动者只能维持自身的再生产对立,劳动是人的财产与不劳动者支配财产相对立等。在对这几个对立的矛盾的思考基础上,马克思形成了他这一时期理论成果的核心概念“异化劳动”。国民经济学为私有制的合理性辩护,把异化劳动当作真实的劳动,把劳动理解为价值增值过程。但是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不断扩张社会权利的要求导致了个人活动的感性特质被抽象为资本赢利的器官,由于分工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机器成为人的劳动的主宰,这就掩盖了劳动作为自然对人的本质关系的实现的真象,人被异化为资本的力量,工人成了劳动的动物。

二、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分析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示了“人”在资本主义时期的“异化”状态。

第一,工人同自己劳动产品的异化。马克思首先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这样的客观事实:“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这一事实表明:“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生命活动,而劳动产品就是物化为对象的劳动,是劳动的对象化,是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客观表现。但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因此,工人生产的越多,他能够消费的就越少;他创造的价值越多,他自己就越没有价值;工人的产品越完善,工人自己就越畸形。工人在劳动中把自己的本质赋予对象之中,本来是对自然界的占有,但是由于异化反而成了自然界的奴隶。

第二,工人同自己的劳动相异化。劳动本来是人的本质,是人对自身的肯定,但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一无所有的工人只有把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才能维持自己的生存。这样,劳动对劳动者来说,就成为被迫的、强制性的活动。劳动者在劳动中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肉体的力量和精神力量,而是感到自己在受摧残;劳动不是劳动者本质的实现过程,而是为了谋生。结果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劳动者在实现自己动物机能——吃、喝、繁殖时,才觉得自己是幸福和自由的,而在实现人的机能即劳动时,反而觉得自己不过是动物。在异化劳动中,“动物的东西成为人的东西,而人的东西成了动物的东西”[1]55。这说明劳动者在异化劳动中把自己从劳动本身中异化出去了。

第三,人同自己类本质相异化。马克思指出:“人是类存在物,不仅因为人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把类——自身的类以及其他物的类——当作自己的对象,而且因为——这只是同一件事情的另一种说法——人把自身当作现有的、有生命的类来对待,当作普遍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存在物来对待。”人类正是在类的活动中、在社会性的劳动中表现了自己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从而与动物的活动区别开来。但是在异化劳动中,人的劳动已不属自由自觉的活动,而是被迫的;不是作为区别动物的特征出现,而完全为了个人的生存。劳动的对象化也是人类本质的对象化。随着对象的异化和劳动的异化,人的类本质也与劳动者相异化。“异化劳动从人那里夺去了他的生产对象,也就是从人那里夺去了他的类生活。”

第四,人与人相异化。马克思把人同人的异化看作是上述三种异化造成的直接结果,是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表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尖锐地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说劳动产品对劳动者是异己的,是同劳动者相对立的,那它属于谁呢?如果说劳动者的活动不属于他自己,而是一种异己的被迫的活动,那它到底属于谁呢?如果劳动给劳动者带来的是不幸和痛苦,那它给谁带来享受和愉快呢?他认为:“劳动和劳动产品所归属的那个异己的存在物,劳动为之服务和劳动产品供其享受的那个存在物,只能是人自身。”“因此,如果人同他的劳动产品即对象化劳动的关系,就是同一个异己的、敌对的、强有力的、不依赖于他的对象的关系,那么他同这一对象所以发生这种关系就在于有另一个异己的、敌对的、强有力的、不依赖于他的人是这一对象的主人。”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本质被异化了。在这一阶段,劳动者不仅与其劳动产品相异化,而且与其劳动活动过程相异化。马克思根据作为人的类本质的自由自觉的劳动的先验预设,推出“人与其类本质相异化”以及“人与人相异化”的规定。马克思说:“通过异化劳动,人不仅生产出他对作为异己的、敌对的力量的生产对象和生产行为的关系,而且还生产出他人对他的生产和他的产品的关系,以及他对这些他人的关系。正像他把自己的生产变成自己的非现实化,变成对自己的惩罚一样,正像他丧失掉自己的产品并使它变成不属于他的产品一样,他也生产出不生产的人对生产和产品的支配……总之,通过异化的、外化的劳动,工人生产出一个对劳动生疏的、站在劳动之外的人对这个劳动的关系。工人对劳动的关系生产出资本家——或者不管人们给劳动的主人起个什么别的名字——对这个劳动的关系。”马克思得出的结论是:“私有财产是外化劳动即工人对自然界和对自身的外在关系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

三、异化劳动的扬弃

在“人的分化”的过程中,在资本主义特定的历史阶段,异化成为人的分化的结果。劳动应该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世界的活动,人只有通过这种形式才能表现人所特有的社会本质——用青年马克思的话说就是“自我确证”。然而,在私有制发展的最高阶段,劳动成了一种外在的、被迫的和维持肉体生存的手段。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劳动的异化,使人丧失了人的社会本质。克服人的这样一种异化,就要创造这样一种条件,使劳动成为人的第一需要,而不是满足需要的手段,使人在劳动中自由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简而言之,那就是要通过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克服劳动异化,进而克服人在其他一切领域里的异化。

资本主义生产在对自然界的支配上是达到了以往任何时候都不可比拟的程度,其整个社会的“本质力量”是发达的。然而,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对根本矛盾所决定,其社会的“本质力量”的发展是以其直接的对立物——劳动者的精神力和体力的畸形、片面的发展为前提,是以其社会的人的“异化”为代价发展起来的。“劳动异化”决定了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劳动者耗费在劳动中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的、与自身相对立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便越强大,他本身、他内部世界便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便越少。”[1]44随着实物世界的涨价,人类世界也正比例地落价。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资本家和劳动者是同一异化了的社会成员的两个方面,他们都是片面发展的。私有财产使人仅仅为了物质的占有和消费而去生活,它驱使人们为了肉体的需要而去支配他的类生活,私有财产使人成为“片面”的。

从逻辑上说,异化是一个以自身为根据的事件,它有其自身的辩证法,因而也就推动着自身的扬弃。“异化劳动”的完全发展也就预示着它的自我扬弃。“异化劳动”的扬弃乃是人的本质发展的必然归宿,是人之为人的最后实现。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M].贺麟,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G].荣震华,等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A81

A

1673-1999(2010)11-0014-03

王娟(1980-),女,山西长治人,硕士,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太原030006)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010-02-10

2009年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煤炭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研究”(200822032)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异化劳动异化资本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现实思考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